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切蛋白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
1
作者 李勰家 刘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59-1163,共5页
丝切蛋白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通过其对肌动蛋白动力学的调控参与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内环境稳态,并且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丝切蛋白对多种肾脏固有细胞表型特征、基因转录、凋亡及... 丝切蛋白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通过其对肌动蛋白动力学的调控参与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内环境稳态,并且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丝切蛋白对多种肾脏固有细胞表型特征、基因转录、凋亡及肾组织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丝切蛋白在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IgA肾病等引起蛋白尿的多种足细胞病理变化中均起调节作用,可能成为诊断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一个指标。同时,丝切蛋白对维持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极性和功能起关键性的作用,并参与调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多种肾脏疾病中肾组织的炎症反应。另外,丝切蛋白在肿瘤细胞及多种组织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重要调节作用,提示丝切蛋白可能参与调控腹膜透析相关EMT及纤维化。丝切蛋白可能为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切蛋白 足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腹膜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生长因子23与慢性肾病不良预后的关系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海洋 刘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0-565,共6页
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是由骨分泌的一种激素,不仅参与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病理生理过程,而且与其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在CKD早期,血清FGF23水平即出现升高,而逐渐升高的FGF23可通过不... 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是由骨分泌的一种激素,不仅参与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病理生理过程,而且与其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在CKD早期,血清FGF23水平即出现升高,而逐渐升高的FGF23可通过不同机制引起CKD患者心肌病变、炎症、血管钙化以及低维生素D水平等,与CKD进展、心血管并发症甚至死亡有关。目前降低FGF23的手段包括减少磷的摄入与吸收、补充FGF23抗体、使用拟钙剂及肾移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生长因子23 慢性肾病 矿物质代谢 不良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倒捻子素抑制阿霉素诱导的小鼠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国勇 汤玲玲 +4 位作者 佘健 徐佳思 顾艳英 刘虹 贺理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89-1096,共8页
目的:观察α-倒捻子素(alpha-mangostin,α-MG)治疗对阿霉素诱导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urularsclerosis,FSGS)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10mg/kg)诱导阿霉素肾病(adriamycin nephropathy,... 目的:观察α-倒捻子素(alpha-mangostin,α-MG)治疗对阿霉素诱导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urularsclerosis,FSGS)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10mg/kg)诱导阿霉素肾病(adriamycin nephropathy,AN)模型后分为两组:1)AN+生理盐水组,用生理盐水灌胃;2)AN+α-MG组,用α-MG(12.5 mg/kg)灌胃。灌胃每日1次,从阿霉素注射当日开始。另取10只小鼠作为对照组。6周后处死小鼠,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胆固醇等肾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水平;检测肾组织中超氧阴离子,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检测血清中IL-1β,IL-18,IL-10,脂联素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肾组织中TGF-β1,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Col I),α-SMA,沉默信息调控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核苷酸结合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水平。结果:α-MG治疗可降低AN小鼠血肌酐、蛋白尿、尿蛋白/尿肌酐、血胆固醇,增加肌酐清除率、血浆白蛋白(P<0.05);缓解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下调纤维化指标Col I和α-SMA的表达(P<0.05);减少肾组织超氧阴离子的产生,降低MDA和GSH水平以及增加CAT和SOD活性(P<0.05);降低血清炎性因子IL-1β和IL-18水平,升高抗炎因子IL-10和脂联素水平(P<0.05);促进肾组织中Sirt1表达,抑制NLRP3的表达(P<0.05)。结论:α-MG治疗能够改善阿霉素诱导的FSGS小鼠肾功能,延缓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进程。α-MG通过促进肾脏Sirt1表达和抑制NLRP3表达而发挥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倒捻子素 阿霉素肾病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沉默信息调控因子1 核苷酸结合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制剂治疗IgA肾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隽永 刘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3-582,共10页
雷公藤是祖国传统中草药,其有效活性成分具有独特的免疫抑制及抗炎作用,能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其药理作用。雷公藤制剂被应用于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多年,获得了公认的较好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总结雷公藤药物对IgAN... 雷公藤是祖国传统中草药,其有效活性成分具有独特的免疫抑制及抗炎作用,能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其药理作用。雷公藤制剂被应用于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多年,获得了公认的较好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总结雷公藤药物对IgAN和其他肾病的临床应用现状,阐明其成分特征、降低尿蛋白水平和保护肾功能的显著疗效以及不可忽视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机制研究涉及IgAN发病机制的各个环节,包括减少致病性IgA的产生,调节免疫功能,减轻肾组织炎症和纤维化,以及保护足细胞等方面。雷公藤药物作为具有明确疗效和潜在毒性的药物代表,需要更深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IGA肾病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