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蓓蓓 邓露 +2 位作者 陈晋东 李乐华 赵靖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探讨奥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骨钙素和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的变化及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门诊/病房的年龄18~40岁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其中服用奥氮平的患者45例,服用利培酮的患者45例;收集健康人45例作为对照。收... 目的探讨奥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骨钙素和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的变化及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门诊/病房的年龄18~40岁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其中服用奥氮平的患者45例,服用利培酮的患者45例;收集健康人45例作为对照。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检测催乳素(PRL)、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糖(GLU)、胰岛素(INS)、雌二醇(E2)、睾酮、骨钙素(BGP)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患者BGP和β-CROSSL水平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间BGP和β-CROSS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服药组的用药时间、LDL和GLU与BGP成负相关,INS和睾酮与BGP成正相关;药物和服药时间与β-CROSSL成正相关,LDL、GLU和E2与β-CROSSL成负相关。结论长期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的糖脂代谢异常可能是导致骨质疏松出现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利培酮 奥氮平 血脂 血糖 骨钙素 β胶原特殊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疗法在精神疾病诊疗中的发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正 蒋正乾 +2 位作者 刘佳丽 曹霞 周建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513-2519,共7页
数字疗法在提供精准评估、增强诊疗效果方面表现突出,并具有便捷性、灵活性,以及降低额外开支、将防治关口前移的潜力。该文回顾精神疾病数字疗法的发展历程及其优势,探讨了数字疗法当前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包括隐私、伦理与安全问题、技... 数字疗法在提供精准评估、增强诊疗效果方面表现突出,并具有便捷性、灵活性,以及降低额外开支、将防治关口前移的潜力。该文回顾精神疾病数字疗法的发展历程及其优势,探讨了数字疗法当前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包括隐私、伦理与安全问题、技术可及性与数字鸿沟、临床验证与标准化不足,以及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风险。指出了未来的发展领域可能包括与脑机接口-神经反馈的融合应用、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机器人治疗师、虚拟现实或元宇宙治疗,以及数字疗法与传统物理治疗/药物的结合。笔者呼吁当前迫切需要完善相关法规,确立统一的循证标准,加强医患培训与教育,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共同推动精神疾病领域数字疗法的个性化与高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疗法 精神疾病 多学科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学相关精神障碍药物合理使用专家共识
3
作者 佘生林 宋真 +17 位作者 孙同文 翟金国 喻妍 杨宁波 房茂胜 郭文斌 王曼 寻广磊 张璐璐 徐西嘉 吴小立 魏钦令 刘芳 李惠萍 宋兴荣 汪友平 郑英君 宋学勤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3-524,共12页
重症医学相关治疗是一个跨学科、多专业合作的过程,在临床实践中常出现继发或合并精神障碍的情况,相关药物治疗国内目前尚无共识,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心身重症协作组联合重症医学专家成立共识编写专家组,通过系统回顾相关文献,总结... 重症医学相关治疗是一个跨学科、多专业合作的过程,在临床实践中常出现继发或合并精神障碍的情况,相关药物治疗国内目前尚无共识,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心身重症协作组联合重症医学专家成立共识编写专家组,通过系统回顾相关文献,总结已发表的国内外文献,反复讨论制定本共识,共识阐述了重症医学相关精神障碍药物规范化使用的原则、流程,以及各类精神科药物使用的临床指征、注意事项、具体药物选择,为精神科药物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精神障碍 谵妄 抑郁 焦虑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展轨迹及性别差异
4
作者 张小崔 朱婷 +1 位作者 雷辉 邓奇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48,共6页
目的: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是青少年群体常见的心理健康与问题行为。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NSSI行为的发展轨迹及性别差异,并为预防与干预青少年NSSI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追踪研究设计、问卷调查法及青少... 目的: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是青少年群体常见的心理健康与问题行为。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NSSI行为的发展轨迹及性别差异,并为预防与干预青少年NSSI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追踪研究设计、问卷调查法及青少年自我伤害量表(Adolescent Self-Injury Scale,ASIS)对湖南省张家界市3所中学的1042名初中生进行3次追踪调查,每次随访时间间隔为6个月,通过Mplus8.0构建潜在增长曲线模型(latent growth curve model,LGCM)考察NSSI行为的发展轨迹,并采用多组差异比较考察性别差异。结果:3个时间点NSSI行为的检出率分别为43.95%、44.43%、38.36%;青少年NSSI行为的LGCM的截距因子的均值为9.540(P<0.001),斜率因子的均值为-2.297(P<0.001),截距的变异(σ^(2)=169.431,P<0.001)和斜率的变异(σ^(2)=141.981,P<0.001)均显著,截距增长因子与斜率增长因子的相关系数为−0.559(P<0.001);男性与女性的NSSI行为的初始水平、变化速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SSI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较为普遍,且女性的NSSI行为更为严重。NSSI的初始水平与发展速率均存在个体差异。青少年NSSI行为的变化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变化趋势不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发展轨迹 性别差异 潜在增长曲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量表修订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慧 潘冰 +3 位作者 张晨昀 郭阳 周建松 王小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1-308,共8页
目的:青少年是出现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高发人群。目前国内外尚无可用于临床,评估青少年NSSI行为一致性好的工具。渥太华自伤调查表(Ottawa Self-injury Inventory,OSI)对自伤行为的评估较全面,但问卷的... 目的:青少年是出现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高发人群。目前国内外尚无可用于临床,评估青少年NSSI行为一致性好的工具。渥太华自伤调查表(Ottawa Self-injury Inventory,OSI)对自伤行为的评估较全面,但问卷的内容过多,测验时间较长,易影响到青少年群体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NSSI的诊断标准,以OSI为基础,修订适用于临床和科研、符合中国国情青少年精神障碍群体的NSSI评估工具。方法: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牵头,联合全国6家精神卫生服务机构,于2020年8月至12月开展研究。在精神科门诊或病房连续招募有自伤行为、符合DSM-5中NSSI诊断标准的12~24岁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由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后,完成一般情况调查表、OSI的填写和调查。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和AMOS结构方程模型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修订量表并对修订后的量表进行内部一致性、分半信度、重测信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等信度和效度分析,对结构效度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234例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男性33例(14.1%),女性201例(85.9%);年龄(16.2±2.6)岁;主要的临床诊断为抑郁障碍(57.4%)、双相情感障碍(20.9%)、青少年情绪障碍(17.1%)等。根据极端分组法、相关分析及探索性因子分析中主成分分析法等,删除NSSI功能量表中的9个条目(条目2、7、11、13、23、24、10、17、18),修订后的NSSI功能量表共由15个条目构成。信度分析结果显示NSSI想法与行为频率、成瘾特征、功能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99、0.798、0.835,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714、0.727、0.852,成瘾特征、功能量表的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为0.466、0.560。各部分量表分条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显示内容效度良好;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NSSI想法与行为频率部分提取到1个成分,成瘾特征部分提取到1个成分,功能部分提取到3个成分,3个功能分量表分别为社会影响、外部情绪调节、内部情绪调节,各个条目的因子负荷量均大于0.400。结论:修订后的针对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中文版OSI信度和效度较理想,量表的稳定性、可靠性较高,拟合度较为合理,适合作为研究青少年NSSI行为的临床和科研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渥太华自伤调查表 青少年 信度 效度 验证性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pilot study of self-care education for psychotherapists
6
作者 ZHANG Defeng MA Wenjin +7 位作者 TANG Jingqiong WU Wenjian Manal Al-Matary PENG Ziyu YANG Huishu HONG Jiakun ZHOU Ying ZHAO Guangju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01-1308,共8页
Objective:Existing research shows that psychotherapists may experience secondary trauma and burnout,often neglecting self-care.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self-care education in enhancing self-care... Objective:Existing research shows that psychotherapists may experience secondary trauma and burnout,often neglecting self-care.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self-care education in enhancing self-care efficacy among psychotherapists and explore factors affecting improvements in their self-care abilities.Methods:A self-care workshop was conducted for 159 psychotherapists from various fields.Participants’dem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self-care ability data were collected.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was used to assess the participant’s self-care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he workshop.Results:Post-workshop,ESCA total scores and subscale scores of participants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s(all P<0.001).Notably,score improvement levels differed by gender and years of practice,with female therapists showing greater improvement than male therapists(t=2.069,P=0.040)and those with longer work experience showing greater improvement than those with shorter experience(F=2.537,P=0.042).Conclusion:Providing self-care education for psychotherapists is essential.Future self care education programs or interventions for psychotherapists should consider gender and work experience factors to better support their self-care enhanc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ychotherapist SELF-CARE EDUCATION secondary trauma BURNOU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外科术前患者中的实践 被引量:14
7
作者 梁敉宁 陈琼妮 +5 位作者 汪健健 李乐之 赵丽萍 黄伶智 张霞 高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对心血管外科患者术前焦虑、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按病区将73例心外科患者分为干预组35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术前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干预。连续干预5d后... 目的探讨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对心血管外科患者术前焦虑、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按病区将73例心外科患者分为干预组35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术前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干预。连续干预5d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焦虑、屈服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面对因子和自我效能得分、护理满意率高于本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心血管外科患者的术前焦虑,改善应对方式,提高自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心血管外科 术前焦虑 心理联络护理 应对方式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额上回网络节点高效率值与抑郁症症状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亮 李则宣 +14 位作者 路晓文 柳进 鞠玉朦 董强利 孙金荣 王汨 刘帮杉 龙江 张燕 许强 李卫晖 刘响 郭华 卢光明 李凌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9-300,共12页
目的:伴快感缺失的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预后较差。然而,MDD的病因和影像学基础尚不明确。目前,针对MDD的脑影像学研究并未深入探讨相关网络节点属性与MDD快感缺失的关系。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重度快感缺失抑郁症(... 目的:伴快感缺失的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预后较差。然而,MDD的病因和影像学基础尚不明确。目前,针对MDD的脑影像学研究并未深入探讨相关网络节点属性与MDD快感缺失的关系。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重度快感缺失抑郁症(MDD patients with severe anhedonia,MDD-SA)患者与轻度快感缺失抑郁症(MDD patients with mild anhedonia,MDD-MA)患者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后脑功能节点特征的差异。方法:招募90例MDD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和斯奈斯-汉密尔顿快感量表(Snaith-Hamilton Pleasure Scale,SHAPS)于基线期和治疗第6个月末时分别评估MDD患者抑郁和快感缺失的严重程度。将SHAPS评分最高的25%的MDD患者纳入MDD-SA组(n=19),将评分最低的25%的MDD患者纳入MDD-MA组(n=18)。MDD患者均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并于基线期和治疗第6个月末时采集其脑功能影像数据。应用图论(graph theory)的方法分析MDD-SA和MDD-MA患者脑功能节点属性的差异,分析的指标包括节点效率(efficiency,ei)和度(degree,ki)。结果:重复测量双因素协方差分析(repeated measures 2-factor ANCOVA)显示,MDD患者左侧额上回(left superior frontal gyrus,LSFG)的ei值(P=0.003)和ki值(P=0.008)以及左侧内侧眶额回(left medial orbital-frontal gyrus,LMOFG)的ei值(P=0.004)和ki值(P=0.008)具有显著的组间(快感缺失)主效应。与MDD-MA组相比,MDD-SA组基线时LSFG的ei值(P=0.015)和ki值(P=0.021)显著性增高,LMOFG的ei值(P=0.015)和ki值(P=0.037)显著性增高。基线时,SHAPS评分越高,LSFG的ei值(P=0.019)和ki值(P=0.026)越高,LMOFG的ei值也越高(P=0.040);治疗第6个月末时,SHAPS评分越高,LSFG的ei值越高(P=0.049)。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性别与基线期LSFG的ei值和ki值有关(r=-0.014,P=0.004;r=-1.153,P=0.001),发病年龄与治疗第6个月末时LSFG的ki值(r=-0.420,P=0.034)有关。基线时的SHAPS评分与治疗第6个月末时的HAMD-24评分呈正相关(r=0.387,P=0.022)。结论:MDD-SA和MDD-MA患者在脑功能节点属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存在显著差异脑区的节点属性(如LSFG较高的ei值)与快感缺失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这些有差异的节点属性有望成为MDD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MDDSA患者LSFG较高的ei和ki值说明MDD-SA患者的LSFG与网络中其他节点的连接增强,这种增强可能是一种代偿性机制或者保护性机制。这种机制可能是MDD快感缺失的病理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MDD-SA患者的预后较差,提示较重的快感缺失可能预测MDD患者较差的预后。性别和发病年龄对LSFG的基线期以及治疗第6个月末时的节点属性值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感缺失 抑郁症 功能磁共振 网络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场所暴力对医务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影响:抑郁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赵晓华 张正 +3 位作者 陈曾煜 田于胜 陈海燕 周建松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3-908,共6页
目的:医务工作者存在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风险,会严重影响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和工作状态。本研究探索抑郁在医务工作者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于2019年1月10日至2月5日期间,面向一线医务工作者发放问卷,通过问卷星... 目的:医务工作者存在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风险,会严重影响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和工作状态。本研究探索抑郁在医务工作者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于2019年1月10日至2月5日期间,面向一线医务工作者发放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方便抽样(滚雪球抽样),使用中文版工作场所暴力量表、马氏职业倦怠调查表和两条目患者健康问卷,收集横断面数据后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中介模型检验。结果:本研究有效样本3684份,男性556名,女性3128名,年龄为(31.63±7.69)岁。其中,2079名(56.43%)医务工作者遭遇了工作场所暴力,687人(18.65%)筛查显示抑郁阳性,2247人(60.99%)存在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显示,工作场所暴力与抑郁(r=0.135)、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倦怠(r=0.107)、抑郁与职业倦怠(r=0.335)均呈正相关(均P<0.001),控制协变量后工作场所暴力通过抑郁对职业倦怠的间接效应为0.25(SE=0.02,95%CI 0.21~0.28),占总效应的13.87%。结论:工作场所暴力和抑郁与医务工作者职业倦怠密切相关,抑郁在工作场所暴力和职业倦怠间存在中介作用。本研究提示,要提升医务工作者沟通技巧,适当增设安检系统和应急预案,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递医患正能量,畅通医疗咨询和投诉举报渠道;对医护人员的抑郁情绪进行疏导将有助于减少工作场所暴力带来的危害,保护医务工作者身心健康,降低工作倦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场所暴力 医务工作者 职业倦怠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心理社会危机干预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丽 李凌江 +17 位作者 郑万宏 张燕 高雪屏 谭立文 王小平 陈琼妮 徐军美 唐娟娟 罗兴伟 陈旭东 张小崔 何莉 柳进 程鹏 许丽芝 田沂 文川 李卫晖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105,共14页
目的:方舱医院是一种能够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患者提供大规模医疗隔离和治疗的可选择方式。由于各种原因,收治入方舱医院的患者反映出较高的心理困扰,医务人员也是如此。本研究旨在介绍一种在武汉武昌方舱医院实施的多方面的心理社... 目的:方舱医院是一种能够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患者提供大规模医疗隔离和治疗的可选择方式。由于各种原因,收治入方舱医院的患者反映出较高的心理困扰,医务人员也是如此。本研究旨在介绍一种在武汉武昌方舱医院实施的多方面的心理社会危机干预模型。方法:对武汉武昌方舱医院内200名患者和240名医务人员提供心理社会危机干预模型,包括患者志愿者和有组织的同伴支持、以当事人为中心的文化敏感性支持护理、及时提供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其并发症的科学信息、非精神卫生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知识获取、团体活动、咨询和教育、心理干预的虚拟化、咨询和联络。使用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2项患者健康问卷、基于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初级筛查问卷对方舱医院内38名患者和49名医务人员进行干预前评估。48名医务人员完成干预后反馈。结果:心理社会危机干预模型由10名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实施,得到方舱医院的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广泛认可。在干预前,38名患者中焦虑占15.8%,应激占55.3%,抑郁占15.8%;49名医务人员中焦虑占16.3%,应激占26.5%,抑郁占22.4%。48名医务人员完成干预后反馈,认为比较实用占62.5%,非常实用占37.5%;对于缓解自身焦虑与失眠比较有帮助占37.5%,非常有帮助占27.1%;对于识别患者的焦虑与失眠比较有帮助占37.5%,非常有帮助占29.2%;对于处理患者的焦虑与失眠比较有帮助占35.4%,非常有帮助占37.5%。结论:该干预模型是可行且可接受的,并有积极的效果。未来该模式可应用于更大人群和不同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社会支持 危机干预 方舱医院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防控一线人员的心理状况 被引量:9
11
作者 滕紫薇 黄兢 +6 位作者 邱妍 谭羽希 钟秋平 唐慧 伍海姗 吴莹 陈晋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3-619,共7页
目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引发了不同人群的各种心理问题。本研究旨在了解COVID-19疫情对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在问卷星平台采用电子量表进行滚雪球抽样调查,... 目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引发了不同人群的各种心理问题。本研究旨在了解COVID-19疫情对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在问卷星平台采用电子量表进行滚雪球抽样调查,使用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re-9,PHQ-9)、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疲劳自评量表(Fatigue Self-assessment Scale,FSAS)评估一线工作人员抑郁、焦虑、疲劳度。结果:一线工作人员抑郁检出率49.1%,焦虑检出率21.8%,疲劳检出率76.0%,其中社区、乡镇工作人员抑郁、焦虑、疲劳检出率较医护人员、其他职业者高(P<0.01)。一线工作人员的PHQ-9与年龄、家庭收入、家人的支持、服务对象是否满意、睡眠质量呈负相关(均P<0.01),与文化程度、担心感染肺炎、每天关注疫情的时间以及疲劳呈正相关(均P<0.01)。SAS与年龄、家庭收入、家人的支持、服务对象是否满意、睡眠质量呈负相关(均P<0.01),与性别、担心感染肺炎、每天关注疫情的时长以及疲劳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一线防控工作人员自身应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及时调节不良情绪,缓解疲劳;政府部门和社会在关注COVID-19疫情时,也应多关心一线防控工作人员,尤其是社区、乡镇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及时对他们采取调休、心理干预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肺炎 一线工作人员 抑郁 焦虑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OOMit-DWI序列和常规DWI序列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对比 被引量:7
12
作者 汤世雄 符淳 +3 位作者 陈红亮 肖恩华 龙易成 卞读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3,共8页
目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如何提高DWI对子宫内膜微小病灶的检出率是目前MRI技术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分析小视野MRI ZOOMit-DWI序列和常规单次激发... 目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如何提高DWI对子宫内膜微小病灶的检出率是目前MRI技术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分析小视野MRI ZOOMit-DWI序列和常规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ingle-shot echo-planar imaging,SS-EPI)DWI序列在子宫内膜癌扫描中的图像质量,探讨ZOOMit-DWI序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 ZOOMit-DWI序列和常规SS-EPI DWI序列扫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两组图像的解剖细节显示、伪影、几何变形程度、病灶清晰度进行主观评价;同时测量病灶等的信号强度并计算两种图像的信号噪声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以进行客观评价,分析两组DWI序列的主观评分、客观评分及ADC的差异。结果:ZOOMit-DWI组的SNR显著高于SS-EPI DWI组(301.96±141.85 vs 94.66±41.26,P<0.05);ZOOMit-DWI组的CNR显著高于SS-EPI DWI组(185.05±105.45 vs 57.91±31.54,P<0.05);ZOOMit-DWI组的噪声标准差与SS-EPI DW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OOMit-DWI组主观评分中的解剖细节和病灶清晰度均显著高于SS-EPI DWI组(均P<0.05),伪影和几何变形均显著低于SS-EPI DWI组(均P<0.05)。ZOOMit-DWI组的ADC与SS-EPI DW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OOMit-DWI的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常规SS-EPI DWI。在子宫内膜癌MRI DWI中,ZOOMit-DWI可以有效减少图像的几何变形和伪影,更有利于临床诊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ZOOMit-DWI 常规DWI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障碍患者静息态功能连接强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宇 李平 +5 位作者 吕丹 丁振宁 尚婷惠子 郑丽 卢洋 李成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27-533,共7页
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抑郁障碍患者脑网络功能连接特征和强度。方法纳入抑郁障碍患者(抑郁障碍组)和健康被试(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扫描。计算两组被试全脑度中心... 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抑郁障碍患者脑网络功能连接特征和强度。方法纳入抑郁障碍患者(抑郁障碍组)和健康被试(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扫描。计算两组被试全脑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值,进而计算其功能连接强度;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探索异常的DC值是否对抑郁障碍有识别作用。结果抑郁障碍组26例患者和对照组37名对照纳入分析。相较于对照组,抑郁障碍组左侧额中回DC值降低(t=-4.98,P<0.05,GRF校正),而右侧颞中回(t=5.02,P<0.05,GRF校正)、右侧海马旁回(t=4.80,P<0.05,GRF校正)、右侧小脑后部(t=4.98,P<0.05,GRF校正)DC值增加。抑郁障碍组异常脑区DC值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得分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SVM分析结果显示,左侧额中回DC值降低区分抑郁障碍组和对照组的准确度为84.13%,敏感度为88.46%,特异度为81.08%,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结论静息状态下抑郁障碍患者左侧额中回及右侧颞中回、右侧海马旁回、右侧小脑后部存在功能连接改变,左侧额中回功能连接强度变化可能对抑郁障碍的识别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功能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 脑网络 度中心性 功能连接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与抑郁症疗效相关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嫣然 王慧颖 +1 位作者 周建松 王长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6-652,共7页
转化生长因子(TGF)-β是TGF家族成员中一组具有抗炎作用的细胞因子,参与了应激和抑郁相关机制的发展进程,在抑郁症炎症反应调控和各类细胞因子失衡恢复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抗抑郁药物干预前,抑郁症的核心症状群与TGF-β水平相关,抑郁症... 转化生长因子(TGF)-β是TGF家族成员中一组具有抗炎作用的细胞因子,参与了应激和抑郁相关机制的发展进程,在抑郁症炎症反应调控和各类细胞因子失衡恢复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抗抑郁药物干预前,抑郁症的核心症状群与TGF-β水平相关,抑郁症的心理症状群与TGF-β基因多态性相关。抗抑郁药物干预可能通过神经免疫通路中各种神经递质和炎症因子的复杂相互作用上调TGF-β水平、抑制炎症反应,进而调节细胞因子失衡,改善抑郁症状。此外,重组TGF-β1蛋白已在小鼠模型中产生有益的影响,基于TGF-β1设计的鼻喷雾剂具有起效迅速的独特优点。本文综述了抑郁症治疗前后TGF-β水平变化趋势以及与抑郁症症状改善关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抑郁症疗效评估和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转化生长因子-Β 疗效 靶点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长沙消防员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风险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傲骞 杨燕贻 +8 位作者 李云静 黄梅 李亮 陆怡梅 陈文涛 袁睿 鞠玉朦 刘帮杉 张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91,共8页
目的:消防员极易发生职业心理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且患PTSD后的预后较差。预测PTSD的可靠模型可对早期PTSD患者进行有效识别。本研究通过收集消防员的心理特质、心理状态和工作情况,旨在开发... 目的:消防员极易发生职业心理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且患PTSD后的预后较差。预测PTSD的可靠模型可对早期PTSD患者进行有效识别。本研究通过收集消防员的心理特质、心理状态和工作情况,旨在开发一种机器学习算法,以期有效和准确地识别消防员PTSD的发病情况,同时探索PTSD发病的一些重要预测因子。方法:通过方便抽样对长沙市的6个区和长沙县20个消防队的628名消防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长沙市消防员的人口学资料、工作情况、身体状况、心理弹性量表和反刍思维量表评分等,采用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SMOTE)来处理数据集,使用网格搜索进行超参数调优。通过5折交叉验证,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准确度、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比较多种常用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随机森林模型在预测PTSD方面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随机森林模型平均AUC为0.790,模型的平均精确率为90.1%,F1分数为0.945。权重最大的3个预测因素为坚韧性、强迫思考和反省深思,权重分别为0.165、0.158和0.152。其次为从业时间、力量性和乐观性。结论:通过随机森林构建的长沙消防员患PTSD预测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心理特征和工作情况是消防员患PTSD风险的预测因子。但需要使用其他大型数据集进行验证,以确保预测模型能够用于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员 创伤后应激障碍 机器学习算法 预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伤害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黄颖 王小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67-1274,共8页
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自我伤害与攻击行为之间有密切的关联。同一个体既有自我伤害又有攻击行为的现象称为“双重伤害”。双重伤害不是自我伤害与攻击的简单共存,它可能代表一种不同于任何单一伤害行为的独立行为。了解双重伤害的特征及... 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自我伤害与攻击行为之间有密切的关联。同一个体既有自我伤害又有攻击行为的现象称为“双重伤害”。双重伤害不是自我伤害与攻击的简单共存,它可能代表一种不同于任何单一伤害行为的独立行为。了解双重伤害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对这一人群的干预至关重要。双重伤害在精神障碍患者及刑事司法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实施双重伤害的个体发生伤害行为的时间更早、频率更高、范围更广、方式更加严重;双重伤害的常见影响因素包括童年逆境、情绪失调、人格特征、精神障碍及生物学因素等;关于双重伤害的理论模型解释十分缺乏,目前主要有力量抵消的两阶段模型及认知情绪模型。深入探讨双重伤害的特征、影响因素及理论对该行为的干预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伤害 攻击 自我伤害 暴力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