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T-CT肺内良性病变误诊病例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郑凯 姚瑶 王云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39-1044,共6页
目的:分析肺内良性结节及肿块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误诊的原因,以寻求避免误诊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PETCT误诊为肺癌的18例患者肺内... 目的:分析肺内良性结节及肿块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误诊的原因,以寻求避免误诊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PETCT误诊为肺癌的18例患者肺内良性肿块/结节的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中所有病灶均有放射性摄取,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为1.2~12.2(4.99±3.51),其中SUVmax>2.5的患者13例,17例未行延迟显像;所有患者均未行CT增强扫描及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CT表现上其中4例长径超过3 cm,5例紧贴胸膜且胸膜下脂肪间隙完整或未突破叶间胸膜生长,7例病灶形态规则、边缘光整,4例病灶密度过高、内有钙化或密度过低,3例病灶旁有卫星灶,1例病灶见长毛刺。PET-CT诊断过程中忽视了对CT征象的分析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另外所有病例未行增强CT及病灶HRCT,17例未行延迟显像,也是造成误诊的原因之一。结论:加强增强CT、感兴趣区HRCT及PET-CT延迟显像的应用,重视对病灶PET表现及CT征象的分析是避免误诊肺内良性病变的关健,深入研究非18F-FDG示踪剂的应用是避免误诊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肺癌 孤立性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输尿管淋巴瘤PET-CT表现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晓煌 胡娜 王云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16-1121,共6页
目的:报告并分析1例原发输尿管淋巴瘤的双时相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表现,探讨PET-CT在该病诊断、分期及疗效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输尿... 目的:报告并分析1例原发输尿管淋巴瘤的双时相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表现,探讨PET-CT在该病诊断、分期及疗效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输尿管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对其影像学表现,尤其是PET-CT表现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结果:本例患者仅表现为镜下血尿,CT尿路造影示左输尿管中段肿块,输尿管镜示距膀胱入口5 cm处输尿管狭窄、未见肿块。手术活检确诊为输尿管滤泡性淋巴瘤。全身PET-CT显示为IE期。检索文献共收集资料齐全的原发输尿管淋巴瘤患者31例,发现输尿管淋巴瘤以单侧发生为主,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理类型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PET-CT检查伴有糖代谢增高。结论:原发输尿管淋巴瘤罕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胁痛、腹痛、无症状性肾积水,难以通过影像学手段正确诊断。PET-CT对于原发输尿管淋巴瘤临床分期、疗效监测、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肿瘤 输尿管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MRI对乳腺癌诊断指标的优选及检查方案的优化 被引量:19
3
作者 蒋中标 王云华 +2 位作者 贺忠 张乐君 郑凯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30-837,共8页
目的:优选乳腺癌的3.0T MRI诊断指标并探讨其最佳MRI检查方案。方法:收集乳腺癌病例45例,另以乳腺良性肿瘤病人35例作为对照组,对上述二组所有病人行3.0TMRI检查,包括T1加权成像、抑脂的T2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氢质子波谱分析及动... 目的:优选乳腺癌的3.0T MRI诊断指标并探讨其最佳MRI检查方案。方法:收集乳腺癌病例45例,另以乳腺良性肿瘤病人35例作为对照组,对上述二组所有病人行3.0TMRI检查,包括T1加权成像、抑脂的T2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氢质子波谱分析及动态增强序列成像,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诊断乳腺疾病的金标准,病理结果的良、恶性作因变量,将MRI的各个诊断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模型,优选MRI检查的诊断指标并以此为基础优化乳腺癌的MRI检查方案。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引入方程的指标包括:肿块的边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及b=500 s/mm2时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值,回归方程Logit(P)=–21.936+20.478X6+3.267X7+21.488X3。结论: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的诊断指标是肿块的边缘情况、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及b=500 s/mm2时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值;常规MRI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与扩散加权成像为较好的检查方案,而1H-MRS只作为诊断困难时的补充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诊断指标 优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低剂量双相扫描测定肺体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利华 王云华 +3 位作者 孙建林 蒋中标 丁伟 李俊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CT低剂量双相扫描肺体积测量指标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肺功能检查确诊的36例COPD患者(COPD组)及3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采用64层CT行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全肺低剂量(50mAs)及常... 目的探讨64层CT低剂量双相扫描肺体积测量指标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肺功能检查确诊的36例COPD患者(COPD组)及3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采用64层CT行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全肺低剂量(50mAs)及常规剂量(100mAs)吸气末扫描,得出每次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换算出有效剂量(ED)。以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不同扫描剂量及不同呼吸状态下的CT-DIvol、DLP、ED;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CT图像质量。按扫描层数将全肺分为上、中、下3个肺区,应用Pulmo软件测量和计算COPD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各体积指标:深吸气末体积(Vin)、深呼气末体积(Vex)、体积差(Vin-Vex)、体积比(Vex/Vin)、体积变化百分比(Vin-Vex)/Vin×100%。于CT检查前后3天完成PFT检查,对比研究指标为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的实测值与预计值的比值(FEV1%)及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结果所有图像均成功用于自动分割技术与数据处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PD组除各肺区的Vin及上肺区Vin-Vex外,其余各体积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ex、Vex/Vin、(Vin-Vex)/Vin×100%均与FEV1%、FEV1/FVC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 64层CT低剂量双相扫描肺体积指标可较好评价COPD患者肺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功能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低剂量双相扫描肺密度在COPD患者肺功能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利华 王云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56-1162,共7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spiral CT,SCT)低剂量双相扫描肺密度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肺功能检查确诊的COPD患者36例(COPD组)和30例无任何心肺...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spiral CT,SCT)低剂量双相扫描肺密度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肺功能检查确诊的COPD患者36例(COPD组)和30例无任何心肺疾患且胸部CT检查正常的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德国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SCT机进行深吸气末、深呼气末的全肺低剂量(50 mAs)扫描。按扫描层数将全肺分为上、中、下3个肺区。利用Pulmo软件,分别测量和计算出COPD组与正常对照组深吸气末、深呼气末上、中、下肺区及全肺的各密度指标:深吸气末密度(Din)、深呼气末密度(Dex)、密度差(Dex–Din)、密度比(Dex/Din)、密度变化百分比(Din–Dex)/Din。所有COPD患者均在SCT检查前后3 d内完成肺功能检测(pulmonary function tests,PFT),指标为第1秒用力肺活量的实测值与预计值的比值(FEV1%)及第1秒用力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比较COPD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SCT各密度指标,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来检验各密度指标与肺功能指标FEV1%和FEV1/FVC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in在上、中、下及全肺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Dex–Din,Dex/Din,(Din–Dex)/Din在各肺区及全肺区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Dex,Dex-Din,Dex/Din,(Din–Dex)/Din均分别与FEV1%,FEV1/FVC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64层SCT低剂量双相扫描能便捷、准确地获得评价COPD肺功能的密度指标,与FEV1%和FEV1/FVC两项肺功能指标相关性良好,可用于评估COPD患者的肺功能状况,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Pulmo软件 肺功能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的卫生经济学 被引量:2
6
作者 曾小慧 许珮珮 王云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6-221,共6页
^(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 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 comparedwith 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简称PET-CT)用于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及肺... ^(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 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 comparedwith 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简称PET-CT)用于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及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常规影像检查显著提高。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而言,PET-CT用于恶性肿瘤风险偏中的SPN最具成本效果性,且对于肺癌的术前分期诊断及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后的随访都具有较好的卫生经济学价值。PET-CT用于肺癌诊疗的卫生经济学研究大多采用的评价方法、效果指标及比较方法分别为成本效果分析、生命年和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病例追踪和随访是早期PET-CT卫生经济学研究的一种手段,而近年来大多数研究所采用的都是模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卫生经济学 决策树模型 MARKOV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或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鼻咽癌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欧阳丽辉 张顺芝 +4 位作者 何鸽飞 刘晓慧 曾小慧 郭韧 彭六保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7-262,共6页
目的从中国医疗卫生角度,对晚期鼻咽癌患者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与氟尿嘧啶联合顺铂(FP)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根据某大型三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建立Markov模型,将模型分为3个互相排斥的状态,评价GP与FP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 目的从中国医疗卫生角度,对晚期鼻咽癌患者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与氟尿嘧啶联合顺铂(FP)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根据某大型三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建立Markov模型,将模型分为3个互相排斥的状态,评价GP与FP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成本效果,并对结果进行一元敏感度分析和概率敏感度分析。结果接受GP方案治疗的晚期鼻咽癌患者与FP方案相比,延长0.3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但费用增加34292.68元,使用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98180.97元/QALYs,低于我国意愿支付值(WTP)193932元/QALYs,GP方案具有成本效果优势。结论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治疗中,与FP方案相比,GP方案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氟尿嘧啶 顺铂 鼻咽癌 药物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小细胞肺癌疗效与预后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许珮珮 王云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55-1260,共6页
小细胞肺癌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具有生长快、易早期转移、预后差等临床特征。PET/CT是融形态与代谢显像于一体的分子影像技术,目前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分期、治疗方案的制订、疗效及预后评估等... 小细胞肺癌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具有生长快、易早期转移、预后差等临床特征。PET/CT是融形态与代谢显像于一体的分子影像技术,目前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分期、治疗方案的制订、疗效及预后评估等方面。本文主要综述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 PET/CT对小细胞肺癌疗效和预后的评价方法、评价参数、评价标准、影响因素、临床应用及其价值。18F-FDG PET/CT在小细胞肺癌的分期、疗效和预后评价上的准确度、灵敏度明显高于传统影像学方法,其主要的代谢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肿瘤代谢体积、病灶糖酵总量被应用到疗效与预后预测中,对制订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及改善生存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 疗效评价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