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小儿肾脏病研究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建江 易著文 《医学与哲学》 2002年第11期48-50,共3页
关键词 儿童 肾脏病 基因组学 研究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3例6岁以下小儿肾脏疾病病理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党西强 曹艳 +3 位作者 易著文 许自川 何小解 黄丹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7-232,共6页
目的:了解6岁以下小儿肾脏疾病病理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313例临床诊断为14种肾脏疾病的6岁以下小儿进行肾组织病理检查。采用快速经皮肾活检术,将穿刺取得的组织分成3部分,按常规方法所有病例分别进行光镜、电镜及免疫荧... 目的:了解6岁以下小儿肾脏疾病病理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313例临床诊断为14种肾脏疾病的6岁以下小儿进行肾组织病理检查。采用快速经皮肾活检术,将穿刺取得的组织分成3部分,按常规方法所有病例分别进行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标本均作HE,PAS,PASM及Masson染色,均应用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中IgG,IgM,IgA,C3,C4,C1q及Firibn,部分病例根据血化验乙肝抗原阳性者加做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中的HBsAg,HBeAg和HBcAg。本组290例(92.65%)进行了电镜检查。结果:313例肾活检成功率为100%;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血尿103例(32.92%),单纯性肾病82例(26.21%),急性肾炎综合征63例(20.14%),紫癜性肾炎26例(8.32%),乙肝相关性肾炎15例(4.79%),孤立性蛋白尿8例(2.56%)等;病理改变主要为系膜增生性肾A炎162例(51.75%),IgM肾病26例(8.31%),微小病变和轻微病变25例(7.99%),IgA肾病23例(7.35%),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6(5.11%),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4例(4.47%),薄基底膜病14例(4.47%),膜性肾病14例(4.47%)等。通过电镜检查,使Alport综合征、先天性肾病、薄基底膜病得以明确诊断。通过肾活检组织免疫病理学检查,使IgA肾病、IgM肾病及C1q肾病得以确诊。结论:临床表现类似的疾病病理类型不同,同一病理类型的疾病,临床表现可以多样。肾活检病理诊断对6岁以下小儿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估计预后均有重要价值。电镜在肾病理检查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疾病 病理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β在肾病综合征患儿中的表达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何庆南 易著文 +1 位作者 何小解 黄丹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41-1045,共5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INS)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内糖皮质激素受体 β(GRβ)表达的意义 ,以及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清对GRβ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INS患儿GRβ免疫阳性PBMC(GR...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INS)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内糖皮质激素受体 β(GRβ)表达的意义 ,以及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清对GRβ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INS患儿GRβ免疫阳性PBMC(GRβ+ PBMC)数目和PBMC细胞核内GRβ蛋白量表达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检测激素抵抗型INS患儿的血清对正常对照组儿童和激素敏感型INS患儿GRβ+ PBMC数目和PBMC细胞核内GRβ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 :激素抵抗型INS患儿GRβ+ PBMC细胞数和细胞核内GRβ蛋白质表达均明显高于激素敏感型INS患儿 (P<0 .0 1) ;经激素抵抗型INS患儿的血清体外共培养 2 4h后 ,正常对照组和激素敏感型INS患儿GRβ+ PBMC细胞数和细胞核内GRβ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INS患儿糖皮质激素抵抗可能与GRβ的表达亢进有关 ,而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可能是诱导GRβ高表达、进而导致继发性糖皮质激素抵抗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受体 糖皮质激素 肾变病综合征 单核白细胞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酚酸酯治疗小儿频复发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英文) 被引量:4
4
作者 易著文 党西强 +5 位作者 何庆南 吴小川 曹艳 黄丹琳 何小解 莫双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8-940,共3页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治疗小儿频复发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37例频复发肾病综合征患儿(24例单纯型肾病综合征和13例肾炎型肾病综合征),每日口服MMF(20~30mg/kg),泼尼松(1mg/kg),疗程3~6个月。结果:37例肾病患儿中,24例...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治疗小儿频复发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37例频复发肾病综合征患儿(24例单纯型肾病综合征和13例肾炎型肾病综合征),每日口服MMF(20~30mg/kg),泼尼松(1mg/kg),疗程3~6个月。结果:37例肾病患儿中,24例单纯型肾病经MMF治疗后完全缓解17例(70.8%),部分缓解4例(16.7%),未缓解3例(12.5%);而肾炎型肾病13例经MMF治疗后完全缓解6例(46.2%),部分缓解3例(23.1%),未缓解4例(30.7%)。8例微小病变(MCD)经MMF治疗后均完全缓解;以增生为主要病变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和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共23例,MMF治疗后完全缓解17例(73.9%),部分缓解4例(17.4%),未缓解2例(8.7%)。结论:MMF治疗单纯型肾病综合征频复发病例的效果明显优于肾炎型肾病综合征频复发病例;且对于以增生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频复发肾病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酚酸酯 治疗 肾病综合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对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易著文 何庆南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5-198,共4页
关键词 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 临床研究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治疗 儿童 治疗药物 临床医师 后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毛华雄 易著文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223-231,共9页
关键词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发病机制 系膜细胞增生 肾小球硬化 细胞生物学 病理过程 肾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三十年小儿肾小球疾病治疗的回顾
7
作者 刘喜红 易著文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X期57-58,63,共3页
总结了28年共2453篇有关小儿肾小球疾病治疗的文献,发现其发展规律符合科学的发展观药物的选择趋向于疗效肯定而且毒副作用小的药物,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药物疗效的评价日趋合理,药物作用机制从系统、器官水平深入到细胞、分子及基因... 总结了28年共2453篇有关小儿肾小球疾病治疗的文献,发现其发展规律符合科学的发展观药物的选择趋向于疗效肯定而且毒副作用小的药物,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药物疗效的评价日趋合理,药物作用机制从系统、器官水平深入到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各学科间的合作与联系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肾小球疾病 治疗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25例
8
作者 胡国华 易著文 肖建武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8期543-546,共4页
目的 :观察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 (CTX PT)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 (RNS)临床疗效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水平变化。方法 :RNS共 5 5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2 5例 ,对照组 3 0例。治疗组接受CTX PT治疗 ,每 2周 1次 ,总累积量为... 目的 :观察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 (CTX PT)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 (RNS)临床疗效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水平变化。方法 :RNS共 5 5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2 5例 ,对照组 3 0例。治疗组接受CTX PT治疗 ,每 2周 1次 ,总累积量为 10 0~ 15 0mg·kg 1 。对照组用环孢素 (CysA) ,5~ 6mg·kg 1 ·d 1 ,bid ,1个月为 1个疗程 ,如无效可增加至 10mg·kg 1 ·d 1 ,再治疗 3个月无效后可停药 ,有效者 6个月后停药。治疗组用ELISA方法测定给药前后血清sIL 2R水平。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缓解期分别为 ( 3 6.2± 3 .6) ,( 11.6± 3 .8)个月 ,缓解率分别为 72 .0 % ,2 6.7% (均P <0 .0 1)。治疗组 6,18,48个月复发率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 (均P <0 .0 1)。CTX PT后血清sIL 2R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或0 .0 1)。结论 :CTX PT对小儿RNS临床疗效较好 ,s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肾病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2受体 儿童 冲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素对肾病综合征大鼠系膜细胞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卢向阳 何小解 +3 位作者 刘永乐 易著文 田云 张慧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20-124,共5页
研究儿茶素对肾病综合征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的影响,阐明儿茶素对肾病综合征大鼠疗效的可能机制。方法:20只SD(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肾病组、儿茶素预防组、儿茶素治疗组共四组。实验末应用生物化学法测定血清中... 研究儿茶素对肾病综合征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的影响,阐明儿茶素对肾病综合征大鼠疗效的可能机制。方法:20只SD(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肾病组、儿茶素预防组、儿茶素治疗组共四组。实验末应用生物化学法测定血清中白蛋白(Albumin, 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三酰甘油(Trilyceride, TG)、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及24h尿蛋白排泄量(24hrs urinary protein,24hrsUP),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系膜中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1、P27、PCNA、CyclinD1及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CyclinD1、PCNA、P21、TGF-β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P27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肾病组相比,儿茶素预防组和治疗组系膜细胞P21、PCNA、CyclinD1、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而P27表达水平增高明显(p<0.01)。儿茶素预防组和儿茶素治疗组无明显差异。肾病组大鼠尿蛋白排泄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从血清白蛋白浓度来看,儿茶素预防组、儿茶素治疗组明显高于肾病组,而血清TG则明显降低(p均<0.01),BUN也略低于肾病组,以儿茶素预防组较明显。儿茶素预防组和儿茶素治疗组血清总蛋白水平较肾病组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儿茶素通过抑制P21、PC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肾病综合征 膜细胞增生 疗效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免疫吸附治疗儿童重度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近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黄丹琳 党西强 +5 位作者 刘东海 钟艳兰 易著文 吴小川 曹艳 何庆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3431-3434,共4页
目的评价DNA免疫吸附(DNA immunoadsorption,DNA-IA)治疗儿童重度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2例儿童SLE患者进行DNA-IA治疗。所有患儿DNA-IA治疗前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均>15分,为重度活动。11例... 目的评价DNA免疫吸附(DNA immunoadsorption,DNA-IA)治疗儿童重度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2例儿童SLE患者进行DNA-IA治疗。所有患儿DNA-IA治疗前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均>15分,为重度活动。11例患儿常规行3次DNA-IA治疗,1例行2次治疗。DNA-IA治疗前后行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红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补体、血常规、肝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等检查。结果 DNA-IA治疗后患儿症状体征明显好转,SLEDAI评分明显下降,ANA滴度明显下降,抗ds-DNA抗体明显下降,补体C3明显上升,红细胞沉降率和血清IgG明显下降,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A、IgM、补体C4、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无明显变化。DNA-IA过程中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DNA-IA是治疗儿童重度活动SLE的有效方法,还需进一步的对照研究观察其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免疫吸附剂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素对肾病大鼠一氧化氮和蛋白尿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何小解 卢向阳 +2 位作者 刘永乐 易著文 田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124,共4页
本试验通过研究儿茶素对一氧化氮表达的影响来探讨儿茶素对肾病综合征的部分治疗机制。试验将3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肾病组、激素治疗组、儿茶素预防组、儿茶素治疗组、儿茶素+激素联合治疗组共六组,测定了24h尿蛋白排泄量,... 本试验通过研究儿茶素对一氧化氮表达的影响来探讨儿茶素对肾病综合征的部分治疗机制。试验将3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肾病组、激素治疗组、儿茶素预防组、儿茶素治疗组、儿茶素+激素联合治疗组共六组,测定了24h尿蛋白排泄量,尿、血浆及肾局部中NO的浓度,并应用半定量评分法对各组大鼠病理改变进行计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儿茶素和激素均能减轻肾脏损害,且两者有协同治疗作用。儿茶素可能是通过上调肾局部及血浆中NO的含量,降低肾病大鼠24h尿蛋白的排泄,以延缓肾脏病理慢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肾病 一氧化氮 蛋白尿 生成 病理 动物实验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化儿茶素对阿霉素肾病大鼠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小解 易著文 +3 位作者 杨华彬 白海涛 莫双红 党西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70-1573,共4页
目的:研究微胶囊化儿茶素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肾病组、地塞米松组、维生素E组、儿茶素组和微胶囊组共6组,尾静脉1次性注射阿霉素(5 mg/kg BW)制备肾病模型;利用... 目的:研究微胶囊化儿茶素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肾病组、地塞米松组、维生素E组、儿茶素组和微胶囊组共6组,尾静脉1次性注射阿霉素(5 mg/kg BW)制备肾病模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与尿中VEGF含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VEGF表达。结果:实验第4周末(维生素E组除外)与第6周末,各组大鼠尿、血清及肾组织中VEGF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大鼠、显著低于肾病大鼠(均P<0.01),实验末,微胶囊组大鼠尿与血清中VEGF含量明显低于儿茶素组(分别P<0.01,P<0.05),微囊组大鼠肾组织VEGF表达低于儿茶素组,但无显著差异。微囊化儿茶素治疗组24 h尿蛋白排泄量显著低于儿茶素治疗组(P<0.05),24 h尿蛋白排泄与尿、血清及肾组织中VEGF含量均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儿茶素降低阿霉素肾病大鼠尿蛋白排泄可能是通过降低VEGF的排泄与分泌实现的,儿茶素微囊化后,有助于提高其降低VEGF的排泄与分泌,减少尿蛋白的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肾病综合征 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00在肾病综合征糖皮质激素耐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慧琼 易著文 +3 位作者 何小解 何庆南 党西强 莫双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5-209,共5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激素敏感与激素耐药组P300表达的差异,探讨P300在肾病综合征糖皮质激素耐药中的作用,为揭示PNS激素耐药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对照组肾组织及40例PNS患儿(激素敏感组20例,激...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激素敏感与激素耐药组P300表达的差异,探讨P300在肾病综合征糖皮质激素耐药中的作用,为揭示PNS激素耐药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对照组肾组织及40例PNS患儿(激素敏感组20例,激素耐药组20例)肾活检组织中P300表达差异。结果正常肾组织仅偶见肾小管上皮细胞P300呈阳性表达;PNS患儿肾组织均存在不同程度P300表达,主要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系膜区表达微弱或未表达,其他肾固有细胞未见P300表达;激素敏感组肾小管上皮细胞P300表达较激素耐药组明显增多(P<0.01),P300表达密集部位的肾小管形态正常,结构完整;肾小管上皮细胞P300阳性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病理积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P300蛋白主要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促进GC效应发挥;PNS患儿肾小管上皮细胞P300表达下降,可能是导致GC耐药及增加GC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P300 免疫组化 糖皮质激素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例儿童孤立性蛋白尿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3
14
作者 党西强 易著文 +3 位作者 何小解 白海涛 杨华彬 许自川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4-276,共3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蛋白尿(IP)患儿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1例IP患儿进行肾组织病理活检,根据其病理类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并进行0.5~10年的随访。结果:21例患儿肾活检结果示,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13例(轻... 目的:探讨孤立性蛋白尿(IP)患儿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1例IP患儿进行肾组织病理活检,根据其病理类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并进行0.5~10年的随访。结果:21例患儿肾活检结果示,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13例(轻度系膜增生3例,中度系膜增生6例,重度系膜增生4例),轻微病变型(MCN)2例,IgA肾病(IgAN)3例(病理分级Ⅰ级1例,Ⅱ级2例),局灶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FSGS)2例,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炎(EnPGN)1例。间质-小管病变主要见于MsPGN和FSGS两种病理类型,主要表现为间质纤维化及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上皮细胞空泡变性。21例中除1例EnPGN外,余20例均给予了药物治疗。21例中症状消失无复发15例,蛋白尿持续存在者3例(病理表现为MsPGN和FSGS),蛋白尿持续不消并伴肾功能损害(病理表现为重度MsPGN)者2例,血压增高者(病理表现为FSGS)1例。结论:本病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脏病理损害,大多数经治疗可有良好预后,严重的MsPGN和FSGS患儿预后较差,对此应以护肾为主,适当应用延缓肾功能损伤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尿 病理组织学特征 随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x2在肾病综合征糖皮质激素耐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慧琼 易著文 +3 位作者 何小解 党西强 何庆南 莫双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7-60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激素敏感与激素耐药组病例中Pax2和P53表达的差异,探讨Pax2在肾脏糖皮质激素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40例PNS患儿肾活检组织中Pax2和P53表达差异,分别对肾小球与肾小管间质的病...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激素敏感与激素耐药组病例中Pax2和P53表达的差异,探讨Pax2在肾脏糖皮质激素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40例PNS患儿肾活检组织中Pax2和P53表达差异,分别对肾小球与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改变进行半定量评分,对Pax2,P53及病理积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肾组织未见Pax2及P53阳性表达。所有PNS患儿肾活检组织可见不同程度肾小管上皮细胞Pax2表达,足细胞微弱表达或未表达Pax2,其它肾固有细胞未见Pax2表达。激素耐药组近端小管及远端小管上皮细胞Pax2表达较激素敏感组明显增多(P<0.01),表达密集部位的肾小管多呈现扩张、萎缩或结构不完整,小管绒毛明显脱失。肾小管上皮细胞Pax2阳性表达与肾小管病理积分呈正相关(P<0.01)。激素敏感组未见P53表达,激素耐药组中部分病例检测到P53表达,主要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相关性分析发现P53表达与Pax2表达、肾小管病理积分均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Pax2过度表达,在一定的应激状态上调P53蛋白表达,使肾小管病理改变进一步加重,这可能是导致PNS患儿对激素耐药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变病综合征 PAX2 P53 糖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交感活性与24h动态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志泉 易著文 +5 位作者 党西强 吴小川 曹艳 黄丹琳 莫双红 何小解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93-698,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动态血压(ABP)的异常变化和交感神经系统(SNS)活性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4例PNS儿童测ABP和随机血压(CBP),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和多巴胺(DA)水平,并与AB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动态血压(ABP)的异常变化和交感神经系统(SNS)活性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4例PNS儿童测ABP和随机血压(CBP),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和多巴胺(DA)水平,并与AB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14例PNS儿童动态血压升高101例(88.6%),轻重度隐匿性高血压45例(39.5%),非杓型血压80例(70.2%)。收缩压(SBP)指数与负荷大于舒张压(DBP)。24 h尿NA,A和DA水平高于正常健康对照儿童。SNS水平与血压指数、血压负荷呈明显正相关,与夜间下降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发现PNS儿童高血压发病率高,非杓型血压、隐匿性高血压比例高;可以建立重度隐匿性高血压分类法;PNS儿童交感活性明显升高,可能是促使血压水平、血压负荷升高和夜间下降率减低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动态血压监制 交感神经系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儿童继发性肾损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易著文 党西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3-245,共3页
近十多年来,我国儿童继发性肾损害有增多趋势,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较原发性肾疾病相对薄弱。因此在重视研究儿童原发性肾脏疾病的同时,也应关注继发性肾损害的研究。现从临床上常见继发于系统性疾病的肾损害、感染后肾损害及药物性... 近十多年来,我国儿童继发性肾损害有增多趋势,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较原发性肾疾病相对薄弱。因此在重视研究儿童原发性肾脏疾病的同时,也应关注继发性肾损害的研究。现从临床上常见继发于系统性疾病的肾损害、感染后肾损害及药物性肾损害三方面讨论目前我国儿童继发性肾损害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肾损害 临床研究 儿童 原发性肾脏疾病 药物性肾损害 系统性疾病 肾疾病 感染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动态血压与肾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志泉 易著文 +5 位作者 党西强 曹艳 黄丹琳 吴小川 莫双红 何小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55-959,共5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数值的异常变化,探讨PNS患儿24h动态血压(ABP)与肾损害指标的关系,从而揭示血压对肾脏的损害机制。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114例PNS患儿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与随机血压(CBP)... 目的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数值的异常变化,探讨PNS患儿24h动态血压(ABP)与肾损害指标的关系,从而揭示血压对肾脏的损害机制。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114例PNS患儿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与随机血压(CBP)比较,并分析血压与肾损害的关系。结果 114例PNS患儿ABP与CBP呈现不同的组合关系,从而出现不同的分类诊断,而且ABPM敏感度高。通过ABPM发现隐匿性高血压和白大衣性高血压,尤其隐匿性高血压发病率高。ABPM发现PNS患儿24h动态血压节律的减低,非杓型血压(non-dipper)发病率高。PNS患儿的ABP均值、负荷、非杓型血压与肾损害密切正相关。结论 ABPM与CBP存在不平行性,ABPM具有更高的阳性率,更能反映血压变化趋势。ABPM的应用有利于发现24h动态血压节律减低的non-dipper患儿,给积极防治肾损害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动态血压 随机血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系统论分析肾病综合症的诊断治疗 被引量:4
19
作者 白海涛 易著文 张建江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10期31-32,共2页
分析系统论方法主要基本原则在肾病综合症诊治中的指导性作用。揭示在医学科学研究中自觉、主动地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和系统论科学方法 ,可以拓展研究的新思路 ,为疾病的诊治提供最佳方案 。
关键词 肾病综合症 系统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阿霉素肾病鼠骨代谢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易著文 易晓岚 +3 位作者 何小解 张星星 马祖祥 李志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53-656,共4页
为明确重组人生长激素能否有效治疗阿霉素肾病鼠骨病和生长障碍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 :正常对照组、阿霉素肾病鼠组 (肾病组 )、地塞米松治疗的阿霉素肾病鼠组 (DXM组)、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阿霉素肾病鼠组 (rhGH组 )、地塞米松 ... 为明确重组人生长激素能否有效治疗阿霉素肾病鼠骨病和生长障碍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 :正常对照组、阿霉素肾病鼠组 (肾病组 )、地塞米松治疗的阿霉素肾病鼠组 (DXM组)、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阿霉素肾病鼠组 (rhGH组 )、地塞米松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阿霉素肾病鼠组 (DXM +rhGH组 ) ;测定各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尿钙、尿磷、骨矿物质量、骨密度及鼻臀长的变化。结果显示 ,rhGH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组 ,rhGH组和DXM +rhGH组活体椎骨骨矿物质的增长量及离体椎骨的骨密度明显高于肾病组和DXM组 ;而各组的24h尿钙、尿磷 ,全身骨的骨矿物质增长量 ,股骨、胫骨的骨密度 ,鼻臀长的增长量之间无明显差别。提示短期应用rhGH能有效治疗阿霉素肾病鼠骨病 ,但对其身长生长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 阿霉素肾病 大鼠 肾病综合征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