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阿芬太尼注射液在全身麻醉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一项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明华 薛富善 +8 位作者 冯艺 罗爱林 郭曲练 王亚平 艾登斌 刘功俭 段开明 欧阳文 汪赛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04-1510,共7页
目的探讨阿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共筛选受试者352名,分层随机分配至芬太尼组(A组,n=176)和阿芬太尼组(B组,n=176)。麻醉诱导: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3 mg·kg^(-1)+芬太... 目的探讨阿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共筛选受试者352名,分层随机分配至芬太尼组(A组,n=176)和阿芬太尼组(B组,n=176)。麻醉诱导: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3 mg·kg^(-1)+芬太尼25μg·kg^(-1)(A组)或阿芬太尼4μg·kg^(-1)(B组)+丙泊酚2 mg·kg^(-1)+罗库溴铵0.8 mg·kg^(-1)。术中麻醉维持以七氟烷+芬太尼(A组)或阿芬太尼(B组)+罗库溴铵。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和相关补救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在麻醉诱导和维持期,阿芬太尼与芬太尼可以同样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以及手术刺激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阿芬太尼对气管插管及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抑制效应明显优于芬太尼(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术中低血压、高血压发生率的比较及麻醉苏醒和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芬太尼与芬太尼可以同样有效地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但阿芬太尼在麻醉诱导和维持期血压、心率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芬太尼 芬太尼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心率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儿童隐睾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谭朝华 郑洪 徐军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利用小儿隐睾手术观察依托咪酯辅助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隐睾手术患儿30例,麻醉过程中,在第一次注射依托咪酯前(T0)、第一次注射依托咪酯后5min穴T1雪及15min穴T2雪、第二次注射依托咪酯后5min穴T3雪、手术结束后(T4)... 目的利用小儿隐睾手术观察依托咪酯辅助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隐睾手术患儿30例,麻醉过程中,在第一次注射依托咪酯前(T0)、第一次注射依托咪酯后5min穴T1雪及15min穴T2雪、第二次注射依托咪酯后5min穴T3雪、手术结束后(T4)5个时间点记录患儿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及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患儿下颌松弛呼吸抑制例数、镇静程度、肢动、肌颤、苏醒程度及时间、有无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呃逆等情况。结果本组30例麻醉过程中SPO2基本平稳,有3例出现下颌松弛伴随SpO2下降,均为追加依托咪酯后,经过面罩给氧约5min恢复,2例出现肢动,追加依托咪酯后消失。6例在第一次注射依托依托咪酯后出现肌颤,2~3min后自动缓解。术中所有患儿都处于嗜睡状态,眼睑反射消失,皆在术后5min内能唤醒,苏醒好,能对话。结论小儿隐睾手术采用依托咪酯辅助硬膜外麻醉,尽管有其缺点,仍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症/外科学 麻醉 硬膜外 依托咪酯/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手术麻醉中的辩证思维
3
作者 黄东越 常业恬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9期44-44,46,共2页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特点出发 ,具体分析了在实施心血管手术麻醉中用到的几种思维方法 。
关键词 辩证思维 麻醉 心血管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MAPK信号通路在甘草酸二铵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流 周海洋 +1 位作者 冉珂 王建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8-300,共3页
目的观察p38MAPK信号通路在甘草酸二铵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Ⅰ组)。缺血再灌注组(Ⅱ组)、甘草酸二铵处理组(Ⅲ组)。Ⅰ组行冠脉套线不阻断,Ⅱ、Ⅲ组均行后冠状动脉前降... 目的观察p38MAPK信号通路在甘草酸二铵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Ⅰ组)。缺血再灌注组(Ⅱ组)、甘草酸二铵处理组(Ⅲ组)。Ⅰ组行冠脉套线不阻断,Ⅱ、Ⅲ组均行后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min,再灌注120min。其中Ⅲ组在阻断前用甘草酸二铵2.5mg/kg静脉泵注。三组在阻断冠脉前20min(T0),阻断后20min(T1)、40min(T2)、再灌注后1h(T3)、2h(T4)取颈内动脉血测定血浆TNF-2、IL-6,IL-8细胞因子含量,再灌注结束后免疫印记法测心肌p38MAPK水平,再灌注结束后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同时用伊文思蓝和TIC染色法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Ⅱ组比较Ⅲ组p38MAPK表达降低(P<0.05),细胞炎性因子含量减少(P<0.05)。心肌细胞超微损伤减轻(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通用下调心肌P38MAPK表达,减少炎性因子生成,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改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二铵 缺血再灌注损伤 P38MAPK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龚子曦 冉珂 +1 位作者 常业恬 徐军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1-524,530,共5页
目的:探讨吗啡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开胸后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60 min;缺血再灌注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in,再灌注120 min;缺血后处理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4... 目的:探讨吗啡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开胸后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60 min;缺血再灌注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in,再灌注120 min;缺血后处理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40 min,再通30 s,结扎30 s,重复3次,再灌注120 min;吗啡后处理组:开放左冠状动脉即刻1 min内予以静推吗啡1.0 mg/kg,再灌注120 min。各组分别于左冠前降支阻断前20 min、阻断后20 min、40 min、心肌再灌注1 h和2h 5个时点抽取颈内动脉血,测定血清中肌钙蛋白(cTnI)含量;再在灌注末抽血离心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和吗啡后处理组再灌注各个时间点cTnI均降低(P<0.05);缺血后处理组和吗啡后处理组心肌梗死面积均小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后处理组和吗啡后处理组血清中SOD的活性高于缺血再灌注组,MDA的含量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吗啡后处理具有类似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心肌缺血/治疗 肌缺血/病理学 心肌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心肌再灌注损伤/病理学 吗啡/药理学 灌注 局部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辉 冉珂 +2 位作者 唐正国 李双凤 常业恬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9-563,共5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仅开胸并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不阻断血流15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30 min,再... 目的:探讨硫化氢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仅开胸并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不阻断血流15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30 min,再灌注120 min;硫化氢预处理组(H组)予以静脉注射硫化氢钠0.05 mg/kg,给药后24 h同IR组处理;硫化氢预处理+线粒体KATP通道阻断剂(5-羟葵酸,5-HD)组(D组)缺血前15 min静脉注射5-HD 5 mg/kg,其它同H组处理。再灌注结束后抽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测心梗面积,免疫印迹法测心肌S-腺苷蛋氨酸合成酶(S-adenosylmethionine synthetase,SAM-s)的表达。结果:心肌梗死面积与IR组(38.27%±5.64%)比,H组(25.40%±3.54%)减小(P<0.05),D组(40.53%±5.24%)无明显差异(P>0.05)。心肌SAM-s表达与S组比,IR组、H组和D组均升高(P<0.05);与IR组比,H组降低(P<0.05),D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IR组比,H组血清SOD的活性含量增高、MDA的降低(P<0.05),D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硫化氢预处理对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SAM-s表达,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药理学 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 心肌再灌注损伤/药物疗法 心肌再灌注损伤/病理学 肌细胞 心脏/药物作用 肌细胞 心脏/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钝性脊髓损伤后BMPRIa型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华凤 江兴华 +5 位作者 邹定全 曹启林 吕静 李媛 张慧芳 王亚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24-1130,共7页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BMPRIa型受体的表达。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首先检测3种BMP受体(BMPR)Ia、Ib、II型在正常成体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分布。运用大鼠钝性脊髓损伤模型,以150kdyn的撞击力直接撞击脊髓,观察动物撞击后1、3、7、14、30、...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BMPRIa型受体的表达。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首先检测3种BMP受体(BMPR)Ia、Ib、II型在正常成体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分布。运用大鼠钝性脊髓损伤模型,以150kdyn的撞击力直接撞击脊髓,观察动物撞击后1、3、7、14、30、60d后脊髓中BMPRIa的表达改变。结果在正常成年大鼠脊髓中,BMPRIa、II型受体主要在少突胶质细胞、灰质神经元中表达,在部分星形胶质细胞和大多数小胶质细胞中表达。灰质神经元中未检测到Ib型受体的表达或表达很低。脊髓损伤后,BMPRIa在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激剧增加,高表达可持续至损伤后1个月;脊髓损伤诱导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中表达BMPRIa明显增加。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诱导BMPRIa受体在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激剧增加,BMPRIa高表达提示BMP信号在胶质细胞的重要病理生理作用,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BMP信号的功能作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Ia Ib) II受体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相保护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卢向航 冉珂 +1 位作者 徐军美 常业恬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目的:探讨吗啡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相保护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吗啡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60 min,I/R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 目的:探讨吗啡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相保护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吗啡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60 min,I/R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in,再灌注120 min,吗啡组静注吗啡1.0 mg/kg,24 h后处理同I/R组。再灌注结束后抽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测心梗面积和热休克蛋白-27(HSP27)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吗啡降低心肌梗死面积,上调HSP27表达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改善细胞超微结构。结论:吗啡预处理可能通过HSP27对兔心肌产生延迟相保护作用,其机制与HSP27抗过氧化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药理学 心肌 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心肌缺血/预防和控制 缺血预处理 延迟相保护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在术后恢复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汪青 肖树 +1 位作者 胡赛红 曹亮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第4期108-109,共2页
全麻苏醒期病人生理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需更人性化、更周全的护理。在术后恢复室中推行人性化护理可减少苏醒期病人的焦虑、恐惧,减少护理不到位现象的发生,提高病人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麻醉恢复 心理护理 人文关怀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和异氟烷对老年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和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9
10
作者 谭嵘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47-1248,共2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和异氟烷麻醉对老年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60例,分别接受丙泊酚(30例)和异氟烷(30例)麻醉,比较两组术中应激反应、术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目的探讨丙泊酚和异氟烷麻醉对老年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60例,分别接受丙泊酚(30例)和异氟烷(30例)麻醉,比较两组术中应激反应、术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丙泊酚组应激反应较异氟烷组平稳,术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恢复较异氟烷组快,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异氟烷组低。结论丙泊酚能有效抑制全麻术中应激反应,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适用于老年患者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异氟烷全麻 应激反应 认知功能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童敏 贺亮 +1 位作者 刘文亮 周胜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41-1943,共3页
目的通过对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和超声波凝固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种心梗模型的优缺点。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15)、冠状动脉结扎组(n=15)、超声刀组(n=15)。假手术组:冠脉左前降支只套线,不结扎;... 目的通过对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和超声波凝固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种心梗模型的优缺点。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15)、冠状动脉结扎组(n=15)、超声刀组(n=15)。假手术组:冠脉左前降支只套线,不结扎;冠状动脉结扎组:用620缝合线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超声刀组:用超声刀凝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术后4周分别测定大鼠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水平,并行心肌HE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探讨两种模型的优劣。结果与冠脉结扎组比较,超声刀组血清CK、CK-MB、LDH、AST活性均无明显差异(P>0.05);HE染色显示:两组心肌组织均出现凝固性梗死,炎细胞浸润,继而有肉芽组织长入,最后形成瘢痕。冠状动脉结扎组大鼠术后死亡率50%,超声刀组大鼠术后死亡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者均可有效复制心肌梗死模型。超声刀凝固法操作简单,死亡率低,能建立稳定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可用于心肌梗死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结扎法 超声刀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预处理延迟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谷胱甘肽S转移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冉珂 唐正国 +2 位作者 丁丽萍 李双凤 常业恬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5-539,共5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预处理延迟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谷胱甘肽S转移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组)仅开胸、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不阻断血流15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行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硫化氢预处理延迟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谷胱甘肽S转移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组)仅开胸、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不阻断血流15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30 min,再灌注120 min;硫化氢预处理延迟相组(H组)静脉注射硫化氢(0.05 mg/kg),给药后24 h同IR组处理;硫化氢预处理延迟相+线粒体KATP通道阻断剂(5-羟葵酸,5-HD)组(D组)缺血前15min静脉注射5-HD 5 mg/kg,其它同H组处理。再灌注结束后测心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表达和心梗面积,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与IR组(38.27±5.64)%比,H组(25.40±3.54)%心肌梗死面积减小(P<0.05),D组(40.53±5.24)%无明显差异(P>0.05)。与S组比,IR组、H组和D组GST均升高(P<0.05),与IR组比,H组GST增高(P<0.05),D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IR组比,电镜下H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减轻,D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硫化氢预处理延迟相对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心肌谷胱甘肽S转移酶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硫化氢/治疗应用 缺血预处理 心肌 谷胱甘肽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迷走神经损伤对中枢核团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海洋 常业恬 戴茹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76-1579,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外周迷走神经主干离断后对中枢迷走背核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应用尼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成熟雄性SD大鼠迷走神经主干离断后中枢背核神经元形态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表达的变化... 目的观察大鼠外周迷走神经主干离断后对中枢迷走背核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应用尼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成熟雄性SD大鼠迷走神经主干离断后中枢背核神经元形态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表达的变化。结果迷走神经离断后1d和5 d右侧背核神经元形态与对照组及同时间点左侧背核相比有明显改变,神经元细胞数量有明显减少;右侧迷走神经离断后5 d大鼠右侧背核区均可见大量iNOS染色阳性神经元;右侧迷走神经离断后5 d大鼠右侧背核区均可见较多NADPH染色阳性神经元。结论大鼠单侧迷走神经离断后可导致同侧迷走中枢背核发生逆行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背核 迷走神经离断术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背驮式肝移植围术期酸碱及电解质变化
14
作者 王建斌 李李 +4 位作者 常业恬 邹定全 吕志平 谭嵘 袁贵秀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3-494,共2页
关键词 背驮式肝移植 酸碱平衡 电解质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镇静与传统方法的伦理学比较
15
作者 温新意 蒋碧华 崔宇龙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年第2期239-241,共3页
对安乐死的争论由来已久,实施起来有一定阻力。而临终关怀在理论上虽然可行,但是限于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治疗技术,现阶段难以广泛深入的开展。而近20多年来实施的终末期病人连续镇静技术,一方面可以使患者从极度痛苦中解脱,另一方面... 对安乐死的争论由来已久,实施起来有一定阻力。而临终关怀在理论上虽然可行,但是限于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治疗技术,现阶段难以广泛深入的开展。而近20多年来实施的终末期病人连续镇静技术,一方面可以使患者从极度痛苦中解脱,另一方面又避开了其在伦理学和法律上的缺陷,是一种在临床容易实施,易于被患者、家属以及社会接受的终末期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乐死 临终关怀 镇静 医学伦理学 死亡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呼吸功能及七氟醚F_A/F_I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叶昉帆 李利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4-717,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开胸手术患者,探讨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肺顺应性、肺内分流、动脉血氧合以及吸入麻醉药七氟醚FA/FI变化趋势的影响,为临床麻醉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0例首次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需单肺通气(one-lung ve... 目的通过观察开胸手术患者,探讨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肺顺应性、肺内分流、动脉血氧合以及吸入麻醉药七氟醚FA/FI变化趋势的影响,为临床麻醉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0例首次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需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B和C3组。A组(定容通气组):VT=8 ml/kg,Rf=12次/min,PEEP=0;B组(定压通气组):先将患者进行VCV单肺通气,参数设置同A组,气道压稳定后,在气道峰压相同的条件下,更改通气模式为PCV,Rf=12次/min,PEEP=0;C组(小潮气量+PEEP组):VT=6 ml/kg,Rf=16次/min,PEEP=5 cm H2O。分别于双肺通气(total lung ventilation,TLV)后10 min及OLV后20、45、70 min四个时间点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气道压,并采集桡动脉血和颈内静脉血各l ml行血气分析。OLV 20 min时,以挥发罐浓度1.5%七氟醚吸入,20 min后停止吸入,期间记录七氟醚肺泡浓度和吸入浓度比(FA/F)I。结果 (1)单肺通气后,各组患者气道峰压明显升高,顺应性下降,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肺内分流率明显增高。(2)B组在最初的8minFA/FI上升最快,C组最慢,A组介于两者之间。随着吸入时间的延长,三组曲线接近并趋于一致。结论单肺通气时,定压通气模式有助于提高肺顺应性,但最终三种通气模式吸入麻醉药的FA/FI在各时间点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呼吸功能 七氟醚 FA/F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冷冻电子显微术的阳离子通道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璐璐 高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2-758,共7页
阳离子通道通过疏水性脂质生物膜介导阳离子(Na^(+)、K^(+)、Ca^(2+)、Mg^(2+)等)的流动,从而调节神经元、肌肉细胞等可兴奋细胞及淋巴细胞、内皮细胞等非可兴奋细胞的膜电位变化、Ca^(2+)信号转导及其他各种细胞生物学过程[1]。根据国... 阳离子通道通过疏水性脂质生物膜介导阳离子(Na^(+)、K^(+)、Ca^(2+)、Mg^(2+)等)的流动,从而调节神经元、肌肉细胞等可兴奋细胞及淋巴细胞、内皮细胞等非可兴奋细胞的膜电位变化、Ca^(2+)信号转导及其他各种细胞生物学过程[1]。根据国际基础与临床药理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Basic&Clinical Pharmacology,IUPHAR)药理学指南,人类基因组包含145个电压门控通道[2]、55个配体门控通道[3]和27个其他类型通道[4],如连接蛋白、Piezo、钙库操纵性钙通道等,负责阳离子跨膜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通道 结构 功能 冷冻电子显微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