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丙诺啡透皮贴剂治疗骨科中重度慢性疼痛1241例回顾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庞智晖 郭富明 +3 位作者 周勇 魏鲁青 利云峰 罗双龙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9-311,314,共4页
疼痛是骨科常见的临床问题,WHO和国际疼痛学会把疼痛定义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美国疼痛学会主席James CamPell 在1995 年提出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1]。疼痛在初始阶段得不到有效控制,持续的... 疼痛是骨科常见的临床问题,WHO和国际疼痛学会把疼痛定义为: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美国疼痛学会主席James CamPell 在1995 年提出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1]。疼痛在初始阶段得不到有效控制,持续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构,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2]。慢性疼痛不仅是病人的一种痛苦体验,而且会严重影响病人的躯体和社会功能[3]。全球范围内,慢性疼痛的患病率为8%~ 48%,平均高达22%的人群正遭受慢性疼痛的困扰[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透皮贴剂 丁丙诺啡 骨科 中重度 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 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重建在骨关节损伤及椎管狭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詹瑞森 张朝跃 臧小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探讨三维CT重建在骨关节损伤及椎管狭窄中的作用。方法 :4 0例骨关节损伤及椎管狭窄患者均行X线片、CT平扫及三维CT重建检查 ,比较以上三种检查方法 ,评估各自的诊断价值。结果 :X线片对移位明显的骨折显示较好 ,但易造成漏诊或... 目的 :探讨三维CT重建在骨关节损伤及椎管狭窄中的作用。方法 :4 0例骨关节损伤及椎管狭窄患者均行X线片、CT平扫及三维CT重建检查 ,比较以上三种检查方法 ,评估各自的诊断价值。结果 :X线片对移位明显的骨折显示较好 ,但易造成漏诊或诊断不确定 ,对某些特殊部位的骨折不能较好显示 ;CT平扫可以较好显示骨折部位 ,但需要阅片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熟知局部解剖结构 ,否则 ,易造成诊断不全面。结论 :三维CT重建对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可提供正确指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三维CT重建 椎管狭窄 诊断 骨关节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钠、皮质类固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梓力 沈民仁 吴松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71-1278,共8页
目的:原发性冻结肩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肩关节疾病,关节腔注射是治疗该疾病的常见方式。本研究旨在探究和比较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s,CS)、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 目的:原发性冻结肩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肩关节疾病,关节腔注射是治疗该疾病的常见方式。本研究旨在探究和比较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s,CS)、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原发性冻结肩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确诊为原发性冻结肩并在B超引导下进行盂肱关节单次注射SH、CS或PRP的117例患者,分为SH组、CS组和PRP组。收集治疗前和治疗1、3、6个月时患者的患肩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活动范围、Constant评分和上肢功能障碍(Disabilities of Arm,Shoulder,and Hand,DASH)评分等临床资料,比较这3种关节腔注射治疗方法对原发性冻结肩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SH组、CS组、PRP组在治疗6个月时均能改善肩关节VAS疼痛评分、活动范围、Constant评分和DASH评分(均P<0.05)。与SH组和PRP组相比,CS组在治疗1个月时的VAS疼痛评分、活动范围、Constant评分和DASH评分均更好(均P<0.05),而PRP组在治疗6个月时的VAS疼痛评分、Constant评分和DASH评分均优于SH组和CS组(均P<0.05)。结论:B超引导下盂肱关节单次注射SH、CS或PRP均能明显改善原发性冻结肩患者的疼痛程度、活动范围及关节功能。这3种注射治疗方法中,CS可能有更好的早期疗效,而PRP的长期疗效可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钠 皮质类固醇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原发性冻结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平面重建及3D打印在前交叉韧带翻修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梁杰晖 吴松 +7 位作者 沈民仁 鲁安洁 谭凌捷 罗洁文 封景 曹阳博 王姣菊 何金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12,共18页
目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韧带损伤中最常见的类型。韧带重建手术存在较高的失败率,骨道异常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失败因素。数字骨科技术可以在术前较为精准地制订翻修手术过程中骨道的实施方案,提高翻修手术成功率。本研究术前通过多... 目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韧带损伤中最常见的类型。韧带重建手术存在较高的失败率,骨道异常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失败因素。数字骨科技术可以在术前较为精准地制订翻修手术过程中骨道的实施方案,提高翻修手术成功率。本研究术前通过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测定骨道位置和直径及3D打印模型建立模拟骨道,以制订前交叉韧带翻修术方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至2021年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行前交叉韧带翻修术的12名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术前制订的膝关节3D打印模型及术前膝关节CT数据。测量骨道直径及位置,以此为基础指导术中翻修骨道的建立,并对术后的骨道进行再次测量及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包括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Knee Evaluation Form,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运动等级评分]。结果:术前通过测量发现4名患者的股骨骨道位置和2名患者的胫骨骨道位置欠佳,通过MPR与3D打印技术指导术中新骨道的建立,术后测量所有患者的骨道位置满意。术前的股骨与胫骨骨道内口直径测量值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43(P<0.05)和0.889(P<0.001),组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11(P<0.05)和0.784(P<0.05);术中建立的股骨与胫骨骨道内口直径与术后复查CT测量的股骨及胫骨骨道内口直径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P<0.001)和0.987(P<0.001)。12名患者末次随访的各项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1),再次手术率为0。结论:MPR与3D打印技术能较为精准、有效地测量前交叉韧带重建骨道参数,为重建失败患者制订个性化的翻修方案,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翻修手术的成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翻修 骨道测量 多平面重建 3D打印 数字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化健康教育在脊柱外科手术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30
5
作者 杨驰 严谨 +1 位作者 申婷 易思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8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视频化健康教育在脊柱外科手术患者的应用。方法将脊柱外科住院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健康教育,观察组制作健康教育视频,上传至医院APP平台,实施视频化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 目的探讨视频化健康教育在脊柱外科手术患者的应用。方法将脊柱外科住院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健康教育,观察组制作健康教育视频,上传至医院APP平台,实施视频化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视频化健康教育较常规健康教育能更好地满足患者需要,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化 健康教育 脊柱外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内窥镜下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策略 被引量:52
6
作者 彭耀庆 杨檑 江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discecto鄄my,MED)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对33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B组)的各突出椎间盘进行CT形态学分型,根据分型选择部分间隙实施MED,并与2...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discecto鄄my,MED)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对33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B组)的各突出椎间盘进行CT形态学分型,根据分型选择部分间隙实施MED,并与24例未做分型治疗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A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的手术侵袭性与平均手术时间均明显大于B组(P<0.001),而手术优良率则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对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施行MED治疗可获得较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多节段 外科治疗 显微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NGF对大鼠坐骨神经切断缝合术后脊髓和背根节CGR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臧晓方 张建伟 +3 位作者 易西南 张建一 许愿忠 李昌琪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6-520,共5页
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坐骨神经切断立即缝合后大鼠脊髓和背根节(DRG)内不同时间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NGF组、生理盐水(NS)组、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动物右侧坐骨神经切断后立... 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坐骨神经切断立即缝合后大鼠脊髓和背根节(DRG)内不同时间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NGF组、生理盐水(NS)组、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动物右侧坐骨神经切断后立即缝合,每天给予NGF(400单位/kg腹腔注射),动物分别存活1、3、5、7、14、21、28d,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相应节段脊髓和背根节内CGRP的表达。结果表明,NGF处理组术侧背根节与脊髓后角内的CGRP表达明显高于同时间点的NS对照组,平均光密度值相比P<0.05。但各组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CGRP表达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果提示外源性的NGF能明显增加损伤后背根节感觉神经元与损伤侧脊髓后角的CGRP表达,对CGRP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神经损伤 背根节 脊髓 大鼠 脊髓后角 CGRP 雄性大鼠 坐骨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计量诊断探讨 被引量:15
8
作者 彭耀庆 张朝跃 +1 位作者 李小如 杨辉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寻找一种能精确表达 (或预测 )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discherniation ,LDH)病理形态的CT计量诊断方法 ,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已通过手术确定了病理形态的 395例LDH患者 (45 2个间盘 ,A组 )的术前CT图像资料 ,将其CT... 目的 :寻找一种能精确表达 (或预测 )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discherniation ,LDH)病理形态的CT计量诊断方法 ,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已通过手术确定了病理形态的 395例LDH患者 (45 2个间盘 ,A组 )的术前CT图像资料 ,将其CT图像特征分为 5个指标 14种表现 ,进行多因素判别分析并与术中所见比较 ;以多变量判别分析时各变量的赋值为基础制订计量诊断表。应用CT计量诊断表对后期手术治疗的 4 7例LDH患者 (B组 )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LDH各病理类型之间的CT图像特征在统计学上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应用计量诊断表对A组患者的术前CT图像资料进行回代检验 ,判别正确率为 84 73% ,B组前瞻性研究的判别正确率为82 6 9%。结论 :CT计量诊断能比较准确地预测LDH的病理形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理分型 CT 计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下脂肪垫MRI信号与膝关节骨关节炎相关性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吴松 巴宏亮 +1 位作者 何金深 廖云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6-541,共6页
目的:分析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 fat pad,IPFP)MRI信号强度与膝关节骨关节炎(keen osteoarthritis,KOA)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探讨IPFP在KOA中的作用。方法:对114位没有特殊膝关节疾病的体检职工(114膝)进行问卷调查,在MRI三维脂肪抑制... 目的:分析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 fat pad,IPFP)MRI信号强度与膝关节骨关节炎(keen osteoarthritis,KOA)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探讨IPFP在KOA中的作用。方法:对114位没有特殊膝关节疾病的体检职工(114膝)进行问卷调查,在MRI三维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上测定IPFP信号强度,并对膝关节软骨缺损、骨赘进行评分,分析IPFP信号强度与软骨缺损、骨赘的相关性。进一步将受试者划分为KOA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IPFP信号强度的差异。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消除年龄、性别、BMI的混杂后,IPFP信号强度与髌骨、股骨内侧、胫骨外侧、全膝关节软骨缺损呈明显正相关(OR为1.333~2.168,P为0.006~0.023);与髌骨、股骨内侧、全膝关节骨赘呈明显正相关(OR为1.309~1.781,P为0.004~0.046)。KOA组IPFP信号强度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IPFP MRI信号增高是膝关节退变的影像学表现之一;IPFP炎症和内分泌异常可能在KOA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下脂肪垫 膝关节骨关节炎 磁共振 信号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81a靶向RASSF1A促进骨肉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被引量:6
10
作者 臧晓方 李骎 +3 位作者 王卫国 周勇 陈世杰 肖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89-795,共7页
目的:探讨miR-181a是否靶向调控抑癌基因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isoform A,RASSF1A),从而促进骨肉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检测30例人骨肉瘤组织及其癌旁正常骨组织中miR-181a的表达,... 目的:探讨miR-181a是否靶向调控抑癌基因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isoform A,RASSF1A),从而促进骨肉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检测30例人骨肉瘤组织及其癌旁正常骨组织中miR-181a的表达,并分析miR-181a表达水平与骨肉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在骨肉瘤细胞MG-63中瞬时转染miR-181a模拟物和miR-181a抑制剂,分别采用MTT和transwell检测miR-181a对骨肉瘤细胞生长和转移的作用。随后,预测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81a与RASSF1A基因3'-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的特异性结合作用。结果:与癌旁正常骨组织比较,miR-181a在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P<0.001),但其表达水平与骨肉瘤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病理分期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MTT及transwell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81a促进了MG-63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而抑制miR-181a的表达降低了MG-63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iR-181a可靶向结合RASSF1A基因3'-UTR,从而调控RASSF1A的表达。结论:miR-181a可特异性结合RASSF1A基因3'-UTR,下调RASSF1A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生长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81a RASSF1A 骨肉瘤细胞 生长和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型与脊柱内窥镜手术疗效 被引量:10
11
作者 彭耀庆 张朝跃 +2 位作者 詹瑞森 杨檑 詹新立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5-346,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LDH)的临床分型及其作为脊柱内窥镜 (MED)手术适应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参照老年性LDH的病理特点 ,将 81例年龄超过 5 0岁并已通过传统开放手术证实了椎管内合并症情况的LDH患者 (A组 )的临床特征分为... 目的 :探讨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LDH)的临床分型及其作为脊柱内窥镜 (MED)手术适应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参照老年性LDH的病理特点 ,将 81例年龄超过 5 0岁并已通过传统开放手术证实了椎管内合并症情况的LDH患者 (A组 )的临床特征分为Ⅰ ,Ⅱ两型并与其术中所见做对照分析 ;对行MED手术治疗的 6 2例年龄超过 5 0岁的患者 (B组 )进行回顾分析 ,并对其疗效做分型比较。结果 :A组Ⅰ型患者椎管狭窄总合并率为 6 2 .0 7% ,Ⅱ型患者椎管狭窄总合并率为 10 7.6 9% (P <0 .0 1) ;B组患者均获随访 ,平均随访 10月 ,按Macnnab标准评定疗效 ,Ⅰ型患者的手术优良率 (10 0 % )明显高于Ⅱ型 (75 % ,P <0 .0 5 )。结论 :老年性LDH的临床分型对提高MED手术疗效有着重要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型 内窥镜术 老年人 腰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侧面节段血管神经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3
12
作者 易西南 沈民仁 +1 位作者 罗刚 张朝跃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0-473,共4页
目的:为腹腔镜下腰椎融合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50侧成人尸体标本腰节段血管的走行及分布,测量相邻节段血管间距、交感干至椎间孔的垂直距离、椎体侧面中点处椎间盘上下缘至相邻节段血管的距离。结果:腰节段动、静脉较恒定地走行... 目的:为腹腔镜下腰椎融合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50侧成人尸体标本腰节段血管的走行及分布,测量相邻节段血管间距、交感干至椎间孔的垂直距离、椎体侧面中点处椎间盘上下缘至相邻节段血管的距离。结果:腰节段动、静脉较恒定地走行于椎体侧面中间浅沟内,大多数有交通支伴行。在椎间隙侧面,上、下位腰动、静脉、交感神经与腰丛之间构成了一个相对无血管神经的“安全区”,“安全区”最小面积为27.90mm×27.18mm。结论:(1)腰椎侧面的节段血管走行与分布较为恒定;(2)在腰椎间隙侧面存在相对无血管、神经的“安全区”;(3)腹腔镜下行腰椎融合术时,通过“安全区”植入融合器可减少对血管、神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椎体融合术 腰椎 节段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下经椎旁入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朝跃 张克祥 +1 位作者 肖捷 刘振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48-1153,共6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经椎旁入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0套完整腰椎骨性标本,测量椎间孔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学数据。将20具完整腰椎尸体标本分为传统组与内镜组,分别按传统及内镜下经椎旁入路方法行逐层解剖...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经椎旁入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0套完整腰椎骨性标本,测量椎间孔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学数据。将20具完整腰椎尸体标本分为传统组与内镜组,分别按传统及内镜下经椎旁入路方法行逐层解剖,完成椎间孔的暴露及其毗邻关系的观测,比较两组手术暴露椎间孔显露椎间盘的方法。结果:腰段椎间孔的最大前后径从上到下依次变小,而神经根的横断面自上而下逐渐增粗。相邻两横突根部中点连线至腰神经前支深度L1,L3,L5分别为(1.03±0.30),(1.71±0.29),(1.99±0.34)mm,呈递增趋势,且可发现L3至L5两横突根部中点连线至腰神经深度多数在2.0 cm以内。相邻两横突根部中点连线的距离从L1到L5足够长,而L5到S1的距离仅有(10.14±1.71)mm。经椎旁入路手术存在一可供手术的操作区,该区域类似三角形。结论:内窥镜下经椎旁入路行极外侧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该术式对L5/S1单纯应用后路椎间盘镜操作系统难以完成,需采取常规入路咬除骶骨翼约18~20 mm,在内窥镜辅助下才能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 内窥镜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实验性骨关节炎六种血清学生物标志物的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石婷 高戈 +5 位作者 阎祖炜 魏丹 高梓博 高洁生 周勇 胡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20-1623,1628,共5页
目的定量检测新西兰大白兔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白细胞介素6(IL-6)、2型胶原C端肽(CTX2)、环氧合酶2(COX2)和前列腺素E2(PGE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时效性),探讨联合6种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对骨关节炎早... 目的定量检测新西兰大白兔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白细胞介素6(IL-6)、2型胶原C端肽(CTX2)、环氧合酶2(COX2)和前列腺素E2(PGE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时效性),探讨联合6种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对骨关节炎早期诊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兔用关节腔注射胶原酶的方法制备实验性兔骨关节炎模型,对照组兔关节腔不注射胶原酶。用膝关节病理切片和X线检查及HE染色来检测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每隔2周对两组兔血清中IL-1β、MMP-13、IL-6、CTX2、COX2和PGE2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各个时间点6种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尤其在第4周变化最为明显。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IL-1β、MMP-13、IL-6、CTX2、COX2、PGE2有助于骨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Β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白细胞介素6 Ⅱ型胶原C端肽 环氧化酶2 前列腺素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床子素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减轻谷氨酸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 被引量:5
15
作者 毛小元 王志斌 +2 位作者 周宏灏 刘昭前 周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55-959,共5页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osthole,OST)减轻谷氨酸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建立谷氨酸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模型;HT22损伤细胞经OST处理,MTS法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实验检测HT22细胞LDH漏出率;caspas...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osthole,OST)减轻谷氨酸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建立谷氨酸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模型;HT22损伤细胞经OST处理,MTS法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实验检测HT22细胞LDH漏出率;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各组caspase-3活性;Western印迹法测定细胞内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磷酸化PI3K(p-PI3K)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OST在0~10 mmol/L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提高谷氨酸诱导的HT22细胞活力,降低LDH漏出率,改善HT22细胞损伤。此外,OST显著上调谷氨酸损伤细胞p-PI3K和p-Akt蛋白表达,而PI3K抑制剂LY294002明显抑制OST谷氨酸损伤细胞p-Akt蛋白表达的上调作用。结论:OST对谷氨酸损伤的HT2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HT22细胞 谷氨酸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来我国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96
16
作者 罗令 孙晓峰 +1 位作者 皮丕喆 应凯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15-1420,共6页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了解近10年来我国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的患病率情况。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2007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我国中老年人群OP患病率的研究,提取相...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了解近10年来我国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的患病率情况。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2007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我国中老年人群OP患病率的研究,提取相关数据,选择Stata12.0软件分析结果。结果共纳入17篇研究,≥40岁的样本共36202例,其中OP样本7711例。本研究异质性显著,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荟萃分析显示(95%CI):近10年来,我国中老年人群的OP总体患病率为23%(19%~26%),其中女性27%(23%~31%),男性16%(12%~20%),男女差异显著,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近10年来,我国中老年人群OP患病率明显上升,为高发病,形势较严峻,开展相关防治行动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10年 中老年人群 骨质疏松症 患病率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股四头肌成形术及术后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僵硬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詹瑞森 黄建军 +1 位作者 张朝跃 吴松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31-232,共2页
目的 :探讨改良式股四头肌成形术配合术后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僵硬疗效的影响。方法 :在对 6 0例伸直型膝关节僵硬患者的治疗中 ,对股四头肌成形术进行了部分改良 ,术后行关节松动术、被动活动等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 1年以上... 目的 :探讨改良式股四头肌成形术配合术后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僵硬疗效的影响。方法 :在对 6 0例伸直型膝关节僵硬患者的治疗中 ,对股四头肌成形术进行了部分改良 ,术后行关节松动术、被动活动等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 1年以上随访 ,屈膝功能由术前平均 2 3°增至 92 .6° ,其中屈膝功能达 90°以上者多为股骨干骨折或坚持术后康复训练者。结论 :改良式股四头肌成形术配合术后康复能够提高疗效 ,术后康复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膝关节僵硬 改良股四头肌成形术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椎管扩大减压术与减压联合椎管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志跃 张泽鹏 +3 位作者 陈世杰 李际才 向思宇 赵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3-538,共6页
目的:比较单纯椎管扩大减压、减压+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人工椎板重建以及减压+钛网椎板重建3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管狭窄行手术治疗的39例患者,其中单纯椎板减压术组15例(A组)、减压+羟基磷灰石... 目的:比较单纯椎管扩大减压、减压+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人工椎板重建以及减压+钛网椎板重建3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管狭窄行手术治疗的39例患者,其中单纯椎板减压术组15例(A组)、减压+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人工椎板重建组14例(B组)、减压+钛网椎板重建组10例(C组),比较3组在手术情况、术后优良率及JOA评分等方面是否有差异。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B,C组(P<0.05),B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疗效评价:术后3个月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B与C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0.05)。JOA评分:术后3个月、12个月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B,C两组高于A组(P<0.05)。3组均无重大并发症。术后影像学改变无明显差异。结论:单纯椎管扩大减压、减压+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人工椎板重建以及减压+钛网椎板重建3种术式均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但后两者临床疗效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变 椎管狭窄 椎板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融合术对相邻节段终板影响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亮 彭耀庆 +3 位作者 何友智 黄永辉 孙太存 左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4-137,I0003,共5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软骨终板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术对相邻节段软骨终板的影响。方法:6只健康3~4岁雌性山羊,随机分为Ⅰ、Ⅱ组,每组3只。Ⅰ组为假手术组,仅切开显露颈椎椎体及椎间盘;Ⅱ组为实验组,行颈前...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软骨终板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术对相邻节段软骨终板的影响。方法:6只健康3~4岁雌性山羊,随机分为Ⅰ、Ⅱ组,每组3只。Ⅰ组为假手术组,仅切开显露颈椎椎体及椎间盘;Ⅱ组为实验组,行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手术节段均为C3/4。手术6个月后于腹腔注射麻醉下切取Ⅰ组及经X线证实手术节段已骨性融合的Ⅱ组山羊C2/3、C4/5上、下终板右侧组织块制备电镜标本,观察软骨终板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超微结构;空气栓塞法处死山羊,完整取下包含上、下终板及部分终板下骨质的C2/3和C4/5椎间盘,于正中矢状面上切取组织块制备光镜标本,行HE染色,测量软骨终板缺损的宽度并参考Ariga评价标准判定其退变情况,测量软骨终板钙化层厚度。结果:Ⅰ组软骨终板组织学表现正常,Ⅱ组83.3%出现轻度退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均未观察到中、重度退变情况。Ⅰ、Ⅱ组软骨终板钙化层厚度分别为71.9±2.3μm与92.6±14.2μ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显示,与Ⅰ组比较,Ⅱ组软骨终板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发生退变。结论:颈椎前路融合术可导致相邻节段软骨终板退变,而这种改变可能是引起相邻节段椎间盘营养障碍和退变的始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手术 相邻节段 软骨终板 退变 组织学 超微结构 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弓根有限截骨治疗创伤性胸腰段后凸畸形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劲松 陈世杰 +3 位作者 王卫国 吴松 张朝跃 臧晓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2-637,共6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有限截骨治疗创伤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17例陈旧性创伤性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均采用经椎弓根有限截骨治疗.术前Cobb角41°~62°(52.5°±6.4°);矢状面平衡用站立侧位片...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有限截骨治疗创伤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17例陈旧性创伤性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均采用经椎弓根有限截骨治疗.术前Cobb角41°~62°(52.5°±6.4°);矢状面平衡用站立侧位片颈7垂线与骶1后上角(C7~S1)水平距离评价,术前神经功能评价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Association,ASIA)评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对比分析术前、术后及随访过程Cobb角、ODI和VAS.结果:患者随访时间24~53(34.5±7.1)个月;手术时间180~400(287.1±65.9) min;出血量350~1 300(838.2±276.4) mL;术后后凸Cobb角3°~12°(6.1°±3.0°),末次随访时为7.5°±2.6°;术后C7~S1水平距离为(3.6±3.9) mm,末次随访时为(3.4±2.3) mm;末次随访时ASIA评级:D级4例,E级13例;ODI为(5.2±2.4)分;VAS为(2.4±1.0)分.2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出现切口深部感染,3例患者术后出现肋间神经痛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1例术后12周发生断棒,1例术后4个月椎弓根钉松动脱出,均行二期翻修术,矫形角度无丢失.所有患者经X线片和CT证实截骨部位均在术后1年内骨性融合.结论:一期后路经椎弓根有限截骨是治疗轻中度陈旧性创伤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后凸畸形 有限截骨 单独后路 矢状面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