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烟肼致线粒体损伤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
作者 郭瑶雪 邓晔 +2 位作者 李春 贺蕾艳 彭文兴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56-360,共5页
近年国内外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异常是各种肝损伤(肝功能衰竭、肝硬化、脂肪肝等)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而在药物性肝损伤发展过程中线粒体也起着重要作用。异烟肼是临床应用广泛、效果显著的抗结核药,但在治疗过程中常引起药物性肝损伤... 近年国内外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异常是各种肝损伤(肝功能衰竭、肝硬化、脂肪肝等)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而在药物性肝损伤发展过程中线粒体也起着重要作用。异烟肼是临床应用广泛、效果显著的抗结核药,但在治疗过程中常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结核病的治疗。研究发现线粒体损伤是异烟肼肝损伤发生发展中关键一环,异烟肼及其毒性产物肼可通过激动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线粒体呼吸链中酶的活性;干扰细胞能量代谢及对线粒体膜产生攻击等方式使其功能异常,最终导致线粒体损伤,进而启动细胞凋亡程序。本文将对线粒体在异烟肼致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从亚细胞水平解释异烟肼致肝毒性的机制,为阐明异烟肼的肝毒性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肼 药物性肝损伤 线粒体功能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干预后ESBLs-KPN和ESBLs-ECO的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高娅文 杨宇 +2 位作者 吴悦陶 曹玮 周琪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目的:评价抗生素干预策略执行后院内感染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ECO)与肺炎克雷伯菌(KPN)阳性率的变化,探索合理的干预模式及干预的合适时期及监测指标。方法:从2004年12月到2007年12月,监测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病房常... 目的:评价抗生素干预策略执行后院内感染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ECO)与肺炎克雷伯菌(KPN)阳性率的变化,探索合理的干预模式及干预的合适时期及监测指标。方法:从2004年12月到2007年12月,监测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病房常见抗生素的年消耗量(DDD/1000patient-days表示)及其耐药率、院内感染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ESBLs-KPN)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ESBsL-ECO)的阳性率;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研究科室实施抗生素的综合干预策略。干预科室设为试验组,医院内条件相当的其他科室设为对照组(ICU除外)。结果:干预前(2004年),试验组ESBLs-KPN(43.90%)和ESBLs-ECO(45.83%)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ESBLs-KPN(28.04%)和ESBLs-ECO(24.90%)(P<0.05);干预后试验组ESBLs-KPN阳性率呈显著下降趋势,由26.47%下降至17.65%(P<0.05);而对照组ESBLs-KPN和ESBLs-ECO阳性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前者由34.18%上升至52.94%(P<0.05),后者由47.03%上升至63.78%(P<0.05),且干预后试验组ESBLs-KPN和ESBLs-ECO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ESBLs-KPN和ESBLs-ECO阳性率(P<0.05)。试验组减少了头孢他啶(CAZ)、头孢哌酮/舒巴坦(CFS)、亚胺培南(IMP)的消耗量,增加了头孢吡肟(FEP)的消耗量(P<0.05);对照组增加了CAZ,FEP和CFS的消耗量。结论:长期抗生素综合干预策略的实施可能有益于降低ESBLs-KPN和ESBLs-ECO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干预 院内感染 阳性率 ESBLs-KPN ESBLs-E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孙跃胜 屈强 +3 位作者 潘江华 童晓春 陈恩德 屈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22-227,共6页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不被翻译成蛋白但起着重要调控作用的RNA。近期的研究显示lnc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侵袭、早期诊断、预后评价、放化疗疗效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结直肠癌是...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不被翻译成蛋白但起着重要调控作用的RNA。近期的研究显示lnc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侵袭、早期诊断、预后评价、放化疗疗效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目前lncRNA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放化疗疗效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此方面的国际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长链非编码RNA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解毒方含药血清通过mTOR信号通路抑制人大肠癌SW48细胞增殖 被引量:7
4
作者 林丰夏 雷三林 +8 位作者 马进安 施利 毛丹 张邵钒 黄建华 刘新义 丁登峰 张英进 张四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28-1136,共9页
目的:研究健脾解毒方含药血清对人大肠癌SW48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提法制作健脾解毒方粗提取物,超高效液相-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健脾解毒方粗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利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低、中、高浓度健脾解... 目的:研究健脾解毒方含药血清对人大肠癌SW48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提法制作健脾解毒方粗提取物,超高效液相-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健脾解毒方粗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利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低、中、高浓度健脾解毒方含药血清,MTT法检测人结肠癌SW48细胞增殖活性,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T-PCR技术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m RNA表达,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磷酸化(phospho,P)-m TOR,P-P53和P21的蛋白表达。结果:通过高分辨质谱结合对照品数据相关分析,对健脾解毒方粗提取物中7个主要成分(毛蕊异黄酮苷、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甘草酸、芹菜素、白术内酯II)进行了鉴定及分析;健脾解毒方中、高剂量含药血清对SW48细胞有明显抑制增殖作用;健脾解毒方中、高剂量含药血清使SW48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健脾解毒方含药血清能够下调的m TOR m RNA及P-m TOR蛋白表达,上调P-P53和P21蛋白的表达。结论:健脾解毒方可能通过m TOR-P53-P21途径抑制人结肠癌SW48细胞的增殖,这可能是健脾解毒方治疗结肠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解毒方 大肠癌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SW48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叶铁线莲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韶 向大雄 +1 位作者 颜苗 杜方麓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79-1380,共2页
关键词 单叶铁线莲 化学成分 Β-谷甾醇 甘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解毒方对大肠癌肿瘤血管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毛丹 雷三林 +8 位作者 马进安 施利 张绍钒 黄建华 刘新义 丁登峰 张英进 冯磊 张四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97-1304,共8页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大肠癌肿瘤血管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提法制作健脾解毒方粗提取物,MTT法检测健脾解毒方粗提取物对大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Graph Pad Prism 5软件计算IC50(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值,Affym...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大肠癌肿瘤血管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提法制作健脾解毒方粗提取物,MTT法检测健脾解毒方粗提取物对大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Graph Pad Prism 5软件计算IC50(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值,Affymetrix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健脾解毒方干预后有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行路径富集分析,基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利用IPA(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软件对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网路关系图,Western印迹法验证肿瘤血管形成相关差异表达的关键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健脾解毒方粗提取物能够抑制大肠癌HT29细胞增殖,处理24,48及72 h后的IC50值分别为13.060,9.646及8.448 mg/m L。Affymetrix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健脾解毒方干预后显著上调的基因218个,显著下调的基因252个,主要为生物合成、新陈代谢、细胞凋亡、抗原提取、血管生成等相关基因,其中肿瘤血管形成相关差异表达基因12个。IPA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健脾解毒方干预后可使大肠癌中的鞘磷脂磷酸二酯酶3(sphingomyelin phosphodiesterase 3,SMPD3),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整合数α亚基1(integrin subunit alpha 1,ITGA1),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TSB),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TSS)等基因下调,GRB2相关结合蛋白2(GRB2 associated binding protein 2,GAB2),PLAUR(plasminogen activator,urokinase receptor)等基因上调。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健脾解毒方能明显下调磷酸化mTOR(phospho-mTOR,P-mTOR),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磷酸化P53(phospho-P53,P-P53)蛋白表达。结论:健脾解毒方可能通过影响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抑制大肠癌肿瘤血管形成,这可能是健脾解毒方治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解毒方 大肠癌 基因芯片 肿瘤血管形成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尼尔雌醇片抗大鼠骨质疏松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石平 廖二元 +6 位作者 伍贤平 罗湘杭 李焕德 程泽能 戴如春 孙瑞元 刘锡玖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5-409,共5页
目的 :观察复方尼尔雌醇片 (CNT)对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 ,并与其组分进行比较。方法 :1 4 4只 7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 1 2组 ,每组 1 2只 ;另外 1 2 0只 4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 1 2组 ,每组 1 0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比较CNT(每日... 目的 :观察复方尼尔雌醇片 (CNT)对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 ,并与其组分进行比较。方法 :1 4 4只 7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 1 2组 ,每组 1 2只 ;另外 1 2 0只 4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 1 2组 ,每组 1 0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比较CNT(每日 0 .0 39,0 .1 1 7,0 .39mg/kg体重 )及其组分 (尼尔雌醇 0 .30 ,0 .0 9,0 .0 3mg/kg体重或左炔诺孕酮 0 .0 9,0 .0 2 7,0 .0 0 9mg/kg体重 ) 3种剂量水平对维甲酸和去卵巢所致骨质疏松SD大鼠的作用。测定大鼠血钙、磷、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碱性磷酸酶 (AL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全身骨密度 (BMD)、离体左股骨BMD及股骨灰化后的钙、磷含量。结果 :①用每日 70mg/kg体重的维甲酸灌胃或去卵巢均可成功制备大鼠骨质疏松模型。②CNT及其组分有抗两种大鼠模型的骨丢失作用 ;③CNT的作用强于同剂量的尼尔雌醇和左炔诺孕酮 ,且呈剂量依赖性。④在多数观察指标中 ,CNT大、中剂量水平的作用类似 ,故以中等剂量水平 (0 .1 1 7mg/kg)为优选。结论 :CNT可阻止维甲酸和去卵巢所致SD大鼠的骨丢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尔雌醇 SD大鼠 骨质疏松 去卵巢 维甲酸 复方 骨丢失 雌性 水平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药物与P-糖蛋白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徐虹 魏科达 +1 位作者 徐幸民 赵绪元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65-1569,共5页
随着天然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化学药物和植物药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随着P-糖蛋白在药物相互作用中的重要性得到逐步证实,越来越多相关的天然药物与P-糖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相继进行,这为植物药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了研究... 随着天然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化学药物和植物药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随着P-糖蛋白在药物相互作用中的重要性得到逐步证实,越来越多相关的天然药物与P-糖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相继进行,这为植物药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药物 P-糖蛋白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羟基二苯乙烯及其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生长抑制和致凋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欣 谢立 +4 位作者 胡建国 蒋新宇 向大雄 高洁生 高戈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0-399,共10页
目的:以虎杖为原料提取的白藜芦醇(Res),再经甲基化反应合成的3,5,4'-三羟基二苯乙烯(3,5,4'-trimethoxystilbene,TMS),对TMS进行结构鉴定和药代动力学测定。检测TMS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的生长抑制和致凋亡作用。方法:... 目的:以虎杖为原料提取的白藜芦醇(Res),再经甲基化反应合成的3,5,4'-三羟基二苯乙烯(3,5,4'-trimethoxystilbene,TMS),对TMS进行结构鉴定和药代动力学测定。检测TMS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的生长抑制和致凋亡作用。方法:用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1H-NMR谱、13C-NMR图谱、质谱检测等方法对TMS进行结构鉴定。测定大鼠口服TMS后的生物利用度,肠道吸收特点,体内组织分布和体内排泄。测定TMS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利用大鼠肺动脉制备PASMCs。将细胞分为8组。A组(空白对照组):不加TNF-α,TMS,Res;B组(TNF-α组):100 pg/mL TNF-α;C^E组(低~高浓度TMS组):TNF-α(100 pg/mL)+TMS(5,10,20μmol/L);F^H组(低~高浓度Res组):TNF-α(100 pg/mL)+Res(50,100,200μmol/L)。MTT法测定TMS对PASMCs增殖的影响。流式Annexin V/PI法测定TMS对PASMCs凋亡的影响。结果:TMS的紫外吸收图谱为λmax(MeOH):318,306.2,217.8nm;红外光谱解析为IRνKmaBxr/cm:2999,2935,2836,1591,1511,1456/cm;1H-NMR谱解析显示结构含有3个羟基;13C-NMR图谱解析为17个碳信号,并且其结构中含有对称的结构片段。质谱图谱解析为ESI-MS m/z:271[M+H]+,256[M+H-CH3]+,241[256-CH3]+,相对分子质量为270,推测分子式为C17H18O3,结构中含有甲基。样品元素分析得分子结构式可用C17H18O3表示,因此可确定化合物为反-3,5,4'-三羟基二苯乙烯。TMS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5.4%,在小肠上段有较好吸收,通过粪便、胆汁排泄,在各组织中均有分布,最大耐受量(MTD)约5.85 g/kg。TMS干预PASMCs 24 h后经MTT法测定显示对其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强度呈剂量依赖性改变。A^H组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07±2.12)%,(6.54±4.78)%,(9.35±4.26)%,(16.75±5.34)%,(23.74±7.07)%,(6.78±5.58)%,(8.81±5.16)%,(17.81±6.03)%。流式Annexin V/PI法检测结果显示:TMS干预PASMCs 24 h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TNF-α干预组,且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A^H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63±0.74)%,(3.54±0.81)%,(5.77±4.62)%,(11.68±5.35)%,(18.79±4.15)%,(4.11±3.59)%,(6.33±4.8)%,(12.47±5.06)%。结论:TMS的分子式可用C17H18O3表示,结构式为反-3,5,4'-三羟基二苯乙烯。TMS的生物利用度为45%。TMS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ASMCs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3 5 4'-三羟基二苯乙烯 白藜芦醇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患者血浆及红细胞中抗氧化剂水平的测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廖可宏 梅其元 周有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 :探讨癫痫疾病状态下血浆及红细胞 (RBC)中抗氧化剂水平的变化。方法 :测定 39例正常对照组、32例癫痫疾病组和 2 6例癫痫治疗组的RBC内谷胱甘肽还原酶 (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氢酶 (CAT... 目的 :探讨癫痫疾病状态下血浆及红细胞 (RBC)中抗氧化剂水平的变化。方法 :测定 39例正常对照组、32例癫痫疾病组和 2 6例癫痫治疗组的RBC内谷胱甘肽还原酶 (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氢酶 (CAT)、红细胞膜过氧化脂质代谢产物丙二醛 (MDA)、红细胞溶血百分率以及血浆中铜蓝蛋白 (CER)、维生素A ,C ,E(VitA、VitC、VitE)等。结果 :疾病组的红细胞MDA ,溶血百分率 ,GSH Px ,CAT及血浆CER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红细胞GR、SOD和血浆VitA ,VitC ,VitE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其中红细胞GR ,血浆维生素C ,P <0 .0 1) ;治疗组的红细胞GR ,SOD ,血浆VitC ,VitE均显著高于疾病组 (P <0 .0 5 ,其中GR ,P <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血浆 红细胞 抗氧化剂 自由基 氧化损伤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对细胞色素P450调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阳喜定 阳国平 +1 位作者 黄洁 谭鸿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302-1307,共6页
核因子-kappa B是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调节包括细胞色素P450在内的许多基因的表达,并可影响细胞色素P450酶的催化活性。NF-κB的这种调节作用对体内药物代谢过程以及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有显著影响。阐明NF-κB对细胞色素P450调控作用及... 核因子-kappa B是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调节包括细胞色素P450在内的许多基因的表达,并可影响细胞色素P450酶的催化活性。NF-κB的这种调节作用对体内药物代谢过程以及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有显著影响。阐明NF-κB对细胞色素P450调控作用及机制,对指导临床安全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直接调控、间接调控以及转录后调控三方面来综述NF-κB对细胞色素P450的表达和活性的影响作用,并阐述其可能的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细胞色素P450 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N2 基因多态性影响结直肠癌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鲁琼 朱海宏 +4 位作者 戚听听 李国华 滕欣琪 屈强 屈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4期401-407,共7页
目的:研究OCTN2基因多态性是否影响OCTN2的表达和功能,以及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对奥沙利铂敏感性。方法:构建OCTN2基因4种突变(F17L、E317K、S467C和P478L)转染细胞系。Real-time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OCTN2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 目的:研究OCTN2基因多态性是否影响OCTN2的表达和功能,以及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对奥沙利铂敏感性。方法:构建OCTN2基因4种突变(F17L、E317K、S467C和P478L)转染细胞系。Real-time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OCTN2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HPLC检测细胞内奥沙利铂含量。MTS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所有突变型OCTN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野生型表达无统计学差异。E317K和S467C细胞系对奥沙利铂摄取(V_(max)和K_(m))与野生型相比无差异(P>0.05),F17L的V_(max)下降到66.4%,而K_(m)值增加到120.3%,P478L的V_(max)增加到132.6%,K_(m)值降低到82.2%,与野生型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过表达OCTN2细胞的IC 50值显著降低。与SW480-OCTN2转染细胞系比较,没有转染的SW480细胞和F17L细胞系的IC 50值分别升高175%和147%,而P478L细胞则下降到76.9%,有统计学差异(P<0.05)。E317K和S467C的IC 50值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OCTN2转运体基因F17L和P478L错义突变可以改变OCTN2对奥沙利铂的摄取,从而影响OCTN2稳定表达细胞系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奥沙利铂 化疗敏感性 OCTN2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在被动靶向制剂中应用
13
作者 姚金成 李万忠 +1 位作者 胡领 瞿延晖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3期562-564,共3页
关键词 壳聚糖 被动靶向 制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在被动靶向制剂中应用述评
14
作者 姚金成 李万忠 +1 位作者 胡领 瞿延晖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2期378-380,共3页
壳聚糖 (Chitosan ,CS)是甲壳素脱乙酰基产物 ,来源丰富 ,制备简单 ,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在体内能被溶菌酶等降解并代谢 ,且其分解产物对人体健康无害。近年来 ,随着新型药物传递系统的发展 ,壳聚糖成为应用广泛的新型辅料。用壳... 壳聚糖 (Chitosan ,CS)是甲壳素脱乙酰基产物 ,来源丰富 ,制备简单 ,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在体内能被溶菌酶等降解并代谢 ,且其分解产物对人体健康无害。近年来 ,随着新型药物传递系统的发展 ,壳聚糖成为应用广泛的新型辅料。用壳聚糖制备的靶向制剂具有缓释、控释 ;靶向释放药物 ,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增加药物吸收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以及提高药物稳定性 ,改变给药途径等特点 ,因此 ,壳聚糖在靶向给药系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其溶解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查阅近几年有关壳聚在被动靶向制剂中应用的国内外文献 ,综述了壳聚糖在微囊、微球、纳米粒、脂质体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被动靶向制剂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勃起功能障碍药物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芳 夏志辉 陈孝治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9期556-557,共2页
综述治疗勃起功能障碍 (ED)药物的研究情况。治疗ED的药物已应用于临床的有 :①海绵体内注射药物 ,如罂粟碱、前列腺素E1等 ;②口服药物 ,如育亨宾、酚妥拉明、西地那非等 ;③经尿道给药 ,如前列地尔 ;④经阴茎皮肤给药 ,如硝酸甘油贴... 综述治疗勃起功能障碍 (ED)药物的研究情况。治疗ED的药物已应用于临床的有 :①海绵体内注射药物 ,如罂粟碱、前列腺素E1等 ;②口服药物 ,如育亨宾、酚妥拉明、西地那非等 ;③经尿道给药 ,如前列地尔 ;④经阴茎皮肤给药 ,如硝酸甘油贴片等。另外 ,正在研究开发或试用于临床的有Melanotan Ⅱ ,Vardenafil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起功能障碍 研究现状 药物治疗 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