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南色林和鲁拉西酮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郑琪 刘帮杉 +3 位作者 徐抒音 廖梅 张燕 李凌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6-480,共5页
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常见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抽象思维、记忆、注意等方面的障碍。认知功能的改善对患者疾病康复、社会功能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来研究表明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布南色林和鲁拉西酮具有独特的受体作用机制... 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常见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抽象思维、记忆、注意等方面的障碍。认知功能的改善对患者疾病康复、社会功能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来研究表明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布南色林和鲁拉西酮具有独特的受体作用机制,有望使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得到更好的改善。笔者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病因机制入手,综述布南色林和鲁拉西酮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介绍两种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布南色林 鲁拉西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源性microRNA在疾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唐慧 伍海姗 +2 位作者 杨怡 赵靖平 陈晋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70-1275,共6页
外泌体是一种纳米级别的生物膜结构,由机体的多种细胞分泌,广泛分布于唾液、血浆、乳汁等体液中。外泌体中有蛋白质、m RNA、microRNA、细胞因子、转录因子受体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microRNA是短链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 外泌体是一种纳米级别的生物膜结构,由机体的多种细胞分泌,广泛分布于唾液、血浆、乳汁等体液中。外泌体中有蛋白质、m RNA、microRNA、细胞因子、转录因子受体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microRNA是短链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个体发育、细胞增殖凋亡等生命活动。外泌体源性microRNA具有生物学特性和靶向特异性,不仅可作为肿瘤、神经退行性病变、重大精神疾病的分子诊断标志物,甚至有潜力成为上述疾病的新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MICRORNA 肿瘤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3个城市综合医院急诊饮酒模式和伤害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向小军 罗涛 +3 位作者 李荣国 胡珉 黄慧 郝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92-997,共6页
目的:探讨饮酒模式(饮酒量与频率)与伤害类型(故意伤害和非故意的交通伤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年龄≥18岁,受伤时间在6 h以内,且为首次治疗的伤害患者1 539例进行调查。主要内容为:伤害类型、伤害前6 h时是否饮酒、饮酒量及频率和过... 目的:探讨饮酒模式(饮酒量与频率)与伤害类型(故意伤害和非故意的交通伤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年龄≥18岁,受伤时间在6 h以内,且为首次治疗的伤害患者1 539例进行调查。主要内容为:伤害类型、伤害前6 h时是否饮酒、饮酒量及频率和过去1年饮酒情况等。数据统计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病例交叉分析。结果:伤害前6 h饮酒者遭受故意伤害的风险高于伤前未饮酒者(or=3.63),过去一年中的饮酒频率≥1次者遭受故意伤害的风险高于未饮酒者(or=1.986)。过去1年中分别饮酒5~11个标准杯和饮酒12个标准杯及以上的频率≥1次者遭受故意伤害的风险均高于未饮酒者(or分别为1.854和1.572)。伤害前6 h内饮酒者遭受交通伤害的风险高于伤前未饮酒者(or=2.091)。过去1年中饮酒频率≥1次者发生交通伤害的风险高于未饮酒者(or=1.533)。病例交叉分析法发现伤前6 h内饮酒者的所有伤害风险都高于伤前未饮酒者(or=5.15)。伤前饮酒量分别低于6个标准杯、6~9个标准杯和9个标准杯以上的伤害风险均高于伤前未饮酒者(or值分别为3.83,8.64和9.58)。结论:伤害前6 h饮酒增加了故意伤害和非故意的交通伤害风险。过去1年中饮酒频率≥1次者发生故意伤害和非故意的交通伤害的风险增加。伤害前6 h内饮酒增加所有伤害发生的风险,随着饮酒量的增加,伤害发生的风险随之增加。伤害前6 h饮酒及过去1年的饮酒模式与伤害发生关系密切,为酒的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酒量 非故意的交通伤害 故意伤害 饮酒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