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原位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英文)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建国 李亭 +2 位作者 齐海智 贺志军 李一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53-1157,共5页
目的:探索原位小肠移植的手术技术,为研究移植小肠功能及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小肠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体带主动脉片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受体相应长度肠管切除,供体近、远端肠管... 目的:探索原位小肠移植的手术技术,为研究移植小肠功能及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小肠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体带主动脉片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受体相应长度肠管切除,供体近、远端肠管与受体相应肠管切除后近、远端以端端吻合的方式建立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禁食4 d,不禁饮,每天分2次经皮下分别给予5%葡萄糖生理盐水2 mL,术后不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小鼠存活超过5 d认为手术成功。结果:行原位小肠移植30次,术后5 d存活率达60%(18/30)。手术失败的12例小鼠主要死亡原因为动脉吻合口部位狭窄及吻合口处血栓形成5例,吻合口出血导致出血性休克2例,术后肠瘘导致腹腔内感染5例。供体手术时间(40±4.5)min,热缺血时间约0.5min,供体肠段肠系膜上动脉组织片修整时间约为3 min,供体冷保存时间为(30±7.5)min,受体手术时间(95±8.0)min,其中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阻断时间为(38±3.5)min,静脉吻合时间(10±2.0)min,动脉吻合时间(15±3.0)min,成活小鼠受体手术平均出血量约0.2 mL。结论:良好的供体肠段的获取、高质量的血管吻合和肠道吻合及供、受体补液是提高小鼠小肠移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移植 原位 小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与Th17细胞在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司中洲 吴建国 +1 位作者 贺志军 李亭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6-681,共6页
目的:研究辅助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n=12)和同系移植组(n=12),应... 目的:研究辅助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n=12)和同系移植组(n=1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分别检测2组小鼠移植术后第3天和第7天血清中IL-17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移植心脏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数量,并取移植心脏经10%甲醛固定后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第3天及第7天血清中IL-17表达明显高于同系移植组(P<0.05),且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第7天IL-17表达明显高于第3天(P<0.05);与同系移植组相比,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心脏浸润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在术后第3天及第7天明显增高(P<0.05),且术后第7天时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第3天(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急性排斥反应组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排斥反应逐渐增强。结论:Th17与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移植脏器中细胞因子IL-17的检测可望成为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TH17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与Th17细胞在小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司中洲 李亭 +2 位作者 李杰群 齐海智 谢续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74-1377,共4页
目的研究Thl7细胞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小鼠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肾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在移植术后3 d和7 d,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IL-17含量... 目的研究Thl7细胞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小鼠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肾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在移植术后3 d和7 d,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IL-17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肾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数量,取移植肾经10%福尔马林固定后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与同系移植组相比,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第3天及第7天血清中IL-17含量均升高(P<0.05),且术后第7天时IL-17含量明显高于第3天(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在术后第3天及第7天较同系移植组均明显增多(P<0.05),且术后第7天时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第3天(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急性排斥反应组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排斥反应逐渐增强。结论 Thl7细胞在肾移植排斥反应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移植脏器中IL-17的检测可作为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预见性和特异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排斥反应 TH17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在小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英文)
4
作者 李亭 司中洲 +2 位作者 齐海智 贺志军 李一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47-1152,共6页
目的:研究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小鼠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肾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在移植术后3,7 d分别应用ELISA检测2组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17的含量,应... 目的:研究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小鼠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肾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在移植术后3,7 d分别应用ELISA检测2组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17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移植肾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和Th17细胞数量,取移植肾经10%甲醛固定后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与同系移植组相比,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第3天血清IFN-γ含量无明显差异而IL-17含量显著增高(P<0.05),术后第7天血清IFN-γ和IL-17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中血清IFN-γ和IL-17含量术后第7天较第3天均显著增高(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与Th17细胞比例在术后第3天及第7天较同系移植组均明显增多(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中移植肾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与Th17细胞比例术后第7天明显高于第3天(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急性排斥反应组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排斥反应逐渐增强。结论:Th17细胞在肾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受体血清中细胞因子IL-17的检测可作为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预见性和特异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急性排斥 辅助性T细胞17 白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英文)
5
作者 李亭 陈国栋 张政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25-1133,共9页
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主要手段,为避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发展,患者术后需终生服用大量免疫抑制药物。尽管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效地预防了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但其在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中仍有引起潜在严重并发症的可... 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主要手段,为避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发展,患者术后需终生服用大量免疫抑制药物。尽管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效地预防了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但其在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中仍有引起潜在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此外,尽管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大多数移植患者仍会因急性或慢性移植物损伤引起移植器官功能障碍。虽然最初的排斥反应由宿主机体获得性免疫系统中T淋巴细胞引起,但最新证据表明天然免疫系统在移植物排斥反应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天然免疫识别由多个不同蛋白质家族的受体启动,其中包括Toll样受体(TLRs)家族。TLRs能够特异性地识别一系列病原微生物和内源性介质,激活天然免疫系统。TLRs的发现使人们对器官移植术后引起及调节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有了新的认识。TLRs活化可以激活获得性免疫系统,导致移植物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排斥和慢性排斥反应,同时可通过TLRs诱导免疫耐受。TLRs作为干预治疗的潜在目标开始受到人们青睐。本文总结TLRs和及其配体的结构和功能特点,重点探讨目前在动物实验及临床器官移植中TLRs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排斥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器官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排斥反应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体风险指数对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移植治疗早期预后的影响:单中心159例经验 被引量:6
6
作者 周政俊 李杰群 +5 位作者 宾阳阳 陈广顺 李强 齐海智 司中洲 胡伟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供体的供体风险指数(DRI)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行肝移植治疗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肝移植治疗的159例ACLF受体临床资料,根据供体DRI计算公式将受体分为DRI<1.65组(96例)和DRI≥1.65组(63例);根据慢性肝衰竭联... 目的探讨供体的供体风险指数(DRI)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行肝移植治疗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肝移植治疗的159例ACLF受体临床资料,根据供体DRI计算公式将受体分为DRI<1.65组(96例)和DRI≥1.65组(63例);根据慢性肝衰竭联盟-慢加急性肝衰竭评分(CLIF-C ACLFs),将受体分为CLIF-C ACLFs<48组(78例)和CLIF-C ACLFs≥48组(81例)。分别观察各组受体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指标[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受体肝移植术后90 d生存率,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CLF受体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DRI<1.65组与DRI≥1.65组的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LIF-C ACLFs <48组和CLIF-C ACLFs≥48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IF-C ACLFs<48组的ICU住院时间为4(3~14)d,明显短于CLIF-C ACLFs≥48组的7(1~33) d(P<0.05)。CLIF-C ACLFs评分是影响ACLF受体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DRI<1.65组与DRI≥1.65组的术后90 d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IF-C ACLFs<48组受体术后90 d生存率为94%,明显高于CLIF-C ACLFs≥48组的79%(P<0.05)。结论 ACLF受体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与其自身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而与选用供体的DRI无明显相关性,应早期及时行肝移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肝移植 供体风险指数 慢性肝衰竭联盟-器官衰竭评分 慢性肝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 慢性肝衰竭联盟-慢加急性肝衰竭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单克隆抗体治疗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宾阳阳 李杰群 +5 位作者 李强 周政俊 周依 陈广顺 齐海智 司中洲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4-390,共7页
目的探讨实体器官移植(SOT)术后使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单克隆抗体(单抗)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7个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收集54例SOT受者术后使用PD-1单抗治疗恶性肿瘤的案例,对使用PD-1单抗的SOT受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实体器官移植(SOT)术后使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单克隆抗体(单抗)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7个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收集54例SOT受者术后使用PD-1单抗治疗恶性肿瘤的案例,对使用PD-1单抗的SOT受者的临床效果及排斥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2篇,共54例SOT受者。其中男43例,女11例,年龄为14~79岁。包括29例肾移植受者、19例肝移植受者、6例心脏移植受者。SOT受者使用的PD-1单抗药物类型包括28例使用派姆单抗、26例使用纳武单抗。PD-1单抗治疗SOT受者术后恶性肿瘤的总体缓解率为32%(17/54),疾病进展率44%(24/54),病死率为36%(19/54)。PD-1单抗治疗SOT受者术后恶性肿瘤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9%(21/54)。排斥反应与PD-1单抗药物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D-1单抗能有效治疗SOT受者术后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可引发排斥反应,但排斥反应并不是导致受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 实体器官移植 恶性肿瘤 文献分析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媒体的肾移植患者健康教育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佳 方春华 +2 位作者 张红 严谨 谢建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7-90,共4页
目的构建新媒体环境下的肾移植患者健康教育策略,为专科教康教育提供适用性方案。方法对176例肾移植患者发放“肾移植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调查等待移植期、入院后第1天、术后第5天、出院前1天及术后随访期5个时间段的健康教育需... 目的构建新媒体环境下的肾移植患者健康教育策略,为专科教康教育提供适用性方案。方法对176例肾移植患者发放“肾移植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调查等待移植期、入院后第1天、术后第5天、出院前1天及术后随访期5个时间段的健康教育需求;遴选11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法咨询。结果构建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文字库,视频库,音频库)、12个二级指标和82个三级指标(资料)的肾移植患者健康教育策略。2轮专家权威系数Cr为0.880、0.874,协调系数W为0.556、0.613。结论构建的肾移植患者健康教育策略内容来源于患者需求,采用全媒体融合传播形式,可望经临床实践验证后适用于不同层次、不同状态、不同处境肾移植患者的信息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住院患者 围手术期 德尔菲法 问卷调查 健康教育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移植20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彭宇明 司中州 +5 位作者 袁妙贤 陈立健 盛新仪 谢惟心 吴秀婷 尹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681-685,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0例肝移植患儿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儿童肝移植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联合中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对20例儿童实施肝脏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原发疾病主要包括胆道闭锁、Alagille... 目的回顾性分析20例肝移植患儿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儿童肝移植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联合中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对20例儿童实施肝脏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原发疾病主要包括胆道闭锁、Alagille综合征、先天性肝内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手术方式采用亲体部分肝移植手术(n=16)和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肝脏移植手术(n=4)。20例均应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免疫抑制方案,其中3例增加了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抗排斥反应。术后患儿给予抗感染、抗排斥等对症支持治疗,密切监测肝血管吻合处血流情况及肝功能变化,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20例患儿均移植成功,肝移植供体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受体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为感染,以细菌感染为主,感染部位为肺部和腹腔。术后1例出现肝动脉栓塞,3例出现乳糜漏,2例出现胆道狭窄,3例出现早期排斥反应,1例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经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检测肝功能及血药浓度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儿童终末期肝病可通过活体肝移植或DCD肝移植手术取得理想的效果,手术方式可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胆道闭锁/外科学 肝硬化/外科学 适应证 手术后并发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动机性访谈对提高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自尊的作用 被引量:21
10
作者 文莎丽 卢彦芳 +1 位作者 金自卫 张静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6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动机性访谈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自尊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92例直肠癌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结合跨理论模型对患... 目的: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动机性访谈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自尊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92例直肠癌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结合跨理论模型对患者进行动机性访谈,分别于患者术后2~4d、出院前2d、出院后第1、3个月各进行1次干预.分别于术后第2天(即基线资料)、出院前2 d及出院后1、3、6个月(分别用 T、T0、T1、T3、T6表示)采用状态自尊量表(state self-es-teem,SSE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92例患者自尊总分为(54.71±7.426)分,其外表自尊、行为自尊及社会自尊分别为(13.05±1.793)、(21.55±5.265)、(16.42±2.778)分;自尊总分和各维度的干预主效应及时间主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在交互效应(P<0.05);T1、T3和T6时间点两组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不同时间点各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将健康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型运用于动机性访谈,有助于提高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自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肠造口 积极心理学 动机性访谈 自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