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内酯醇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明亮 谭帅 +4 位作者 张桂英 易梅 简丹 谢红付 陈翔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38-641,共4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为研究对象,MTT比色法测定TP对A431细胞株增殖活性的影响,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流...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为研究对象,MTT比色法测定TP对A431细胞株增殖活性的影响,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TP作用于A431细胞株后细胞周期的分布及凋亡率的变化。结果:随着TP剂量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TP对A431细胞株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TP不但能够引起细胞形态的改变(漂浮细胞及核固缩现象增多),而且能够诱导A431细胞株凋亡,改变细胞周期的分布,与对照组相比G0/G1期细胞比例增多(P<0.05),S期细胞比例减少(P<0.05)。结论:TP通过诱导A431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鳞状细胞癌 增殖 细胞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在玫瑰痤疮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谢昱明 胡越 +2 位作者 黄俊可 刘娟 张庆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6-401,共6页
玫瑰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中部,可损害患者容貌,并带来各种不适感,从而对患者身心及生活质量造成消极影响,其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多种因素。研究证实紫外线在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皮肤中的组织、细胞... 玫瑰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中部,可损害患者容貌,并带来各种不适感,从而对患者身心及生活质量造成消极影响,其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多种因素。研究证实紫外线在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皮肤中的组织、细胞及DNA和蛋白质等分子成分均有影响,并可导致氧化损伤。紫外线可以通过上调LL-37、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活性氧的水平,并影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炎症反应、真皮基质的改变和毛细血管的扩张与新生,影响玫瑰痤疮的发生和发展。探讨紫外线在玫瑰痤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望为玫瑰痤疮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案,也有助于提高玫瑰痤疮患者对紫外线防护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玫瑰痤疮 LL-37 基质金属蛋白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波紫外线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NO/iNOS系统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明亮 张桂英 +4 位作者 易梅 陈潇 李吉 谢红付 陈翔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05-711,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长波紫外线(UVA)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NO)系统的影响,探讨皮肤光老化机制。方法:用1,5,10 J/cm2剂量UVA照射培养的人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分别采用四唑盐比色实验(MTT法)、逆转...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长波紫外线(UVA)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NO)系统的影响,探讨皮肤光老化机制。方法:用1,5,10 J/cm2剂量UVA照射培养的人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分别采用四唑盐比色实验(MTT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印迹以及Griess反应等技术检测UVA照射后培养不同时间(24,48和72 h)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iN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NO生成量。结果:正常人成纤维细胞在72 h之内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存活率增加,仅检测到低水平iNOS表达和NO生成,但在5和10 J/cm2剂量UVA照射后各时间点成纤维细胞存活数下降,iNOS mRNA/蛋白表达水平和NO生成量随着UVA剂量的增加升高,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和1 J/cm2UVA照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且以各剂量UVA照射后24 h时间点细胞存活数下降、iNOS mRNA/蛋白表达水平和NO生成量增高最为明显,与同剂量UVA照射后48 h和72 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UVA抑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可能与其诱导iNOS基因的表达和NO的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紫外线 成纤维细胞 存活率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鼻部皮肤肌纤维瘤1例(英文)
4
作者 付思祺 张静 +5 位作者 湛意 张慧明 Edward I.Herman 陆前进 周英 张桂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37-1040,共4页
皮肤肌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皮肤软组织肿瘤,病变为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常见于年轻成年人和青少年的肩部及颈部,其次好发于上臂、大腿、胸壁、背部、腋窝和腹部。本文报道1例罕见发生于鼻部的皮肤肌纤维瘤,此例肿物表现为... 皮肤肌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皮肤软组织肿瘤,病变为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常见于年轻成年人和青少年的肩部及颈部,其次好发于上臂、大腿、胸壁、背部、腋窝和腹部。本文报道1例罕见发生于鼻部的皮肤肌纤维瘤,此例肿物表现为无症状的坚硬的皮肤结节,病理上证实与皮肤肌纤维瘤相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肌特异性肌动蛋白(HHF35)和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手术切除后随访2年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肌纤维瘤 鼻部 肌纤维母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6)-methyladenosine modification and skin diseases
5
作者 JIANG Ling HU Yibo CHEN Jing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2-395,共14页
Currently,research on N^(6)-methyladenine(m^(6)A)is extensive in the field of oncology,while studies involving m^(6)A and skin diseases remain relatively limited.Based on existing reports,we searched PubMed and Web of... Currently,research on N^(6)-methyladenine(m^(6)A)is extensive in the field of oncology,while studies involving m^(6)A and skin diseases remain relatively limited.Based on existing reports,we searched PubMed and Web of Science for literature related to m^(6)A and dermatological conditions.Analysis of citation counts and journal impact factor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upward trend in the volume of m^(6)A-related research.Term frequency analysis of titles and abstracts indicated that studies mainly focus on skin tumors and inflammatory or immune-related skin diseases,particularly melanoma,psoriasis,and skin development.Transcriptomic data from the 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were analyzed,revealing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m^(6)A-related genes in 4 types of skin tumors(includi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basal cell carcinoma)as well as in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s such as psoriasis and atopic dermatitis,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action were also explored.Findings suggest that m^(6)A modifications exhibit heterogeneity between neoplastic and nonneoplastic skin diseases.However,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m^(6)A dynamic modifications on key genes involved in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remain unclear and warrant furth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in tumors inflammatory and immune-related skin diseases N^(6)-methyladenosine EPIGENETICS drug develop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及皮肤组织中PLA_2活性研究
6
作者 张桂英 张运昌 张其亮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5-456,共2页
应用快速简便微量滴定法测定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及皮肤组织中磷脂酶A2 (PLA2 )活性 ,结果发现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及皮肤组织中PLA2 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进行期和皮损面积 >30 %组的患者血清中PLA2 活性明显高于... 应用快速简便微量滴定法测定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及皮肤组织中磷脂酶A2 (PLA2 )活性 ,结果发现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及皮肤组织中PLA2 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进行期和皮损面积 >30 %组的患者血清中PLA2 活性明显高于静止期和皮损面积 <30 %的患者 ,但患者血中PLA2 水平与病程无关。提示血清中PLA2 活性可能与银屑病的病情活动性有关 ,PLA2 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磷脂酶A2 血清 皮肤组织 PV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预防术后瘢痕的疗效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庆 周怡新 +1 位作者 陈丽娜 徐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3-300,共8页
目的:评估使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预防术后瘢痕的疗效。方法:以100例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伤口拆线后第2天予以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涂)和对照组(伤口拆线后第2天予以尿素乳膏外涂),每组50人。以温哥华瘢痕量表(VSS)为依据,分... 目的:评估使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预防术后瘢痕的疗效。方法:以100例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伤口拆线后第2天予以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涂)和对照组(伤口拆线后第2天予以尿素乳膏外涂),每组50人。以温哥华瘢痕量表(VSS)为依据,分别在伤口拆线当日及治疗开始后的第4,8,12,16,20,24,28,32周对患者进行瘢痕评估。结果:治疗开始后,实验组每次随访的VSS总评分均较低(P<0.05);实验组的色泽评分与对照组各个随访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管分布评分于第20周开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厚度和柔软度评分在治疗开始后的各个随访时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伤口在头面颈部位的实验组无论是VSS总评分还是VSS各项指标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伤口在胸肩背、腰腹臀或四肢部位的实验组VSS总评分均较相应的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伤口在胸肩背部位的实验组血管分布、厚度评分较相应的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术后及早局部外用多磺酸黏多糖可有效预防瘢痕增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磺酸黏多糖 瘢痕 预防 温哥华瘢痕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病门诊男男同性恋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性行为调查 被引量:10
8
作者 简丹 谢红付 +5 位作者 易梅 李吉 陈明亮 冯浩 程晓明 张桂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43-748,共6页
目的:对性病门诊就诊的男男同性恋的性行为方式、安全套使用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该人群的行为特征,为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2009年1月至12月在多家综合医院性病门诊采用自... 目的:对性病门诊就诊的男男同性恋的性行为方式、安全套使用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该人群的行为特征,为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2009年1月至12月在多家综合医院性病门诊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00名就诊MSM(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男男同性恋)的人口学特征、性行为方式、安全套使用情况、HIV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等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年龄(26.7±8.9)岁,近1年来有121人(62.6%)被确诊过性病。近6个月来,同性性伴侣数为(9.2±4.8)人,102人有异性性伴侣(52.8%)。与同性性交时,123人有肛交行为(63.7%),117人有口交行为(60.6%)。与异性性交时,92人有阴道交(90.2%),37人有肛交行为(36.2%),59人有口交行为(57.8%)。经卡方检验,同性性行为和异性性行为的行构成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性行为方式安全套使用频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88.396,P<0.001)。而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相关知识与安全套使用情况分析发现除异性肛交安全套使用与HIV知识得分有线性关系外,其他性行为方式的安全套使用与HIV知识得分间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被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能够主动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艾滋病知识,但其HIV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与安全套使用频率无明显相关性。MSM在与异性性交时无保护性行为比例高。如何对性病门诊的MSM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进行干预以减少其高危性行为值得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同性恋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性行为 AIDS知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清蛋白、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和维生素D类似物诱导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英文) 被引量:5
9
作者 谭丽娜 鲁建云 +7 位作者 陈美琳 向亚平 程庆梅 梁云生 黄进华 黄健 陈静 高丽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23-1029,共7页
目的:阐明利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和维生素D类似物(calcipotriene ointment,CO)局部刺激小鼠背部建立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将BALB/c... 目的:阐明利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和维生素D类似物(calcipotriene ointment,CO)局部刺激小鼠背部建立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将BALB/c小鼠背部去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OVA/SEB,OVA/SEB/CO,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隔天给药并拍照记录皮损状态,于第15天处死小鼠,处死前用皮肤共聚焦显微镜测量表皮厚度。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2,IL-4,IL-31,干扰素(interferon,IFN)-γ,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IgE水平,HE染色检测皮损处炎症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皮损处上述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OVA/SEB/CO组皮损处炎症细胞浸润和表皮增厚明显,血清IgE水平显著增高,血清和皮损处IL-4,IL-31,IFN-γ,TNF-α和NGF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或OVA/SEB组。结论:OVA/SEB/CO局部刺激可短时间、低成本地诱导BALB/c小鼠皮肤AD样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维生素D类似物 BALB/C小鼠 炎症因子 免疫球蛋白E 表皮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链格孢霉合并曲霉菌感染1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谭怡忻 宋敏 +5 位作者 彭红 郭维 周钱辉 龙要梅 罗曼 陈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22-1128,共7页
1例61岁女性肺部链格孢霉合并曲霉菌感染,反复咯血、咳嗽、咳痰3年。真菌培养鉴定为链格孢霉。组织病理活检结果提示肺曲霉病。患者接受伏立康唑400 mg/d静脉滴注治疗7 d后改为两性霉素B 25 mg/d静脉滴注治疗11 d,患者出院时改为伏立康... 1例61岁女性肺部链格孢霉合并曲霉菌感染,反复咯血、咳嗽、咳痰3年。真菌培养鉴定为链格孢霉。组织病理活检结果提示肺曲霉病。患者接受伏立康唑400 mg/d静脉滴注治疗7 d后改为两性霉素B 25 mg/d静脉滴注治疗11 d,患者出院时改为伏立康唑口服400 mg/d治疗。目前患者无咯血、咳嗽、咳痰症状,复查肺部CT结果显示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病 曲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U_1RNP抗体在系统性硬化症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丁月 张辉 +4 位作者 屠文震 郭刚 杨莉 肖嵘 王久存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2-708,715,共8页
目的分析抗U_1RNP抗体与中国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以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等4家医院诊断明确的中国SSc患者354例... 目的分析抗U_1RNP抗体与中国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以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等4家医院诊断明确的中国SSc患者354例,记录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同时检测抗U_1RNP、ATA、ACA、SSA、SSB、Sm抗体。统计分析抗U_1RNP抗体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之间各种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354例SSc患者中抗U_1RNP抗体的阳性率为25.5%,抗U_1RNP抗体阳性组患者发病年龄为(35.38±12.45)岁,明显低于抗U_1RNP抗体阴性组患者的(39.80±12.81)岁(P〈0.01)。在多因素分析中,抗U_1RNP抗体阳性者较阴性者关节肌肉累及发生率增加,手指点状凹陷症状发生率降低,C3水平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但IgG水平和C3降低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分层分析中,与抗U_1RNP抗体阴性患者相比,阳性组中女性患者不易发生活动后气促症状,而在40-50岁发病的抗U_1RNP抗体阳性患者不易患有消化道累及的症状,病程在12年以上的SSc患者具有较低的皮肤硬度积分(P〈0.05)。抗U_1RNP抗体阳性的SSc患者具有更高的抗Sm、SSA、SSB抗体检出率,而阴性SSc患者有更高的ATA抗体检出率(P〈0.05)。与ATA抗体阳性者比较发现,抗U_1RNP抗体阳性患者仍具有很低的手指点状凹陷症状的发生率(P〈0.05)。结论抗U_1RNP抗体是中国SSc患者的常见自身抗体,与ATA、Sm、SSA、SSB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SSc的诊断,U_1RNP抗体阳性的SSc患者应密切关注关节肌肉累及和血液系统的变化,男性患者应注意高密度胆固醇水平的变化。抗U_1RNP抗体阳性患者的SSc严重程度不如ATA阳性的患者,此类患者不易患有手指点状凹陷症状,女性患者不易发生活动后气促,40-50岁发病患者不易累及消化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抗U1RNP抗体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干扰NOR1基因对HeLa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谭怡忻 李文娟 +5 位作者 易梅 王卫 郑盼 张海静 向波 李桂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57-763,共7页
目的:研究稳定干扰NOR1基因对宫颈癌HeLa细胞系的影响。方法:采用pSUPER.neo+GFP载体构建靶向NOR1基因的shRNA干扰载体pSUPER-shNOR1-1,pSUPER-shNOR1-2以及无关序列对照载体pSUPER-scramble,通过脂质体转染HeLa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 目的:研究稳定干扰NOR1基因对宫颈癌HeLa细胞系的影响。方法:采用pSUPER.neo+GFP载体构建靶向NOR1基因的shRNA干扰载体pSUPER-shNOR1-1,pSUPER-shNOR1-2以及无关序列对照载体pSUPER-scramble,通过脂质体转染HeLa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干扰细胞系。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NOR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采用H2O2处理HeLa细胞,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和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干扰NOR1对HeLa细胞凋亡相关分子Bcl-2,caspase和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表达的影响。结果:稳定感染的shRNA干扰载体pSUPER-shNOR1-1和pSUPER-shNOR1-2抑制了HeLa细胞内源性NOR1的基因表达,成功构建了稳定干扰NOR1基因的HeLa细胞系。MTT生长曲线测定表明:与pSUPER-scramble质粒转染细胞相比,稳定转染pSUPER-shNOR1-1和pSUPER-shNOR1-2质粒促进了HeLa细胞的活力和增殖,并抑制了H2O2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稳定干扰NOR1抑制了H2O2诱导的HeLa细胞caspase 9和PARP的活化,上调了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稳定干扰NOR1基因促进了HeLa细胞的活力与生长,并抑制了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其机制与干扰NOR1表达引起抗凋亡分子Bcl-2表达增加和抑制caspase 9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1 宫颈癌 RNAI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发热和躯干部红斑为首发症状的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湛意 张鹏 +3 位作者 张芳芳 陆前进 肖嵘 张桂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48-1352,共5页
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主要累及皮下脂肪组织的外周α/β型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为无痛性皮下结节或肿块,可单发或多发,常累及四肢。本例患者以发热和躯干部红斑为首发症状,经过2次组织病理检查最终确诊为皮下脂膜炎性T... 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主要累及皮下脂肪组织的外周α/β型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为无痛性皮下结节或肿块,可单发或多发,常累及四肢。本例患者以发热和躯干部红斑为首发症状,经过2次组织病理检查最终确诊为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皮下脂膜炎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抗真菌抗原IgG,IgA,IgM水平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云生 文海泉 +1 位作者 肖嵘 朱娇媛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8-640,共3页
目的 :检测寻常型银屑病 (PV)患者血清中糠秕马拉色菌和白色念珠菌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 ,探讨两种真菌与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间接ELISA法测定PV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抗糠秕马拉色菌整菌抗原 (马Wag)和可溶性抗原 (马Sag)及... 目的 :检测寻常型银屑病 (PV)患者血清中糠秕马拉色菌和白色念珠菌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 ,探讨两种真菌与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间接ELISA法测定PV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抗糠秕马拉色菌整菌抗原 (马Wag)和可溶性抗原 (马Sag)及白色念珠菌整菌抗原 (白Wag)和可溶性抗原 (白Sag)IgG ,IgA ,IgM水平。结果 :PV患者抗马WagIgG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抗白WagIgG水平亦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 (P<0 .0 5 )。PV患者抗马SagIgM ,抗白WagIgM ,抗白SagIg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PV患者存在体液免疫异常 ;糠秕马拉色菌和白色念珠菌可能与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马拉色霉菌属 念珠菌 白色 抗体生成 交叉反应 抗原 超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CB致敏/激发Nc/Nga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亚南 文海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12-14,84,共4页
目的研究外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对Nc/Nga小鼠的致敏作用,探索建立特应性皮炎(AD)模型的方法。方法外用1%DNCB7周,间隔为1周,重复刺激并致敏7周大NC/Nga小鼠的双侧耳朵及背部皮肤。结果外用DNCB7周可以引起显著的炎症,并伴有高滴度的... 目的研究外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对Nc/Nga小鼠的致敏作用,探索建立特应性皮炎(AD)模型的方法。方法外用1%DNCB7周,间隔为1周,重复刺激并致敏7周大NC/Nga小鼠的双侧耳朵及背部皮肤。结果外用DNCB7周可以引起显著的炎症,并伴有高滴度的IgE和IL-4,利用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分析,提示表皮炎性细胞明显增加。结论外用DNCB重复刺激Nc/Nga小鼠能产生AD样皮炎,可以作为研究AD病因及治疗AD的有效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模型 动物 Nc/Nga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璐 张晓飞 唐四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23-1429,共7页
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包括凋亡小体、微泡和外泌体,是参与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因子。来源于不同细胞类型的EVs可转运多种复杂的生物信息至内皮细胞,从而起促血管新生或抑血管新生的作用。
关键词 胞外囊泡 血管新生 细胞间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4K1与其接头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庆 张慧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6-335,共10页
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激激激酶1(MAP4K1,又名定向造血干细胞激酶1,即HPK1)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作为MAP4K家族的成员,它与许多接头蛋白,如CARD11,HSI,HIP-55,GRB2家族,LAT,SLP-76家族,CRK家族,BAM32等相联系,参与了各种免疫反应,... 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激激激酶1(MAP4K1,又名定向造血干细胞激酶1,即HPK1)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作为MAP4K家族的成员,它与许多接头蛋白,如CARD11,HSI,HIP-55,GRB2家族,LAT,SLP-76家族,CRK家族,BAM32等相联系,参与了各种免疫反应,包括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抑制TCR/BCR信号和T/B/树突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等,进而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4K1 接头蛋白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部NK/T细胞淋巴瘤1例
18
作者 湛意 张广城 +4 位作者 刘建 罗双艳 陆前进 肖嵘 张桂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60-864,共5页
1例以鼻部皮肤受累为首发表现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患者,男,29岁,因左侧鼻翼肿胀伴间歇高热1个月,口腔、左鼻孔口溃烂及左眼周红肿1周就诊。体格检查表现为左鼻翼部肿胀,左鼻孔下方皮肤浅表糜烂、结痂。口腔上腭部及两侧颊黏膜可... 1例以鼻部皮肤受累为首发表现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患者,男,29岁,因左侧鼻翼肿胀伴间歇高热1个月,口腔、左鼻孔口溃烂及左眼周红肿1周就诊。体格检查表现为左鼻翼部肿胀,左鼻孔下方皮肤浅表糜烂、结痂。口腔上腭部及两侧颊黏膜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溃疡面。双侧眼睑红肿(左侧明显),双眼结膜充血,结合皮肤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符合鼻部NK/T细胞淋巴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皮肤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dd45a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在人类T细胞中的表达(英文)
19
作者 李亚萍 赵明 陆前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8-404,共7页
目的:构建Gadd45a表达质粒,并诱导该质粒在人类T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反转录PCR法从人胚胎干细胞中扩增Gadd45a的蛋白质编码框,将之克隆至pcDNA3.1载体后,利用电穿孔方法将构建好的表达质粒pcDNA3.1-Gadd45a和空白质粒pcDNA3.1分别... 目的:构建Gadd45a表达质粒,并诱导该质粒在人类T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反转录PCR法从人胚胎干细胞中扩增Gadd45a的蛋白质编码框,将之克隆至pcDNA3.1载体后,利用电穿孔方法将构建好的表达质粒pcDNA3.1-Gadd45a和空白质粒pcDNA3.1分别转染至Jurkat细胞或正常人CD4+T细胞,分别用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Gadd45a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Gadd45a表达质粒pcDNA3.1-Gadd45a,转染该质粒的Jurkat和正常人CD4+T细胞均显示Gadd45a过表达。结论:Gadd45a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诱导其在人T细胞中的过表达为进一步研究Gadd45a在表观遗传学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DD45A PCDNA3.1 JURKAT细胞 CD4+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鼠淋巴细胞IgG2aV_H区反义RNA重组体的构建及鉴定
20
作者 邓军卫 颜兰香 +3 位作者 陆前进 胡亭亭 佘鸥 夏昆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 :构建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鼠模型 (NZW×NZB)F1淋巴细胞IgG2aVH 区反义RNA表达重组体 ,为SLE基因治疗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技术克隆狼疮鼠淋巴细胞IgG2aVH 区cDNA ,经T/A克隆再定向插入表达载体pcDNA3.1,并经酶切... 目的 :构建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鼠模型 (NZW×NZB)F1淋巴细胞IgG2aVH 区反义RNA表达重组体 ,为SLE基因治疗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技术克隆狼疮鼠淋巴细胞IgG2aVH 区cDNA ,经T/A克隆再定向插入表达载体pcDNA3.1,并经酶切电泳 ,PCR ,DNA测序鉴定分析。结果 :经鉴定 ,证明成功构建了表达狼疮鼠淋巴细胞IgG2aVH 区的重组体。结论 :BWF1和鼠淋巴细胞中存在IgG2aVH 区 ,其表达型重组体可用于IgG2aVH 的大量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CDNA克隆 反义RNA 小鼠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