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尼尔雌醇片急性和长期毒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廖二元 戴如春 +6 位作者 罗湘杭 廖慧娟 伍贤平 李焕德 程泽龙 孙瑞元 刘锡玖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5-161,共7页
目的 观察复方尼尔雌醇片 (CNT)的急性和长期毒性反应。方法 本研究分为急性和长期毒性试验两部分 ,包括 3种动物的 5项独立试验。用昆明种小鼠和杂种家犬分别对CNT的LD50 、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实... 目的 观察复方尼尔雌醇片 (CNT)的急性和长期毒性反应。方法 本研究分为急性和长期毒性试验两部分 ,包括 3种动物的 5项独立试验。用昆明种小鼠和杂种家犬分别对CNT的LD50 、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实验结束后 ,尸解全部动物 ,进行系统病理和主要器官的组织病理检查。在长期毒性试验中 ,对SD大鼠和杂种家犬分别进行了 6个月的观察 ,于实验后 2月 (家犬 )或 4月 (SD大鼠 )、6月和停药后 2周 (SD大鼠 )或 3周 (家犬 )采血或处死动物 ,测定血液学、血生化学、尿生化指标和肝、肾功能指标。取各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 )CNT的LD50 为 66 6mg/kg(腹腔注射 ) ,相当于临床用量的 681倍。最大耐受量为 32 5mg/kg(灌胃法 ) ,相当于临床用量的 3 32 5倍。 (2 )高于临床用量 3倍和 9倍剂量的CNT对小鼠无明显急性神经毒性、心血管毒性或呼吸系统毒性 ,亦未发现对其他主要脏器有何急性毒性反应。 (3)在观察 6个月期间内 ,高于临床用量的 36 7和 1 4 4倍的CNT剂量对SD大鼠和家犬无明显长期毒性反应。但SD大鼠在给予CNT或尼尔雌醇后 ,摄食减少、体重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0 1 ) ,同时发现血浆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5~P <0 0 0 1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尼尔雌醇片 长期毒性 急性毒性 动物实验 CNT 毒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对人成骨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袁凌青 罗湘杭 +5 位作者 谢辉 郭丽娟 伍贤平 周后德 卢瑛 廖二元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35-137,180,共4页
目的观察脂联素受体1和2mRNA和蛋白在体外培养的人成骨细胞的表达及其对人成骨细胞的增殖作用,探讨脂联素对成骨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脂联素受体1和2mRNA及蛋白的表达,3HTdR和细胞计数检测脂联素对人... 目的观察脂联素受体1和2mRNA和蛋白在体外培养的人成骨细胞的表达及其对人成骨细胞的增殖作用,探讨脂联素对成骨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脂联素受体1和2mRNA及蛋白的表达,3HTdR和细胞计数检测脂联素对人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人成骨细胞表达脂联素受体1和2的mRNA,但只检测到脂联素受体1蛋白的表达,脂联素能够促进人成骨细胞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脂联素对成骨细胞可能起旁分泌或内分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成骨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脱钙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与原位杂交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剑 廖二元 +2 位作者 魏启幼 戴如春 蒋谊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1-604,共4页
目的 :探讨在低温塑料包埋制备的不脱钙骨切片上运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改进的甲基丙稀酸甲酯低温塑料包埋法包埋SD大鼠胫骨近端 ,制备不脱钙的骨组织切片。切片行Goldner′s三色法染色观察骨小梁结构 ;采用免... 目的 :探讨在低温塑料包埋制备的不脱钙骨切片上运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改进的甲基丙稀酸甲酯低温塑料包埋法包埋SD大鼠胫骨近端 ,制备不脱钙的骨组织切片。切片行Goldner′s三色法染色观察骨小梁结构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骨组织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三色法染色示骨小梁结构完整 ,部分骨小梁边缘可见红染的类骨质 ,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清晰可见。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示IGF 1mRNA和蛋白表达于成骨细胞 骺板软骨细胞及骨髓腔中部分单核细胞的胞浆中。此外 ,在骨小梁基质中也可见IGF 1蛋白的阳性表达。结论 :利用低温塑料包埋制备的不脱钙骨切片可同时进行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观察 ,该方法为骨质疏松等代谢性骨病的分子病理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塑料包埋 不脱钙骨切片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尼尔雌醇片预防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廖慧娟 廖二元 +2 位作者 伍贤平 刘锡玖 孙瑞元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 探讨复方尼尔雌醇片 (Compoundnylestrioltablet,CNT ;每片含尼尔雌醇 0 5mg ,左炔诺酮 0 15mg)对去卵巢 (OVX)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 建立OVX大鼠骨质疏松模型 ,分组分剂量予以CNT ,尼尔雌醇和左炔诺酮治疗 14周 ,观... 目的 探讨复方尼尔雌醇片 (Compoundnylestrioltablet,CNT ;每片含尼尔雌醇 0 5mg ,左炔诺酮 0 15mg)对去卵巢 (OVX)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 建立OVX大鼠骨质疏松模型 ,分组分剂量予以CNT ,尼尔雌醇和左炔诺酮治疗 14周 ,观察其对全身、左股骨骨密度校正指数 (ADJB MD ;adjustedbonemineraldensity) ,骨Ca、P和血清Ca、P、ALP的影响。结果 CNT0 0 3 9~ 0 3 9mg/kg可增加全身及离体左股骨ADJBMD ,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CNT 0 117~ 0 3 9mg/kg可增加骨Ca含量 ,增高血Ca水平 (P <0 0 5或P <0 0 1)。单用CNT中所含相应剂量的尼尔雌醇 ,也可增加ADJBMD ,增加骨Ca含量及增高血Ca水平的作用 ,但程度不如CNT。结论 CNT对OVX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有预防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尼尔雌醇片 预防 去卵巢大鼠 骨质疏松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通过MAPK途径诱导人成骨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向梅 谢辉 +2 位作者 袁凌青 罗湘杭 廖二元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478-481,共4页
目的本研究观察脂联素(adiponectin)对成骨细胞分化作用。方法分化指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观测Adiponectin对矿化的影响。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目的本研究观察脂联素(adiponectin)对成骨细胞分化作用。方法分化指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观测Adiponectin对矿化的影响。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转导阻断剂U0126,SB203580和SP600125干预,观察Adiponectin对成骨细胞分化作用的变化。p-JNK,JNK,p-p38,p38,p-ERK1/2,ERK1/2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Adiponectin可提高ALP活性,并促进矿化结节形成。Adiponectin作用于成骨细胞诱导p38和JNK磷酸化,而p38抑制剂SB203580可减轻Adiponectin对成骨细胞ALP活性的影响。结论Adiponectin通过P38信号转导途径诱导人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成骨细胞 增殖 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智广 李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30-634,共5页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autoimmunediabetesinadults,LADA)属于自身免疫性缓慢起病的1型糖尿病,但其早期临床表现与2型糖尿病相似。LADA与经典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胰岛β细胞所受免疫损害呈缓慢性...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autoimmunediabetesinadults,LADA)属于自身免疫性缓慢起病的1型糖尿病,但其早期临床表现与2型糖尿病相似。LADA与经典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胰岛β细胞所受免疫损害呈缓慢性,因此LADA可作为进行1型糖尿病免疫学研究的一种人类模型。LADA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的国际标准,应从临床特征、易感基因、细胞和体液免疫标志、组织病理等方面综合考虑,其中胰岛自身抗体是诊断LADA的重要指标。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有助于保护部分LADA患者残存的胰岛细胞功能。研究具有不同抗体滴度LADA患者的病理改变有助于了解β细胞的免疫破坏进程,尝试新的免疫干预措施,从而可能为1型糖尿病的预防甚至治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尼尔雌醇片抗大鼠骨质疏松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石平 廖二元 +6 位作者 伍贤平 罗湘杭 李焕德 程泽能 戴如春 孙瑞元 刘锡玖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5-409,共5页
目的 :观察复方尼尔雌醇片 (CNT)对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 ,并与其组分进行比较。方法 :1 4 4只 7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 1 2组 ,每组 1 2只 ;另外 1 2 0只 4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 1 2组 ,每组 1 0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比较CNT(每日... 目的 :观察复方尼尔雌醇片 (CNT)对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 ,并与其组分进行比较。方法 :1 4 4只 7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 1 2组 ,每组 1 2只 ;另外 1 2 0只 4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 1 2组 ,每组 1 0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比较CNT(每日 0 .0 39,0 .1 1 7,0 .39mg/kg体重 )及其组分 (尼尔雌醇 0 .30 ,0 .0 9,0 .0 3mg/kg体重或左炔诺孕酮 0 .0 9,0 .0 2 7,0 .0 0 9mg/kg体重 ) 3种剂量水平对维甲酸和去卵巢所致骨质疏松SD大鼠的作用。测定大鼠血钙、磷、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碱性磷酸酶 (AL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全身骨密度 (BMD)、离体左股骨BMD及股骨灰化后的钙、磷含量。结果 :①用每日 70mg/kg体重的维甲酸灌胃或去卵巢均可成功制备大鼠骨质疏松模型。②CNT及其组分有抗两种大鼠模型的骨丢失作用 ;③CNT的作用强于同剂量的尼尔雌醇和左炔诺孕酮 ,且呈剂量依赖性。④在多数观察指标中 ,CNT大、中剂量水平的作用类似 ,故以中等剂量水平 (0 .1 1 7mg/kg)为优选。结论 :CNT可阻止维甲酸和去卵巢所致SD大鼠的骨丢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尔雌醇 SD大鼠 骨质疏松 去卵巢 维甲酸 复方 骨丢失 雌性 水平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微纳观力学研究方法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盛志峰 戴如春 廖二元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38-342,共5页
骨强度依赖于骨质量。骨材料固有的力学特性以及骨组织微结构构建是决定骨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各种微纳观技术和显微成像技术的应用,使得骨力学研究深入至微纳观水平。作者复习了骨微纳观力学研究方法的若干重要进展以作综述。
关键词 骨强度 微纳观力学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迟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征 邓昊 +6 位作者 唐炜立 夏家辉 唐北沙 戴和平 周智广 邓汉湘 夏昆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 :探讨中国迟发型 2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激酶 ( glucokinase ,GCK)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了中国汉族 47个迟发型 2型糖尿病 (late onsetType 2diabetes)家系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 单链构像多态性 (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sing... 目的 :探讨中国迟发型 2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激酶 ( glucokinase ,GCK)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了中国汉族 47个迟发型 2型糖尿病 (late onsetType 2diabetes)家系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 单链构像多态性 (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PCR SSCP)的分析方法 ,对先证者GCK基因 12个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6 ,9号外显子SSCP电泳时 ,出现异常电泳条带。测序证实在 6号内含子 38bp处发生C→T的单个碱基改变 ,变异基因频率为 35 .1%;9号内含子 8bp处发生C→T的单个碱基改变 ,变异基因频率为5 7.5 %。结论 :发现了中国人两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 :IVS6%D 38C→T ;IVS9%D 8C→T。GCK基因突变不是中国汉族迟发型 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迟发型 2型糖尿病 葡萄糖激酶 基因突变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调查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黄金 杨玲凤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3期3-5,共3页
目的了解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状况,为实施护理干预和改善其护理行为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以方便抽样法调查接受胰岛素治疗的住院糖尿病患者115例。结果自我效能得 分为(111.1±16.5)分,... 目的了解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状况,为实施护理干预和改善其护理行为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以方便抽样法调查接受胰岛素治疗的住院糖尿病患者115例。结果自我效能得 分为(111.1±16.5)分,其中仅9例(7.8%)自我效能强;总自我效能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 论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一般,有必要采取针对提高其自我效能的干预措施,从而更有效地改善 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 自我护理 自我效能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马王堆社区糖代谢异常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平芳 何凌 +3 位作者 廖二元 唐炜立 颜湘 杨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1376-1378,共3页
目的 :了解长沙市马王堆社区糖代谢异常 (abnormalglucosemetabolism ,AGM ) ,包括糖尿病 (DM )、糖耐量异常 (IGT)及空腹血糖异常 (IFG)的流行病学情况 ,分析其患病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该社区 83 1人进行AGM的流行... 目的 :了解长沙市马王堆社区糖代谢异常 (abnormalglucosemetabolism ,AGM ) ,包括糖尿病 (DM )、糖耐量异常 (IGT)及空腹血糖异常 (IFG)的流行病学情况 ,分析其患病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该社区 83 1人进行AGM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 1)AGM、DM、IGT、IFG患病率分别为 3 6 7%、9 5 %、14 8%、12 4%。此次调查新发现的DM占全部DM 78 5 % ,其中无症状者占 5 4 9%。IGT和IFG患病率女 >男。 ( 2 )DM、IGT组平均年龄大于糖代谢正常组。 70岁以前 ,DM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IGT患病率在 40岁以后逐步上升。 ( 3 )肥胖组AGM、DM和IGT患病率高于正常体重组 ,其AGM、DM患病率高于超重组 ;超重组IGT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组。DM、IGT组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及腰臀比高于正常体重组 ,IFG组体重指数、腰围和腰臀比低于DM组。 ( 4 )DM、IGT组高血压患病率较IFG及糖代谢正常组高。DM、IGT组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IFG及糖代谢正常组。 ( 5 )有DM家族史者AGM的发生率与无家族史者无差异。 ( 6)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 :空腹血糖与腰臀比、年龄呈正相关 ,女性高于男性 ;餐后 2h血糖与年龄、腰臀比、体重指数呈正相关 ,数值女性高于男性 ,与家族史有关。结论 :长沙市马王堆社区AGM、DM、I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市 马王堆社区 糖代谢异常 流行病学 相关因素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SP3突变型C20/A4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动力学及定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雅 王敏 +2 位作者 周厚德 谢晖 廖二元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9期625-631,共7页
目的动态观察Wnt诱导分泌蛋白3(Wnt2 inducible secreted protein 3,WISP3)突变体软骨细胞C20/A4的Ⅱ型胶原合成和分泌特点,观察其在细胞内的超微定位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用脉冲追踪法,在14C标记的脯氨酸干预WISP3突变体软骨细胞C20/A... 目的动态观察Wnt诱导分泌蛋白3(Wnt2 inducible secreted protein 3,WISP3)突变体软骨细胞C20/A4的Ⅱ型胶原合成和分泌特点,观察其在细胞内的超微定位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用脉冲追踪法,在14C标记的脯氨酸干预WISP3突变体软骨细胞C20/A4后的不同时间点(30,60,120,180,240,300min)收集细胞上清和细胞内蛋白,用液体闪烁系统检测胶原含量,用ELISA检测Ⅱ型胶原的量。用透视电镜观察突变型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用胶体金免疫电镜观察Ⅱ型胶原在突变型细胞内的超微定位。结果 (1)SW1353细胞及C20/A4细胞株在14C标记的脯氨酸干预后180min,分泌到细胞培养上清的胶原及细胞内合成的胶原同时达到高峰;(2)与SW1353细胞及C20/A4细胞株比较,14C标记的脯氨酸干预后,WISP3突变型C20/A4细胞内的Ⅱ型胶原合成高峰提前到120min,而WISP3过表达的C20/A4细胞胶原合成没有明显峰值,胶原分泌高峰均提前到120min,胶原合成和分泌不同步。(3)透视电镜发现WISP3突变型C20/A4细胞有线粒体的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核膜皱缩。Ⅱ型胶原主要定位于内质网和细胞膜,排列稀疏,分布不均匀。结论 WISP3突变型C20/A4细胞的胶原合成高峰提前,胶原合成和分泌的规律和节律改变可能是SEDT-PA患者发病的机制之一。WISP3突变型C20/A4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和Ⅱ型胶原的分布改变可能是SEDT-PA发病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脉冲追踪 WISP3突变体 Ⅱ型胶原 软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调节脂肪发育与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浩能 陈雅茹 周后德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12-919,共8页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曾一度被认为是基因组转录"噪音",然而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其能调节基因表达,参与人类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Lnc RNA可分别与蛋白、DNA和RNA相互作用,通过表观修饰水平、转录水平、...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曾一度被认为是基因组转录"噪音",然而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其能调节基因表达,参与人类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Lnc RNA可分别与蛋白、DNA和RNA相互作用,通过表观修饰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调节以及充当生物媒介等方面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近年来随着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以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严重影响,科学家们也试图进一步从非编码RNA领域来探索肥胖的发病机制。越来越多的lnc RNA被证实参与对脂肪组织(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成脂、发育以及能量代谢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肥胖 脂肪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18岁中国女孩腰椎和前臂的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迪军 谢辉 +1 位作者 袁凌清 罗湘杭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16-418,413,共4页
目的观察455名6~18岁中国女孩的腰椎和前臂骨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随年龄与发育状况的变化。方法使用双能量X射线吸收测定术(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 目的观察455名6~18岁中国女孩的腰椎和前臂骨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随年龄与发育状况的变化。方法使用双能量X射线吸收测定术(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腰椎(LS)前后位,左前臂(半径+尺骨上,R+UUD)以及三分之一的(R+U 1/3)的BMC和BMD。结果BMC和BMD与年龄呈明显的相关性。在LS、R+UUD和R+U 1/3部位,年龄、高度、重量与BMC和BMD之间有相当多的相互关系。在LS、R+UUD和R+U 1/3部位,BMC和BMD随着青春期发育显著增加。结论年龄、发育状况与位于腰椎和前臂骨的BMC和BMD有显著的正关系。BMC和BMD的增长速度在腰椎和前臂之间差异有显著性。BMD和BMC可以用来评价儿童和青少年的骨骼发育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矿物质含量 骨密度 儿童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廖二元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近年来,人们对男性骨质疏松有了许多新认识,其诊断和治疗有不少进展。本文综述男性骨质疏松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流行病学与风险因素中的血清雌二醇阈值、骨折风险评价以及药物干预治疗现行标准。讨论了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近年来,人们对男性骨质疏松有了许多新认识,其诊断和治疗有不少进展。本文综述男性骨质疏松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流行病学与风险因素中的血清雌二醇阈值、骨折风险评价以及药物干预治疗现行标准。讨论了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预防骨丢失的新理念和非芳香化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SARM)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骨质疏松 骨折风险评估 血清雌二醇阈值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分泌型人谷氨酸脱羧酶65片段DNA疫苗的构建与鉴定
16
作者 张松 周鹏程 +2 位作者 黄干 孙意 周智广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7-1001,共5页
目的:构建和鉴定分泌型人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65片段DNA疫苗。方法:从人GAD65质粒中扩增出GAD190-315和GAD490-570两个片段的cDNA,分别与hIL-2信号肽cDNA基因拼接,将拼接后的片段克隆入pBudCE4.1真核表达载体... 目的:构建和鉴定分泌型人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65片段DNA疫苗。方法:从人GAD65质粒中扩增出GAD190-315和GAD490-570两个片段的cDNA,分别与hIL-2信号肽cDNA基因拼接,将拼接后的片段克隆入pBudCE4.1真核表达载体,测序鉴定,并用Western印迹检测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核酸序列测定表明克隆的融合基因序列与报告序列一致,开放阅读框正确,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这两种人GAD65片段分泌表达。结论:两种分泌型人GAD65片段DNA疫苗均成功构建,为1型糖尿病的预防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D65 克隆 融合基因 DNA疫苗 1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经治疗后骨组织计量学的研究
17
作者 李代强 伍汉文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8-430,共3页
目的 :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 ;探讨去卵巢后雌性大鼠骨丢失的组织学机制及尼尔雌醇和左炔诺孕酮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图像分析仪对骨组织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 ,去卵巢大鼠组相对骨小梁体积、骨小梁平均厚度及骨... 目的 :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 ;探讨去卵巢后雌性大鼠骨丢失的组织学机制及尼尔雌醇和左炔诺孕酮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图像分析仪对骨组织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 ,去卵巢大鼠组相对骨小梁体积、骨小梁平均厚度及骨小梁周长均显著减少 (P <0 .0 1) ,而成骨细胞指数、破骨细胞指数、骨小梁吸收表面和成骨细胞覆盖骨小梁表面百分比均明显增加 (P <0 .0 1)。尼尔雌醇和左炔诺孕酮治疗组上述各指标接近于假手术组 (P >0 .0 5 )。结论 :本实验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成立 ;去势后雌性大鼠骨丢失乃骨转换加快 (高转换型 )和重建负平衡 (骨吸收超过骨形成 )所致 ;用尼尔雌醇和左炔诺孕酮治疗能降低这种骨转换的负平衡 ,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炔雌醚 左炔诺孕酮 动物疾病模型 去卵巢大鼠 骨组织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胰岛炎核素显像研究及其思考
18
作者 邝建 周智广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2期6-8,共3页
回顾和综述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胰岛炎核素显像技术的产生、发展过程和最新研究进展。分析系统论方法主要基本原则在该技术研究进展中的指导性作用。揭示在医学科学研究中自觉、主动地运用辨证思维方法和系统论科学方法 ,可以拓展研究的新... 回顾和综述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胰岛炎核素显像技术的产生、发展过程和最新研究进展。分析系统论方法主要基本原则在该技术研究进展中的指导性作用。揭示在医学科学研究中自觉、主动地运用辨证思维方法和系统论科学方法 ,可以拓展研究的新思路 ,为深入认识、改进和创造先进技术提供有效手段、为制定研究的最佳方案及优化组合提供新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胰岛炎 核素显像 系统论 辩证思维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氢骆驼蓬碱在骨和软骨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阴 谢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8-332,共5页
去氢骆驼蓬碱是一种β-咔啉类生物碱,广泛分布于植物、动物以及人体组织和体液中。它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菌、抗疟原虫、抗氧化、抗肿瘤、抗诱变、抗糖尿病、舒张血管和兴奋中枢等功能。此外,去氢骆驼蓬碱还可通过影响破骨细胞、成... 去氢骆驼蓬碱是一种β-咔啉类生物碱,广泛分布于植物、动物以及人体组织和体液中。它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菌、抗疟原虫、抗氧化、抗肿瘤、抗诱变、抗糖尿病、舒张血管和兴奋中枢等功能。此外,去氢骆驼蓬碱还可通过影响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调控骨与软骨组织的形成和代谢,发挥对骨及软骨组织的促再生和保护作用,从而为骨质疏松、骨折及骨关节炎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氢骆驼蓬碱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软骨细胞 代谢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结合球蛋白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舒颖 盛志峰 王湘兵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6-304,共9页
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是目前被认为最能代表维生素D营养状态的指标。维生素D在体内的最高活性形式是1,25-双羟维生素D[1,25-dihydroxyvitamin D,1,25(OH)_2D]。血浆中绝大部分25OHD和1,25(OH)2D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 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是目前被认为最能代表维生素D营养状态的指标。维生素D在体内的最高活性形式是1,25-双羟维生素D[1,25-dihydroxyvitamin D,1,25(OH)_2D]。血浆中绝大部分25OHD和1,25(OH)2D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DBP)结合,小部分与白蛋白结合,仅有不到1%以非结合形式存在,因此DBP水平的变化可能通过改变25OHD的释放,而影响血浆游离25OHD的水平。本文系统比较了目前用于评估测定总和游离25OHD及DBP的方法,并对其他内分泌激素如何影响DBP和25OHD水平、以及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DBP和25OHD的变化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结合蛋白 25羟维生素D 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