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V基因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旻 唐晓鹏 杨旭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89-91,96,共4页
关键词 基因型 乙型肝炎病毒 HBV DNA 血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麻鸭携带鸭乙型肝炎病毒调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邹文 杨旭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68-169,共2页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成年麻鸭携带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情况并探讨PCR用于DHBV检测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长沙地区麻鸭血清中的DHBV。结果 共检查62份鸭血清,DHBV阳性15份,阳性率24.19%。结论 长沙地区成年...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成年麻鸭携带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情况并探讨PCR用于DHBV检测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长沙地区麻鸭血清中的DHBV。结果 共检查62份鸭血清,DHBV阳性15份,阳性率24.19%。结论 长沙地区成年麻鸭自然携带DHBV率为24.19%,提示其对DHBV易感,是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PCR法检测DHBV敏感性较高,重复性好,可用于DHBV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携带 聚合酶链反应 麻鸭 长沙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调节联合血浆置换防治重型肝炎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汪清海 田沂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426-1429,共4页
目的探讨防治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办法。方法收集2006年-2014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的重型肝炎合并中毒性肠麻痹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施以(1)血浆置换;(2)血浆置换+结肠透析;(3)血浆置换+结肠透析+口服微... 目的探讨防治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办法。方法收集2006年-2014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的重型肝炎合并中毒性肠麻痹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施以(1)血浆置换;(2)血浆置换+结肠透析;(3)血浆置换+结肠透析+口服微生态制剂3种治疗方案。观察各组临床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内毒素水平与治疗结局的异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三组治疗后肝功能均较治疗前好转,第3组内毒素下降水平优于第1、2组(P值均<0.05)。三组症状好转率分别为35.3%、64.7%、81.5%;症状复发率分别为83.3%、72.7%、36.4%;临床好转率依次为5.9%、17.6%、48.1%,第3组与第1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9,P<0.05)。结论血浆置换、结肠透析联合肠道微生态调节可有效改善重型肝炎合并中毒性肠麻痹患者预后,有助于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内毒素血症 多器官功能衰竭 微生态制剂 血浆置换 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干细胞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唐晓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48-250,共3页
干细胞是指能自我复制更新并产生特化细胞的未成熟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不同的功能细胞,形成多种组织和器官.脐血干细胞替代胚胎干细胞、骨髓干细胞及外周血干细胞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肿瘤、心肌梗塞及肝脏功能衰竭等已... 干细胞是指能自我复制更新并产生特化细胞的未成熟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不同的功能细胞,形成多种组织和器官.脐血干细胞替代胚胎干细胞、骨髓干细胞及外周血干细胞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肿瘤、心肌梗塞及肝脏功能衰竭等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现结合我科的体会对脐血干细胞治疗重型肝炎的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治疗 重型肝炎 脐血 血液系统肿瘤 细胞移植治疗 外周血干细胞 肝脏功能衰竭 胚胎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X的构建及其表达
5
作者 王文龙 贺兴鄂 +3 位作者 杨旭 蒋永芳 雷建华 孙会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52-654,680,共4页
目的:构建pEGFP-X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方法:从质粒pcDNA3.1(+)-X酶切获HBV X基因片段,克隆至pEGFP-N1;用酶切、PCR和测序鉴定pEGFP-X载体;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载体(pEGFP-X)和空载体(pEGFP-N1)瞬时转染肝癌细胞细胞... 目的:构建pEGFP-X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方法:从质粒pcDNA3.1(+)-X酶切获HBV X基因片段,克隆至pEGFP-N1;用酶切、PCR和测序鉴定pEGFP-X载体;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载体(pEGFP-X)和空载体(pEGFP-N1)瞬时转染肝癌细胞细胞株BEL-7402;分别用RT-PCR、荧光显微镜鉴定HBV X和EGFP基因表达。结果:鉴定证实pEGFP-X载体构建成功;该质粒瞬时转染的BEL-7402有HBV X基因表达,并发绿色荧光。结论:构建的pEGFP-X真核载体能在BEL-7402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示踪利于表达HBV X基因稳定细胞株的筛选,并为探讨HBV X基因在HCC中的致瘤机理提供实验模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 加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真核表达载体 RT—PCR BEL-740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在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周泱 龚国忠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73-376,339,共5页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病毒 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准种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黄茂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54-156,97,共4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呈世界性分布,都容易形成慢性感染,进而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目前HBV和HCV感染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了,对现患病人的抗病毒治疗只是部分有效.近年来,诸多研究提示,HBV和HCV在宿主体内以准...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呈世界性分布,都容易形成慢性感染,进而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目前HBV和HCV感染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了,对现患病人的抗病毒治疗只是部分有效.近年来,诸多研究提示,HBV和HCV在宿主体内以准种(quasispecies)形式分布存在,而准种的存在可使病毒逃脱宿主免疫监控,并可导致对抗病毒性药物耐药,给开发有效的疫苗带来困难.本文就近年来有关HBV和HCV准种的研究进展及其与临床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病毒 准种 基因型 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标志物定量与病毒载量关系探讨 被引量:18
8
作者 田沂 唐晓鹏 +2 位作者 杨旭 罗开忠 黄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305-1307,共3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各血清标志物含量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IF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别测定1486例乙肝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定量和病毒含量。结果不同HBV标志物阳性模式...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各血清标志物含量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IF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别测定1486例乙肝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定量和病毒含量。结果不同HBV标志物阳性模式的HBsAg定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同模式的HBsAg定量也差异极大。HBeAg(+)模式的HBV-DNA显著高于HBeAb(+)模式及HBeAg(-)HBeAb(-)模式(P<0.01),而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HBsAg、HBeAg含量与HBV DNA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3、0.635,P=0.01),HBeAb含量与HBV DNA负相关(r=-0.563,P=0.01)。HBsAg定量与HBeAg定量正相关(r=0.466,P=0.01),与HBeAb定量负相关(r=-0·524,P=0·01)。结论HBV标志物定量之间及与HBV DNA含量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个体差异极大。全面了解HBV标志物含量及HBV DNA定量可更准确判断病毒复制、状态,为临床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DNA 肝炎病毒 乙型 PCR 荧光定量 免疫荧光分析 时间分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4
9
作者 何丽芬 赖伊杰 +5 位作者 赖力英 罗开忠 王文龙 田沂 龚国忠 张旻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33-1339,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思路。方法:搜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10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自身抗体、肝组织病理...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思路。方法:搜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10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自身抗体、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PBC患者中91例(89.21%)为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纳差、口干、厌油、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腹痛、腹胀、消化道出血;体征主要表现为黄疸、脾大、肝大、双下肢浮肿、腹水;生化检查主要表现为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及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 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升高,GGT升高较突出。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M2,AMA-M2)阳性组(81例)与AMA-M2抗体阴性组(21例)比较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46例)与无肝硬化组(56例)中两组血清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M2,AMA-M2)、抗核膜糖蛋白抗体(anti-gp210 antibodies,抗gp210)、抗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抗体(anti-Sp 100 antibodies,抗Sp100)、抗-Ro52抗体(anti-Ro52 antibodies,抗Ro52)、抗前髓白血病细胞抗体(anti-promyelocytic leukemia antibodies,抗PML)阳性率分别为54.35%,89.13%,41.30%,13.04%,43.38%,10.87%和57.14%,71.43%,42.86%,12.5%,51.79%,3.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三联体抗体(anti-BCOADC-E2PDC-E2 OGDC-E2 antibodies,抗3E-BPO)在肝硬化组与无肝硬化组阳性率分别为84.78%和5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肝组织病理检查确诊PBC患者的AMA-M2抗3E-BPO阳性率比其他抗体的阳性率高。结论:PBC好发于中年女性,临床表现多样;AMA-A2与抗3E-BPO串联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的阳性率;抗3E-BPO抗体可能作为评价PBC严重性的指标;对于自身抗体阴性的疑似患者,需进一步做肝组织病理检查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临床特征 自身抗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浓度与HBV复制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雷建华 杨旭 +2 位作者 罗红雨 王文龙 黄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8-551,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例的HBsAg浓度与HBV复制水平的关系,并探讨HBsAg浓度用于HBeAg阳性病例监测HBV复制水平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其中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者共296例,应用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 cequantitative... 目的:分析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例的HBsAg浓度与HBV复制水平的关系,并探讨HBsAg浓度用于HBeAg阳性病例监测HBV复制水平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其中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者共296例,应用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 cequantitative PCR,FQ-PCR)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ime-reso lved fluoroimmuno assay,TRIFA)测定乙型肝炎病例的血清HBVDNA水平、血清HBeAg和HBsAg浓度。比较不同DNA复制水平病例的HBsAg浓度,以及不同HBsAg浓度病例的DNA水平,同时进行HBsAg浓度与DNA水平相关性分析。并根据不同浓度的HBsAg初步推测HBV复制状态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符合率。结果:若以血清HBVDNA大于或等于105拷贝/mL为阳性,则其中228例为DNA阳性(77.03%)。血清HBsAg浓度与HBVDNA复制水平呈正相关,但不同DNA复制水平病例的HBsAg浓度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除HBsAg浓度特别增高达180μg/L以上的病例DNA阳性率稍高外(χ2=3.998,P<0.05),其余不同HBsAg浓度的病例DNA阳性率及定量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采用不同HBsAg浓度水平推测HBV复制状态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例血清HBsAg浓度与HBV复制水平有一定相关性,但不宜以HBsAg浓度监测这些病例的HBV复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E抗原 脱氧核糖核酸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田沂 龚国忠 杨旭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了解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FWD)的有效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FWD患者。观察采用激素、二巯基丙磺酸钠驱铜、血浆置换联合治疗FWD患者的疗效;对比存活组与死亡组临床特点、生化资料与治疗的差异。结果:13例FW... 目的:了解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FWD)的有效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FWD患者。观察采用激素、二巯基丙磺酸钠驱铜、血浆置换联合治疗FWD患者的疗效;对比存活组与死亡组临床特点、生化资料与治疗的差异。结果:13例FWD患者均有重度黄疸,合并重度溶血性贫血7例,自发性腹膜炎5例,肝性脑病8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小于30%者5例。13例患者中采用驱铜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及短期使用激素者7例,存活6例,1例合并自发性腹膜炎且PTA小于30%者死亡;另6例死亡患者中4例合并自发性腹膜炎,4例PTA小于30%。结论:肝衰竭程度及合并感染是决定FWD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采用激素、驱铜、血浆置换是治疗早中期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 二巯基丙磺酸钠 驱铜 血浆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永红 杨旭 +2 位作者 唐晓鹏 罗虹雨 雷建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迟发型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为迟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8例迟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铜代谢变化及其治疗结果。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铜蓝蛋白,原子吸... 目的:探讨迟发型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为迟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8例迟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铜代谢变化及其治疗结果。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铜蓝蛋白,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铜、尿铜和肝铜;初期治疗用二巯基丙磺酸钠,维持治疗用青霉胺或锌剂。结果:迟发型肝豆状核变性占肝豆状核变性总数的7.0%,肝病型起病缓慢,恶心、纳差等不明显,极易误诊。血常规、氨基转移酶多数正常,均有K-F环,肝功能受损程度及铜代谢异常相差甚大。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第1天平均排铜4072μg,是治疗前的18.1倍,是同等剂量青霉胺的2.5倍,未见明显副作用,患者预后良好。结论:迟发型肝豆状核变性并非少见,极易误诊,值得高度重视,初期用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K—F环 铜蓝蛋白 尿铜 二巯基丙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红素吸附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11
13
作者 汪清海 罗开忠 田沂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296-1299,共4页
目的评估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胆红素吸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25%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40例,均予胆红素吸附治疗。收集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 目的评估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胆红素吸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25%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40例,均予胆红素吸附治疗。收集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一周的患者血常规[白细胞(WBC)、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肝功能[TBil、DBil、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电解质(K^+、Na^+、Cl^-、Ca^(2+)),治疗前后和治疗过程中观察记录患者血压、呼吸、心率、氧饱和度,观察患者有无畏寒发热、头晕、胸闷、腹痛等症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均较好,治疗结束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TBil、DBil、TBA均下降,Alb、Glb、Fib亦有轻度下降,而PT、APTT则较治疗前延长,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254、22.395、7.821、6.986、7.580、9.852、10.705、5.528,P值均<0.001)。治疗后Ca^(2+)较治疗前降低,WBC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924、9.852,P值均<0.001)。在随访1周时,Alb、Glb、Fib、PT、APTT、Ca^(2+)、WBC均恢复至治疗前水平,TBil、DBil、TBA较治疗后有不同程度升高,但比治疗前低。40例患者中有12例(30%)发生不良反应,其中3例(7.5%)畏寒(或寒颤)、3例(7.5%)血压下降、2例(5.0%)心率下降、1例(2.5%)头晕、1例(2.5%)恶心呕吐、1例(2.5%)腹痛、1例(2.5%)出冷汗。结论胆红素吸附治疗对PTA>25%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安全有效,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血清Ca^(2+)、WBC有短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胆红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输注合并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初探 被引量:9
14
作者 唐晓鹏 郑宣鹤 杨旭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 :探讨脐血输注 (UCBT)合并血浆置换 (PE)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 :将 117例慢性重肝病人分为 4组 ,分别应用成人鲜血或冰冻新鲜血浆 (对照组 ) ,UCBT ,PE和UCBT +PE治疗 ,观察病人治疗前后部分肝功能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的... 目的 :探讨脐血输注 (UCBT)合并血浆置换 (PE)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 :将 117例慢性重肝病人分为 4组 ,分别应用成人鲜血或冰冻新鲜血浆 (对照组 ) ,UCBT ,PE和UCBT +PE治疗 ,观察病人治疗前后部分肝功能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各治疗组病人降低血胆红素、升高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活性T淋巴细胞、CD4细胞、白细胞介素 2及膜白细胞介素 2受体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其中UCBT +PE组的效果又优于其它各组。结论 :UCBT合并PE治疗能提高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输注 血浆置换 治疗 慢性重型肝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腹部B超、腹部CT、脑CT和MRI表现 被引量:3
15
作者 雷建华 童德军 +1 位作者 杨旭 罗红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6-278,共3页
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D)病例的腹部B超、肝脾脑CT和脑MRI特点,初步探讨WD影像学检查意义和方法选择。方法 回顾 69例WD,依据最主要症状分为脑型、肝型和肾型 3组,分析各组中腹部B超、肝脾脑CT和脑MRI检查的主要特点。结果 60例患... 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D)病例的腹部B超、肝脾脑CT和脑MRI特点,初步探讨WD影像学检查意义和方法选择。方法 回顾 69例WD,依据最主要症状分为脑型、肝型和肾型 3组,分析各组中腹部B超、肝脾脑CT和脑MRI检查的主要特点。结果 60例患者进行了腹部B超检查,其中 59例(98. 3% )发现异常声像,以肝实质异常声像、脾大和门脉高压声像为特点,声像结果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相关性。5例肝脾CT检查以小结节性肝硬化改变和脾大为主要特点。11例患者行脑CT检查,无神经症状者脑CT无异常,有神经症状者 50%发现异常病灶,主要特点是基底节区和丘脑对称性低密度灶和脑萎缩。7例患者进行MRI检查, 6例发现异常信号,均为对称分布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分布部位主要为基底节、丘脑和脑干, 5例发现脑萎缩。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WD诊断有重要意义,可用于病情判断和鉴别诊断。WD脑CT或MRI检查以基底节区和丘脑改变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状核变性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艳 苏先狮 +2 位作者 杨春艳 蒋永芳 陈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肝癌 免疫球蛋白 肿瘤浸润 肿瘤转移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谷丙转氨酶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21
17
作者 蒋永芳 旷晖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78-58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水平、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对28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和常规肝功能生化检查,并与同期肝组织活检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水平、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对28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和常规肝功能生化检查,并与同期肝组织活检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无明显相关性(γG=0.357,P>0.05;γS=0.507,P>0.05)。在230例HBeAg阳性的患者中,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呈明显的负相关(γ=-0.659,P<0.001)。随着肝脏炎症活动度增加,ALT值升高也愈明显,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无明显关系。在HBeAg阳性的患者中,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呈负相关。ALT与肝脏炎症活动度有明显相关性,提示ALT仍是观察炎症变化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炎 HBV DNA 谷内转氨酶 肝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观地看待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赖力英 杨旭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52,共2页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我国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致病因子,因此抗HBV治疗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对抗HBV的治疗现状不够了解,不少人在盲目追求彻底清除体内的HBV ,以至于弄巧成拙,所以,有必要客观地看待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治疗 抗病毒 客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脏再生增强因子对体外肝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曼妮 苏先狮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目的基因工程方法纯化人肝脏再生增强因子(hALR),研究hALR对体外培养肝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hALR原核表达载体PGEX-3X-hALR,诱导表达、纯化收集GST-hALR,用X因子切去GST,凝胶过滤得到高纯度hALR蛋白;分别用正常肝细胞(L-02细胞)和... 目的基因工程方法纯化人肝脏再生增强因子(hALR),研究hALR对体外培养肝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hALR原核表达载体PGEX-3X-hALR,诱导表达、纯化收集GST-hALR,用X因子切去GST,凝胶过滤得到高纯度hALR蛋白;分别用正常肝细胞(L-02细胞)和肝癌细胞(HepG2细胞)分析hALR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hALR原核表达载体pGEX-3X-hALR构建成功,经诱导表达,可纯化得到高纯度的hALR蛋白。hALR蛋白能促进正常肝细胞的生长,并与浓度成正相关;而肝癌细胞的生长却起抑制作用。结论成功表达和纯化重组hALR蛋白,hALR促进正常肝细胞的生长而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增强因子 克隆表达 肝细胞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不同筛选特性的表达HBV X基因肝癌细胞模型的建立
20
作者 贺兴鄂 雷建华 +3 位作者 杨旭 王文龙 罗红雨 梁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6-639,共4页
目的:构建两个不同筛选特性的表达HBV X基因肝癌细胞模型。方法:应用脂质体介导转染克隆有HBV X全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EP4-X和pcDNA3.1(+)-X入肝癌细胞HepG2,hygromyc in和neomyc in筛选单细胞克隆,传代培养一定时期后应用PCR,RT-PCR和W ... 目的:构建两个不同筛选特性的表达HBV X基因肝癌细胞模型。方法:应用脂质体介导转染克隆有HBV X全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EP4-X和pcDNA3.1(+)-X入肝癌细胞HepG2,hygromyc in和neomyc in筛选单细胞克隆,传代培养一定时期后应用PCR,RT-PCR和W estern b lot方法鉴定HBV X基因的表达。结果:转染后成功筛选出耐hygromyc in或neomyc in的单细胞克隆,并能传代培养一定时期。PCR,RT-PCR和W estern b lot结果显示HBVX基因获得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不同筛选特性的两个HBV X基因表达肝癌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X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 肝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