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倩 刘奎杰 +3 位作者 王振奋 黄平 叶木林 姚宏亮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2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临床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495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情... 目的分析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临床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495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并将其分别纳入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1495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中有278例发生下肢DVT,发生率为18.60%,其中以无症状肌间静脉血栓为主(97.84%),好发于左下肢(48.92%),发生时间集中于术后1 d内(73.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 kg/m^2、消化系统恶性疾病、术后长期卧床均是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较高,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岁、BMI≥24 kg/m^2、消化系统恶性疾病、术后长期卧床,临床医生应重视高危患者的识别及早期干预,以避免下肢DVT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科 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对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康复效果、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倩 姚宏亮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对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康复效果、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04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观察...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对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康复效果、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04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围术期接受快速康复外科干预,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接受常规康复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血清免疫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血清炎性指标[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营养指标(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当日饥饿和口渴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再入院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d血清IgG、IgA、IgM、IL-6、TNF-α、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血清IgG、IgA、IgM、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可明显提高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 康复效果 免疫功能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基于中国多中心数据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越 季刚 +12 位作者 陶凯雄 梁晖 雷三林 钟晓刚 王小忠 俞金龙 陈超 赵景林 郑权 王强 罗喻文 李勇 王俊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28-1834,共7页
目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国内12家医疗中心1569例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接受开腹手术患者共52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共1004例,腹腔镜... 目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国内12家医疗中心1569例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接受开腹手术患者共52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共1004例,腹腔镜中转开腹患者共43例。比较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主要研究终点是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次要研究终点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进食全流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出院后30 d内因并发症再入院情况等。结果1569例患者中,男性1037例(66.1%),女性532例(33.9%),发病年龄58.4±11.3岁。近端胃切除术105例(6.7%),远端胃切除术877例(55.9%),全胃切除术587例(37.4%)。患者手术时间274.7±80.7 min,中位出血量为150(20~1300)mL,淋巴结清扫数目29.9±13.5枚。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3±1.2 d,首次排气时间3.4±1.6 d,首次排便时间4.8±1.8 d,首次进食全流时间5.5±3.1 d,术后住院时间11.4±5.0 d。术后按Clavien-Dindo分级≥Ⅱ级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5%,术后30 d因并发症再入院率为1.1%。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及开腹组(腹腔镜中转开腹病例归为开腹手术)。两组患者胃切除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进食全流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应用于胃癌加速康复外科,相较于开腹手术能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排气、排便、进食全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可获得同样的肿瘤学根治效果,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对直肠癌微环境浸润免疫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杨群 周春香 +4 位作者 韩宸 张颖 蒋玉娜 李镇江 马进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70-1276,共7页
目的检测新辅助同步放化疗(CRT)前后直肠癌组织中肿瘤浸润免疫细胞数量和表型的变化,并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20例直肠癌患者新辅助CRT前后的活检标本和术后病理标... 目的检测新辅助同步放化疗(CRT)前后直肠癌组织中肿瘤浸润免疫细胞数量和表型的变化,并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20例直肠癌患者新辅助CRT前后的活检标本和术后病理标本组织中CD3、CD4、CD8、CD56、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新辅助CRT后直肠癌肿瘤组织中CD3(21.8%vs 48.8%,P<0.001)、CD4(16.5%vs 42.2%,P<0.001)、CD8(8.3%vs 33.4%,P<0.001)和CD56(0 vs 7.6%,P=0.012)的表达均较前升高;Foxp3(26.0%vs 15.3%,P=0.005)表达较前下降;CD4/CD8(2.7 vs 5.1)比值较前无明显变化。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CRT后CD3(HR=0.16,P=0.028)、CD8(HR=0.03,P=0.001)阳性细胞的增加与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正相关。结论直肠癌新辅助CRT后肿瘤组织中CD3、CD4、CD8、CD56阳性浸润免疫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增加,Treg淋巴细胞比例则明显下降,CD3、CD8阳性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的患者其术后无复发生存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同步放化疗 肿瘤浸润免疫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胃大部分切除术18例临床探讨
5
作者 陈勇 雷三林 +5 位作者 段伦喜 易文君 余丹 孙吉春 苗雄鹰 钟德玝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1-92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大部分切除的手术方法和手术适应证。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6年5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18例腹腔镜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16例(其中胃癌D2根治术6例胃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大部分切除的手术方法和手术适应证。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6年5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18例腹腔镜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16例(其中胃癌D2根治术6例胃十二指溃疡9例、胃多发息肉1例),中转2例开腹(其中1例胃癌晚期肿块大于6cm,1例术中钛夹滑脱大出血),无手术死亡。术中皮下气肿1例,发生率5.88%(1/17)。平均手术时间(285±30)min,平均出血量(130±50)mL。平均术后住院日(11±4)d,术后吻合口输出襻梗阻1例、发生率6.25%(1/16)。全组16例随访1~9月,其中1例发生Trocar穿刺孔肿瘤种植并腹腔内广泛转移。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应用腹腔镜技术,腹腔镜胃大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疾病 胃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