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精神卫生服务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686模式 被引量:123
1
作者 马弘 刘津 +6 位作者 何燕玲 谢斌 徐一峰 郝伟 唐宏宇 张明园 于欣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25-728,共4页
本文全面介绍了"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实施7年来的主要内容和效果。该项目以崭新的"医院社区一体化"服务模式覆盖了全国160个市(州)的680个区县,实际覆盖人口3.3亿。共登记建档了28万例重性精神... 本文全面介绍了"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实施7年来的主要内容和效果。该项目以崭新的"医院社区一体化"服务模式覆盖了全国160个市(州)的680个区县,实际覆盖人口3.3亿。共登记建档了28万例重性精神病患者,随访20万例次,提供免费药物治疗累计9.4万例次,免费收治患者1.24万人次。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的统计显示,随访患者病情维持稳定的比例从基线的67.0%增加到第5年的90.7%;所管患者的肇事率从基线的4.8%下降到0.5%;肇祸率从基线时的1.5%下降到0。同时将精神卫生服务半径从医院外展至平均74公里,培训多功能服务团队人员38.2万人、52.5万人次。其中专科医生1万人,占我国精神科医师的50%;约7万人参与686,其中精神专科医护人员与其他参与人员之比为1∶7.25,7年来间接地将精神卫生服务队伍扩大了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86项目 重性精神疾病 管理治疗 服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辅导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80
2
作者 俞少华 张亚林 +1 位作者 罗爱兰 胡凯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9-222,共4页
目的 :研究心理卫生教育、团体辅导及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心理辅导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从大学新生中抽取实验组、对照组各 1 50人 ,实验组采用上述综合的心理辅导模式进行为期一年的干预 ,对照组则为空白对照 ,以艾森克人... 目的 :研究心理卫生教育、团体辅导及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心理辅导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从大学新生中抽取实验组、对照组各 1 50人 ,实验组采用上述综合的心理辅导模式进行为期一年的干预 ,对照组则为空白对照 ,以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 (GWB)、自我和谐量表 (SCC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SAD)为评估工具 ,在实验前、中、后对两组被试进行测查。结果 :干预后 1 .实验组 P(精神质 )分 (46.3± 7.5)低于对照组 (50 .7± 1 1 .9) ,灵活性分 (48.9± 5.6)高于对照组 (46.8± 5.9,P<0 .0 5) ;2 .实验组 E (外倾 )分升高 ,SCL- 90总分及强迫、抑郁、人际敏感、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分下降 ,对照组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以及社交焦虑、社交回避分升高 (P<0 .0 5)。结论 :三结合的心理辅导模式能够改善被试人格结构、减少心身症状、促进自我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辅导模式 研究 干预研究 心理健康 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MRI的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态脑活动的局部一致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蒋少艾 周炳 +4 位作者 廖艳辉 刘卫青 谭长连 陈晓岗 唐劲松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47-951,共5页
目的:探讨早发精神分裂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脑活动局部一致性特点。方法:采用第4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修订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fourth edition,DSM-IV-TR)诊断标准入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年龄12~1... 目的:探讨早发精神分裂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脑活动局部一致性特点。方法:采用第4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修订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fourth edition,DSM-IV-TR)诊断标准入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年龄12~19岁)。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对18例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8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受试者进行静息状态下全脑的磁共振脑功能扫描。利用局部一致性方法分析数据,用SPM5软件进行双样本t检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前额叶内侧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静息态脑活动的局部一致性降低(P<0.001,体素>20);未发现局部一致性增高脑区。结论:早发性精神分裂症在静息状态下存在前额叶内侧皮层脑活动局域一致性异常,这一异常改变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精神分裂症 磁共振成像 静息状态 局部一致性 默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HT_(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谢光荣 陈风华 +2 位作者 赵敏 张向晖 苏林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 探索 5 HT2A受体基因T10 2C多态性与情感性精神障碍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与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RFLP)分析技术 ,检测情感性精神障碍和正常对照组的 5 HT2A受体基因T10 2C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 目的 探索 5 HT2A受体基因T10 2C多态性与情感性精神障碍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与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RFLP)分析技术 ,检测情感性精神障碍和正常对照组的 5 HT2A受体基因T10 2C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情感障碍组和正常对照组、情感障碍组各亚型和正常对照组之间 5 HT2A受体基因T10 2C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未发现显著性差异 ;不同性别、有无阳性家庭史、伴或不伴自杀企图的情感障碍病人的 5 HT2A受体基因T10 2C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未发现显著性差异。结论  5 HT2A受体基因T10 2C多态性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缺乏关联 ,提示其可能不是该病的易感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性精神障碍 5-HT2A受体基因 基因多态性 关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杨甫德 陈松 +6 位作者 王向群 张新波 李鸣 周建初 刘哲宁 王华阳 高树贵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8-503,共6页
目的:评价国产利培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214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接受国产利培酮片或进口利培酮片治疗,每组均为107例,平均剂量分别为3.9mg/d和3.... 目的:评价国产利培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214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接受国产利培酮片或进口利培酮片治疗,每组均为107例,平均剂量分别为3.9mg/d和3.7mg/d,观察疗程为8周。于入组时(基线)、治疗后第2、4、6、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PANS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Scale,CGI-S)进行疗效评估。于治疗前和试验结束时,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血生化指标、心电图和体质量改变等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国产利培酮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6%,进口利培酮组为6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的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以及PANSS总分均显著下降(P<0.01),并且每个访视点PANSS减分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利培酮组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进口利培酮组为3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体质量均有显著增加(P均<0.01)。第8周末国产利培酮组TESS总分低于进口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国产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进口利培酮相当,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国产 进口 疗效 安全性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南色林和鲁拉西酮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郑琪 刘帮杉 +3 位作者 徐抒音 廖梅 张燕 李凌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6-480,共5页
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常见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抽象思维、记忆、注意等方面的障碍。认知功能的改善对患者疾病康复、社会功能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来研究表明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布南色林和鲁拉西酮具有独特的受体作用机制... 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常见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抽象思维、记忆、注意等方面的障碍。认知功能的改善对患者疾病康复、社会功能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来研究表明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布南色林和鲁拉西酮具有独特的受体作用机制,有望使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得到更好的改善。笔者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病因机制入手,综述布南色林和鲁拉西酮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介绍两种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布南色林 鲁拉西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脑白质微结构改变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赵晓丹 徐芳芳 +1 位作者 苏中华 郝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6-81,共6页
目的探讨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多个脑区白质纤维微结构的改变及其与精神病性症状的关系。方法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对40例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男性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14个感兴... 目的探讨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多个脑区白质纤维微结构的改变及其与精神病性症状的关系。方法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对40例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男性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14个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白质纤维微结构进行扫描,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eacting scale,BPRS)评估其精神病性症状,并与DTI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组左侧前额叶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 alanisotropy,FA)降低[(0.42±0.12)vs(.0.46±0.08),P<0.05];胼胝体膝部[(0.79±0.06)vs(.0.76±0.05),P<0.01]、双侧顶叶[(0.76±0.09)vs(.0.71±0.04),P<0.01;(0.74±0.08)vs(.0.71±0.05),P<0.05]、右侧海马[(0.86±0.11)vs(.0.80±0.05),P<0.01]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均升高。患者组左侧顶叶(r=0.44,P<0.01;r=0.47,P<0.01;r=0.37,P<0.05)、右侧海马(r=0.36,P<0.05;r=0.46,P<0.01;r=0.39,P<0.05)ADC值分别与BPRS总分、缺乏活力、思维障碍因子分呈正相关,左侧顶叶ADC值亦与敌对猜疑因子分正相关(r=0.33,P<0.05)。结论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前额叶白质、顶叶和海马存在白质微结构完整性和连接性异常,且顶叶和海马微结构改变与精神病性症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胺类药物 精神病性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1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房茂胜 李乐华 +21 位作者 赵靖平 陈红辉 叶萌 国效峰 陆铮 孙学礼 王传跃 谢世平 胡斌 郭田生 马崔 汪波 吕路线 刘娜 邓红 陈琦 尚晓芳 龚发金 张喜艳 何小林 周建初 张迎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50-855,共6页
目的:比较氯丙嗪、舒必利、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等7种抗精神病药物长期服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 227例病程小于5年服用7种药物之一作为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在基线、... 目的:比较氯丙嗪、舒必利、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等7种抗精神病药物长期服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 227例病程小于5年服用7种药物之一作为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在基线、随访12个月进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定。结果:与基线相比,7组药物1年末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不同药物对躯体疼痛、精力和精神健康因子的改善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奥氮平和喹硫平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最为明显。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能不断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奥氮平和喹硫平,对生活质量的改善要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 生活质量 SF-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全脑白质纤维弥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郝以辉 刘哲宁 +3 位作者 赵靖平 谭利华 刘海洪 匡凡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目的运用能够提示白质纤维(white matter,WM)完整性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全脑白质纤维是否受到损害。方法对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21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全脑DTI扫描,用SPM2(St... 目的运用能够提示白质纤维(white matter,WM)完整性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全脑白质纤维是否受到损害。方法对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21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全脑DTI扫描,用SPM2(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s,SPM)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采用以像素为基础的分析方法(voxel-based analysis,VBA)对两组的分数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患者组下列脑区的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左侧额眶区和右侧额中回的白质、双侧颞下回白质、双侧顶叶内侧白质、右侧前扣带、双侧海马、双侧大脑脚、双侧岛叶、右侧放射冠和右侧小脑上脚。结论精神分裂症多个部位脑白质纤维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弥散张量成像 白质纤维 分数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预防性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书才 谌红献 郝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82-384,共3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病程迁延、治疗困难的重症精神疾病.按照目前的治疗水平,约有30%-50%左右的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不良,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故对有精神分裂症前驱期表现的“超高危人群”尽早进行有效的干预,以延缓病...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病程迁延、治疗困难的重症精神疾病.按照目前的治疗水平,约有30%-50%左右的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不良,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故对有精神分裂症前驱期表现的“超高危人群”尽早进行有效的干预,以延缓病程进展、改善其不良预后、减少疾病和残疾负担,成为当今精神医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下文将结合国际上相关研究的进展,对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预防性干预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超高危人群 预防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后血浆瘦素和白细胞介素-6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学勤 赵靖平 吕路线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后血浆瘦素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患者组为65例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测量身高、体重以计算体质量指数,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其空腹血浆瘦素和IL6。选...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后血浆瘦素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患者组为65例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测量身高、体重以计算体质量指数,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其空腹血浆瘦素和IL6。选取5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组体质量指数、血浆瘦素水平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小于0.05);患者组血浆IL6水平在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治疗后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小于0.05);治疗前后血浆瘦素的差值和IL6的差值呈负相关(r=-0.388,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水平高于对照组,服用利培酮治疗容易出现药源性肥胖,增高的IL6水平可能是瘦素抵抗的原因之一;过高的瘦素水平与IL6之间可能存在负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瘦素 白细胞介素-6 利培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Stroop实验的fMRI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军 周顺科 +3 位作者 牟云峰 薛志敏 肖恩华 贺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9-352,共4页
目的研究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完成注意力Stroop实验时的fMRI特点,探讨其脑功能机制。方法偏执型精神分裂症14例,正常对照组16例,按年龄、性别、文化层次进行配对。刺激采用Stroop任务,运用刺激-休息-刺激的模式。分别将两组数据标准化、合... 目的研究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完成注意力Stroop实验时的fMRI特点,探讨其脑功能机制。方法偏执型精神分裂症14例,正常对照组16例,按年龄、性别、文化层次进行配对。刺激采用Stroop任务,运用刺激-休息-刺激的模式。分别将两组数据标准化、合并和平均,对两组平均后的脑激活图像的激活区域及激活数目进行比较。结果①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完成有色字和无色字干扰的Stroop实验反应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完成有色字干扰Stroop实验错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在有色字干扰Stroop实验下左侧额中回、右侧前扣带皮质脑区激活计数小于对照组(P<0.05),颞叶、右侧额上回脑区激活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③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在两种Stroop实验时脑区激活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有色字干扰Stroop实验时右侧额下回、左侧额中回脑区激活计数显著多于无色字干扰的脑区激活计数(P<0.05)。结论Stroop实验激活了左右两侧额中回、额下回以及前扣带皮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存在选择性注意障碍,这些障碍可能与左侧额中回、右侧前扣带回皮质以及颞叶脑区功能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 Stroop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创伤性记忆的心理与神经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树林 李凌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4-476,共3页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记忆 心理学 脑结构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阳性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调节蛋白1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海三 孟焱 +3 位作者 张红星 李文强 吕路线 赵靖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54-456,共3页
目的建立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NRG1)蛋白测定方法并探测阳性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NRG1蛋白水平变化。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以单克隆IgG NRG1抗体作为标记抗体,与该单克隆抗体抗原结合表位不同的NRG1多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 目的建立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NRG1)蛋白测定方法并探测阳性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NRG1蛋白水平变化。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以单克隆IgG NRG1抗体作为标记抗体,与该单克隆抗体抗原结合表位不同的NRG1多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125I作为放射标记物,建立间接NRG1蛋白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并测定33名正常对照和21例首发阳性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末、2周末、3周末和4周末血清NRG1蛋白变化。所有患者服用维思通4~6 mg/d。结果双抗体夹心法可以用于间接测定血清NRG1蛋白;患者组治疗前、治疗1周末、2周末、3周末NRG1蛋白平均每分钟计数(countings per minute,CPM)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3、4.61、4.24、2.86,P值均小于0.01),第4周末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不同治疗时间NRG1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7,P<0.001),第4周与第1周、第2周、第3周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余两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NSS减分率与CPM的变化无明显相关(r=0.27,P=0.25)。结论阳性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NRG1蛋白水平降低,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可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egulin1蛋白 放射免疫分析 双抗体夹心法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期精神疾病及虐待史与青少年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肖博 孟甜甜 +1 位作者 何玉琼 罗学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9期3616-3621,共6页
背景寿命的延长已无法满足现代人对健康的追求,人们开始关注生活质量,青少年成长中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对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却没有明确的数据支持。目的探讨童年期发生各类精神疾病及遭受虐待经历对青少年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因... 背景寿命的延长已无法满足现代人对健康的追求,人们开始关注生活质量,青少年成长中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对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却没有明确的数据支持。目的探讨童年期发生各类精神疾病及遭受虐待经历对青少年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课题组2014年2—7月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研究对象来自湖南省长沙市和益阳市,采用二阶段调查方法:第一阶段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CBCL)量表初筛,按1∶2筛选出828例患有精神疾病的儿童作为病例组,性别、年龄与其匹配的1 65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简明儿童少年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Kid)进行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断,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及SF-12量表对儿童进行虐待史及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病例组中患有1种精神疾病的患儿有508例(61.4%),患有2种精神疾病的患儿有195例(23.5%),患有3种及以上精神疾病的患儿有125例(15.1%)。对照组与病例组儿童居住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是否为留守儿童,CTQ-SF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心理忽视评分,SF-12量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总体健康(GH)、躯体疼痛(BP)、活力(VT)评分、生理总评分(PCS)和心理总评分(M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虐待史组PCS和MCS低于无虐待史组(P<0.05)。无虐待史组、1种虐待亚组、2种及以上虐待亚组PCS和M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种及以上虐待亚组PCS和MCS低于无虐待史组及1种虐待亚组(P<0.05)。病例组女性患儿RP、SF评分高于男性(P<0.05);病例组无共病患儿VT评分高于有共病患儿(P<0.05);病例组无虐待史患儿PCS和MCS高于有虐待史患儿(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父亲文化程度、精神疾病、虐待史是PCS的影响因素(F总=54.164,P<0.001);性别、年龄、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精神疾病、虐待史是MCS的影响因素(F总=58.495,P<0.001)。结论童年期罹患精神疾病和经历虐待均会影响青少年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虐待儿童 精神疾病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3个城市综合医院急诊饮酒模式和伤害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向小军 罗涛 +3 位作者 李荣国 胡珉 黄慧 郝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92-997,共6页
目的:探讨饮酒模式(饮酒量与频率)与伤害类型(故意伤害和非故意的交通伤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年龄≥18岁,受伤时间在6 h以内,且为首次治疗的伤害患者1 539例进行调查。主要内容为:伤害类型、伤害前6 h时是否饮酒、饮酒量及频率和过... 目的:探讨饮酒模式(饮酒量与频率)与伤害类型(故意伤害和非故意的交通伤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年龄≥18岁,受伤时间在6 h以内,且为首次治疗的伤害患者1 539例进行调查。主要内容为:伤害类型、伤害前6 h时是否饮酒、饮酒量及频率和过去1年饮酒情况等。数据统计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病例交叉分析。结果:伤害前6 h饮酒者遭受故意伤害的风险高于伤前未饮酒者(or=3.63),过去一年中的饮酒频率≥1次者遭受故意伤害的风险高于未饮酒者(or=1.986)。过去1年中分别饮酒5~11个标准杯和饮酒12个标准杯及以上的频率≥1次者遭受故意伤害的风险均高于未饮酒者(or分别为1.854和1.572)。伤害前6 h内饮酒者遭受交通伤害的风险高于伤前未饮酒者(or=2.091)。过去1年中饮酒频率≥1次者发生交通伤害的风险高于未饮酒者(or=1.533)。病例交叉分析法发现伤前6 h内饮酒者的所有伤害风险都高于伤前未饮酒者(or=5.15)。伤前饮酒量分别低于6个标准杯、6~9个标准杯和9个标准杯以上的伤害风险均高于伤前未饮酒者(or值分别为3.83,8.64和9.58)。结论:伤害前6 h饮酒增加了故意伤害和非故意的交通伤害风险。过去1年中饮酒频率≥1次者发生故意伤害和非故意的交通伤害的风险增加。伤害前6 h内饮酒增加所有伤害发生的风险,随着饮酒量的增加,伤害发生的风险随之增加。伤害前6 h饮酒及过去1年的饮酒模式与伤害发生关系密切,为酒的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酒量 非故意的交通伤害 故意伤害 饮酒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素-3基因甘氨酸/谷氨酸多态性与儿童精神分裂症及其脑室扩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杜海霞 郭素芹 +5 位作者 苏林雁 潘伟盟 郭敬华 郭芳 李强 常克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48-651,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基因(NT-3)基因甘氨酸(Gly) /谷氨酸(Glu)多态性与儿童精神分裂症及其脑室扩大的关系。方法分析218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10名正常儿童对照的NT-3基因Gly/Glu多态性;患者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采用A...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基因(NT-3)基因甘氨酸(Gly) /谷氨酸(Glu)多态性与儿童精神分裂症及其脑室扩大的关系。方法分析218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10名正常儿童对照的NT-3基因Gly/Glu多态性;患者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采用Andreason阳性与阴性精神分裂症分型标准分为阴性症状为主型(阴性组)和阳性症状为主型(阳性组)。结果①患者组NT-3基因Gly/Gly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2% vs 64.3%, X2=6.86,P<0.05),等位基因Gly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2% vs 81.0%, X2=4.37,P<0.05)。②阴性组与阳性组患者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各脑室值、PANSS量表总分及因子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患者阴性症状分与哈氏值、三脑室宽度呈正相关(r=0.38,P<0.01;r=0.16,P<0.05),与脑室指数和前角指数呈负相关(r=-0.16,P<0.05;r=-0.19,P<0.05)。结论 NT-3基因Gly/Glu多态性与儿童精神分裂症有关,与患者的脑室扩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儿童神经营养素-3基因脑室扩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言语流畅任务功能近红外光谱研究的概况性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兰兰 孙巧玲 王小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48-654,共7页
目的:利用快速识别整合多元化文献证据的概况性评价方法,分析近年来有关精神分裂症言语流畅性任务功能近红外光谱研究。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2014年1月-2021年6月精神分裂症言语流畅性任务的... 目的:利用快速识别整合多元化文献证据的概况性评价方法,分析近年来有关精神分裂症言语流畅性任务功能近红外光谱研究。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2014年1月-2021年6月精神分裂症言语流畅性任务的功能近红外光谱研究报告。依据概况性评价指南和清单制作综述。结果:纳入23篇文献。70%研究采用字母流畅性任务,5项研究探索精神分裂症生物学标记物分类方法。前额叶亚区与临床变量相关性结果不一致。结论:言语流畅任务下功能近红外光谱研究显示前额叶功能异常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候选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功能近红外光谱 语言流畅性任务 概况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还原论的精神障碍机制研究可能永远是盲人摸象 被引量:2
19
作者 郝伟 于欣 徐一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4-326,共3页
李凌江教授全面总结了近来精神病学,特别是生物精神病学的进展及前沿。概括如下:①精神疾病最具有挑战性的科学前沿问题,如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客观生物学标记物,遗传和环境与精神障碍发生、发展的相互作用以及疾病的治疗等等仍... 李凌江教授全面总结了近来精神病学,特别是生物精神病学的进展及前沿。概括如下:①精神疾病最具有挑战性的科学前沿问题,如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客观生物学标记物,遗传和环境与精神障碍发生、发展的相互作用以及疾病的治疗等等仍未得到较好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论(reductionism) 精神障碍 生物学机制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0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素芹 苏林雁 +3 位作者 吕路线 郭敬华 杜海霞 成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3-446,共4页
目的了解氯氮平和利培酮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并探讨IL-10与精神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115例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59例)和氯氮平(56例)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患者组治疗前后... 目的了解氯氮平和利培酮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并探讨IL-10与精神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115例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59例)和氯氮平(56例)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患者组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50例)血清IL-10水平,对同一药物治疗前后、不同药物治疗组之间、患者组及对照组之间进行IL-10水平比较;同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及其变化,分析IL-10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结果①氯氮平和利培酮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末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8周末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4周末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治疗组患者治疗后4、8周及6月末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③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段,两治疗组之间IL-10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④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6月末IL-10水平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P<0.05),治疗后8周末IL-10变化率与阳性症状分减分率及总分减分率呈正相关(P<0.05);⑤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8周末血清IL-10变化率与8周末的氯氮平日剂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利培酮和氯氮平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0均有抑制作用,两种药物对患儿IL-10水平的影响基本一致;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精神病理之间可能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白细胞介素-10(IL-10) 利培酮 氯氮平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