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外科术前患者中的实践 被引量:14
1
作者 梁敉宁 陈琼妮 +5 位作者 汪健健 李乐之 赵丽萍 黄伶智 张霞 高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对心血管外科患者术前焦虑、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按病区将73例心外科患者分为干预组35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术前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干预。连续干预5d后... 目的探讨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对心血管外科患者术前焦虑、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按病区将73例心外科患者分为干预组35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术前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干预。连续干预5d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焦虑、屈服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面对因子和自我效能得分、护理满意率高于本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心理联络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心血管外科患者的术前焦虑,改善应对方式,提高自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心血管外科 术前焦虑 心理联络护理 应对方式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辅助装置血流流速和流出管道方向的优化
2
作者 汪咏怡 石黎 +2 位作者 胡世军 谭骁 赵天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7-468,共12页
目的:心室辅助装置(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VAD)是一种辅助心脏血液循环的机电装置,可用于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最常置于左心室。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可以改善心室灌注性能,但同时改变了左心室... 目的:心室辅助装置(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VAD)是一种辅助心脏血液循环的机电装置,可用于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最常置于左心室。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可以改善心室灌注性能,但同时改变了左心室内局部血流,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脏三维重建模型下应用LVAD后的流体-颗粒相互作用和血栓栓塞形成风险,有助于理解不同血流流速和流出管道方向的LVAD的植入效果。方法:使用Mimics软件,基于1名植入LAVD的心力衰竭终末期患者心脏舒张末期的CT图像,粗略构建立体光刻(stereo lithography,STL)格式的三维重建模型。采用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评估相同粒径(2 mm)下不同流出管道方向的LVAD在不同血流流速(4 L/min和5 L/min)条件下的流体-颗粒相互作用和血栓栓塞形成风险,并对该患者实施血液流速优化方案。结果:在LVAD血流流速为5 L/min时,血液回流和血流停滞使血流颗粒停留时间(residence time,RT)延长,增加了主动脉根部血栓形成的风险,颗粒向头臂干移动的比例高达20.33%;当LVAD血液流速为4 L/min时,主动脉中血液湍流减少,血流颗粒RT缩短,颗粒向头臂干移动的比例降至10.54%;当LVAD血液流速为5 L/min,流出管道方向最优时,主动脉中血液湍流减少,血流颗粒RT缩短,颗粒向头臂干移动的比例降至11.22%。对该患者进行18个月的随访发现LVAD工作状态良好,且患者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植入LVAD会增加脑梗死的发生风险;优化LVAD的血流和流出管道方向可降低脑梗死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心室辅助装置 特定患者模型 血流动力学 流体-颗粒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外科产前咨询225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 被引量:9
3
作者 姜振林 刘育宏 +3 位作者 吴忠仕 卢婷 谭凌 胡野荣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12-818,共7页
目的:探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心外科产前咨询的方法及意义。方法:由先心病外科专家对胎儿父母双方提供咨询,根据相关资料作出初步的临床诊断,并对胎儿先心病进行预后风险评分,分析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及潜在的危害;详细介... 目的:探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心外科产前咨询的方法及意义。方法:由先心病外科专家对胎儿父母双方提供咨询,根据相关资料作出初步的临床诊断,并对胎儿先心病进行预后风险评分,分析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及潜在的危害;详细介绍先心病的治疗方案、远期的生存质量和疾病对分娩地点、时期、方式的特殊要求;建立胎儿档案及可靠的随访途径并严密随访,产后进一步明确诊断,并适时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225例先心病胎儿父母接受产前咨询,其中简单型先心病60例(26.7%),复杂型先心病165例(73.3%),两者分别有59例(98.3%)和93例(56.4%)选择继续妊娠。随访期间118例胎儿出生,其中66例患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接受手术治疗,63例痊愈(95.5%),术后死亡3例(4.5%),其他患儿继续随访观察。结论:由先心病外科专家开展的胎儿先心病产前咨询能为胎儿父母提供较为全面的先心病相关医学信息,有利于胎儿父母作出合适的妊娠决策,可实现先心病患儿由被动出生、被动治疗转变为选择性出生并积极主动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咨询 胎儿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心脏术后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相关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春乐 刘福荣 +5 位作者 杨进福 高雪 晏薇 文治强 郑荃 熊瑶瑶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8-754,共7页
目的: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治疗可逆性心肺衰竭危重患儿的一种体外生命支持策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心脏术后低心排血量患者。然而使用ECMO的患者病死率与ECMO并发症息息相关,特别是出血、血栓形... 目的: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治疗可逆性心肺衰竭危重患儿的一种体外生命支持策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心脏术后低心排血量患者。然而使用ECMO的患者病死率与ECMO并发症息息相关,特别是出血、血栓形成及感染等,ECMO相关医院内感染成为ECMO成功与否的挑战。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心脏术后静脉-动脉ECMO(venoarterial-ECMO,VA-ECMO)相关医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7月至2021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心脏外科手术后行VA-ECMO治疗的患者资料,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VA-ECMO相关医院内感染影响因素、病原微生物种类及患者病死例数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术后VA-ECMO相关医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8例患儿中,18例(47.4%)发生VA-ECMO相关医院内感染(感染组),包括7例血液感染和11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16株,88.9%),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株)。与非感染组(20例)相比,感染组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及VA-ECMO辅助时间较长(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OR=1.012,95%CI:1.002~1.022;P=0.021)是VA-ECMO相关医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组的存活出院例数少于非感染组(1 vs 11,P<0.05)。结论:体外循环时间是儿童心脏术后VA-ECMO相关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缩短体外循环的时间可能会降低患儿VA-ECMO相关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是否发生VA-ECMO相关院内感染影响患儿存活出院的例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医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生物可降解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植入的中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2
5
作者 龚雪阳 杨一峰 +2 位作者 赵天力 胡世军 张伟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5-801,共7页
目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改良封堵器、选择更优的路径等方法拓展了VSD封堵术的适应证并降低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的使用有望彻底解决VSD封堵造成的传导阻滞... 目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改良封堵器、选择更优的路径等方法拓展了VSD封堵术的适应证并降低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的使用有望彻底解决VSD封堵造成的传导阻滞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比较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与金属封堵器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胸骨下段小切口VSD封堵术的中期随访结果,并分析术后发生心电图及瓣膜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9年1月1日至11月7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进行VSD封堵术的27例患者术后3年内的随访资料,通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发生心电图及瓣膜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分别有12例和15例患者采用金属封堵器和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进行VSD封堵,患者随访期间均存活,未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较大残余分流、封堵器过快吸收、明显瓣膜反流等严重并发症。金属封堵器组与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组术后1、2、3年的心电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SD封堵器大小是影响术后2、3年三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封堵器大小与缺损大小的差值是影响术后2年三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在小型VSD封堵中的中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并具有与传统镍钛合金封堵器相同的术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完全生物可降解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金属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瓣膜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管理在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霞 彭斯 +3 位作者 肖美慧 杨瑞莉 刘义婷 李乐之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0,共4页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长期抗凝管理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等至关重要。文章对抗凝监测指标及护士主导的抗凝管理形式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士开展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抗凝管理 综述 护士主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足浴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和症状困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9
7
作者 李九红 黄伶智 +2 位作者 任小红 赵静 唐漫漫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7-1212,共6页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和症状困扰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和症状困扰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仅接受医院常规宣教,干预组在接受医院常规宣教的基础上再接受为期8周的中药足浴。采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与透析患者症状困扰量表(DSI)比较两组睡眠质量和症状困扰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及催眠药物得分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后PSQI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DS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DSI总分、症状困扰程度、症状严重程度及症状发生数目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出现频率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各维度得分及DSI总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后各维度分值及DSI总分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在入睡困难、瘙痒、烦躁、性兴奋困难、肌肉痉挛、皮肤干燥、担心、焦虑、悲伤、注意力不集中和紧张的症状发生率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睡困难、易醒、瘙痒、烦躁、性欲减退、性兴奋困难、皮肤干燥、担心、头晕、焦虑、悲伤、咳嗽、不安腿得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干预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减轻症状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中药足浴 睡眠质量 症状困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与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6
8
作者 李九红 黄伶智 +3 位作者 任小红 赵静 唐漫漫 任璐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症状困扰水平,分析症状困扰与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患者一般资料问卷、透析患者症状困扰量表(DSI)、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健康状况问卷(SF-36)对2013年5月至2014...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症状困扰水平,分析症状困扰与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患者一般资料问卷、透析患者症状困扰量表(DSI)、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健康状况问卷(SF-36)对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湘雅三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43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总分为(76.69±37.95)分,经历症状数量为(13.12±5.27)项。PSQI总分为(10.96±4.46)分,116例(81.11%)患者存在睡眠障碍。且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与睡眠质量存在正相关(r=0.527),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存在负相关(r=-0.599^-0.200)。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较严重且繁多的症状困扰,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普遍较低,且症状困扰与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均存在相关性。应制定有效的症状管理措施,减轻症状困扰,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症状困扰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肥胖患者的逐步肺复张治疗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九红 刘英 +2 位作者 谢霞 周艳红 张素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4期10-12,共3页
目的评价逐步肺复张术改善肥胖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深低温停循环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低氧血症的66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观察组行肺复张治疗,采用压力控制模式,逐步增加压力支持和呼... 目的评价逐步肺复张术改善肥胖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深低温停循环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低氧血症的66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观察组行肺复张治疗,采用压力控制模式,逐步增加压力支持和呼气末正压再逐步下调;对照组行常规肺复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呼吸指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SpO_2)、循环指标的变化和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滞留时间。结果观察组肺复张30min后氧分压、氧合指数、SpO_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且肺复张期间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滞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肺复张治疗可有效改善肥胖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合状态,采用逐渐递增后逐渐递减压力支持和呼气末正压的方案能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肥胖 低氧血症 肺复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术后危重患者家属需求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谢霞 李九红 +1 位作者 周艳红 谢娟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3-669,共7页
目的:了解心脏术后危重患者家属需求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探讨家属需求与焦虑、抑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1月至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196例心脏术后危重患者的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 目的:了解心脏术后危重患者家属需求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探讨家属需求与焦虑、抑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1月至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196例心脏术后危重患者的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危重患者家属需求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脏术后危重患者家属需求从高到低分别为病情保证(3.45±0.56)分、获取信息(3.32±0.57)分、亲近患者的需求(3.20±0.57)分、医护人员的支持(2.74±0.58)分和家属自身的舒适(2.59±0.73)分.家属认为最重要的需求是“保证患者得到最佳的救治”,最不重要的需求是“希望能允许有时大声哭叫”.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患者疾病诊断、患者与家属的关系之间家属的需求侧重不一样.其中医护人员的支持、获取信息、病情保证与家属的焦虑、抑郁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心脏术后危重患者家属最需要得到满足的需求是病情保证,其次是获取信息、亲近患者,这为心外ICU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支持提供了临床指导,以期促进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联系.未来可通过满足ICU患者家属需求,从而降低其焦虑、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重症监护 家属需求 危重患者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急危重症发热患者筛查病房的建立与管理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九红 黄伶智 +4 位作者 周雯 周艳红 谢霞 谢娟玉 黄金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2期211-214,共4页
如何确保急危重症发热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又不造成交叉感染,是医院管理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我院设立急危重症发热患者筛查病房的方法及管理注意事项,为各医疗机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发热 急危重症患者 筛查病房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小切口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治疗婴幼儿肺动脉瓣狭窄 被引量:5
12
作者 谢立 黄灿 +8 位作者 吴斯杰 金万存 高雷 吴勤 杨进福 吴忠仕 赵天力 杨一峰 宋逢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91-695,共5页
目的:总结10例肺动脉瓣狭窄婴幼儿在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经胸小切口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简称杂交手术)的疗效。方法:2009年9月至2015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共收治10例肺动脉瓣狭... 目的:总结10例肺动脉瓣狭窄婴幼儿在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经胸小切口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简称杂交手术)的疗效。方法:2009年9月至2015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共收治10例肺动脉瓣狭窄婴幼儿,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0.7~42(14.8±15.8)个月,其中新生儿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2例,卵圆孔未闭6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肌部室间隔缺损2例,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三尖瓣反流5例,均在TEE引导下接受杂交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儿均人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呼吸机辅助0.5—41(6.8±12.3)h。监护室停留时间2~85(31.1±22.8)h,住院时间6~20(11.4±5.1)d。术后肺动脉跨瓣压差降至16~45(31.1±9.8)mrnHg,较术前明显降低(P〈O.001)。全组无住院死亡,所有患儿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在TEE引导下行杂交手术治疗婴幼儿肺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安全、疗效优良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狭窄 先天性心脏病 婴幼儿 杂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股静脉路径动脉导管经皮封堵术:一种治疗新策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伟志 高雷 +4 位作者 金万存 吴勤 胡世军 杨一峰 赵天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00-1006,共7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股静脉路径动脉导管经皮封堵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就诊的连续102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患儿。所有患儿在单纯超声引导下,经股静脉路径行...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股静脉路径动脉导管经皮封堵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就诊的连续102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患儿。所有患儿在单纯超声引导下,经股静脉路径行动脉导管经皮封堵术。术后1,3,6,12,24个月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临床评估、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99例(97.1%)患儿成功实施超声引导下经股静脉路径动脉导管经皮封堵术。全组病例无急性手术并发症或严重不良事件。手术时间10~65(中位数21) min。87例(87.9%)患儿实现PDA即刻完全闭合,其余12例患儿均在24 h后达到完全闭合。随访时间1~24个月,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股静脉路径动脉导管经皮封堵术避免了放射性暴露,无需造影剂,消除了动脉并发症的潜在风险,是治疗PDA患儿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血管路径 显像模式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放射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冷冻消融在微创二尖瓣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小冰 刘立明 +3 位作者 宋珑 罗成 杨本利 刘育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总结35例胸腔镜辅助下微小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经验,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完成的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微小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冷... 目的:总结35例胸腔镜辅助下微小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经验,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完成的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微小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由右胸微小切口(4~6 cm)进胸,Chitwood法阻断主动脉,平行右房间沟切开左心房,冷冻消融按改良Maze IV消融线路治疗心房颤动,缝闭左心耳,改良右房冷冻消融线路,同期通过该小切口完成二尖瓣和/或三尖瓣手术。记录体外循环时间、阻断主动脉时间、平均住院日,术后连续3 d监测心律、术后第7天12导联心电图及术后第3,6,12,18个月门诊追踪复查12导联心电图,观察心律情况。结果:全组无死亡,1例再次开胸止血。手术时间(197.4±27.2)min,体外循环时间(103.6±20.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5.3±15.7)min,术后ICU住院时间(1.2±0.4)d,术后住院时间为(7.6±1.5)d,住院日(9.2±1.6)d。术后即刻窦性心律转复率为97.1%。出院时窦性心律为94.3%。随访无新发死亡病例,术后第3,6,12,18个月的窦性心律分别为94.3%,93.5%,90.5%,93.3%。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微小切口二尖瓣手术合并心房颤动冷冻消融安全可靠、创伤小、心房颤动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心脏手术 心房颤动 二尖瓣置换 冷冻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在非肿瘤性皮肤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湛意 肖嵘 张智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80-1383,共4页
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科主要用于治疗皮肤肿瘤、癌前病变及尖锐湿疣。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组织选择性和美容效果,且操作简单方便,现在已经逐渐应用于多种非肿瘤性皮肤病的治疗,包括尖锐湿疣、痤疮、玫瑰痤疮、慢性皮肤溃疡、真菌性皮肤病、瘢... 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科主要用于治疗皮肤肿瘤、癌前病变及尖锐湿疣。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组织选择性和美容效果,且操作简单方便,现在已经逐渐应用于多种非肿瘤性皮肤病的治疗,包括尖锐湿疣、痤疮、玫瑰痤疮、慢性皮肤溃疡、真菌性皮肤病、瘢痕疙瘩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尖锐湿疣 痤疮 玫瑰痤疮 慢性皮肤溃疡 真菌性皮肤病 瘢痕疙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早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单中心511例经验总结 被引量:7
16
作者 卢婷 钱涛 +4 位作者 唐轶伦 袁浩泳 毛幸 黄灿 吴忠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93,共8页
目的:随着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产前产后诊疗一体化工作的开展,小婴儿手术患者逐年增多。本研究旨在回顾性总结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开展CHD产前咨询以来,3月龄内小婴儿CHD外科治疗的早期预后情况,探讨... 目的:随着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产前产后诊疗一体化工作的开展,小婴儿手术患者逐年增多。本研究旨在回顾性总结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开展CHD产前咨询以来,3月龄内小婴儿CHD外科治疗的早期预后情况,探讨术后死亡和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查阅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延迟恢复定义为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心脏重症监护室(cardiac intensive cure unit,C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中任一指标超过全组第3四分位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死亡及延迟恢复相关危险因素及比值比(odds ratio,OR)。结果: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共511例诊断为CHD的小婴儿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外科治疗,其中217例(42.5%)为复杂CHD。手术中位年龄60 d(3 h~90 d),中位体重4.5(1.7~8.4)kg。住院期死亡26例,总死亡率5.1%。其中,预后风险评分≤2的患儿死亡5例(5/294,1.7%),复杂CHD患儿死亡21例(21/217,9.7%)。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复杂CHD(OR=5.53,P<0.001)、体重<4.0 kg(OR=9.86,P<0.001)、术前有症状(OR=3.17,P=0.012)、急诊手术(OR=11.66,P<0.001)为住院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术后呼吸机辅助、CICU滞留、术后住院天数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1.0(0.3~979.0)h、3.0(0.5~91.0)d、11.5(3.0~105.0)d,其中177例(34.6%)患儿延迟恢复。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复杂CHD(OR=3.41,P=0.001)、体重<4.0 kg(OR=4.55,P<0.001)、术前有症状(OR=3.91,P<0.001)为术后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结论:3月龄内小婴儿CHD手术死亡率偏高,特别是复杂CHD患儿与<4.0 kg的低体重患儿。建立产前产后诊治一体化管理模式可准确把握手术时机,避免术前出现症状,减少急诊手术比例,改善小婴儿CHD外科治疗的早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小婴儿 低体重 外科治疗 产前产后诊治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c-POU3F3对食管癌细胞放射治疗抵抗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一川 唐敬群 +1 位作者 李乐之 卢婷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3-590,共8页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RNA,LncRNA)是机体重要的转录及转录后调控分子,近年其与肿瘤细胞恶性表型的关系逐步被揭示,本研究旨在探究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3相关长链非编码RNA(pit-oct-unc class 3 homeobox 3 related longnon...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RNA,LncRNA)是机体重要的转录及转录后调控分子,近年其与肿瘤细胞恶性表型的关系逐步被揭示,本研究旨在探究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3相关长链非编码RNA(pit-oct-unc class 3 homeobox 3 related longnon-codingRNA,Linc-POU3F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食管癌细胞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抵抗(radiation resistance,IR)及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cells,CSCs)标志物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检索公共数据库中Linc-POU3F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特征及潜在的相互作用分子。收集42例食管癌组织样本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培养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EC及人食管癌细胞ECA109、TE-1、TE-2、TE-1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食管癌组织及细胞中Linc-POU3F3的表达水平。以梯度递增剂量的射线诱导食管癌细胞系TE-13 IR的形成作为IR组细胞,同等条件以0 Gy剂量处理TE-13细胞系作为对照组(Control)细胞;同时采用细胞转染技术,以实验组细胞为模型构建随机干扰序列组(siControl)细胞及靶向Linc-POU3F3的干扰组(siLinc-POU3F3)细胞,在ECA109细胞中转染空白及过表达Linc-POU3F3载体作为空白组(Vector)及过表达组(oeLinc-POU3F3)。采用qPCR技术及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CSCs标志物CD44、CD133及CD90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四唑化合物MTS[3-(4,5-dimen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l)-2H-tetrazolium,inner salt]检测不同放射剂量下细胞活力;以克隆形成实验验证IR细胞的抵抗能力。结果: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Linc-POU3F3的表达与食管癌患者肿瘤进展及预后不良相关;Linc-POU3F3 mRNA在食管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癌旁组织及正常细胞(均P<0.01),IR细胞中Linc-POU3F3、CD44、CD133及CD90 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显著高于Control细胞(均P<0.01);siLinc-POU3F3细胞Linc-POU3F3表达显著低于siControl细胞(P<0.01),抑制率为87.21%,siLinc-POU3F3细胞CD44、CD133及CD90 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显著低于siControl细胞(均P<0.01);oeLinc-POU3F3细胞中Linc-POU3F3、CD44、CD133及CD90 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显著高于Vector细胞;IR细胞相对活力及克隆形成能力在2、4及8 Gy剂量下显著高于Control细胞(均P<0.01);siLinc-POU3F3细胞相对活力在4及8 Gy剂量下显著低于siControl细胞(均P<0.01);oeLinc-POU3F3细胞相对活力在4及8 Gy剂量下显著高于Vector细胞(均P<0.01)。结论:Linc-POU3F3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可促进食管癌细胞IR及CSCs标志物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放射治疗抵抗 肿瘤干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单中心治疗经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滔 董阿兰 +3 位作者 唐浩 宋国宝 张剑锋 周新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目的:总结我院A 型主动脉壁间血肿(IMH)的治疗经验,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5例急性A 型IMH患者,根据病情分为稳定型(n=43)和不稳定型(n=92)A 型IMH 患者。稳定型A 型IMH患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 目的:总结我院A 型主动脉壁间血肿(IMH)的治疗经验,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5例急性A 型IMH患者,根据病情分为稳定型(n=43)和不稳定型(n=92)A 型IMH 患者。稳定型A 型IMH患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不稳定型A 型IMH 患者首选手术治疗。结果:在43例稳定型A 型IMH 患者中,31例经严格药物治疗后好转出院,药物治疗有效率72.1%;6例(14.0%)在观察期中转为手术治疗,另有6例(14.0%)转为介入治疗,无住院死亡;随访均存活。在92例不稳定型A 型IMH患者中,69例(75.0%)接受急诊外科手术,无住院死亡,随访死亡4例,死亡率5.8%(4/69);23例(25.0%)拒绝手术,选择药物治疗,其中住院死亡2例,随访死亡3例,死亡率21.7%(5/23)。不稳定型A 型IMH 患者的总死亡率为9.8%(9/92)。结论:A 型IMH 的治疗可根据其可能的转归相应处理:稳定型A 型IMH 患者可首选药物治疗,同时“等待并观察”;而不稳定型A 型IMH 患者宜首选急诊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壁间血肿 主动脉 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胸疾病的同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阳广贤 王敬华 +3 位作者 邓喜成 易立文 黄鹏 杨一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85-1390,共6页
目的:研究先天性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PE)合并先天性心胸疾病患儿同期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9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27例先天性PE合并先天性心胸疾病患儿的资料,分为PE合并先天性心脏病(co... 目的:研究先天性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PE)合并先天性心胸疾病患儿同期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9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27例先天性PE合并先天性心胸疾病患儿的资料,分为PE合并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组(n=17)及PE合并胸科疾病组(n=10)。PE合并CHD组中,PE接受自制胸骨抬举装置及Nuss手术矫治,CHD分别接受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或右腋下直切口)或经皮及经心导管封堵治疗;PE合并胸科疾病组接受同期胸部手术矫治+Nuss手术。结果:27例患儿均接受同期手术矫治。PE合并CHD组住院时间为8.0~25.0(13.2±4.8) d,2例并发切口延期愈合,1例术后左侧少量胸腔积液;PE合并胸科疾病组住院时间为10.0~34.0(19.9±7.5) d,1例并发乳糜胸,2例胸腔积液。两组患者心胸疾病及PE矫治均满意,无手术死亡、大出血及胸腔脏器损伤、排异反应等并发症。结论:依据病人的特点选择个体化的方案予以同期矫治儿童PE合并心胸疾病,可避免多次手术和麻醉风险,安全有效,同时可减少家属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先天性心胸疾病 同期修复 NUSS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应激诱导长链非编码转录本5对肺癌细胞厄洛替尼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一川 刘嘉苗 +3 位作者 卢婷 唐敬群 李乐之 刘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86-891,共6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应激诱导长链非编码转录本5(long stressinduced noncoding transcript 5,LSINCT5)与肺癌细胞厄洛替尼抵抗的关系及潜在机制。方法:收集并培养人肺癌细胞系A549,H520,H358,H1299,SP...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应激诱导长链非编码转录本5(long stressinduced noncoding transcript 5,LSINCT5)与肺癌细胞厄洛替尼抵抗的关系及潜在机制。方法:收集并培养人肺癌细胞系A549,H520,H358,H1299,SPCA1和PC9。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型肺癌细胞系PC9分为对照组、抵抗组、干扰Ⅰ组和Ⅱ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处理10周后,再用慢病毒转染无意义对照靶向序列表达载体;抵抗组采用梯度浓度的厄洛替尼(浓度分别为0.1,0.2,0.4,0.8和1.6μmol/L)分别处理2周后,再用慢病毒转染无意义对照靶向序列表达载体;干扰I组和II组采用梯度浓度的厄洛替尼(浓度分别为0.1,0.2,0.4,0.8和1.6μmol/L)分别处理2周后,再用慢病毒转染shRNA靶向LSINCT5表达载体1号和2号。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厄洛替尼半抑制浓度(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LSINCT5,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PI3K,Akt和磷酸化Akt(phospho-Akt,p-Akt)蛋白表达;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NA immunoprecipitation,RNA-IP)实验检测LSINCT5与Akt和IgG结合作用的差异。结果:PC9细胞中LSINCT5表达显著高于其他人肺癌细胞系(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抵抗组厄洛替尼IC50,LSINCT5,PI3K和Akt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5),干扰Ⅰ组和Ⅱ组厄洛替尼IC50,LSINCT5,Akt和p-Akt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IgG结合相比,LSINCT5和Akt的结合显著增多(P<0.05)。结论:LSINCT5在厄洛替尼抵抗细胞中呈高表达,干扰其表达可抑制Akt的表达及活性,并能促进细胞对厄洛替尼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长链非编码RNA 厄洛替尼 药物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