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547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分期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刘虹 彭佑铭 +4 位作者 李娟 刘映红 成梅初 袁芳 刘伏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9-510,共12页
目的:慢性肾脏病(CKD)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本研究调查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CKD患者的分期情况及病因、年龄、性别等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到2008年12月6年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收住的3 547例CKD... 目的:慢性肾脏病(CKD)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本研究调查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CKD患者的分期情况及病因、年龄、性别等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到2008年12月6年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收住的3 547例CKD3期及以上的第一次住院患者(≥14岁)的资料,参照NKF-K/DOQI指南的标准来定义CKD,按照简化的MDRD公式求eGFR[eGFR=186.3×血肌肝(SCr)-1.154×年龄-0.203×0.742(女性)mL/min.1.73 m2]。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因及功能诊断、病程、收缩压和舒张压、血红蛋白、尿量、肾功能、血白蛋白、肾脏B超、治疗方式等项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是导致CKD的主要病因,分别占55.20%,14.55%和11.78%。6年间的病因构成无明显差异(P>0.05)。但病因构成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比例有所下降,而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的比例有所上升。(2)CKD3期到5期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1.59%,23.03%和65.38%。41~60岁的患者占CKD的39.24%,大于60岁的患者占CKD的36.88%。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年龄常见于21~40和41~60岁年龄组。狼疮性肾炎患者年龄较轻,21~40岁占48.35%。高血压肾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年龄较大,95%以上见于40岁以上患者。(3)梗阻性肾病、痛风性肾病多发于男性,而狼疮性肾炎以女性多见。(4)大多数CKD患者伴贫血(94.28%)和高血压(56.91%),且随CKD病程进展,贫血、高血压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增高(P<0.005)。(5)CKD5期患者2 319例,926例行血透,181例行腹透。结论:CKD病因前3位依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的比例呈上升趋势。CKD3期到5期患者中以5期患者居多,老年人是CKD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病因学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扁桃体及外周血中记忆B细胞在IgA肾病临床进展中的异常表达 被引量:5
2
作者 伍刚 彭佑铭 +1 位作者 徐道亮 刘昌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9-753,共5页
目的:观察Ig A肾病(Ig A nephropathy,Ig AN)患者腭扁桃体、外周血中记忆B细胞表达及腭扁桃体切除后外周血记忆B细胞表达的变化,了解腭扁桃体在Ig A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Ig AN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8例经临床和肾脏病理检查确... 目的:观察Ig A肾病(Ig A nephropathy,Ig AN)患者腭扁桃体、外周血中记忆B细胞表达及腭扁桃体切除后外周血记忆B细胞表达的变化,了解腭扁桃体在Ig A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Ig AN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8例经临床和肾脏病理检查确诊为Ig AN的患者腭扁桃体及外周血作为观察组,将27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腭扁桃体及10例正常健康者外周血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记忆B细胞在腭扁桃体及外周血B细胞的表达,并分析Ig AN患者腭扁桃体切除前、后外周血记忆B细胞的变化。结果:记忆B细胞在Ig AN患者腭扁桃体及外周血高表达,分别为5.72%±5.26%和4.92%±5.10%;腭扁桃体切除前、后外周血中记忆B细胞表达百分率分别为4.92%±5.10%和1.10%±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腭扁桃体切除后外周血记忆B细胞表达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记忆B细胞表达的高低为Ig AN的临床进展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B淋巴细胞 扁桃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型胶原肾小球病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3
作者 喻芳 朱雪婧 +6 位作者 袁曙光 龚再良 许向青 刘虹 李军 孙林 刘伏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69-873,共5页
回顾性分析2例Ⅲ型胶原肾小球病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蛋白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1例患者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5(complement factor H-related protein 5,CFHR5)基因疑似发生致病突变。肾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系... 回顾性分析2例Ⅲ型胶原肾小球病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蛋白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1例患者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5(complement factor H-related protein 5,CFHR5)基因疑似发生致病突变。肾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系膜基质增生、内皮插入伴基底膜双轨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Ⅲ型胶原阳性。电子显微镜显示大量40~70 nm胶原沉积。1例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ARB)治疗,肾功能维持正常,尿蛋白稳定在轻到中度水平;1例因其他系统疾病并发急性肾损伤后行血液透析。Ⅲ型胶原肾小球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光镜病理表现多样,主要通过电子显微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胶原肾小球病 肾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肾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华 张新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0-324,共5页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诊断的1例脂蛋白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以及肾活检病理检查结果。本病例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血浆载脂蛋白(apo)E和apoB升高,肾活检光镜显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呈血管瘤样扩张...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诊断的1例脂蛋白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以及肾活检病理检查结果。本病例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血浆载脂蛋白(apo)E和apoB升高,肾活检光镜显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呈血管瘤样扩张,管腔内充满淡染的板层状空泡样物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显示毛细血管腔内apoE染色阳性;透射电镜显示毛细血管腔内充满大小不一的空泡样脂肪凝聚物,呈簇状或层状排列。脂蛋白肾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脂蛋白肾病除根据临床表现外,还应结合肾脏病理检查,特征性的病理表现在诊断脂蛋白肾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肾病 载脂蛋白E 临床表现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见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施克雯 袁曙光 +6 位作者 黄瑶 李峥 王畅 刘虹 孙林 刘伏友 朱雪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65-1374,共10页
目的: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是导致肾功能不全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一些少见病理类型因其患病率低、认识相对不足,易被误诊、漏诊,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本研究通过探讨几种少见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的临床、肾脏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治少见肾小管... 目的: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是导致肾功能不全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一些少见病理类型因其患病率低、认识相对不足,易被误诊、漏诊,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本研究通过探讨几种少见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的临床、肾脏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治少见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从2011年11月至2021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完善肾活检的9363例患者中,筛选出轻链管型肾病(light chain cast nephropathy,LCCN)6例、轻链近端肾小管病(light chain proximal tubulopathy,LCPT)2例、LCCN合并LCPT 1例、遗传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4例、非遗传相关性肾小管间质性病变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肾活检病理结果,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LCCN患者表现为轻中度贫血、镜下血尿和轻到中度蛋白尿。与LCPT患者相比,LCCN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更高,Hb水平更低。5例LCCN患者和2例LCPT患者血清游离轻链以κ升高为主。5例LCCN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2例LCPT患者及1例LCCN合并LCPT患者表现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合并AKI,其中1例LCPT表现为典型的范科尼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FS)。5例LCCN、2例LCPT、1例LCCN合并LCPT患者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LCCN免疫荧光表现为肾小管管型单克隆轻链阳性,以κ轻链限制为主,光镜下表现为过碘酸希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淡染的裂纹状蛋白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2例LCPT患者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κ轻链染色强阳性。电镜下可见结晶型LCPT单克隆轻链结晶;非结晶型LCPT溶酶体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其内有形态各异的包涵体。6例LCCN患者以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为主,1例肾功能恶化,4例肾功能稳定,1例肾功能好转。2例LCPT患者行化疗后肾功能均好转。4例遗传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患者临床均表现为CKD,多为轻度蛋白尿,伴或不伴镜下血尿,还可表现为高尿酸血症、血糖正常的糖尿、贫血、多囊肾,仅1例具有明确家族史,确诊主要依靠特征性肾脏病理表现和基因检测。相较于非遗传相关性肾小管间质性病变,遗传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患者发病年龄更小、血尿酸更高、Hb水平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ated glomemlar fitration,eGFR)更低、水肿和高血压程度更轻。遗传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肾脏病理多表现为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肾小管异常扩张、肾小囊腔扩张、毛细血管袢皱缩于血管极,肾小球可见发育不良及不同程度的硬化;治疗主要以肠道透析、降尿酸或降糖等治疗为主,其中2例患者肾功能明显恶化,2例肾功能稳定。结论: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异常和/或血清游离轻链阳性患者,若临床表现为AKI或FS,要警惕LCCN或LCPT,肾活检是明确诊断的关键,化疗可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光镜下如果具有非萎缩区肾小囊腔扩张、球袢皱缩、肾小管异常扩张的特点,应警惕遗传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应追踪家族史,必要时通过基因检测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间质性疾病 轻链管型肾病 轻链近端肾小管病 遗传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 非遗传相关性肾小管间质性病变 肾脏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1622例血液透析患者原发疾病构成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彭佑铭 刘虹 +4 位作者 刘伏友 肖海清 向福坤 刘映红 李健芝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0-403,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湖南省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血液透析患者原发疾病构成及其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透析转归和死亡原因。方法:收集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ESRD血液透析患者1285例,湖南省人民... 目的:回顾性研究湖南省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血液透析患者原发疾病构成及其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透析转归和死亡原因。方法:收集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ESRD血液透析患者1285例,湖南省人民医院ESRD血液透析患者95例,株洲市一医院ESRD血液透析患者112例,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衡阳市中心医院ESRD血液透析患者130例,累计1622例,分析其原发疾病构成、年龄、性别、透析治疗持续时间、转归和死亡原因。结果:ESRD血液透析患者平均年龄(46.91±15.41)岁,男女之比为1.45∶1。最主要的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占56.43%;其次为高血压肾病,占12.58%;梗阻性肾病占9.13%;糖尿病肾病占8.85%。近年来糖尿病肾病呈上升趋势。ESRD血液透析持续超过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581例,其中43.7%的患者仍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时间最长者为13年,13.0%患者已行肾脏移植,19.9%转至外院治疗,7.2%改为腹膜透析,1.4%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14.8%死亡。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年生存率为93.53%,3年生存率为68.92%,5年生存率62.51%。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事件,占53.6%;其次为脑血管意外,占21.0%。结论:本组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多见;ESRD血液透析患者主要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近年来,糖尿病肾病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年生存率93.53%,3年生存率为68.92%,5年生存率62.51%;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事件,其次为脑血管意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脏疾病 血液透析 原发疾病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29与纤维化疾病 被引量:10
7
作者 葛燕 陈国纯 +1 位作者 孙林 刘伏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08-912,共5页
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miR)是一类由21~23个核苷酸构成的功能性非编码小分子RNA。microRNA-29(miR-29)是新近发现的一类与纤维化疾病密切相关的小分子RNA家族,研究发现miR-29可通过直接抑制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表达和调控多种与纤... 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miR)是一类由21~23个核苷酸构成的功能性非编码小分子RNA。microRNA-29(miR-29)是新近发现的一类与纤维化疾病密切相关的小分子RNA家族,研究发现miR-29可通过直接抑制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表达和调控多种与纤维化相关的信号通路参与纤维化过程,并且循环中miR-29的水平还可反映肝病患者肝硬化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RNA-29 纤维化疾病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磷酸酶2A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奚易云 李华 +8 位作者 李军 李瑛 刘玉平 尤燕华 段绍斌 刘虹 孙林 彭佑铭 刘伏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9-578,共10页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在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及TGF-β1刺激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2(human kidney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2,HK-2)的肾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在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及TGF-β1刺激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2(human kidney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2,HK-2)的肾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方法:1)1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UUO组)和UUO+冈田酸(okadaic acid,OA)干预组(OA组),每组各5只。术后OA组每日给予1.8%酒精稀释的OA 30μg/kg,胃管饲喂72 h,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相等体积的1.8%酒精胃管饲喂,72 h后处死大鼠,收集血和肾组织,检测肾功能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印迹和RT-PCR法检测肾组织PP2A的c亚基(PP2Ac)、纤维连接蛋白(fi bronectin,FN)、胶原-I(collagen-I,Col-I)、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蛋白及m RNA的表达。2)采用台盼蓝排斥实验及MTT法找出适宜的OA浓度。常规培养HK-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TGF-β1组(TGF-β1 5 ng/m L干预24 h)、TGF-β1+OA组(TGF-β1 5 ng/m L+OA 40 nmol/L,同时干预24 h),Western印迹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PP2Ac,FN,Col-I,E-cad和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1)肾功能表明UUO组尿素氮和肌酐较sham组升高,OA组尿素氮、肌酐均比UUO组下降(均P<0.05)。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印迹和RT-PCR均显示:与sham组比较,UUO组PP2Ac,FN,Col-I和α-SMA表达升高,而E-cad表达下降(均P<0.05);与UUO组比较,OA组PP2Ac,FN,Col-I和α-SMA表达下降,E-cad表达升高(均P<0.05);2)OA 40 nmol/L为最适宜的实验质量浓度;Western印迹显示: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PP2Ac,FN,Col-I和α-SMA表达升高,E-cad表达下降(均P<0.05);与TGF-β1组比较,TGF-β1+OA组PP2Ac,FN,Col-I和α-SMA表达下降,E-cad表达升高(均P<0.05)。结论:PP2A能促进肾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2A 冈田酸 肾间质纤维化 肾小管上皮转间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A在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唐文彬 凌光辉 +6 位作者 孙林 彭佑铭 刘映红 刘虹 肖力 段绍斌 刘伏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30-1235,共6页
目的:建立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模型,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中Smad锚着蛋白(Smad anchor for receptor activation,SARA)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紧密连接蛋白(Zon... 目的:建立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模型,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中Smad锚着蛋白(Smad anchor for receptor activation,SARA)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紧密连接蛋白(Zona occludens-1,ZO-1)、SARA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30mmol/LD-葡萄糖刺激后,HK-2细胞vimentin蛋白及其mRNA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升高,而ZO-1蛋白及其mRNA水平呈时间依赖性下降,此变化在高糖刺激48h时最为显著。同时,SARA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下降。结论:高糖可诱导HK-2细胞发生转分化,SARA可能作为保护因子参与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肾小管上皮细胞 Smad锚着蛋白 上皮间充质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凝血酶敏感蛋白-1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夏运成 聂静 +5 位作者 李志兰 孙林 刘映红 凌光辉 彭佑铭 刘伏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96-802,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血浆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在蛋白超负荷肾病大鼠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右肾切除后,随机分成牛血清蛋白(BSA)组和对照组,BSA组大鼠予以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注射...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血浆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在蛋白超负荷肾病大鼠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右肾切除后,随机分成牛血清蛋白(BSA)组和对照组,BSA组大鼠予以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在第1,5,9周末,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各时相尿蛋白定量;肾组织行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浆TSP-1蛋白表达。分析血浆TSP-1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积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SA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和肾功能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肾小管间质病理积分和肾小球硬化指数明显增高;IgG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BSA组大鼠血浆TSP-1蛋白均明显增高。BSA组血浆TSP-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肾小管间质病理积分呈正相关(r=0.836,P<0.01)。结论:血浆TSP-1与肾间质纤维化呈正相关,血浆TSP-1可能是临床判断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敏感蛋白-1 蛋白尿 肾间质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利司他致草酸盐结晶相关急性肾损伤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鑫源 陈晓君 +7 位作者 李毅夫 符晓 宋盼爱 肖力 孙林 刘虹 朱雪婧 袁曙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3-587,共5页
报告1例奥利司他致草酸盐结晶相关急性肾损伤病例,该患者因肾病综合征、急性肾损伤入院,肾活检病理检查发现肾小管内草酸盐结晶。患者自诉因减肥而规律服用奥利司他1年余,平日喜饮蔬菜汤和浓凉茶,奥利司他作为肠道脂肪酶抑制剂可能导致... 报告1例奥利司他致草酸盐结晶相关急性肾损伤病例,该患者因肾病综合征、急性肾损伤入院,肾活检病理检查发现肾小管内草酸盐结晶。患者自诉因减肥而规律服用奥利司他1年余,平日喜饮蔬菜汤和浓凉茶,奥利司他作为肠道脂肪酶抑制剂可能导致继发性高草酸尿症,即肠源性高草酸尿症;饮食习惯是奥利司他致高草酸尿症的共同促发因素。本例患者停药后肾功能有所恢复。临床医生在处理不明原因急性肾损伤患者时应注意排查包括奥利司他在内的药物相关急性肾损伤,必要时可行肾活检。此外,服用该药的减肥人群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饮食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利司他 高草酸尿症 急性草酸性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K1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纯 孙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8-475,共8页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K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kappa 1,GSTK1)是一个参与脂联素分泌和多聚化的关键蛋白,且在线虫中已经证实,GSTK1与能量产生和脂质代谢有关。同时GSTK1表达水平与肥胖呈负相关,并能缓解内质网应激诱导的脂联素水平下...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K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kappa 1,GSTK1)是一个参与脂联素分泌和多聚化的关键蛋白,且在线虫中已经证实,GSTK1与能量产生和脂质代谢有关。同时GSTK1表达水平与肥胖呈负相关,并能缓解内质网应激诱导的脂联素水平下降,而且人GSTK1启动子的多态性与胰岛素分泌和脂肪沉积有关,因此,GSTK1可能成为一个治疗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的代谢疾病潜在的药物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K1 线粒体 过氧化物酶体 脂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效果及其对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4
13
作者 袁芳 陈星 +2 位作者 王畅 周安 刘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69-1173,共5页
目的:探讨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6个... 目的:探讨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6个月的重度SHPT患者30例,所有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600 pg/mL;B超示甲状旁腺有1个以上结节增生;既往药物治疗无效。给予口服西那卡塞25~75 mg/d,同时服用骨化三醇0.5μg/d。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血钙、血磷、iPTH以及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的变化,观察患者治疗前有关的临床症状及治疗后改善情况。结果:入组30例患者,基线iPTH(1 787.3±1 321.0)pg/mL,血钙(2.54±0.19)mmol/L,血磷(2.06±0.15)mmol/L。治疗2周后患者血磷下降20%;iPTH治疗1个月后较服药前降低35%,3个月后降低70%;治疗1个月后血钙和血磷分别降至(2.39±0.17)和(1.56±0.50)mmol/L(P<0.05),患者症状明显缓解,12个月后上述指标保持稳定;治疗6个月后骨代谢指标显示碱性磷酸酶、骨钙素、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分别较治疗前下降50%,37%和49%;患者的骨密度年下降幅度受到抑制。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西那卡塞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重度SHPT高钙、高磷及高iPTH状态,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骨质代谢,可以作为治疗重度SHPT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那卡塞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骨代谢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lectin-1在高糖腹透液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映红 戴洪勤 +3 位作者 刘伏友 孙林 肖力 刘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0-196,共7页
目的:研究人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HPMCs)中galectin-1的表达和在高糖腹透液(peritoneal dialysate solution,PDS)刺激下galectin-1表达的变化及其与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 目的:研究人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HPMCs)中galectin-1的表达和在高糖腹透液(peritoneal dialysate solution,PDS)刺激下galectin-1表达的变化及其与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关系。方法:以HPMCs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含1.5%葡萄糖的PDS(1.5%PDS)组,2.5%PDS组及4.25%PDS组。培养48 h后,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galectin-1,vimentin和z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galectin-1与vimentin和zo-1表达的相关性。使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galectin-1 siRNA至HPMCs内,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5.5mmol/L葡萄糖),高糖组(4.25%PDS)和转染组(galectin-1 siRNA+4.25%PDS)。观察galectin siRNA干预后vimentin和z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PDS刺激HPMCs 48 h后,与对照组比,galectin-1mRNA表达上调,尤以4.25%PDS组明显(P<0.05),其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同时vimentin mRNA表达上调,以2.5%PDS组和4.25%PDS组更明显(P<0.05),其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而zo-1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不同浓度高糖PDS刺激下galectin-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viment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z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Galectin-1 siRNA干预后vimentin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较高糖组明显下调(P<0.05),而zo-1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较高糖组明显上调(P<0.05)。结论:Galectin-1与高糖PDS诱导的HPMCs EMT相关,galectin-1 siRNA能够抑制高糖PDS诱导的HPMCs转分化。Galectin-1可能参与腹膜纤维化的发生环节,成为防治腹膜纤维化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ECTIN-1 高糖 腹透液 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 S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对高糖刺激的HK-2细胞FN,Col Ⅳ和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琼 李瑛 +7 位作者 罗俊辉 杨阳 李军 孙林 肖力 许向青 彭佑铭 刘伏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8-284,共7页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NCTD)对高糖刺激的HK-2细胞外基质和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HK-2细胞,无血清DMEM培养基同步培养24h,细胞分为正常葡萄糖组(C,D-glucOSe5.5mmol/L)、甘露醇对照组(M,5.5mmol/LD—glucose...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NCTD)对高糖刺激的HK-2细胞外基质和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HK-2细胞,无血清DMEM培养基同步培养24h,细胞分为正常葡萄糖组(C,D-glucOSe5.5mmol/L)、甘露醇对照组(M,5.5mmol/LD—glucose+24.5mmol/Lmannitoll、高糖组(HG,30mmol/LD—glucosel、高糖+NCTD干预组(30mmol/LD-glucose+0.5~40mg/LNCTD)。台盼蓝排斥实验检测NCTD对高糖刺激的细胞毒性。MTT法检测NCTD对高糖刺激的细胞增殖的影响。收集培养6,24,48h后细胞总RNA及蛋白,用RT.PCR检测细胞FN,Col1V和TGF-β1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FN,ColIV和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NCTD作用72h后,浓度超过5mg/L的NCTD对高糖环境下的HK.2细胞有明显的毒性。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30mmol/LD-葡萄糖可引起HK.2细胞FN,Col1V和TGF-β1mRNA及蛋白水平的升高(P〈0.05),而5mg/LNCTD可抑制高糖刺激的FN,ColIV和TGF-β1的表达(P〈O.05)。相同渗透浓度的D-甘露醇组对上述指标均无影响(P〉O.05)。结论:NCTD能下调HK-2细胞FN,ColIV及TGF-β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斑蝥素 纤粘连蛋白 胶原Ⅳ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