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BMP7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孟珂
王亚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4-179,共6页
目的:探讨局部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型,使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大鼠50%机械缩足阈的变化,应用Wester...
目的:探讨局部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型,使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大鼠50%机械缩足阈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脊髓腰膨大BMP7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水平。此外,在脊髓损伤后立即在损伤局部分别注入腺相关病毒载体、BMP7腺相关病毒,以脊髓损伤模型组为对照,以BMP7成功过表达作为判断病毒转染成功的指标,并观察后肢机械痛阈和腰膨大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组大鼠术后3~28天,后肢机械痛阈明显下降(P<0.001),BMP7表达在术后7天明显减少(P<0.01),28天后表达增加(P<0.01),GFAP表达随时间增多,21天达到峰值(P<0.001);局部注射BMP7腺相关病毒后28天,BMP7显著过表达(P<0.01),提示病毒转染成功,与载体组相比较,病毒组50%机械缩足阈在损伤后14天、21天、28天显著升高(P<0.001),并且术后28天脊髓背角GFAP表达减少。结论:局部过表达BMP7可缓解大鼠脊髓损伤后期的机械痛觉过敏现象,这可能是通过抑制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持续激活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7
脊髓损伤
神经痛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脊柱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脑桥前池置管药物输注技术应用指南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欣宁
王亚平
+9 位作者
邹定全
张伟
李欣
贺佩瑶
周浩宬
杨彤飚
朱钧
洪波
张宇
肖艳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鞘内镇痛药物的分布特点和目前置管技术的限制使传统的鞘内镇痛方法对头面部难治性疼痛无法发挥作用。本技术应用指南的制订旨在促进经脊柱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脑桥前池置管药物输注技术的推广和规范、安全应用。方法:工作小组采...
目的:鞘内镇痛药物的分布特点和目前置管技术的限制使传统的鞘内镇痛方法对头面部难治性疼痛无法发挥作用。本技术应用指南的制订旨在促进经脊柱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脑桥前池置管药物输注技术的推广和规范、安全应用。方法:工作小组采用改良德尔菲法,邀请本技术领域的10名专家对脑桥前池药物输注技术的相关议题进行3轮电子邮件函询及3轮现场会议讨论。结果:针对脑桥前池药物输注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技术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患者准备、脑桥前池置管手术规范、镇痛药物选择和剂量衔接、术后镇痛管理和并发症防治共7个议题形成一致意见(同意率≥80%)。结论:脑桥前池药物输注镇痛技术应用于头面部难治性疼痛患者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既可减轻长期罹受疼痛患者的痛苦,也能帮助一些患者保持人生最后一程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值得在国内外相关专业领域推广和规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药物输注
脑桥前池
癌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难治性疼痛
头面部疼痛
改良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腰入路枕大池吗啡输注治疗头颈部难治性癌痛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
1
3
作者
谭燕梦
肖祥和
+3 位作者
张宇
李欣
张伟
江兴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65-868,共4页
疼痛和进食困难是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常见问题,一旦恶性肿瘤组织侵犯口咽部位导致食道出现梗阻或吞咽困难,缓释剂型的吗啡类镇痛药物不能经口服用,此类病人的癌痛管理将是非常棘手的临床问题[1]。目前鞘内镇痛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
疼痛和进食困难是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常见问题,一旦恶性肿瘤组织侵犯口咽部位导致食道出现梗阻或吞咽困难,缓释剂型的吗啡类镇痛药物不能经口服用,此类病人的癌痛管理将是非常棘手的临床问题[1]。目前鞘内镇痛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躯干和下肢难治性癌痛的临床镇痛治疗,但是针对头颈部恶性肿瘤导致的难治性癌痛的鞘内镇痛相关临床报道较少。既往文献报道脑室内吗啡输注可以发挥有效的镇痛效果,但经颅骨脑室内穿刺置管仍存在脑组织损伤和感染风险,操作过程需要特殊的影像引导技术,临床难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组织
脑室内
吞咽困难
缓释剂型
感染风险
口咽部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BMP7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孟珂
王亚平
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疼痛科
出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4-179,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1962)。
文摘
目的:探讨局部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型,使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大鼠50%机械缩足阈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脊髓腰膨大BMP7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水平。此外,在脊髓损伤后立即在损伤局部分别注入腺相关病毒载体、BMP7腺相关病毒,以脊髓损伤模型组为对照,以BMP7成功过表达作为判断病毒转染成功的指标,并观察后肢机械痛阈和腰膨大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组大鼠术后3~28天,后肢机械痛阈明显下降(P<0.001),BMP7表达在术后7天明显减少(P<0.01),28天后表达增加(P<0.01),GFAP表达随时间增多,21天达到峰值(P<0.001);局部注射BMP7腺相关病毒后28天,BMP7显著过表达(P<0.01),提示病毒转染成功,与载体组相比较,病毒组50%机械缩足阈在损伤后14天、21天、28天显著升高(P<0.001),并且术后28天脊髓背角GFAP表达减少。结论:局部过表达BMP7可缓解大鼠脊髓损伤后期的机械痛觉过敏现象,这可能是通过抑制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持续激活实现的。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7
脊髓损伤
神经痛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Keywords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
Spinal cord injury
Neuralgia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分类号
R651.2 [医药卫生—外科学]
R-332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脊柱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脑桥前池置管药物输注技术应用指南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欣宁
王亚平
邹定全
张伟
李欣
贺佩瑶
周浩宬
杨彤飚
朱钧
洪波
张宇
肖艳英
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疼痛科
湖南省
疼痛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南大学
湘雅
三
医院
疼痛
科
永州市中心
医院
疼痛
科
怀化市第一人民
医院
疼痛
科
岳阳市中医
医院
疼痛
科
湖南省人民
医院
疼痛
科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金
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2020SK2079)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计划课题(202104112304)。
文摘
目的:鞘内镇痛药物的分布特点和目前置管技术的限制使传统的鞘内镇痛方法对头面部难治性疼痛无法发挥作用。本技术应用指南的制订旨在促进经脊柱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脑桥前池置管药物输注技术的推广和规范、安全应用。方法:工作小组采用改良德尔菲法,邀请本技术领域的10名专家对脑桥前池药物输注技术的相关议题进行3轮电子邮件函询及3轮现场会议讨论。结果:针对脑桥前池药物输注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技术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患者准备、脑桥前池置管手术规范、镇痛药物选择和剂量衔接、术后镇痛管理和并发症防治共7个议题形成一致意见(同意率≥80%)。结论:脑桥前池药物输注镇痛技术应用于头面部难治性疼痛患者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既可减轻长期罹受疼痛患者的痛苦,也能帮助一些患者保持人生最后一程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值得在国内外相关专业领域推广和规范应用。
关键词
鞘内药物输注
脑桥前池
癌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难治性疼痛
头面部疼痛
改良德尔菲法
Keywords
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
prepontine cistern
cancer pain
neuropathic pain
refractory pain
craniofacial pain
modified Delphi
分类号
R969 [医药卫生—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腰入路枕大池吗啡输注治疗头颈部难治性癌痛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
1
3
作者
谭燕梦
肖祥和
张宇
李欣
张伟
江兴华
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疼痛科
湖南省武冈市人民
医院
麻醉
科
湖南省人民
医院
麻醉
科
出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65-868,共4页
基金
湖南省科技厅课题-临床医疗技术创新引导项目(2020SK53412)。
文摘
疼痛和进食困难是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常见问题,一旦恶性肿瘤组织侵犯口咽部位导致食道出现梗阻或吞咽困难,缓释剂型的吗啡类镇痛药物不能经口服用,此类病人的癌痛管理将是非常棘手的临床问题[1]。目前鞘内镇痛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躯干和下肢难治性癌痛的临床镇痛治疗,但是针对头颈部恶性肿瘤导致的难治性癌痛的鞘内镇痛相关临床报道较少。既往文献报道脑室内吗啡输注可以发挥有效的镇痛效果,但经颅骨脑室内穿刺置管仍存在脑组织损伤和感染风险,操作过程需要特殊的影像引导技术,临床难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头颈部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组织
脑室内
吞咽困难
缓释剂型
感染风险
口咽部
镇痛效果
分类号
R739.91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BMP7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孟珂
王亚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经脊柱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脑桥前池置管药物输注技术应用指南
李欣宁
王亚平
邹定全
张伟
李欣
贺佩瑶
周浩宬
杨彤飚
朱钧
洪波
张宇
肖艳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经腰入路枕大池吗啡输注治疗头颈部难治性癌痛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
谭燕梦
肖祥和
张宇
李欣
张伟
江兴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