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听力重建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伍伟景 胡鹏 +4 位作者 任基浩 谢鼎华 卢永德 田丰 陈忠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 对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听力重建术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分析 1990~ 2 0 0 1年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 36例 (38耳 ) ,按Altmann分型法分为Ⅰ型畸形 11耳 ,Ⅱ型 2 3耳 ,Ⅲ型 4耳。手术采取上鼓室 -鼓窦进路 17耳 ,乳... 目的 对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听力重建术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分析 1990~ 2 0 0 1年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 36例 (38耳 ) ,按Altmann分型法分为Ⅰ型畸形 11耳 ,Ⅱ型 2 3耳 ,Ⅲ型 4耳。手术采取上鼓室 -鼓窦进路 17耳 ,乳突前上进路 2 1耳 ,根据外耳道、鼓室和听骨链发育情况分别行单纯外耳道成形术或外耳道 -鼓室成形术。结果 术后 2周语频听力提高 15dB以上者 2 9耳 (76 % ) ,其中听力改善 30dB以上、气 -骨导间距小于 15dB者 14耳 (37% ) ,术后听力无明显好转者 9耳 (2 4 % )。术后随访 1年以上听力改善者 2 4耳 (6 3% )。术后并发外耳道再狭窄 2耳、鼓膜外侧移位 6耳、不完全性面瘫 6耳和轻度感音神经性聋 1耳。结论 听力重建术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有效手段 ,其效果与患耳畸形程度、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有关。术前全面评估听力水平和影像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 听力重建术 疗效 外耳道畸形 术后并发症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素对SD大鼠卡那霉素耳神经毒性保护作用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国辉 谢鼎华 +1 位作者 伍伟景 朱纲华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3-506,共4页
目的 :动态观察卡那霉素 (kanamycin ,KM)中毒及应用儿茶素 (catechin ,CC)后耳蜗传出神经元及毛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探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aminoglycosideantibiotics ,AmAn)耳毒性中儿茶素对耳蜗传出神经元和毛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 目的 :动态观察卡那霉素 (kanamycin ,KM)中毒及应用儿茶素 (catechin ,CC)后耳蜗传出神经元及毛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探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aminoglycosideantibiotics ,AmAn)耳毒性中儿茶素对耳蜗传出神经元和毛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3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 4组 :①卡那霉素组 (KM组 ) 10只 ,5 0 0mg·(kg·d) - 1 ,②儿茶素灌胃组(CC组 ) 10只 ,80 0mg·(kg·d) - 1 ,③KM +CC组 (KC组—儿茶素保护组 ) 10只 ,④生理盐水对照组 10只。电镜动态观察耳蜗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毛细胞亚细胞结构的改变及采用全耳蜗铺片改良的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观察耳蜗传出神经纤维及末梢的数量。结果 :电镜显示儿茶素保护组传出神经元及毛细胞损伤较未保护组明显减轻 ,儿茶素组和生理盐水组无损伤表现。乙酰胆碱酯酶组化染色示KM组耳蜗传出神经数量较KC组及其他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 .0 5 ) ,儿茶素保护组与儿茶素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SD大鼠 卡那霉素 耳神经毒性 形态学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stin基因敲除小鼠听力和毛细胞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郭运凯 谢鼎华 杨新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45-249,共5页
目的研究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prestin基因敲除小鼠听力特征,比较其听力损害和外毛细胞(OHC)丧失的相关性,初步探讨OHC丧失的机制。方法利用听性脑干反应(ABR)、抗小鼠耳蜗毛细胞特异性的肌浆球蛋白7a(Mysoin7a)抗体免疫染色和耳蜗连续切... 目的研究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prestin基因敲除小鼠听力特征,比较其听力损害和外毛细胞(OHC)丧失的相关性,初步探讨OHC丧失的机制。方法利用听性脑干反应(ABR)、抗小鼠耳蜗毛细胞特异性的肌浆球蛋白7a(Mysoin7a)抗体免疫染色和耳蜗连续切片观察出生后(postnatal,P)14天(P14)~P56的prestin基因敲除纯合子(prestin-/-)、杂合子(prestin+/-)和野生型(prestin+/+)小鼠听阈、耳蜗毛细胞和Corti器的改变。结果P14的prestin-/-小鼠听阈较prestin+/+升高25dBSPL,至P21和P28,听阈分别提高49dB和52dB,P35后听阈改变不明显。在P21的prestin-/-小鼠,32kHz听阈提高46dB;prestin+/-也显示约3.5dB的听阈升高(p<0.0001)。Prestin-/-小鼠在P28以前无明显的OHC丧失,但是,OHC的长度较prestin+/+明显缩短,P28以后,OHC丧失进行性加重。内毛细胞(IHC)丧失明显延迟和轻于OHC。结论Prestin-/-小鼠在毛细胞丧失之前呈现明显的听力损害,OHC的丧失可能与其本身的结构改变和成熟过程中的代谢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TIN 小鼠 听力损害 内毛细胞 听力特征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技术分析耳聋基因功能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肖自安 谢鼎华 +3 位作者 房海燕 黄亮群 施小六 夏家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35-238,T002,共5页
目的 在耳聋基因功能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建立酵母双杂交实验技术 ,探讨第三代酵母双杂交系统在该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第三代MATCHMAKERGAL4酵母双杂交系统 ,以最常见的耳聋基因GJB2(Cx2 6 )为诱饵 ,以人胎脑cDNA文库为猎... 目的 在耳聋基因功能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建立酵母双杂交实验技术 ,探讨第三代酵母双杂交系统在该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第三代MATCHMAKERGAL4酵母双杂交系统 ,以最常见的耳聋基因GJB2(Cx2 6 )为诱饵 ,以人胎脑cDNA文库为猎物 ,钓取Cx2 6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的阳性克隆 ,DNA测序阳性克隆并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从胎脑文库筛选到Cx2 6互作蛋白的 5 6个阳性克隆 ,对其中 2 6个克隆分析认定为 11个独立克隆 ,DNA测序发现 3个克隆是已克隆基因 ,8个克隆是新基因序列。结论 第三代MATCHMAKERGAL4酵母双杂交系统是筛选Cx2 6相互作用蛋白质的一个可靠的实验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技术 耳聋基因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耳蜗单离外毛细胞游离钙的胆碱能调控 被引量:2
5
作者 肖自安 谢鼎华 +2 位作者 伍伟景 杨曙 杨川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4-246,I001,共4页
目的 观察胆碱能兴奋剂和拮抗剂对豚鼠耳蜗单离外毛细胞 (OHC)内游离钙浓度 ([Ca2 + ]i)的影响 ,探讨OHC内 [Ca2 + ]i的胆碱能调控机制。方法 健康豚鼠 15只处死 ,Hanks液中分离活性单离OHC ,Fluo - 3/AM负载 30min。分 7组进行不同干... 目的 观察胆碱能兴奋剂和拮抗剂对豚鼠耳蜗单离外毛细胞 (OHC)内游离钙浓度 ([Ca2 + ]i)的影响 ,探讨OHC内 [Ca2 + ]i的胆碱能调控机制。方法 健康豚鼠 15只处死 ,Hanks液中分离活性单离OHC ,Fluo - 3/AM负载 30min。分 7组进行不同干预 ,包括乙酰胆碱 (ACH ,胆碱能M和N受体兴奋剂 )、毒蕈碱 (M受体兴奋剂 )、阿托品 (M受体拮抗剂 )、庆大霉素 (N受体拮抗剂 )、加Hanks液对照组和不加干预对照组 ;另 1组为dHanks液中加ACh。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Bio-Rad ,英国 )观察OHC内 [Ca2 + ]i的变化。结果 Hanks液中不加干预试剂、加毒蕈碱、加Hanks液对照和无钙dHanks液中加ACh等 4组 ,[Ca2 + ]i在 2 5~ 30min内升幅 <1.10倍。Hanks液中加ACh组 [Ca2 + ]i最高升幅平均为 3.0 9倍 ;阿托品 +ACh组 [Ca2 + ]i为 2 .92倍 ;庆大霉素 +ACh组[Ca2 + ]i为 1.81倍。结论 豚鼠耳蜗传出神经递质ACh通过兴奋N受体 ,开放OHC的细胞膜钙离子通道 ,使细胞外Ca2 + 内流外毛细胞内 ;[Ca2 + ]i增加需要细胞外液中钙离子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外毛细胞 胆碱能调控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耳蜗外毛细胞电运动的分子基础 被引量:2
6
作者 郭运凯 谢鼎华 杨新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40-143,共4页
关键词 耳蜗外毛细胞 分子基础 电运动 哺乳动物 1985年 OHC 研究课题 运动蛋白 电刺激 膜电位 听力学 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聋基因研究——进展和未来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肖自安 谢鼎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4-129,131,共7页
关键词 遗传性聋 病原学 交流障碍 非综合征性聋 综合征性聋 病因学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耳蜗单离外毛细胞钙波的观察
8
作者 肖自安 谢鼎华 +1 位作者 伍伟景 杨曙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0-31,34,共3页
目的 观察豚鼠耳蜗单离外毛细胞 (outerhaircell,OHC)内游离钙浓度 ([Ca2 +]i)是否存在波动 ,即有无钙波。方法 健康豚鼠 10只断头处死 ,在无Ca2 +的dHanks液和含Ca2 +的Hanks液中酶 -机械法分离获得单离活性OHC ,钙荧光抗体Fluo - 3... 目的 观察豚鼠耳蜗单离外毛细胞 (outerhaircell,OHC)内游离钙浓度 ([Ca2 +]i)是否存在波动 ,即有无钙波。方法 健康豚鼠 10只断头处死 ,在无Ca2 +的dHanks液和含Ca2 +的Hanks液中酶 -机械法分离获得单离活性OHC ,钙荧光抗体Fluo - 3孵育后 ,分别加入乙酰胆碱或空白对照 ,用MRC - 10 2 4型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Bio-Rad ,英国 )观察OHC约 5 0min内 [Ca2 +]i的变化。结果 dHanks液中加ACh组的 5个OHC ,[Ca2 +]i呈明显的规律性的波动 ,即产生了钙波 ,钙波的周期约 60 0s ;Hanks液中加ACh组的 6个OHC的 [Ca2 +]i均迅速升高 ,无钙波出现 ;在dHanks液和Hanks液中不加ACh刺激分别观察了 3个OHC ,[Ca2 +]i呈平坦型 ,无钙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外毛细胞 钙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蛋白26与神经内分泌特异蛋白的羧基端相互作用
9
作者 肖自安 谢鼎华 +4 位作者 黄亮群 施小六 夏昆 杨曙 夏家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1-404,418,共5页
目的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和鉴定连接蛋白 2 6 (connexin 2 6 ,Cx2 6 )的相互作用蛋白质。方法 :以正常人DNA为模板 ,PCR扩增Cx2 6 (GJB2 )全长编码区作为诱饵 ,基因重组法定向克隆到第 3代MatchMakerGal4双杂交系统的 pGBKT7质粒 ... 目的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和鉴定连接蛋白 2 6 (connexin 2 6 ,Cx2 6 )的相互作用蛋白质。方法 :以正常人DNA为模板 ,PCR扩增Cx2 6 (GJB2 )全长编码区作为诱饵 ,基因重组法定向克隆到第 3代MatchMakerGal4双杂交系统的 pGBKT7质粒 ,用构建的pGBKT7 Cx2 6质粒筛选人胎脑cDNA文库 ,获得的阳性克隆的插入子为Cx2 6的相互作用蛋白质 (猎物 ) ,将Cx2 6和筛选到的相互作用蛋白再一对一回复进行酵母双杂交实验 ,去除假阳性。对阳性克隆插入子的DNA序列进行测序 ,在GenBank中作匹配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1个阳性克隆的插入子与神经内分泌特异蛋白 (neuroendocrinespecificprotein ,NSP)羧基端的 1 4 5个氨基酸残基序列一致 ,阅读框无移位。结论 :Cx2 6与NSP的羧基端具有相互作用 ,NSP可能在Cx2 6蛋白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蛋白 连接蛋白 神经内分泌 白质 质粒 胎脑 人胎 阳性克隆 猎物 酵母双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