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醉恢复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2
1
作者 伍彩红 刘雁 +4 位作者 朱进 谭婷 卿春华 徐红艳 唐懿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6期926-930,共5页
目的:建立重要的、敏感的、与预后相关的麻醉恢复室(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方法:运用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方法进行证据综合,初步拟定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内涵及计算公式,运用两轮德尔菲法进行筛选、论证与校正。结果:构建了结构... 目的:建立重要的、敏感的、与预后相关的麻醉恢复室(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方法:运用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方法进行证据综合,初步拟定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内涵及计算公式,运用两轮德尔菲法进行筛选、论证与校正。结果:构建了结构、过程、结果3项一级指标,人力资源、执业环境、护理过程、不良事件、护理效果5项二级指标,床护比、护士满意率、护士洗手依从性、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患者身份识别准确率、静脉给药正确率、苏醒评估准确率、疼痛评估准确率、麻醉记录单合格率、非计划性拔管率、非计划性气管导管再次插管率、非计划性ICU转入率、苏醒延迟发生率、误吸发生率、皮肤压力性损伤PACU新发生率、坠床发生率、低体温患者复温率、疼痛治疗有效率18项三级指标。两轮专家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0、0.91,积极系数为0.91、1.00,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30~0.52,P均<0.05。结论:本研究制订的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从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3个方面对PACU实施质量监管,包含重要的、敏感的、预后相关的护理质量指标,可为PACU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质量 指标 麻醉恢复室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科护士岗位胜任力与工作投入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邓珊 黄金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4-56,共3页
目的了解麻醉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和工作投入现状及其相关关系,为提升麻醉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湖南省14所三级医院210名麻醉科护士采用麻醉护士岗位胜任力量表和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麻醉科护士岗位胜... 目的了解麻醉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和工作投入现状及其相关关系,为提升麻醉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湖南省14所三级医院210名麻醉科护士采用麻醉护士岗位胜任力量表和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麻醉科护士岗位胜任力得分为(2.56±0.66)分,工作投入得分为(4.44±1.05)分,两者呈正相关(P<0.01)。结论麻醉科护士的工作投入与岗位胜任力均处于中等水平,岗位胜任力越强,其工作投入度越高;可通过提高麻醉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以促进其更好地投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护士 岗位胜任力 工作投入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下术中知晓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叶治 郭曲练 +3 位作者 郑洪 王锷 潘韫丹 宋宗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3-536,共4页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技术下,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方法: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或急症外科手术病人1800例,均未行脑电生理功能监测。术后第1天及第4天随访患者,调查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1800例患者中,发生肯定术中知晓的有13例(0...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技术下,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方法: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或急症外科手术病人1800例,均未行脑电生理功能监测。术后第1天及第4天随访患者,调查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1800例患者中,发生肯定术中知晓的有13例(0.72%),术中做梦者145例(8.1%),145例患者中女性患者为108例(74.5%),接受异丙酚麻醉者114例(78.6%)。结论:术中知晓与ASA分级水平相关,但与年龄、性别无关。而术中做梦的发生与年轻女性及异丙酚麻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知晓 全身麻醉 ASA分级 异丙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药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建斌 常业恬 +1 位作者 刘流 王亚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98-699,共2页
电休克治疗(ECT)是精神科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是在病人清醒状态下进行治疗,且电刺激引起肌肉抽搐、牙关紧闭、易导致缺氧等并发症的发生,病人对此治疗有恐惧感.近年来,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技术的引进,为精神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电休克治疗(ECT)是精神科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是在病人清醒状态下进行治疗,且电刺激引起肌肉抽搐、牙关紧闭、易导致缺氧等并发症的发生,病人对此治疗有恐惧感.近年来,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技术的引进,为精神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同时也对麻醉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观察了不同的麻醉药丙泊酚、硫喷妥钠和依托咪酯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丙泊酚 硫喷妥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控制通气与容量控制通气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晶 徐向辉 +1 位作者 邹小华 常业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71-1773,共3页
目的:比较胸科手术麻醉中单肺通气(OLV)期间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容量控制通气(VCV)对血流动力学、气道压力以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择期肺叶切除的成年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麻醉诱导后插入双腔管,先双肺通气,OLV开始后... 目的:比较胸科手术麻醉中单肺通气(OLV)期间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容量控制通气(VCV)对血流动力学、气道压力以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择期肺叶切除的成年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麻醉诱导后插入双腔管,先双肺通气,OLV开始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15)OLV期间采用VCV模式通气,B组(n=15)OLV期间使用PCV模式通气。比较两组各时段的血流动力学、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aw)、动脉血氧分压(PaO2)以及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两组间各时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和B组OLV期间的Ppeak分别为(28±5)cmH2O和(23±3)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Qs/Qt比B组高[(41.3±9.5)%vs(35.3±8.4)%,P<0.05]。PaO2分别为(27.6±14.5)kPa和(31.1±13.3)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科手术OLV期间采用PCV模式在降低气道压,减少肺内分流,增加动脉血氧分压等方面优于VCV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通气 容量控制 压力控制 呼吸力学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异氟醚在实施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的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冬梅 常业恬 +2 位作者 雷庆红 闵红星 渠川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86-988,共3页
目的比较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异氟醚用于不停跳心脏手术患者麻醉的应激激素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2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RP组)和芬太尼复合异氟醚(FI组)两组。分别记录不同时点HR、MAP和血糖(G... 目的比较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异氟醚用于不停跳心脏手术患者麻醉的应激激素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2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RP组)和芬太尼复合异氟醚(FI组)两组。分别记录不同时点HR、MAP和血糖(Glu)数值,同时观察相应时点血浆皮质醇(Cor)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各观察点血流动力学及应激激素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浆Cor、ACTH、Glu在心肺转流(CPB)后15min、停CPB后10min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P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早于FI组(P<0.01),但ICU留观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RP组术后疼痛发生率高于FI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实施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麻醉,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停药后清醒快,符合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要求,但应加强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反应 快通道心脏麻醉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 芬太尼复合异氟醚 心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阿芬太尼注射液在全身麻醉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一项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明华 薛富善 +8 位作者 冯艺 罗爱林 郭曲练 王亚平 艾登斌 刘功俭 段开明 欧阳文 汪赛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04-1510,共7页
目的探讨阿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共筛选受试者352名,分层随机分配至芬太尼组(A组,n=176)和阿芬太尼组(B组,n=176)。麻醉诱导: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3 mg·kg^(-1)+芬太... 目的探讨阿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共筛选受试者352名,分层随机分配至芬太尼组(A组,n=176)和阿芬太尼组(B组,n=176)。麻醉诱导: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3 mg·kg^(-1)+芬太尼25μg·kg^(-1)(A组)或阿芬太尼4μg·kg^(-1)(B组)+丙泊酚2 mg·kg^(-1)+罗库溴铵0.8 mg·kg^(-1)。术中麻醉维持以七氟烷+芬太尼(A组)或阿芬太尼(B组)+罗库溴铵。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和相关补救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在麻醉诱导和维持期,阿芬太尼与芬太尼可以同样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以及手术刺激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阿芬太尼对气管插管及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抑制效应明显优于芬太尼(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术中低血压、高血压发生率的比较及麻醉苏醒和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芬太尼与芬太尼可以同样有效地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但阿芬太尼在麻醉诱导和维持期血压、心率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芬太尼 芬太尼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心率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蛋白通过STAT3依赖途径的小胶质细胞极化调控和铁稳态重塑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8
作者 张文娟 杨林 张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2-614,共13页
目的:痛觉敏化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核心特征,与中枢神经系统内炎症失衡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鞘内注射头蛋白(noggin,NOG)对腰5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模拟的NP模型大鼠的痛觉超敏、小胶质细胞(mic... 目的:痛觉敏化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核心特征,与中枢神经系统内炎症失衡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鞘内注射头蛋白(noggin,NOG)对腰5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模拟的NP模型大鼠的痛觉超敏、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活化、极化及铁代谢的影响,并分析下游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在MG表型转化中的作用。方法:66只Sprague-Dawley(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SNL组和SNL+NOG组。通过Von-Frey纤维检测大鼠的机械痛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相关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水平,包括MG活化标志物CD11b、STAT3和磷酸化STAT3(phosphorylated STAT3,p-STAT3),M1型极化标志物CD86、CD32、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CC趋化因子受体2(CC chemokine receptor 2,CCR2),以及M2型极化标志物CD204、CD163、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 chemokine receptor 1,CX3CR1)、IL-10和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铁转运蛋白(ferroportin,FPN;编码基因为SLC40A1)、铁调素(hepcidin,编码基因为HAMP)、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编码基因为TFRC)、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ivalent metal ion transporter 1,DMT-1;编码基因为SLC11A2)。结合免疫荧光观察p-STAT3在MG中的表达及定位。体外实验将原代MG分为对照(Control)组、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组及BMP4+Stattic(STAT3抑制剂)组,分析用Stattic抑制STAT3后对MG活化、极化和铁代谢的影响。结果:在动物实验中,与Sham组比较,SNL组和SNL+NOG组大鼠术后的PWT显著降低(P<0.05),脊髓内CD11b和p-STAT3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促炎M1型MG标志物CD86的蛋白质及CD86、CD32、IL-1β、TNF-α和CCR2的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抗炎M2型MG标志物CD204的蛋白质和CD204和ARG-1的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hepcidin的蛋白质和铁蓄积相关基因HAMP、SLC11A2、TFRC的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FPN的蛋白质和铁释放相关基因SLC40A1的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SNL组比较,SNL+NOG组大鼠术后的PWT显著升高(P<0.05);其脊髓内CD11b和p-STAT3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CD86的蛋白质和除TNF-α外的M1型MG标志物的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而CD204的蛋白质及CD204和ARG-1的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铁代谢标志物中,hepcidin的蛋白质和HAMP的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FPN的蛋白质和SLC40A1的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在体外实验中,与Control组比较,BMP4组原代MG中CD11b、p-STAT3、STAT3、CD86和hepcidin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同时CD204和FPN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均P<0.05)。与BMP4组比较,BMP4+Stattic组原代MG中CD11b、p-STAT3、CD86和hepcidin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均P<0.05),p-STAT3/STAT3比值降低(P<0.05),同时CD204和FPN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NOG通过拮抗STAT3信号通路,调节MG极化平衡并改善铁代谢紊乱,从而缓解SNL诱导的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蛋白 神经病理性疼痛 小胶质细胞极化 铁代谢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复杂先心病患儿腹腔巨大囊肿切除术的麻醉体会 被引量:2
9
作者 沈金美 徐军美 +1 位作者 李李 常业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43-743,共1页
关键词 小儿 全身麻醉 先心病 腹腔巨大囊肿切除术 剖腹探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罩下吸入麻醉加骶麻在小儿尿道下裂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洪 谭朝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总结以喉罩管理呼吸道,吸入麻醉复合骶麻在小儿尿道下裂成形术中的应用,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对26例行尿道下裂成形术的患儿,于吸入麻醉诱导后置入合适的喉罩,并施以骶麻,在吸入麻醉加骶麻下施行手术,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ECG),... 目的总结以喉罩管理呼吸道,吸入麻醉复合骶麻在小儿尿道下裂成形术中的应用,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对26例行尿道下裂成形术的患儿,于吸入麻醉诱导后置入合适的喉罩,并施以骶麻,在吸入麻醉加骶麻下施行手术,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ECG),无创动脉血压(NBP),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气末CO2分压(EtCO2)。术毕停吸入麻醉,拔出喉罩,面罩吸入100%的氧气,清醒后护送回病房。结果26例患儿均诱导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苏醒快且安静。结论以喉罩管理呼吸道,吸入麻醉复合骶麻对小儿尿道成形术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外科学 麻醉 氧吸入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注速度对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贺亮 徐军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9-441,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推注速度对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行前列腺电切手术老年患者60例,ASAⅡ级,随机均分为Ⅰ、Ⅱ两组,推注速度分别为0.3ml/s、0.05ml/s。观察两组在推注局麻药物前后的... 目的研究不同推注速度对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行前列腺电切手术老年患者60例,ASAⅡ级,随机均分为Ⅰ、Ⅱ两组,推注速度分别为0.3ml/s、0.05ml/s。观察两组在推注局麻药物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及痛觉阻滞不全、恶心、呕吐、蛛网膜下腔阻滞后暂时性神经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感觉阻滞达到T10平面时间、感觉阻滞自最高平面下降两个节段的时间、运动阻滞评分、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注速度可能不会对等比重局麻药物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麻醉效果产生临床可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麻醉 推注速度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压迫术中三叉神经心反射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肖玉花 曹丽君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3,共5页
三叉神经痛(TN)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经皮球囊压迫(PBC)三叉神经半月节术是治疗TN的首选手术之一,但术中容易发生三叉神经心反射(TCR)。TCR主要表现为穿刺针或球囊压迫刺激三叉神经时突然发生心动过缓,并伴随血压骤升,严重者甚至... 三叉神经痛(TN)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经皮球囊压迫(PBC)三叉神经半月节术是治疗TN的首选手术之一,但术中容易发生三叉神经心反射(TCR)。TCR主要表现为穿刺针或球囊压迫刺激三叉神经时突然发生心动过缓,并伴随血压骤升,严重者甚至发生心搏骤停,显著增加了围术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TCR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预防和治疗方法,为TCR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心反射 心动过缓 心搏骤停 三叉神经痛 经皮球囊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儿童隐睾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朝华 郑洪 徐军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利用小儿隐睾手术观察依托咪酯辅助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隐睾手术患儿30例,麻醉过程中,在第一次注射依托咪酯前(T0)、第一次注射依托咪酯后5min穴T1雪及15min穴T2雪、第二次注射依托咪酯后5min穴T3雪、手术结束后(T4)... 目的利用小儿隐睾手术观察依托咪酯辅助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隐睾手术患儿30例,麻醉过程中,在第一次注射依托咪酯前(T0)、第一次注射依托咪酯后5min穴T1雪及15min穴T2雪、第二次注射依托咪酯后5min穴T3雪、手术结束后(T4)5个时间点记录患儿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及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患儿下颌松弛呼吸抑制例数、镇静程度、肢动、肌颤、苏醒程度及时间、有无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呃逆等情况。结果本组30例麻醉过程中SPO2基本平稳,有3例出现下颌松弛伴随SpO2下降,均为追加依托咪酯后,经过面罩给氧约5min恢复,2例出现肢动,追加依托咪酯后消失。6例在第一次注射依托依托咪酯后出现肌颤,2~3min后自动缓解。术中所有患儿都处于嗜睡状态,眼睑反射消失,皆在术后5min内能唤醒,苏醒好,能对话。结论小儿隐睾手术采用依托咪酯辅助硬膜外麻醉,尽管有其缺点,仍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症/外科学 麻醉 硬膜外 依托咪酯/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联合移植的麻醉处理1例
14
作者 刘建华 邹定全 +1 位作者 李李 常业恬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1-681,685,共2页
关键词 联合移植 麻醉处理 患者 先心病 艾森曼格综合征 室缺 同种异体 存活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时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变化
15
作者 刘流 李利文 +2 位作者 皮培湘 周建美 常业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57-459,共3页
目的 比较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时罗比卡因和布比卡因对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择期剖宫产手术病人 30例 ,硬膜外麻醉时Ⅰ组 (15例 )用 0 5 %罗比卡因 ,Ⅱ组 (15例 )用0 5 %布比卡因。观察麻醉手术期间心电图P R、QRS波间期以及... 目的 比较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时罗比卡因和布比卡因对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择期剖宫产手术病人 30例 ,硬膜外麻醉时Ⅰ组 (15例 )用 0 5 %罗比卡因 ,Ⅱ组 (15例 )用0 5 %布比卡因。观察麻醉手术期间心电图P R、QRS波间期以及肌酸磷酸激酶 (CK)和同工酶 (CK MB)的变化 ,同时观察麻醉镇痛、肌松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病人P R、QRS波间期均在正常范围内 (P >0 0 5 )。两组病人CK术后 2 4h值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5 ) ,但反映心肌受损特异性较高的CK MB则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两组间亦无差异 (P >0 0 5 )。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两组间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比卡因 布比卡因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术 心电图 心肌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手术麻醉中的辩证思维
16
作者 黄东越 常业恬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9期44-44,46,共2页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特点出发 ,具体分析了在实施心血管手术麻醉中用到的几种思维方法 。
关键词 辩证思维 麻醉 心血管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前预泵注间羟胺对剖宫产产妇腰麻后低血压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丁振东 谭慧玲 +2 位作者 郑洪 丁依玲 曹德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9-601,共3页
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因其起效快、对新生儿影响小等优势,一直以来为大多数医院剖宫产术的首选麻醉方式[1]。但是,产妇在腰麻后极易出现低血压,发生率甚至高达90%[2]。短时间内低血压可导致产妇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大幅度提高,且... 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因其起效快、对新生儿影响小等优势,一直以来为大多数医院剖宫产术的首选麻醉方式[1]。但是,产妇在腰麻后极易出现低血压,发生率甚至高达90%[2]。短时间内低血压可导致产妇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大幅度提高,且胎盘血供减少,严重低血压时则可能导致产妇循环障碍、胎儿缺氧、酸中毒,甚至危及产妇和胎儿生命[3]。目前临床已有预防剖宫产产妇腰麻后低血压的措施[4-6],但临床效果欠佳,且大多需要补救性使用血管活性药物[2,4,7]。其中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比较适合单次静脉给药,而间羟胺则可以泵注给药。本研究旨在探究产妇行腰麻前预泵注间羟胺对术中腰麻后低血压的预防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药物 间羟胺 去氧肾上腺素 胎儿缺氧 循环障碍 并发症发生率 剖宫产产妇 腰麻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评审对护理管理改革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艳平 黄金 +1 位作者 陈晋东 周胜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新一轮医院评审强调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注重安全、优质护理的效果,特别是病人的体验;强化医院系统管理对病人安全或不良事件的责任,弱化护士个人对病人安全或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责任,促进医院注... 新一轮医院评审强调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注重安全、优质护理的效果,特别是病人的体验;强化医院系统管理对病人安全或不良事件的责任,弱化护士个人对病人安全或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责任,促进医院注重多部门的协作与联动机制的形成;评审方法采用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法更是客观真实地评价医院的日常工作,从而体现医疗安全与质量,督促医院建立安全与质量管理的长效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评审 医院评价 医院管理 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护士的岗位设置与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价 被引量:16
19
作者 唐懿芳 邹方文 +1 位作者 伍彩红 刘雁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74-1379,共6页
目的 :对本院麻醉护士岗位设置、工作职责和内容以及规范化培训方案等方面进行总结,为我国麻醉护理建设和临床麻醉护士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院自2013年8月起,设立麻醉护士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内容,对新定科的51名护士进... 目的 :对本院麻醉护士岗位设置、工作职责和内容以及规范化培训方案等方面进行总结,为我国麻醉护理建设和临床麻醉护士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院自2013年8月起,设立麻醉护士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内容,对新定科的51名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并通过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情景模拟综合能力测试及问卷调查来评估培训效果。结果 :51名麻醉护士均能在一年的非脱产培训后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所有考核,均能基本胜任麻醉护士岗位,能独立完成围术期患者的监测和护理,且对培训方式的反馈效果好。结论 :设立麻醉护士岗位并探索出一套多样化、标准化的规范化培训方案,有助于提升麻醉科工作效率及保障麻醉安全,是规范麻醉管理、促进护理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麻醉学科未来的发展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培训 麻醉护士 岗位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中减少出血的麻醉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凤至 曹丽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07-1110,共4页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已被广泛应用于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外科医师必须依赖最佳的手术视野来确认解剖位置,但鼻腔空间狭小,即使是少量出血也会造成解剖结构难以辨别,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目前,鼻内...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已被广泛应用于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外科医师必须依赖最佳的手术视野来确认解剖位置,但鼻腔空间狭小,即使是少量出血也会造成解剖结构难以辨别,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目前,鼻内镜手术出血原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手术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以及麻醉因素。本文从麻醉方式、机械通气、术中控制性降压、围术期用药等方面对能够减少鼻内镜手术中出血的麻醉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手术的麻醉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 全身麻醉 出血 手术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