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30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董青艺 陈平洋 +2 位作者 谢宗德 李雯 贺晓日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3-526,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30例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资料、病原菌、高危因素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发生率为1.19%,占新生儿败血症的18.86%。病原... 目的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30例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资料、病原菌、高危因素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发生率为1.19%,占新生儿败血症的18.86%。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42.4%,以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占21.2%;真菌占36.4%,以念珠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分别为91.7%、75.0%,真菌对氟康唑等常用抗真菌药均敏感。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及长疗程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为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及念珠菌为主,应加强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减少院内感染败血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院内感染 病原菌 药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74例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盖建芳 谢宗德 +3 位作者 陈平洋 李雯 李素萍 胡劲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378-379,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在生命体征监护下,对74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结果:换血前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下降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换...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在生命体征监护下,对74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结果:换血前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下降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换血治疗后,血常规中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均有显著下降,红细胞无明显下降。血电解质中血钾和血氯均明显下降,血钙和血钠无明显变化。74例患儿痊愈46例(62.2%),好转28例(37.8%)。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好,且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新生儿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 重症高胆红素血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情权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父母的信息交流技巧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平洋 谢宗德 +1 位作者 贺达仁 杨成华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7期53-54,60,共3页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 ,NICU)中接受治疗的危重新生儿约 90 %结果良好 ,而这些患儿的父母 10 0 %都在此过程中遭受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患儿父母及其家人应被充分告知患儿的病情、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预后 ,这...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 ,NICU)中接受治疗的危重新生儿约 90 %结果良好 ,而这些患儿的父母 10 0 %都在此过程中遭受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患儿父母及其家人应被充分告知患儿的病情、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预后 ,这是他们拥有的知情权。在临床工作中 ,怎样运用良好的信息交流技巧让患儿父母充分理解病情、配合治疗又不过分紧张这对患儿的康复比对患儿实施具体的诊疗方案更重要。从患儿父母、医护人员、人文关怀的角度探讨NICU医护人员与患儿父母之间信息交流的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情权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医护人员 父母 信息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例中止治疗新生儿引发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谢宗德 郭梁 李霁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4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中止治疗 新生儿 伦理思考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臀部皮肤温度测量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吴丽元 巫洁 +1 位作者 杨芳 彭敏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2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臀部皮肤温度测量临床应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方法对124例新生儿进行不同部位体温观测,比较不同情况下臀部皮温与腋温和肛温的关系。结果同一环境温度下,腋温与肛温、臀温与肛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臀温与腋温比... 目的探讨臀部皮肤温度测量临床应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方法对124例新生儿进行不同部位体温观测,比较不同情况下臀部皮温与腋温和肛温的关系。结果同一环境温度下,腋温与肛温、臀温与肛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臀温与腋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不同环境温度下相同部位体温比较,腋温、肛温及臀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臀部皮肤测温法可替代腋温测量法,能客观地反映新生儿体温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测量 臀部体温 新生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无肝素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丽元 陈平洋 +3 位作者 巫洁 杨芳 彭敏 杨红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无肝素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高胆红素血症符合换血指征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无肝素组(32例)和肝素组(28例)。无肝素组将作为输出途径的动脉穿刺置管不连接肝素帽、三通活塞管及延长管,... 目的探讨无肝素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高胆红素血症符合换血指征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无肝素组(32例)和肝素组(28例)。无肝素组将作为输出途径的动脉穿刺置管不连接肝素帽、三通活塞管及延长管,直接接10ml注射器抽血;建立静脉通路以换血,整个换血过程无肝素抗凝。肝素组将作为输出途径的动脉穿刺置管接三通活塞管,三通活塞管另外两端,一端接肝素氯化钠溶液,一端接输液延长管后接10ml注射器抽血,每抽出20ml动脉血,经三通活塞管注入2ml肝素氯化钠溶液。结果无肝素组血总胆红素换出率(51.87±8.74)%,肝素组(48.48±12.5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换血后两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显著下降(均P<0.01);两组血常规、血糖、血电解质、生命体征等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换血后血小板、血糖、血钾与换血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肝素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4.29%,无肝素组无出血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无肝素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与肝素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同样安全有效,且可最大限度地避免传统的肝素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可能带来的出血并发症;但同样可引起血小板减少、血糖升高及血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高胆红素血症 换血疗法 外周双管同步换血 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肌膏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吴丽元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3期47-48,共2页
目的比较生肌膏与百多帮软膏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新生儿尿布皮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及对照组50例;两组均于每次大小便后,臀部用温水浸湿的柔湿纸巾轻擦拭,蘸干。观察组采用自制的生肌膏纱布外敷于患处,对照组患... 目的比较生肌膏与百多帮软膏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新生儿尿布皮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及对照组50例;两组均于每次大小便后,臀部用温水浸湿的柔湿纸巾轻擦拭,蘸干。观察组采用自制的生肌膏纱布外敷于患处,对照组患处涂以百多帮软膏。结果用药24、48、72h,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生肌膏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尿布皮炎 生肌膏 百多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适于胎龄儿血清瘦素与骨声波传导速度的关系
8
作者 罗开菊 陈平洋 +1 位作者 赵亚凡 贺鸣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46-849,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适于胎龄儿血清瘦素、骨声波传导速度(SOS)随胎龄的变化,以及瘦素与新生儿骨SOS的关系。方法共收集65例新生适于胎龄儿,根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31-34周,14例),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4-37周,13例),足月儿... 目的:探讨新生适于胎龄儿血清瘦素、骨声波传导速度(SOS)随胎龄的变化,以及瘦素与新生儿骨SOS的关系。方法共收集65例新生适于胎龄儿,根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31-34周,14例),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4-37周,13例),足月儿组(胎龄≥37周,38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测量出生体质量、身长、小腿长度,采用Ponderal指数(PI)估测新生儿营养状态,采用weststrate公式(F%)估测新生儿体脂含量。生后7 d内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同时采用超声定量技术测量左侧胫骨SOS。结果三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质量、身长、小腿长度、F%、PI、血清瘦素与骨SO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90-140.20,P均〈0.01);各变量均随胎龄增大而增大(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除足月儿身长、PI外,三组新生儿的血清瘦素与其胎龄、出生体质量、身长、PI、F%呈显著正相关(r=0.36-0.78, P均〈0.05)。三组新生儿骨SOS分别与其瘦素、胎龄、出生体质量及小腿长度呈显著正相关(r=0.33-0.76,P均〈0.05)。进一步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仅新生儿的胎龄(β=0.39,P=0.014)和出生体质量(β=0.44,P=0.006)对其骨SOS的影响具显著性。结论新生适于胎龄儿血清瘦素及骨SOS均与胎龄、出生体质量呈正相关,瘦素对骨SOS有影响,但不是其直接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骨声波传导速度 适于胎龄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转归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9
9
作者 齐华雪 陈平洋 袁绍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5-567,共3页
目的揭示影响早产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生后28 d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8年1月—12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浏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8年3家医院新生儿科共收治住院早产... 目的揭示影响早产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生后28 d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8年1月—12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浏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8年3家医院新生儿科共收治住院早产儿961例,男女比为1.26∶1。导致早产的前5位危险因素依次为:胎膜早破(41.6%)、多胎妊娠(28.9%)、妊娠期高血压(16.6%)、母孕期感染(13.1%)、前置胎盘(6.8%)。生后28 d,早产新生儿治愈好转率88.0%,仍在住院或死亡12.0%,其中死亡病例占1.8%。随着胎龄、体质量增加,早产儿的治愈好转率呈上升趋势(χ2=245.8、286.8,P<0.05)。结论引起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等。早产儿生后28 d的转归与胎龄、体质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于6kg的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6
10
作者 贺晓日 谢宗德 +3 位作者 陈平洋 王涛 胡劲涛 巫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732-1734,共3页
目的:分析我院59例体质量小于6kg的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低体质量的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把握好手术时机;术前降低肺动脉压力,增加心肌能量储备功能;术中注意保护肺脏和心肌,... 目的:分析我院59例体质量小于6kg的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低体质量的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把握好手术时机;术前降低肺动脉压力,增加心肌能量储备功能;术中注意保护肺脏和心肌,体外循环后采用改良超滤法;术后予血管活性药物,前列腺素E1、一氧化氮吸入,予Siemens300A呼吸机、Babylog8000呼吸机、Maquet Servo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57例患儿痊愈出院,在住院期期间平均肺动脉压有不同程度下降,12例出现并发症,为肺不张、肺炎、胸腔积液、急性肾功能衰竭、低心排出量、心律失常。死亡2例,1例患儿为术后出现肺水肿、肺出血,死于呼吸衰竭、循环衰竭;1例患儿死于低心排出量。结论: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低体质量的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高血压 肺性 人体质量指数 手术期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介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丽元 杨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707-1707,共1页
关键词 胃管 外固定器 新生儿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内发育迟缓对大鼠肝糖异生关键酶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开菊 陈平洋 +3 位作者 谢宗德 李雯 李素萍 贺鸣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5-400,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宫内发育迟缓(IUGR)仔鼠肝组织中糖异生关键酶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的mRNA表达变化,探讨IUGR个体发生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通过孕期全程给予孕鼠10%低蛋白饲料建立IUGR仔鼠模型,对... 目的:通过检测宫内发育迟缓(IUGR)仔鼠肝组织中糖异生关键酶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的mRNA表达变化,探讨IUGR个体发生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通过孕期全程给予孕鼠10%低蛋白饲料建立IUGR仔鼠模型,对照组给予孕鼠21%正常蛋白饲料建立正常出生体质量仔鼠模型。每组仔鼠出生1周、3周、8周时测定其体质量、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仔鼠肝组织中PEPCK和G-6-Pase的mRNA表达。结果:IUGR组仔鼠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1周、3周、8周时亦低于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IUGR仔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IUGR仔鼠各时间点肝组织PEPCK和G-6-Pase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IUGR仔鼠肝糖异生关键酶PEPCK和G-6-Pase的表达明显增高,可能增加肝糖异生,是IUGR个体发生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发育迟缓 胰岛素抵抗 糖异生关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5年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平洋 谢宗德 +2 位作者 吴勇 季美君 赵斯卿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0-523,共4页
目的:调查长沙市2000~2004年64101名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本地区近5年来各种出生缺陷检出率、围生儿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探讨切实可行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长沙市内13所医院产科分娩的... 目的:调查长沙市2000~2004年64101名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本地区近5年来各种出生缺陷检出率、围生儿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探讨切实可行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长沙市内13所医院产科分娩的64101名围生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统计分析出生缺陷儿的检出率、围生儿死亡率、各种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类别、构成比并逐年进行比较。结果:共发现出生缺陷儿1050例,出生缺陷检出率为16.38‰。2000年出生缺陷检出率与2002年、2003年、2004年比较逐年增高,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01年出生缺陷检出率与2002年、2003年、2004年比较亦逐年增高,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共死亡围生儿879例,围生儿死亡率为13.71‰,2001年围生儿死亡率与2002年、2003年比较亦逐年增高(P〈0.05)。5年中总发生率最高的前5种出生缺陷排序依次是肢体畸形、唇颌裂、耳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明显增高,排名逐年前移。2003年开始实施治疗性引产共177例。结论:本市5年来出生缺陷检出率、围生儿死亡率的上升趋势及严重的心、脑出生缺陷疾患发病率的增加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环境保护及孕期保健有利于减少出生缺陷,定期常规行产前检查及新生儿筛查可及早发现出生缺陷,一旦发现严重出生缺陷病例,应及时行治疗性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监测 畸形/流行病学 妇女卫生保健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氧损伤性星形胶质细胞焦亡过程的电生理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桂湘 彭坷平 +3 位作者 薄涛 田道法 范婧莹 何迎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59-765,共7页
目的:观察高氧环境下星形胶质细胞焦亡过程中的电生理学变化特征及其与细胞形态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星形胶质细胞暴露于氧浓度为90%的常压高氧环境中12~72 h,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检测各组细胞的电生理活动特性,并观察... 目的:观察高氧环境下星形胶质细胞焦亡过程中的电生理学变化特征及其与细胞形态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星形胶质细胞暴露于氧浓度为90%的常压高氧环境中12~72 h,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检测各组细胞的电生理活动特性,并观察相应时间点的细胞形态学变化,然后收集同批次细胞,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其caspase-1,caspase-3,功能蛋白(gasdermin,GSDM)D和GSDME表达水平。结果:常压高氧暴露后12~72 h,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到内向电流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外向电流在高氧暴露12 h时明显降低(P<0.05),48 h时明显增加(P<0.05),24与72 h较对照组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细胞形态学表现相应改变。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caspase-1表达活性在高氧暴露24 h时明显增加(P<0.05),72 h时明显减少(P<0.05);GSDMD表达则在高氧暴露后12 h时增加(P<0.05),24至72 h呈递减模式(P<0.05);caspase-3表达在高氧暴露后12和24 h时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是在高氧暴露48 h时开始减少(P<0.05);GSDME在高氧暴露24 h后逐渐增加(P<0.05)。结论:高氧环境下星形胶质细胞离子通道受损,维持细胞内外离子稳态的功能发生障碍,GSDME被激活,使受损细胞脱离凋亡通路并介导细胞焦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常压高氧 全细胞膜片钳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婴儿蓝光照射护眼罩的临床应用推介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丽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06-,共1页
关键词 蓝光照射护眼罩 婴儿 高胆红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Magill钳辅助LISA技术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晓 陈平洋 +1 位作者 谭鑫 董青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5-420,共6页
目的比较非Magill钳辅助微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注入(LISA)技术与气管插管-气管内注入PS-拔管后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InSurE)技术。方法回顾分析172例胎龄<32周,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并使用PS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LIS... 目的比较非Magill钳辅助微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注入(LISA)技术与气管插管-气管内注入PS-拔管后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InSurE)技术。方法回顾分析172例胎龄<32周,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并使用PS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LISA组(n=106)通过非Magill钳辅助LISA技术注入PS,InSurE组(n=66)通过InSurE技术注入PS,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并分析两种方法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与InSurE组相比,LISA组胎龄小,体质量轻,男性、猪肺磷脂使用比例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后,共匹配成功43对病例,两组间基线资料的差异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后两组间主要结局(病死率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及次要结局(用氧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生后72小时内开始的机械通气率、生后72小时后开始的机械通气率、总机械通气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InSurE技术相比,非Magill钳辅助LISA技术安全可行,但是否可减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及病死率,仍有待进一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微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