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治疗在COPD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邹石海 周锐 +4 位作者 陈平 罗红 向旭东 吕友堤 诸兰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0-124,共5页
评价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01年11月至2004年10月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 ICU)收治的COPD严重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出现“肺部感染控... 评价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01年11月至2004年10月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 ICU)收治的COPD严重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窗)后,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性治疗组(序贯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序贯组立即拔除气管插管,应用鼻罩/口鼻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 iPAP)无创机械通气支持直至脱机;对照组则继续常规有创机械通气,以SIMV+PSV方式脱机。动态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通气、氧合及生命征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患者的转归。结果:序贯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窗时间和出窗时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序贯组与对照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7.5±1.9)d和(23.5±9.5)d(P<0.01);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2.5±4.0)d和(23.5±9.5)d(P<0.05);序贯组的R 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9.5±2.8)d和(15.5±3.5)d,均分别短于对照组的(23.5±9.5)d和(29.5±12.0)d(均P<0.05);序贯组的VAP发生率、再插管率、住院病死率分别为18.4%(7/38),13.2%(5/38)和7.9%(3/38),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9.5%(15/38),34.2%(13/38)和28.9%(11/38)(均P<0.05)。结论:对COPD重症呼吸衰竭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时机,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及住院死亡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有效机械通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控制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物理治疗联合间歇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瞿云中 彭红 +1 位作者 陈平 向旭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55-658,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物理治疗(chest physiotherapy,CPT)联合间歇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科行无... 目的:探讨胸部物理治疗(chest physiotherapy,CPT)联合间歇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科行无创机械通气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性35例,女性10例),35~83(61.2±3.0)岁,常规治疗后给予间歇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每次2h,每6h1次或者每次2h,每8h1次的治疗;胸部物理治疗(CPT)组45例(男性36例,女性9例),38~82(61.5±5.0)岁,在Bi-PAP治疗基础上予CPT。两组分别观察主要症状、肺部体征、胸部X线片、无创通气应用时间和治疗后PaO2和PaCO2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PT组患者血气改善明显,达到症状缓解、肺部体征改善、胸部X线片吸收所需天数、无创通气应用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需使用无创正压间歇机械通气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给予CPT,能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两者联合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物理治疗 间歇无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神经元病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肺泡低通气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8
3
作者 周莉 欧阳若芸 +3 位作者 陈平 罗红 吴博 刘贵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6-112,共7页
目的:分析运动神经元病并发睡眠呼吸障碍、肺泡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例因"呼吸困难、气促、乏力4个月余"至当地多家医院就诊的疑难病例,最终... 目的:分析运动神经元病并发睡眠呼吸障碍、肺泡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例因"呼吸困难、气促、乏力4个月余"至当地多家医院就诊的疑难病例,最终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肺泡低通气综合征的52岁男性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并以("运动神经元病"或"肌萎缩侧索硬化"或"进行性延髓麻痹"或"进行性肌萎缩"或"原发性侧索硬化")和("睡眠呼吸暂停"或"睡眠呼吸障碍")为关键词检索知网、万方,("motor neuron disease"or"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or"progressive bulbar palsy"or"progressive muscular atrophy"or"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和("sleep apnea"或"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至2017年5月。结果:运动神经元病以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所致的肌无力、肌肉震颤、肌肉萎缩、延髓麻痹、锥体束征为主要临床表现,慢性进行性进展,预后较差,生存率低,诊断疑难,肌电图对诊断意义较大。运动神经元病常合并睡眠异常,表现为睡眠结构破坏,总睡眠时间、快动眼睡眠相减少,睡眠效率下降,觉醒时间和次数增加,睡眠呼吸障碍以低通气、夜间平均和最低血氧饱和度下降最常见,其次为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最少见。因呼吸肌、膈肌无力,也易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泡低通气,产生高二氧化碳分压,低氧血症;运动神经元病的主要死因为呼吸衰竭,故应尽早诊治,用力肺活量<预计值的70%或夜间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时建议使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结论:运动神经元病易合并睡眠呼吸障碍,临床收治到此类患者应常规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合并症,尽早治疗。合理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 睡眠呼吸障碍 肺泡低通气综合征 诊治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气体交换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锐 陈平 +1 位作者 罗红 向旭东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1-262,共2页
为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价值 ,分别对 6 0例此病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入院时将患者随机分成二组 :一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BiPAP经鼻(面 )罩机械通气治疗 ,另一组... 为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价值 ,分别对 6 0例此病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入院时将患者随机分成二组 :一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BiPAP经鼻(面 )罩机械通气治疗 ,另一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前pH ,PaO2 ,PaCO2 ,心率 (HR) ,呼吸频率 (RR)差异无显著性 ,治疗后无创通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十分明显 ,而常规治疗组除PaO2 升高明显外 ,其他均无明显改善。患者恶化需气管内插管的百分率无创通气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提示无创正压通气法能明显纠正COPD呼吸衰竭患者血气交换障碍 ,降低气管内插管常规机械通气的百分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气体交换 转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问卷临床应用评估 被引量:18
5
作者 吴尚洁 诸兰艳 陈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 :了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问卷 (CRQ)在我国临床应用的信度 (一致性 )和效度 (可靠性 )。方法 :对 6 8例慢性肺疾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 18例在 1周内进行试验 再试验可靠性调查 ,另 5 0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 10d发放问卷调查 ... 目的 :了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问卷 (CRQ)在我国临床应用的信度 (一致性 )和效度 (可靠性 )。方法 :对 6 8例慢性肺疾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 18例在 1周内进行试验 再试验可靠性调查 ,另 5 0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 10d发放问卷调查 ,同时 ,分别测定其峰流速值 ,对其变化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信度比较 ,二次问卷调查相关性分析 ,分值呈正相关 (r =0 .732 ,P <0 .0 1) ,效度相关性分析 ,差值呈正相关 (r =0 .5 6 5 ,P <0 .0 1)。结论 :CRQ在我国应用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调查表 效度 信度 CR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后BiPAP序贯治疗 被引量:8
6
作者 罗红 陈平 +1 位作者 周锐 向旭东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3-565,共3页
目的 :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呼吸机经口或鼻罩正压通气 ,探讨在重症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后脱机过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呼吸衰竭病人 3 2例 ,均行有创机械通气 ,脱机后病人分为常规治疗组 (治疗组 )... 目的 :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呼吸机经口或鼻罩正压通气 ,探讨在重症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后脱机过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呼吸衰竭病人 3 2例 ,均行有创机械通气 ,脱机后病人分为常规治疗组 (治疗组 )和BiPAP呼吸机组 (对照组 )。上机 45min ,1 2h后测动脉血气 ,并计算重新插管率。结果 :BiPAP组治疗后 45min的pH ,PaCO2 ,PaO2 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 (P <0 .0 5 ) ;1 2h的值pH ,PaCO2 ,PaO2 与 45min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BiPAP组重新气管插管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两组治疗前的基础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病人对BiPAP呼吸机耐受性好。BiPAP呼吸机能够改善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功能 ,提高PaO2 ,降低PaCO2 ,并能使常规机械通气患者顺利脱机 ,减少重新插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发大小便失禁1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周莉 欧阳若芸 +3 位作者 陈平 罗红 刘寒梅 刘贵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3-336,共4页
回顾性分析1例因"反复睡眠中打鼾10余年,大小便失禁半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青年男性患者,最终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本例患者在当地医院就诊时... 回顾性分析1例因"反复睡眠中打鼾10余年,大小便失禁半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青年男性患者,最终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本例患者在当地医院就诊时考虑为脑卒中,予以相应治疗后大小便失禁并未得到改善。入我院后多导睡眠监测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44.7次/h(其中呼吸暂停指数为43.7次/h),氧减指数70.8次/h,最长呼吸暂停时间185 s,此时血氧饱和度最低,为31%,记录中共有413次呼吸暂停,占睡眠时间的61.2%,夜间最低心率为23 min-1,诊断为重度OSAHS、缺血缺氧代谢性脑病、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轻度)、继发红细胞增多和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压力滴定示呼吸机平均治疗压力为11.7 cm H2O(1 cm H2O=100 Pa)时,整晚呼吸紊乱指数从44.7次/h下降至5次/h,最低血氧饱和度由31%升至89%。予以气道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治疗后其大小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笔者考虑本例患者大小便失禁可能为夜间重度低氧血症引起大脑对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的调控减弱所致。当接诊夜间大小便失禁、白天明显嗜睡的肥胖打鼾患者时应特别注意排除OSAHS,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治愈OSAHS患者的大小便失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小便失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治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诸兰艳 陈平 +1 位作者 周淮英 郑东元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9-370,共2页
目的 :探讨成人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0 7例用成人纤支镜检查的患儿的诊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 7例均获病因诊断 ;2 1例支气管异物患者有 17例成功取出异物 ;2 2例应用纤支镜进行了局部... 目的 :探讨成人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0 7例用成人纤支镜检查的患儿的诊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 7例均获病因诊断 ;2 1例支气管异物患者有 17例成功取出异物 ;2 2例应用纤支镜进行了局部灌洗。结论 :成人纤支镜BF系列各型可用于不同年龄的儿童 ,有助于儿科疾病的诊断 ;对异物的钳取安全有效 ;对炎症、手术后和吸入异物所致肺不张的治疗可靠 ,在小儿纤支镜尚未普遍开展的情况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术 呼吸系统疾病 诊断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呼吸道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分布、药敏及耐药分析
9
作者 诸兰艳 向旭东 +1 位作者 周锐 罗红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9-330,共2页
目的 :了解院内下呼吸道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分布 ,以供临床用药借鉴。方法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和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 ,共获得 139株革兰氏阴性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采用Kribry Bauer(KB)纸片法 ,最低抑菌浓度 (MIC)采用... 目的 :了解院内下呼吸道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分布 ,以供临床用药借鉴。方法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和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 ,共获得 139株革兰氏阴性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采用Kribry Bauer(KB)纸片法 ,最低抑菌浓度 (MIC)采用琼纸二倍稀释法 ,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的测定采用Etest法。结果 :①铜绿假单胞菌(PA)和肺炎克雷伯杆菌 (KLB)在 139株细菌中分别占 33.8%和 16 .5 %。②药物敏感试验显示 :伊米配能、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定、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敏感率分别为 94 % ,87% ,85 % ,90 % ,78%和 88% ,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氧哌嗪的耐药率分别为 90 % ,88%和 4 0 %。③有 4例ESBLs检测结果为阳性。结论 :①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构成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伊米配能、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定、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抗生素。②应加强监测ESBLs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革兰氏阴性杆菌 分布 药敏 耐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股静脉深部血栓形成及双侧肺动脉栓塞并呼吸衰竭1例
10
作者 黄灿成 陈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左肌深静脉血栓形成 双侧肺动脉栓 呼吸衰竭 病例报告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RP和IL-18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49
11
作者 隆海燕 罗红 +1 位作者 陈平 李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90-1096,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水平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关系及StGeorge’s呼吸问卷(George’s respira...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水平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关系及StGeorge’s呼吸问卷(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同步收集湘雅二医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组)患者39例,COPD稳定期(COPD组)患者21例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22例空腹静脉血,分别用Immage特定蛋白分析仪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血清中CRP和IL-18的浓度,并对COPD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及用SGRQ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AECOPD组血清CRP和IL-18水平及SGRQ分值均显著高于COPD组和对照组(均P<0.01),COPD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为高(P<0.01)。AECOPD组和COPD组患者血清CRP和IL-18均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最大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和FEV1%呈负相关,SGRQ分值均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血清CRP和IL-18均与SGRQ分值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RP及IL-18参与了COPD的炎症反应,可作为判断COPD急性加重期的指标;二者可能与COPD患者的肺功能损伤及生活质量下降有关;SGRQ是评价COPD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敏感、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反应蛋白 白介素-18 生活质量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与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45
12
作者 吴尚洁 陈平 +1 位作者 蒋惜念 刘志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炎症状态下,患者血、晨痰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以及肺功能损害程度与CRP浓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COPD患者30例,进行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和一秒率(FEV1/FVC)测定;收集患者晨痰及同... 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炎症状态下,患者血、晨痰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以及肺功能损害程度与CRP浓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COPD患者30例,进行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和一秒率(FEV1/FVC)测定;收集患者晨痰及同期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CRP浓度.同时,选择1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CRP测定.结果:COPD患者血清CRP水平较正常者增高30~50倍,同时,COPD患者晨痰CRP浓度高于同期血中CRP(P<0.05), 患者血CRP与晨痰CRP浓度的变化呈正相关(r=0.625, P<0.05).COPD患者肺功能FEV1变化与血、晨痰CRP浓度变化呈负相关(分别为r=-0.610和r=-0.725, 均P<0.001); 患者肺功能FEV1/FVC变化与血、晨痰CRP浓度变化呈负相关(分别为r=-0.639,和r=-0.600, 均P<0.05).结论:呼吸道局部可能存在CRP的分泌;CRP浓度的增高可能与肺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反应蛋白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暴露所致肺气肿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24
13
作者 曹君 陈平 +2 位作者 杨悦 欧阳若芸 彭红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78-282,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单纯烟雾暴露所致肺气肿小鼠模型建立及病理学、气道炎症及肺功能评价,并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技术的改进。方法 2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及烟雾暴露组,烟雾暴露90d并观察30d后行小鼠肺功... 目的探讨单纯烟雾暴露所致肺气肿小鼠模型建立及病理学、气道炎症及肺功能评价,并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技术的改进。方法 2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及烟雾暴露组,烟雾暴露90d并观察30d后行小鼠肺功能检查、应用改进方法留取BALF行细胞计数及行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烟雾暴露组小鼠气道阻力(Raw)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动态肺顺应性(Cdyn)降低;BALF中细胞总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巨噬细胞数(AM)、中性粒细胞数(N)、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N%)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学观察示烟雾暴露组肺泡腔扩大、部分肺泡间隔断裂、肺泡腔融合、肺气肿形成,气道上皮排列紊乱、部分气道上皮增生、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并伴有平滑肌增生;形态学计量分析示烟雾暴露组平均内衬间隔(MLI)及肺泡破坏指数(DI)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应用改进技术行BAL成功率100%,回收率高达90%。结论单纯烟雾暴露可以成功建立小鼠肺气肿模型且稳定可靠,与人类慢性阻塞性肺病相似性好,经BAL技术改进后该模型可行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气肿 香烟烟雾 动物模型 支气管肺泡灌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蔡珊 陈平 +1 位作者 陈燕 刘志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 2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4 3)接受为期半年的健康教育,对照组(n=3 9)不接受健康教育。观察半年前后两组...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 2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4 3)接受为期半年的健康教育,对照组(n=3 9)不接受健康教育。观察半年前后两组的吸烟比例、Borg评分、吸入治疗比例及正确率和半年内急性发作次数;并比较半年前后的SGRQ评分、疗效评估和肺功能指标。结果:半年后治疗组吸烟比例为1 3.9 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 5.9 0%(P=0.0 2 1);治疗组的Borg评分由4.8 6±1.2 1降至3.3 8±0.9 4(P=0.0 0 0),对照组半年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别;半年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坚持吸入治疗率分别为1 0 0%(4 3/4 3)和2 0.5 1%(8/3 9),吸入治疗正确率分别为1 0 0%(4 3/4 3)和1 2.8 2%(5/3 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 0 0);半年内平均急性发作次数治疗组为(1.5 1±1.53)次,低于对照组(4.4 6±5.1 7)次(P=0.0 0 0);两组半年前后所测肺功能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半年前后SGRQ评分中症状、活动能力、社交心理影响和总评分均明显下降,且前后波动大于4%,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半年的健康教育可增加稳定期COPD患者的戒烟率,减少反复急性发作,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阻塞性 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哮喘大鼠肺组织的变化以及对气道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欧阳若芸 胡成平 +1 位作者 朱锦琪 黄信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0-665,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A(trkA)和总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变化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通过鸡卵蛋白致敏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并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外源性NGF干预组(NGF组)...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A(trkA)和总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变化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通过鸡卵蛋白致敏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并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外源性NGF干预组(NGF组)及抗NGF抗体干预组(抗NGF组)。各组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总细胞及细胞分类计数,并行支气管肺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哮喘组和对照组肺组织NGFmRNA,4组肺组织trkA和p75mRNA表达变化。结果:哮喘组与对照组比较,BALF总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及淋巴细胞(Lym)计数显著增多(均P<0.001),支气管肺组织炎症表现显著;肺组织NGFmRNA及trkA和p75mRNA表达明显增强(均P<0.01);哮喘组NGFmRNA与BALF细胞总数、Lym数呈正相关(均P<0.001)。NGF组与哮喘组比较,BALF总细胞、Eos及Lym计数均显著增多(均P<0.01),支气管肺组织炎症表现更为显著,p75和trkAmRNA表达明显增强(均P<0.05)。抗NGF组与哮喘组比较,BALF总细胞、Eos及Lym计数显著减少(均P<0.001),支气管肺组织炎症表现显著减轻,p75和trkAmRNA表达明显减弱(均P<0.01)。结论:致敏哮喘大鼠肺组织内NGF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并与气道炎症密切相关;NGF上调trkA和p75mRNA表达,从而增强NGF的功能效应,共同参与哮喘的气道神经源性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神经生长因子 P75 TRK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clinD1,Bax及MDR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鸿程 曹乃清 +4 位作者 张程 简丽萍 许学亮 孙绍娟 曹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1-783,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促凋亡基因Bax及多药耐药基因MDR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生物学特性:方法:用鼠抗人CyclinD1、鼠抗人MDR1及鼠抗人Bax单克隆抗体(mAb)对56例石蜡包埋的原发性NSCLC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促凋亡基因Bax及多药耐药基因MDR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生物学特性:方法:用鼠抗人CyclinD1、鼠抗人MDR1及鼠抗人Bax单克隆抗体(mAb)对56例石蜡包埋的原发性NSCLC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与20例肺良性病变作对照,对其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CyclinD1表达为恶性病变高于良性病变(P<0.05),与P—TNM分期及分化程度无关。Bax蛋白在NSCLC和肺良性病变中表达无明显差异性,但在NSCLC中,肿块≥3cm时其表达高于肿块<3cm,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Ⅲ~Ⅳ期高于Ⅰ~Ⅱ期,中~高分化高于低~中分化(各组P<0.05):MDR1在NSCLC中的表达高于肺良性病变(P<0.05),并且在肿块≥3cm高于肿块<3cm(P<0.05),有淋巴结转移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结论:CyclinD1的过表达与肺癌的发生有关:Bax在NSCLC发生的早期低表达,而在中晚期高表达,说明Bax在早期的抑制有诱癌形成的可能,晚期则加速癌细胞凋亡,参与机体的抗癌机制;MDR1的过表达与NSCLC的发展与预后有关,并有利于NSCLC耐药的监测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ND1 BAX MDR1 NSCLC 细胞凋亡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彭雅婷 欧阳若芸 蒋谊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55,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的临床表现、术前误诊原因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28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P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PC患者中19例无宿主因素,无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的临床表现、术前误诊原因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28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P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PC患者中19例无宿主因素,无1例患者近期有鸽子接触史。PC影像学表现以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为主,亦有斑片渗出影表现。8例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显像均示脱氧葡萄糖异常聚集,其中7例考虑恶性病变,1例考虑结核瘤,无1例考虑肺部真菌病。28例病理均表现为肉芽肿性病变,过碘酸希夫染色、六胺银染色下均可见新型隐球菌。27例患者接受外科肺叶切除术,1例患者接受单纯抗真菌药物治疗,随访中仅1例患者病情控制不佳。结论:大部分PC患者无明显免疫功能损害,其临床症状多样且与患者的免疫状态有关。PC影像学表现与恶性肿瘤难以鉴别,即使18F-FDG PET/CT显像亦不能获得明显诊断倾向。特殊PC人群外科肺叶切除后仍需系统抗真菌治疗。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仍是经典的内科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隐球菌病 影像学表现 临床特征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提高COPD患者肺康复的训练效果 被引量:33
18
作者 邢西迁 吴尚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58-860,共3页
关键词 COPD患者 肺康复训练 训练效果 PULMONARY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DISEASE 呼吸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中Th_1/Th_2类细胞因子免疫失衡对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欧阳若芸 胡成平 +2 位作者 陈平 朱锦琪 黄信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9-123,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支气管哮喘Th1/Th2类细胞因子免疫失衡对脾淋巴细胞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鸡清卵蛋白建立SD大鼠哮喘模型,分离脾淋巴细胞并培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法测定细胞在刀豆素A(ConA)刺... 目的:初步探讨支气管哮喘Th1/Th2类细胞因子免疫失衡对脾淋巴细胞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鸡清卵蛋白建立SD大鼠哮喘模型,分离脾淋巴细胞并培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法测定细胞在刀豆素A(ConA)刺激下表达NGFmRNA的基础水平,并观察予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干预后NGF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哮喘大鼠脾淋巴细胞在基础状态下具有表达NGFmRNA的功能,并在ConA刺激下呈时间依赖性增强。50μg/LIL-4干预12h、24h、36h及48h时NGFmRNA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并分别与同时间点的基础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0,10,50,100μg/L的IL-4干预24h时NGFmRNA表达量依次增高,分别比前一梯度低浓度干预组有显著增高(P<0.05)。10μg/LIFN-γ干预12h、24h、36h、48h时NGF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与同时间点的基础值相比有显著下降(均P<0.01);0,1,10,50μg/L的IFN-γ干预24h时NGFmRNA表达量依次减低,分别比前一梯度低浓度干预组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哮喘中Th2类细胞因子IL-4可上调淋巴细胞NGFmRNA表达,Th1类细胞因子IFN-γ可下调淋巴细胞NGFmRNA表达,两者均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Th1/Th2类细胞因子免疫失衡可能通过调控NGFmRNA表达间接促进其诱导神经源性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神经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4 γ-干扰素 TH1/TH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T淋巴细胞在哮喘发病中的新认识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莉 马礼兵 向旭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4-706,共3页
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而CD4+T淋巴细胞在哮喘气道炎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新的CD4+T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Th9细胞的发现,目前将CD4+T细胞主要分为Th1、Th2、调节性T细胞(Treg)、Th17和Th9细胞五... 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而CD4+T淋巴细胞在哮喘气道炎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新的CD4+T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Th9细胞的发现,目前将CD4+T细胞主要分为Th1、Th2、调节性T细胞(Treg)、Th17和Th9细胞五个亚群。传统的Th1/Th2失衡理论不能完全解释哮喘免疫紊乱,新近资料提示Th细胞具有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淋巴细胞 支气管哮喘 TH1/TH2失衡 CD4+T细胞 T细胞亚群 发病 气道慢性炎症 哮喘气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