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HIV感染者的IL-21水平及其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中的动态变化(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力文 加路 +5 位作者 陈霞 郑煜煌 何艳 周华英 谌资 罗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59-1064,共6页
目的:观察在接受抗HIV治疗的中国HIV感染者队列中血白细胞介素21(IL-21)的动态变化。方法:将符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指南标准的25例慢性HIV成年感染者纳入研究,在启动HAART的0,6,12个月时各抽取感染者的20 mL血液。运用流式细... 目的:观察在接受抗HIV治疗的中国HIV感染者队列中血白细胞介素21(IL-21)的动态变化。方法:将符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指南标准的25例慢性HIV成年感染者纳入研究,在启动HAART的0,6,12个月时各抽取感染者的20 mL血液。运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T细胞和CD8+T细胞计数,以RT-PCR检测HIV的RNA水平,ELISA法测定IL-21的水平。结果:中国HIV感染者的IL-21水平低于正常人,在接受HAART治疗过程中逐渐升高,但未达到正常人水平。IL-21的水平和CD4+T细胞数呈正相关,但与CD8+T细胞数无关;HIV RNA的水平与CD4+T细胞数呈负相关,但与CD8+T细胞数无关。结论:IL-21与HIV免疫致病机制有一定关系,并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免疫重建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白介素21 CD4细胞 CD8细胞 HIV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胆汁酸血症的常见病因及诊断
2
作者 李茂萍 罗开忠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1-995,共5页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是复杂的代谢调节剂和重要的信号分子,在脂肪代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临床上高胆汁酸血症比较常见,但有时不易明确病因。本文综述了常见的引起高胆汁酸血症的疾病及其胆汁酸池组分的改变,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高胆...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是复杂的代谢调节剂和重要的信号分子,在脂肪代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临床上高胆汁酸血症比较常见,但有时不易明确病因。本文综述了常见的引起高胆汁酸血症的疾病及其胆汁酸池组分的改变,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高胆汁酸血症的规范化诊断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汁酸血症 胆汁酸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慢性HBV感染者HDV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9
3
作者 刘玉梅 郭小平 +15 位作者 张慧敏 白洪霞 王春梅 任姗 蒋永芳 杨胜 彭锋 王晓忠 于雷 廖柏明 宁玲 何英利 杨霞 黄亮 刘学恩 庄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5-803,共9页
目的了解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慢性HBV感染者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流行情况。方法2021年3月—2022年6月从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收集3131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用抗-HDV IgG酶联免疫试剂检测全部血清标本。对抗-HDV IgG阳性标本用巢式逆转录聚... 目的了解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慢性HBV感染者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流行情况。方法2021年3月—2022年6月从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收集3131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用抗-HDV IgG酶联免疫试剂检测全部血清标本。对抗-HDV IgG阳性标本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nRT-PCR)法检测HDV RNA。对HDV RNA阳性标本的nRT-PCR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确定HDV基因型。分析抗-HDV IgG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3131例慢性HBV感染者的抗-HDV IgG阳性率为0.70%(22/3131),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市和湖南省慢性HBV感染者的抗-HDV IgG阳性率分别为1.81%(16/886)、0.88%(2/226)、0.28%(2/708)和1.00%(2/200),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慢性HBV感染者抗-HDV IgG阳性率显著高于北京市(P=0.004),其余地区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内蒙古自治区慢性HBV感染者临床特征分析发现,抗-HDV IgG阳性组蒙古族患者(P=0.001)、ALT异常患者(P=0.007)和抗病毒治疗患者(P=0.029)的比例显著高于抗-HDV IgG阴性组,而中位HBV DNA水平明显较低(P=0.030)。共检出19例HDV RNA阳性标本,均为HDV基因1型。结论我国不同地区HDV流行率差异较大,内蒙古自治区慢性HBV感染者中HDV流行率较高。我国北方部分省市的HDV流行基因型主要为1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δ肝炎病毒 抗-HDV IgG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患者血清核心岩藻糖基化低分子量激肽原和α-半乳糖基化抗体的表达及预测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香玲 戴中上 +6 位作者 肖新强 曾智昊 杨垚 高智 蒋永芳 龚国忠 张旻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3-913,共11页
目的: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脏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可进展至肝硬化,是肝脏疾病的主要致死因素,而早期识别并逆转肝纤维化进程是慢性肝病治疗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比较血清核心岩藻糖标志物低分子量激肽原(core fucosylated low molecular we... 目的: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脏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可进展至肝硬化,是肝脏疾病的主要致死因素,而早期识别并逆转肝纤维化进程是慢性肝病治疗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比较血清核心岩藻糖标志物低分子量激肽原(core fucosylated low molecular weight kininogen,LMWK-Fc)和α-半乳糖基化(alpha-galactosidase,α-Gal)抗体在不同阶段肝纤维化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评估其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感染科就诊的275例慢性肝病患者,其中115例患者接受了肝活检。根据病理结果显示的肝组织内胶原沉积对肝结构破坏范围、程度和肝微循环影响的大小将115例完善肝活检的患者分为0~4期:S0,肝组织内无明显胶原沉积,肝结构和肝微循环正常;S1,肝组织内有轻度胶原沉积,部分破坏肝小叶结构,但肝微循环基本正常;S2,肝组织内中度胶原沉积,部分破坏肝小叶结构和肝微循环;S3,肝组织内广泛胶原沉积,大量破坏肝小叶结构和肝微循环;S4,发展为肝硬化,肝组织内高度胶原沉积,肝小叶结构完全破坏,肝微循环严重受损。并根据分期标准分为无肝纤维化组(S0)、肝纤维化组(S1~S2)、显著纤维化组(S3~S4)。160例未完善肝活检的患者则按照肝硬度值(liverstiffness measurement,LSM)分为无肝纤维化组(F0:LSM<7.3k Pa)、肝纤维化组(F1~F2:LSM为7.3~12.4 kPa)、明显肝纤维化组(F3~F4:LSM>12.4 kPa)。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人口学资料以及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甲胎蛋白、血小板计数等实验室指标,计算肝纤维化-4指数(fibrosis-4 index,FIB-4)、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to-platelet ratio index,APRI),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对入组的患者分别行血清LMWK-Fc和α-Gal抗体检测,比较各组间LMWK-Fc、α-Gal抗体及其他肝纤维化指标的表达情况;分析LMWK-Fc、α-Gal抗体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LMWK-Fc、α-Gal抗体水平预测肝纤维化的价值。结果:在未完善肝活检的160例患者中,血清α-Gal抗体及LMWK-Fc的表达水平在无肝纤维化组、肝纤维化组、明显肝纤维化组依次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善肝活检的115例患者中,血清LMWK-Fc水平在无纤维化组、肝纤维化组、显著肝纤维化组间依次增高,血清α-Gal抗体表达水平在显著肝纤维化组中高于无纤维化组、肝纤维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2)。单变量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纤维化与性别、LMWKFc水平均有相关性(均P<0.05),与年龄、α-Gal抗体水平、FIB-4和APRI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血清LMWK-Fc和α-Gal抗体在不同分级肝纤维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可能与肝纤维化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LMWK-Fc水平对肝纤维化诊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岩藻糖基化 低分子量激肽原 α-半乳糖基化抗体 肝纤维化 血清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5
作者 何艳 唐晓鹏 +4 位作者 郑宣鹤 姚运海 张权 张永红 陈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14-116,119,共4页
目的观察干扰素(IFN)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病例207例,分别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或IFNα-2b)治疗52周,随访24周,其中146例(A组)初始24周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59例联合拉米夫定... 目的观察干扰素(IFN)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病例207例,分别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或IFNα-2b)治疗52周,随访24周,其中146例(A组)初始24周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59例联合拉米夫定,56例联合阿德福韦酯,31例联合恩替卡韦),另61例单用IFN治疗(B组)。结果 A、B组治疗结束时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86.3%(126/146)、65.6%(40/61);ALT复常率87.7%(128/146)、76.5%(39/61);HBeAg阴转率分别为69.3%(70/101)、40%(10/25);HBsAg阴转率分别为30.1%(44/146)、16.4%(10/61);抗-HBs阳转率分别为26.7%(39/146)、11.5%(7/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N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用IFN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类 核酸类 核苷酸类和核苷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外周血细胞病毒库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陈霞 郑煜煌 +7 位作者 加路 何艳 周华英 谌资 罗艳 贺波 贺梅 姚运海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7-544,共8页
目的:观察中国HIV-1感染者和AIDS病(HIV/AIDS)患者在两年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过程中,外周血NK细胞、T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3种HIV-1病毒储存库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40例... 目的:观察中国HIV-1感染者和AIDS病(HIV/AIDS)患者在两年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过程中,外周血NK细胞、T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3种HIV-1病毒储存库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40例初次接受HAART的HIV/AIDS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并随访2年。在启动治疗0,6,12,18,24个月后,检测其外周血HIV-1 RNA病毒载量,CD4+T细胞数量,NK细胞、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内的HIV-1 DNA水平,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及相关性分析。结果:40例随访患者随着HAART的进行,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水平逐步上升,血清HIV-1 RNA水平逐步下降;同时3种细胞(外周血T淋巴细胞、NK细胞)中的HIV-1 DNA载量也在逐步下降,与血清RNA载量的下降一致,3种细胞中的平均HIV-1 DNA载量与外周血HIV RNA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NK细胞中HIV-1 DNA水平在治疗基线及治疗后均与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均呈负相关(P<0.05);而单核细胞内HIV-1 DNA在治疗基线与CD4+T细胞计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中国HIV-1感染者外周血中NK细胞、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均是HIV-1的病毒储存库之一。T淋巴细胞可能是HIV病毒最主要的细胞储存库。HIV-1前病毒DNA的检测对于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判断以及病情进展的预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 NK细胞 T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HIV-1前病毒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SOD通过GSK-3β影响HO-1和Drp1的抗氧化应激减轻MTX相关肝细胞损伤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卓 陈梦璇 +5 位作者 汪苇杭 刘其摇 李耐萍 贺波 蒋永芳 马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91-1199,共9页
目的:氨甲蝶呤(methotrexate,MTX)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最常见的药物,其致病机制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的氧化应激有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可以通过清除超氧自由基达到抗氧化应激的作用,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 目的:氨甲蝶呤(methotrexate,MTX)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最常见的药物,其致病机制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的氧化应激有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可以通过清除超氧自由基达到抗氧化应激的作用,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属于SOD的一种。本研究拟观察Mn-SOD是否影响MTX对肝细胞的损伤,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细胞系L-02,并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加入同体积无血清培养基)、MTX组(加入40μg/孔MTX)、MTX+NC组(加入40μg/孔MTX+转染空白质粒)和MTX+SOD组(加入40μg/孔MTX+转染Mn-SOD质粒)。分别应用全自动生化仪和real-time RT-PCR法检测每组细胞培养上清的ALT、AST和miR-122的水平,评估各组肝细胞受损伤的程度;使用线粒体超氧化物(mitochondrial superoxide indicator,MitoSOX)荧光探针标记各组细胞内超氧化物,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beta,GSK-3β)、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线粒体分裂蛋白质(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和Mn-SOD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TX组和MTX+NC组肝细胞培养上清中ALT、AST和miR-122水平明显升高(P<0.05),MTX+SOD组较MTX组和MTX+NC组显著降低(P<0.05)且与空白对照组相当。MitoSOX染色显示:MTX组和MTX+NC组的超氧化物最丰富,MTX+SOD组明显减少且与空白对照组差别不大。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TX组和MTX+NC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MTX+SOD组与MTX组和MTX+NC组比较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到空白对照组和MTX+SOD组细胞Mn-SOD、p-GSK-3β和HO-1高水平表达,而MTX组和MTX+NC组细胞Mn-SOD、p-GSK-3β和HO-1比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Drp1则完全相反,在MTX组和MTX+NC组中高表达,在空白对照组和MTX+SOD组中则是低表达。结论:细胞内Mn-SOD水平的降低导致超氧化物蓄积,通过GSK-3β影响HO-1和Drp1水平,使线粒体裂解损伤,诱导细胞凋亡,这是MTX引起肝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之一;将Mn-SOD导入细胞内高表达,可清除药物产生的超氧化物,通过GSK-3β影响HO-1和Drp1水平,从而激活线粒体、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最终抑制肝细胞凋亡。因此,通过外源导入SOD来阻断或逆转MTX相关肝细胞损伤是一条潜在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氨甲蝶呤 肝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脂多糖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异 王慷慨 +1 位作者 蒋永芳 陈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7-463,共7页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 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为模型,通过基因转染方式改变H-FABP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 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为模型,通过基因转染方式改变H-FABP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印迹、定量PCR检测原代培养中H-FABP的表达。分别检测心肌细胞培养液中TNF-α,IL-1β,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以及细胞存活率来反映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与炎症反应。结果:LPS处理24 h能增加H-FABP表达。Si RNA降低H-FABP后,显著促进LPS引起的心肌细胞存活率下降、LDH释放以及TNF-α和IL-1β释放。相反,H-FABP过表达能显著抑制LPS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与炎症反应。结论:H-FABP对LPS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脂多糖 心肌细胞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IL-7,IL-15和IL-21在艾滋病免疫疗法中的应用前景(英文) 被引量:3
9
作者 加路 郑煜煌 +3 位作者 陈霞 何艳 周华英 谌资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37-1045,1020,共9页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可以有效地减少HIV的复制,但却不能完全恢复CD4+T细胞的数量。即使病毒血清学指标得到良好控制的病人,CD4+T细胞数也很难达到正常水平。目前研究表明:γ链细胞因子在始动、维持及调节免疫稳态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可以有效地减少HIV的复制,但却不能完全恢复CD4+T细胞的数量。即使病毒血清学指标得到良好控制的病人,CD4+T细胞数也很难达到正常水平。目前研究表明:γ链细胞因子在始动、维持及调节免疫稳态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γ链细胞因子具有多重功能,如在健康及疾病中作为调节和效应分子发挥作用,因此,该家族因子、受体及其信号转导通路可成为治疗性干预的潜在靶点。γ链细胞因子IL-2,IL-7,IL-15和IL-21是T细胞稳态的重要调节者,因此成为升高T细胞水平和功能及增强AIDS免疫受累患者疫苗诱发病毒特异性T细胞应答等免疫治疗中的主要可选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链细胞因子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发病机制 CD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严重的艾滋病毒职业暴露处理经过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谷丰 郑煜煌 +3 位作者 王文龙 贺兴鄂 梁峻 田沂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65-966,共2页
关键词 HIV职业暴露 艾滋病毒 HIV感染者 AIDS病人 职业感染 HIV污染 医院就诊 治疗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作用于HIV-1vpr基因的筛选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权 周泉 +4 位作者 何艳 龚国忠 郑煜煌 周华英 黄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671-1674,共4页
目的筛选鉴定针对Hl V-1vpr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片段。方法根据siRNA设计要求合成siRNA56、siRNA160和siRNA185寡核苷酸片段,分别转染至含HIV-1vpr质粒的HEK 293T细胞,并进行总RNA提取,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从核... 目的筛选鉴定针对Hl V-1vpr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片段。方法根据siRNA设计要求合成siRNA56、siRNA160和siRNA185寡核苷酸片段,分别转染至含HIV-1vpr质粒的HEK 293T细胞,并进行总RNA提取,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从核酸和蛋白水平对HIV-1vpr基因表达水平进行验证。结果siRNAs成功转染含HIV-1vpr质粒的HEK 293T细胞,降低了HIV-1vpr基因的表达水平,其中在RNA水平siRNA160组干扰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89%;在蛋白水平siRNA56组干扰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96%。结论 3个基因片段的siRNA均可以下调HIV-1vpr的表达水平,但存在差异性,为探索HIV/AIDS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和高效性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HIV-1 HIV-1vpr基因 HEK293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化抑制剂5-杂氮胞苷对T淋巴细胞株程序性死亡受体-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及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旻 肖新强 +4 位作者 梁云生 彭敏源 蒋永芳 许允 龚国忠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63-1169,共7页
目的:以T淋巴细胞株Molt-4细胞为模型,探讨甲基化抑制剂5-杂氮胞苷(5-azacytidine,5-Zac)对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PD-1)基因启动子的去甲基化作用及其诱导的PD-1基因表达的改变,并进一步研究去甲... 目的:以T淋巴细胞株Molt-4细胞为模型,探讨甲基化抑制剂5-杂氮胞苷(5-azacytidine,5-Zac)对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PD-1)基因启动子的去甲基化作用及其诱导的PD-1基因表达的改变,并进一步研究去甲基化作用与PD-1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不同浓度的5-Zac分组(0μmol/L组、5μmol/L组、10μmol/L组)作用于体外培养的Molt-4细胞72 h,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表面表达PD-1的Molt-4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5-Zac作用后PD-1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亚硫酸氢钠处理各组Molt-4细胞DNA,PCR扩增PD-1启动子基因片段,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挑克隆测序,检测扩增的PD-1启动子片段甲基化状态。结果:0μmol/L组、5μmol/L组、10μmol/L组的5-Zac作用于Molt-4细胞72 h后,PD-1在细胞表面的表达率分别为(1.13±0.01)%,(18.96±1.87)%和(63.09±6.25)%,并呈现浓度依赖性;PD-1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与0μmol/L组相比,5μmol/L组、10μmol/L组5-Zac处理72 h后Molt-4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0μmol/L组、5μmol/L组、10μmol/L组凋亡率分别为(1.9±0.06)%,(8.98±1.36)%和(24.5±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述3组DNA亚硫酸氢钠测序结果表明:加入甲基化抑制剂5-Zac处理后,PD-1启动子上-601 bp和-553 bp CpG点去甲基化程度明显增高。结论:甲基化抑制剂5-Zac可导致体外培养的T淋巴细胞系Molt-4细胞表面PD-1 mRNA表达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增高,这种增高可能与PD-1基因启动子区域出现的去甲基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去甲基化 5-杂氮胞苷 亚硫酸氢钠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肝衰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其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杰斌 李倩 +2 位作者 龚国忠 龚环宇 侯周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37-1344,共8页
目的:研究药物性肝衰竭(drug-induced liver failure,DILF)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其logistic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LRM)。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及湘雅三医院感染病科... 目的:研究药物性肝衰竭(drug-induced liver failure,DILF)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其logistic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LRM)。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及湘雅三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183例DI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分为好转组(n=67)及无效组(n=116)。使用单因素分析对年龄,Tbil,SCr,PT及并发症等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初筛,基于单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使用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独立的预后因素并构建LRM模型。将LRM模型与终末期肝病(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模型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LRM模型和MELD模型的预测价值,比较两模型间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及总正确率等参数的优劣,并使用独立样本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临床分型,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WBC计数,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谷丙氨酸转氨酶(aspartic acid transaminase/glutarine transaminase,AST/ALT)比值,Tbil,SCr,PT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等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AFP,PT,AST/ALT比值,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为DILF患者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可用于构建LRM模型。LRM模型和MELD模型的AUC分别为0.917(95%CI:0.876~0.959)和0.709(95%CI:0.633~0.786),总正确率分别为86.7%和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P,PT,AST/ALT比值,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为DILF患者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LRM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DILF患者的短期预后,其应用价值优于MELD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肝功能衰竭 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误诊为骨关节病1例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赖力英 姚冬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5-217,共3页
布鲁氏菌病多发于北方牧区,临床表现多样,可以伴有多器官损害,缺乏特异性。该病在南方很少见,因而特别容易误诊。对1例误诊为骨关节病的布鲁氏菌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强化临床医生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尽可... 布鲁氏菌病多发于北方牧区,临床表现多样,可以伴有多器官损害,缺乏特异性。该病在南方很少见,因而特别容易误诊。对1例误诊为骨关节病的布鲁氏菌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强化临床医生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尽可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诊断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心理社会危机干预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丽 李凌江 +17 位作者 郑万宏 张燕 高雪屏 谭立文 王小平 陈琼妮 徐军美 唐娟娟 罗兴伟 陈旭东 张小崔 何莉 柳进 程鹏 许丽芝 田沂 文川 李卫晖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105,共14页
目的:方舱医院是一种能够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患者提供大规模医疗隔离和治疗的可选择方式。由于各种原因,收治入方舱医院的患者反映出较高的心理困扰,医务人员也是如此。本研究旨在介绍一种在武汉武昌方舱医院实施的多方面的心理社... 目的:方舱医院是一种能够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患者提供大规模医疗隔离和治疗的可选择方式。由于各种原因,收治入方舱医院的患者反映出较高的心理困扰,医务人员也是如此。本研究旨在介绍一种在武汉武昌方舱医院实施的多方面的心理社会危机干预模型。方法:对武汉武昌方舱医院内200名患者和240名医务人员提供心理社会危机干预模型,包括患者志愿者和有组织的同伴支持、以当事人为中心的文化敏感性支持护理、及时提供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其并发症的科学信息、非精神卫生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知识获取、团体活动、咨询和教育、心理干预的虚拟化、咨询和联络。使用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2项患者健康问卷、基于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初级筛查问卷对方舱医院内38名患者和49名医务人员进行干预前评估。48名医务人员完成干预后反馈。结果:心理社会危机干预模型由10名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实施,得到方舱医院的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广泛认可。在干预前,38名患者中焦虑占15.8%,应激占55.3%,抑郁占15.8%;49名医务人员中焦虑占16.3%,应激占26.5%,抑郁占22.4%。48名医务人员完成干预后反馈,认为比较实用占62.5%,非常实用占37.5%;对于缓解自身焦虑与失眠比较有帮助占37.5%,非常有帮助占27.1%;对于识别患者的焦虑与失眠比较有帮助占37.5%,非常有帮助占29.2%;对于处理患者的焦虑与失眠比较有帮助占35.4%,非常有帮助占37.5%。结论:该干预模型是可行且可接受的,并有积极的效果。未来该模式可应用于更大人群和不同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社会支持 危机干预 方舱医院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异烟肼诱导的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允 李异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00-1207,共8页
目的:结核病患者长期大剂量联合使用抗结核药物会引起肝损伤等不良反应,但引起损伤的机制尚不明确。尽管同源性磷酸酶及张力蛋白诱导激酶1(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induced kinase 1,PINK1)/Parkin信号轴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自... 目的:结核病患者长期大剂量联合使用抗结核药物会引起肝损伤等不良反应,但引起损伤的机制尚不明确。尽管同源性磷酸酶及张力蛋白诱导激酶1(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induced kinase 1,PINK1)/Parkin信号轴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和肝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而参与肝损伤过程,但目前尚不清楚药物致肝损伤与该信号轴调控的线粒体自噬机制间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探究PINK1/Parkin信号轴是否可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改善抗结核药物用药过程中出现的肝细胞损伤,从而为临床结核病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导致的肝损伤提供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方法:使用异烟肼(isoniazide,INH)处理小鼠肝实质细胞AML-12以模拟肝损伤状态,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正常AML-12细胞(对照组)、INH刺激的肝损伤模型(模型组)及INH和PINK1激动剂红景天甙共同刺激下的AML-12细胞(干预组)中PINK1、Parkin以及自噬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肝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采用HE染色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细胞的肝细胞形态结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PINK1、Parkin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的mRNA表达水平(P<0.01)以及蛋白质水平(P<0.05)均显著下降,同时泛素化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ROS水平升高(P<0.05),细胞损伤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中使用红景天甙后PINK1、Parkin和自噬相关分子LC3的mRNA及蛋白质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泛素化蛋白水平亦显著升高(P<0.05),同时线粒体介导的ROS水平下降(P<0.05),肝细胞损伤状态明显减轻。结论:本研究利用体外细胞实验证明了PINK1/Parkin信号轴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机制可能与异烟肼所致肝细胞的损伤相关,并能调控损伤状态,提示Parkin是一个潜在的药物致肝损伤预测及诊疗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肼 同源性磷酸酶及张力蛋白诱导激酶1/Parkin信号轴 线粒体自噬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转导(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俊香 李异 +4 位作者 马强 成梅初 刘伏友 张东山 彭佑铭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70-1077,共8页
目的:以β-半乳糖苷酶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探讨超声微泡介导在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HKCs)中的转染效率和安全性。方法:体外培养HKCs,分为单纯超声组、单纯微泡组、裸质粒组、超声+质粒组、微泡+质粒组、超声+微泡+质粒组以及VigoFect+质... 目的:以β-半乳糖苷酶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探讨超声微泡介导在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HKCs)中的转染效率和安全性。方法:体外培养HKCs,分为单纯超声组、单纯微泡组、裸质粒组、超声+质粒组、微泡+质粒组、超声+微泡+质粒组以及VigoFect+质粒组。超声+微泡+质粒组应用微泡和Plenti6-LacZ质粒转导HKCs后,给予不同强度不同时间超声辐照。采用X-gal染色观察细胞基因转导效率,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存活率,Hochest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率。结果:超声+微泡+质粒组转染效率高于其他各组;与VigoFect+质粒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超声声强增加和辐照时间延长,HKCs存活率下降,凋亡率升高。声强为0.3W/cm2时,辐照时间为60s时,细胞存活率和转导效率均较高,而细胞凋亡率较低。结论:在适当超声强度和辐照时间条件下,超声微泡可安全、有效地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基因转染,是一种较理想的基因转导方法,这为肾脏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微泡 肾小管上皮细胞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胆道梗阻伴胆管炎为首发表现的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振宇 李沛真 +6 位作者 许允 熊力 舒怡 杨敏 王小伟 张旻 周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28-838,共11页
播散性隐球菌病主要是由隐球菌引起的全身不连续的两个及以上部位感染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常诊断困难。某院收治1例因“腹胀、间断低热2个月,身目黄染1个月,高热伴头痛11 d”入院的34岁女性患者,该患者无免疫力低下情况,病程中患者... 播散性隐球菌病主要是由隐球菌引起的全身不连续的两个及以上部位感染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常诊断困难。某院收治1例因“腹胀、间断低热2个月,身目黄染1个月,高热伴头痛11 d”入院的34岁女性患者,该患者无免疫力低下情况,病程中患者最先表现为腹胀、身目黄染、间断低热,继而出现高热、头痛,辅助检查发现胆管壁增厚并胆道梗阻,肺部渗出性病变,心内膜赘生物,纵膈、肝门、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腰穿脑脊液压力>400 mmH2O,脑脊液感染病原体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及培养均发现新生隐球菌,腹膜后淋巴结及肝脏病理检查均提示隐球菌感染,患者最终诊断为播散性隐球菌病。本文就该例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对播散性隐球菌感染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散性隐球菌病 胆道隐球菌病 机会性感染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采集成人静脉血标本共识 被引量:9
19
作者 袁素娥 陈煜 +24 位作者 蔡小芳 蔡虻 黄常娟 胡玲利 江梦婷 李映兰 李好 马媚媚 荣英姿 任珍 陶子荣 唐红英 谭海红 王晓燕 张林 曾烂漫 张志云 张燕萍 张英 周瑞红 黄勋 王红红 中华护理学会传染病护理专业委员会 湖南省护理学会传染病护理专业委员会 湖南省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75-781,共7页
为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提升静脉血标本采集质量,预防采血操作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医疗卫生工作者、患者/献血者和社会安全,中华护理学会传染病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基于世界卫生组织规范,国家医院感染防控的相关法律、法规、... 为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提升静脉血标本采集质量,预防采血操作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医疗卫生工作者、患者/献血者和社会安全,中华护理学会传染病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基于世界卫生组织规范,国家医院感染防控的相关法律、法规、诊疗指南及最佳实践证据,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主要适用于国内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安全采集成人静脉血样。本共识通过评估静脉血样采集对医务人员、患者/献血者和社会的风险,根据高风险环节确定规避风险的安全操作流程。本共识主要从个人防护用品、采血细化步骤、意外事件处理、质量指标监控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安全采集成人静脉血标本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操作规程 静脉血标本 职业风险 高风险操作 职业安全 职业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患者早期咽拭子病毒载量与临床特征的关联分析
20
作者 王文龙 许允 +7 位作者 庄思琪 戴钰丰 王―敏 项忠元 胡敏 蒋永芳 唐玲丽 唐浩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25-928,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早期咽拭子病毒载量与临床症状及肺部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至2月9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确诊的30例COVID-19患者早期咽拭子病毒核酸载量...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早期咽拭子病毒载量与临床症状及肺部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至2月9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确诊的30例COVID-19患者早期咽拭子病毒核酸载量与临床症状、肺部影像学特征的具体关联。结果:30例COVID-19患者就诊时,4例患者(13.33%)未出现临床症状,23例患者(76.67%)出现发热;20例患者(66.67%)出现COVID-19影像学改变,10例患者(33.33%)影像学无明显异常。COVID-19无症状患者的咽拭子病毒核酸Ct值与有症状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比于影像学无异常的患者,出现肺炎影像学表现的患者咽拭子病毒核酸Ct值更大(P=0.001),体温更高(P=0.014);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性别和年龄后,咽拭子病毒核酸Ct值与出现肺炎影像学特征呈独立正相关(OR=1.34,95%CI=1.07~1.66,P=0.009)。结论:早期无临床症状的COVID-19患者与有症状患者的咽拭子病毒载量水平相当;COVID-19患者早期咽拭子病毒载量与肺部影像学特征呈负向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咽拭子 病毒载量 临床特征 影像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