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三甲胺与慢性肾脏病中的心血管事件 被引量:2
1
作者 戴晴 张浩 刘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94-1299,共6页
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N-oxide,TMAO)是一种经肠道菌群代谢的生物活性分子,主要经肾清除。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TMA... 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N-oxide,TMAO)是一种经肠道菌群代谢的生物活性分子,主要经肾清除。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TMAO能导致心肌纤维化,造成心血管系统损害。在CKD患者中,空腹血浆TMAO浓度明显升高,TMAO是CKD患者包括CVD事件在内的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TMAO作为一种“尿毒症毒素”,可能通过发挥其毒性作用促发炎症反应,诱导氧化应激,促进CKD进展,参与CKD中CVD事件的发生。根据TMAO的体内代谢途径寻找减少TMAO生成及降低体内血浆TMAO水平的措施也许可以减少CKD中CVD事件的发生,成为改善CKD预后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甲胺 慢性肾脏病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SIRT2基因多态性与肾损伤的相关性
2
作者 吴苏 易斌 +3 位作者 戴雅丽 廖祥玉 彭娟 李爱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5-1014,共10页
目的:遗传因素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SIRT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病相关,但其在DKD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SIRT2基因多态性与T2DM患者发... 目的:遗传因素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SIRT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病相关,但其在DKD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SIRT2基因多态性与T2DM患者发生肾损伤风险的相关性,为DKD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纳入2019至2021年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205例,根据是否有肾损伤将其分为DKD组(n=100)和DM组(n=105),同时选取1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NC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提取基因组DNA,采用Sanger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SIRT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11879029、rs11879010和rs2241703)基因型的检测。比较3组间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IRT2基因SNP位点基因型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KD风险的相关性。根据SIRT2基因rs11879029/rs11879010的基因型,分别将T2DM患者分为GG1/GG2组、GA1/GA2组、AA1/AA2组,比较不同基因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和单体型分析。结果:与NC组和DM组比较,DKD组rs11879029、rs11879010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rs2241703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收缩压、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后,rs11879029、rs11879010位点基因型仍与T2DM患者发生DKD的风险显著相关,rs11879029位点AA基因型患者发生DKD风险是GG基因型的6.27倍,rs11879010位点AA基因型患者发生DKD风险是GG基因型的4.72倍。AA1/AA2组eGFR水平均显著低于GG1/GG2组(均P<0.05)。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SIRT2基因rs11879029与rs11879010位点存在完全连锁不平衡,rs11879029、rs11879010分别与rs2241703之间存在较强连锁不平衡。单体型GGG可能降低T2DM患者发生DKD的风险(OR=0.53,95%CI 0.35~0.81,P=0.003),单体型AAG可能增加患者DKD风险(OR=1.80,95%CI 1.16~2.80,P=0.008)。结论:SIRT2基因rs11879029和rs11879010位点与T2DM患者DKD易感性相关,携带A等位基因能增加DKD的患病风险,AA基因型是DKD的遗传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SIRT2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型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许军英 陶立坚 +2 位作者 王菱 宁旺斌 刘纪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36-840,共5页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细胞外基质降解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链脲霉素(streptozotozin,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氯沙坦组,16周后测血肌酐、尿素氮。对肾组织进行HE和Masson染色,计算肾...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细胞外基质降解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链脲霉素(streptozotozin,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氯沙坦组,16周后测血肌酐、尿素氮。对肾组织进行HE和Masson染色,计算肾小球硬化指数。Western免疫印迹测定肾脏Ⅳ型胶原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蛋白表达量,real time-PCR方法检测肾组织Ⅳ型胶原mRNA,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mRNA和CTGF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氯沙坦组血尿素氮、肾小球硬化指数及肾组织Ⅳ型胶原、CTGF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Ⅳ型胶原mRNA,TGF-β1mRNA及CTGF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氯沙坦可能通过抑制TGF-β1和CTGF,减少Ⅳ型胶原积聚,减轻肾小球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硬化 氯沙坦 Ⅳ型胶原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CTGF启动子去甲基化及基因表达 被引量:6
4
作者 易斌 张浩 +3 位作者 周宏 蔡旭 孙剑 刘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47-750,共4页
目的:观察高糖刺激和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yd)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终浓度的5-aza-dCyd(0、1、2、5、10μmol/L)刺激HMCs,于48h提取... 目的:观察高糖刺激和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yd)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终浓度的5-aza-dCyd(0、1、2、5、10μmol/L)刺激HMCs,于48h提取细胞基因组DNA、总RNA和蛋白质;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5 mmol/L、30 mmol/L)刺激细胞,于0、24、48、72 h收集细胞;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细胞CTG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RT-PCR检测CTGF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TGF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5-aza-dCyd处理HMCs 48 h后,0、1、2、5μmol/L5-aza-dCyd组CTGF基因启动子呈半甲基化状态,均有微量CT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μmol/L5-aza-dCyd组甲基化条带阴性,呈完全去甲基化状态,CT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与0μmol/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 mmol/L葡萄糖组HMCs各时间点CTGF基因启动子均呈半甲基化状态,表达微量CTGFmRNA和蛋白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0 mmol/L葡萄糖组CTGF启动子在0 h呈半甲基化状态,甲基化条带较强;24 h甲基化条带减弱,48 h甲基化条带阴性,呈完全去甲基化状态,24 h、48 h、72 h CTGF 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增加,与5 mmol/L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糖和甲基化抑制剂5-aza-dCyd均可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CTGF基因启动子的去甲基化并增加CTGF的表达,提示DNA甲基化可能参与了人肾小球系膜细胞CTGF基因表达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系膜细胞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DNA甲基化 5-氮杂-2′-脱氧胞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素样因子-1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6
5
作者 季迎 张浩 +3 位作者 袁洪 阳国平 张柯 谢丽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讨趋化素样因子-1(chemokine like factor-1,CKLF-1)在狼疮性肾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34例确诊为狼疮性肾炎以及10例对照组患者的肾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肾小球CKLF-1阳性细胞率和CKLF-1阳性肾... 目的:探讨趋化素样因子-1(chemokine like factor-1,CKLF-1)在狼疮性肾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34例确诊为狼疮性肾炎以及10例对照组患者的肾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肾小球CKLF-1阳性细胞率和CKLF-1阳性肾小管百分率及反应强度。结果: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肾小球CKLF-1阳性细胞率和CKLF-1阳性肾小管百分率分别为10.4%±1.5%和48.9%±4.3%,与对照组患者4.6%±1.1%和4.3%±0.9%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CKLF-1在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肾小球阳性细胞率和阳性肾小管百分率与狼疮性肾炎活动指数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4和0.53(P<0.05)。结论:CKLF-1参与了狼疮性肾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趋化因子 趋化素样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0d-5p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陈香文 廖湘平 +9 位作者 李淑梅 李建平 刘志超 肖华 吴琼 龙圣海 龙英杰 谢先达 唐代荣 张浩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39-1245,共7页
目的 miR-30d-5p是否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及迁移尚不清楚。文中旨在研究miR-30d-5p对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TGF-β1处理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空白组(未经任... 目的 miR-30d-5p是否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及迁移尚不清楚。文中旨在研究miR-30d-5p对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TGF-β1处理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空白组(未经任何处理)、TGF-β1组、miR-NC组(转染miR-30d-5p阴性对照miR-NC)、miR-30d-5p组(转染miR-30d-5p)、anti-miR-NC组(转染anti-miR-30d-5p阴性对照anti-miR-NC)、anti-miR-30d-5p组(转染anti-miR-30d-5p)、miR-30d-5p+pcDNA3.1组(转染miR-30d-5p与pcDNA3.1-BMP7阴性对照pcDNA3.1)、miR-30d-5p+pcDNA3.1-BMP7组(转染miR-30d-5p与pcDNA3.1-BMP7)、anti-miR-30d-5p+si-NC组(转染anti-miR-30d-5p与si-BMP7阴性对照si-NC)、anti-miR-30d-5p+si-BMP7组(转染anti-miR-30d-5p与si-BMP7)。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经TGF-β1处理。qPCR检测miR-30d-5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21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 MTT检测细胞活性,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观察过表达miR-30d-5p或抑制miR-30d-5p对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活性及迁移的影响。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30d-5p与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靶向关系。评估其在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活性及迁移中的作用。结果 TGF-β1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miR-30d-5p表达、生长率和迁移细胞数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P21和E-cadherin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miR-30d-5p组肾小管上皮细胞miR-30d-5p表达、生长率和迁移细胞数较miR-NC组明显增加(P<0.05),P21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anti-miR-NC组比较, anti-miR-30d-5p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miR-30d-5p表达、生长率和迁移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P21和E-cadherin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miR-NC组比较,miR-30d-5p组WT-BMP7荧光素酶的活性、BMP7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anti-miR-NC组比较,anti-miR-30d-5p组的BMP7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anti-miR-30d-5p+si-BMP7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BMP7、P21和E-cadherin蛋白水平[(0.21±0.03)、(0.29±0.03)、(0.37±0.04)]较anti-miR-30d-5p+si-NC组[(0.71±0.05)、(0.53±0.04)、(0.63±0.05)]明显降低(P<0.05),生长率和迁移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结论 miR-30d-5p通过靶向调控BMP7的表达促进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及迁移,为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0d-5p 骨形态发生蛋白7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肾小管上皮细胞 生长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655例体检人群中肥胖指数与慢性肾脏病联系的横断面调查(英文)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纪实 陈志恒 +7 位作者 李维 徐果 刘骏 易斌 毛娟 黄婧 阳石坤 张浩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5-454,共10页
目的:探讨大样本体检人群中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与肥胖指数(体质量指数,腰围,腰围身高比)之间的联系。方法:按规定标准纳入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26 655例个体,收集... 目的:探讨大样本体检人群中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与肥胖指数(体质量指数,腰围,腰围身高比)之间的联系。方法:按规定标准纳入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26 655例个体,收集相关人体学资料及生化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及女性个体中CKD的流行率分别是9.6%及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糖尿病及高血压男性人群中,体质量指数、腰围、腰围/身高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在女性人群中,肥胖指数并非CK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在糖尿病男性人群中体质量指数、腰围、腰围/身高截点值分别为28.7kg/m^2,90.7cm及0.56时预测CKD的敏感性分别是24.8%,58.5%,45.5%,特异性分别是83.3%,54.4%,69.6%,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6,0.57,0.59。而在高血压男性人群中体质量指数、腰围、腰围/身高截点值分别为27.0kg/m^2,91.2 cm及0.54时预测CKD的敏感性分别是41.0%,47.0%,50.1%,特异性分别是68.0%,63.0%,61.4%,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4,0.56,0.57。结论:在糖尿病及高血压男性人群中,体质量指数,腰围,腰围/身高与CKD风险增加相关,然而肥胖指数预测CKD的效应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量指数 腰围 腰围身高比 慢性肾脏病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延缓进行性肾小球硬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浩 季龙振 +2 位作者 伍锟 季迎 杨君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肝素 (LMWH)对进行性肾小球硬化的延缓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摘除右肾后重复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建立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 ,给予LMWH治疗 6周 ,观察大鼠蛋白尿、血生化及肾脏病理改变 ,计算肾小球硬化指数 ,...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肝素 (LMWH)对进行性肾小球硬化的延缓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摘除右肾后重复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建立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 ,给予LMWH治疗 6周 ,观察大鼠蛋白尿、血生化及肾脏病理改变 ,计算肾小球硬化指数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小球Ⅳ型胶原蛋白 (Col Ⅳ )、层粘蛋白、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B(PDGF B)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表达。结果 :LMWH治疗后 ,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大鼠的尿蛋白排泄明显降低 ,血清白蛋白升高 ,肾功能得以改善 ,肾脏病理改变减轻 ,肾小球硬化指数下降 ,Col Ⅳ和层粘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的积聚减少 ,PDGF B和bFGF在肾小球的表达受到抑制。结论 :LMWH能明显延缓进行性肾小球硬化 ,其作用与抑制肾小球PDGF B和bFGF的蛋白表达从而减少肾小球系膜基质的积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 肾小球硬化 系膜基质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P-1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7
9
作者 孙永超 袁曙光 许向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23-1028,共6页
目的:检测IgA肾病患者肾活检组织中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并对其表达水平与病变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88例IgA患者肾活检组织,根据病理改变分为轻微病变型、系膜增生型、局灶硬化型和弥漫硬化型4组,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 目的:检测IgA肾病患者肾活检组织中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并对其表达水平与病变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88例IgA患者肾活检组织,根据病理改变分为轻微病变型、系膜增生型、局灶硬化型和弥漫硬化型4组,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CP-1和CD68在肾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法对其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结果:肾小球中MCP-1表达在4组中无统计学差异,而在肾小管间质中MCP-1的表达分别为轻微病变组1.43±0.60、系膜增生组5.98±0.92、局灶硬化型组10.60±0.76、弥漫硬化型组11.65±0.39,局灶硬化型组、弥漫硬化型组明显高于轻微病变组、系膜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小球内几乎未见CD68+细胞;而肾小管间质中CD68的表达在4组中分别为:0.75±0.71,5.87±0.96,10.42±0.61,11.4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P-1在肾小管间质内的表达与CD68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88,P<0.01);MCP-1在肾小管间质内的表达与24 h尿蛋白量呈明显正相关(r=0.531,P<0.01)。结论:MCP-1对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单核细胞的浸润起重要作用,MCP-1的表达水平与肾脏损害的程度及临床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CD68 IGA肾病 肾活检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在腺嘌呤所致急性肾衰模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桂明 季龙振 +1 位作者 彭长缨 杨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及一氧化氮 (NO)在急性肾衰 (ARF)中的作用。方法 :4 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5组 ,后 4组用腺嘌呤加入饲料中喂养 ,制作肾内梗阻性急性肾衰模型 ,用NADPH 黄递酶染色法测定肾组织NOS活性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肾...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及一氧化氮 (NO)在急性肾衰 (ARF)中的作用。方法 :4 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5组 ,后 4组用腺嘌呤加入饲料中喂养 ,制作肾内梗阻性急性肾衰模型 ,用NADPH 黄递酶染色法测定肾组织NOS活性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肾组织ET 1的表达 ,采用CMM3型病理图像分析系统 ,进行染色后切片的平均光密度测定。结果 :ET 1在正常鼠肾组织表达广泛而弱 ,而ARF时髓质部位ET 1表达明显增强 (P <0 .0 5 ) ,皮质无明显变化。鼠肾各层NOS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5 )。ARF鼠予以L 精氨酸治疗后 ,血尿素氮、肌酐和尿素等指标有改善 (P<0 .0 1) ,但ET 1,NOS在肾组织表达无改善。当停止给ARF鼠喂养腺嘌呤后 ,尿比重、尿钠、血尿素氮、肌酐和尿素等指标逐步恢复正常 ,肾组织ET 1和NOS的表达也恢复正常。结论 :ET 1及NO可能参与了肾内梗阻型急性肾衰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L 精氨酸可能对ARF鼠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一氧化氮 ET NO 腺嘌呤 急性肾衰模型 A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心肾淀粉样变性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静 刘作良 张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4期4335-4338,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是恶性浆细胞病中的常见类型,主要特点为单克隆浆细胞在骨髓中恶性增生并广泛浸润,常伴有血/尿中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的分泌。可并发淀粉样变性,因淀粉样物质沉积而累及重要的组织器官,临床上较为罕见,患者多预后不... 多发性骨髓瘤是恶性浆细胞病中的常见类型,主要特点为单克隆浆细胞在骨髓中恶性增生并广泛浸润,常伴有血/尿中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的分泌。可并发淀粉样变性,因淀粉样物质沉积而累及重要的组织器官,临床上较为罕见,患者多预后不良。本文报道了1例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心肾淀粉样变性的患者,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提示临床医生遇到表现为多脏器受累的疾病时需考虑淀粉样变性的可能,同时考虑到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淀粉样变性的可能,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淀粉样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对增生性肾炎尿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浩 季龙振 +2 位作者 戴中伟 伍锟 季迎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3-444,共2页
为观察低分子量肝素 (LMWH)对增生性肾炎患者尿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的影响 ,将 2 4例经肾活检确诊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LMWH腹部皮下注射 ,疗程均为 4周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IL - 6的水平... 为观察低分子量肝素 (LMWH)对增生性肾炎患者尿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的影响 ,将 2 4例经肾活检确诊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LMWH腹部皮下注射 ,疗程均为 4周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IL - 6的水平。结果示 ,患者治疗前尿IL - 6水平较健康人显著增高 ;对照组和治疗组尿IL - 6水平经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 ,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提示 ,临床上LMWH能通过对增生性肾炎患者系膜细胞增殖和系膜基质积聚的抑制作用而发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 肾小球肾炎 白细胞介素-6 增生性肾炎 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那普利干预后TGF-β、p27在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
13
作者 孙剑 宁旺斌 +2 位作者 陶立坚 张浩 金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0-412,共3页
目的:研究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干预后肾组织中TGF-β和p27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干预后两者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阐述其抗纤维化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operated rates,SOR)、UUO模... 目的:研究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干预后肾组织中TGF-β和p27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干预后两者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阐述其抗纤维化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operated rates,SOR)、UUO模型组、依那普利治疗组(UUO+Enalaparil treated group,T-UUO)。于术后第14天分别处死各组大鼠10只。用HE染色动态观察梗阻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TGF-β、p27,RT-PCR法测定TGF-β、p27mRNA的水平。结果:T-UUO组的肾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降低;T-UUO组与UUO组比较TGF-β的表达减弱(P<0.05),p27的表达增强(P<0.01),T-UUO组TGF-β与p27成负相关。结论:依那普利能减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依那普利抗间质纤维化机制可能与下调了肾组织中TGF-β的表达,继而使p27的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UO 肾间质纤维化 依那普利 转化生长因子Β P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硬化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添儒 李莹 +1 位作者 王建刚 王建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38-1345,共8页
目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日益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CKD患者的主要死因,而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 目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日益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CKD患者的主要死因,而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和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是临床上常用的反映早期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在健康人群、高血压病及糖尿病人群中,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 C)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均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而在CKD患者中,Hcy、Cys C与动脉硬化的相关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CKD患者体内Cys C、Hcy水平与动脉硬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并符合CKD诊断标准的611名个体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并记录受试者的身高、体重、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BP)等,并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抽取受试者血液样本5 mL并检测Cys C、Hcy、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等指标。留取受试者尿液,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并计算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lbumin/creatinine ratio,UACR)。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baPWV、ABI。以受试者血中Cys C和Hcy水平的四分位数分组,并比较各组间baPWV和ABI异常的比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ys C、Hcy与baPWV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ys C、Hcy对ABI、baPWV的影响。结果:在611例CKD患者中,435例(71.19%)baPWV异常,48例(7.86%)ABI异常。随着Cys C和Hcy水平的升高,baPWV及ABI异常的比例也逐渐增加。baPWV与Cys C(r=0.32)、Hcy(r=0.20)均呈正相关(均P<0.01)。在校正性别、BMI、FBG等混杂因素后,Cys C(OR=6.54,95%CI:1.93~22.14,P<0.01)及Hcy(OR=1.08,95%CI:1.01~1.16,P=0.02)是baPWV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校正年龄、性别、BMI、FBG等混杂因素后,Cys C(OR=9.95,95%CI:2.84~34.92,P<0.01)及Hcy(OR=1.06,95%CI:1.01~1.11,P=0.02)是ABI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CKD患者中,动脉硬化指标baPWV、ABI与体内Cys C和Hcy水平显著相关。检测Cys C及Hcy的水平有助于对CKD患者动脉硬化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同型半胱氨酸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踝臂指数 慢性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特点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微 袁金忠 +2 位作者 袁洪 唐业勤 张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3-467,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病与继发性肾小球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差异,以指导临床个体化降压治疗。方法选择原发性肾小球病患者64例,均未行肾脏替代治疗,并随机选择与其年龄、性别、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相匹配的继发性肾小球病患者57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病与继发性肾小球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差异,以指导临床个体化降压治疗。方法选择原发性肾小球病患者64例,均未行肾脏替代治疗,并随机选择与其年龄、性别、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相匹配的继发性肾小球病患者57例,两组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①继发性肾小球病组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夜间收缩压负荷高于原发性肾小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性和晨峰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原发性肾小球病组39.0%为勺型血压,43.8%为非勺型血压,17.2%为反勺型血压;继发性肾小球病组10.5%为勺型血压,47.4%为非勺型血压,42.1%为反勺型血压;原发性肾小球病组异常血压类型比例为61.0%,继发性肾小球病组异常血压类型比例为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性肾小球病患者夜间收缩压控制较原发性肾小球病患者差,前者异常血压更顽固。建议针对继发性肾小球病患者夜间血压采取个体化治疗,有针对性地调整降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小球病 继发性肾小球病 动态血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酸轨迹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进展相关性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潘锦婷 杨琦 +3 位作者 彭娟 李爱梅 刘妍 易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5-732,共8页
目的: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寻找和控制影响肾功能进展的因素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轨迹与2型糖尿病(Type 2 d... 目的: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寻找和控制影响肾功能进展的因素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轨迹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肾功能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肾内科和内分泌科就诊且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60 mL/(min·1.73 m^(2))的846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多次测量的SUA数据,通过组基轨迹模型(group-based trajectory modeling,GBTM)识别SUA的发展轨迹。根据不同的SUA轨迹,将患者分为低轨迹组(105例)、中轨迹组(396例)、中高轨迹组(278例)及高轨迹组(67例)。采用Cox回归分析SUA轨迹对T2DM患者肾功能进展的影响,并按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分层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中位随访4.8年,随访结束时15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进展。校正了多种混杂因素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轨迹组出现eGFR<60 mL/(min·1.73 m^(2))、eGFR下降率≥50%、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翻倍及复合终点(eGFR下降率≥50%、Scr翻倍或ESRD)的风险较低轨迹组显著增加,HR分别为3.84(95%CI 1.83~8.05)、6.90(95%CI 2.27~20.96)、6.29(95%CI 2.03~19.52)、8.04(95%CI 2.68~24.18)。各轨迹组出现ESRD的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亚组分析显示:与低轨迹组相比,在男性、女性、年龄<65岁、病程<10年、BMI≥24 kg/m^(2)、HbA1c≥7%亚组中,高轨迹组出现eGFR<60 mL/(min·1.73 m^(2))的风险均增加(均P<0.05)。SUA轨迹与性别、年龄、病程、BMI及HbA1c均无交互作用(均P交互>0.05)。结论:高SUA轨迹增加了T2DM患者肾功能进展的风险,今后需关注SUA的长期纵向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轨迹 2型糖尿病 肾功能进展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酚酸酯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琳 张浩 +1 位作者 徐果 唐仁泓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13-918,共6页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MF)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3 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MMF治疗组,于4周、14周末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处死前进行2 4 h尿蛋白定量检测,处死后免...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MF)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3 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MMF治疗组,于4周、14周末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处死前进行2 4 h尿蛋白定量检测,处死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分子(RANTES)、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抗原(ED-1)、Ⅳ型胶原蛋白(ColⅣ-)在肾组织中的表达,RT-PCR方法观察RANTES mRN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MF可显著抑制大鼠2 4 h尿总蛋白的排泄,下调肾组织RANTES,ED-1,ColⅣ-蛋白及RANTES mRNA的表达。结论:早期应用MMF对糖尿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肾脏早期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霉酚酸酯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肾囊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肾小球肾炎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琳 周平 +4 位作者 周鹏 田双明 李兴华 王利华 张浩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肾脂肪囊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肾脂肪囊内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注药前后分别测定其24h尿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尿量、血清肌...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肾脂肪囊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肾脂肪囊内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注药前后分别测定其24h尿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尿量、血清肌酐。计算肾脂肪囊注药的成功率,比较注药前后各项检验指标有无变化。结果:肾脂肪囊厚度≥5mm者成功率96.3%(314/326);肾脂肪囊厚度<5mm者成功率77.4%(212/2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刺并发症主要有穿刺部位疼痛、肾周血肿等。注药后24h尿蛋白定量有明显下降(P<0.05);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均有明显升高(P<0.05);尿量、血清肌酐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肾脂肪囊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成功率高,疗效好,是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一种有效的用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性超声 肾脂肪囊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甲基强的松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尼酯X受体基因敲除加重顺铂所致急性肾损伤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礼君 李爱梅 +2 位作者 黄志军 王阳阳 易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4-182,共9页
目的: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是配体激活转录因子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属于胆汁酸受体。FXR在肾组织中表达,可通过调节糖脂代谢、抑制炎症反应、拮抗氧化应激及肾纤维化等机制减轻肾损伤。但FXR是否参与肾脏疾病中的自噬尚... 目的: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是配体激活转录因子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属于胆汁酸受体。FXR在肾组织中表达,可通过调节糖脂代谢、抑制炎症反应、拮抗氧化应激及肾纤维化等机制减轻肾损伤。但FXR是否参与肾脏疾病中的自噬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FXR在顺铂所致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是否与调控自噬相关。方法:选取12周雄性野生型(wild type,WT)或FXR基因敲除(knockout ofFXR,FXR-KO)小鼠各12只,随机分为WT组、WT+顺铂组、FXR-KO组、FXR-KO+顺铂组,每组6只,WT+顺铂组和FXR-KO+顺铂组予腹腔注射顺铂(20 mg/kg),WT组和FXR-KO组予腹腔注射等体积的顺铂溶剂。72 h后处死小鼠,留取血液和肾组织标本。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BUN和SCr水平,H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C3、p62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受损线粒体清除和溶酶体底物聚集的情况,采用TUNEL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WT+顺铂组相较于WT组,FXR-KO+顺铂组相较于FXR-KO组,小鼠SCr和BUN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01),且FXR-KO+顺铂组小鼠SCr和BUN明显高于WT+顺铂组(均P<0.05)。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WT组和FXR-KO组小鼠肾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WT+顺铂组和FXR-KO+顺铂组小鼠均存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或颗粒样变性,细胞扁平,管腔扩张,刷状缘脱落,甚至出现基底膜裸露,管型形成。WT+顺铂组相较于WT组,FXR-KO+顺铂组相较于FXR-KO组,小鼠肾小管损伤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01),且FXR-KO+顺铂组评分明显高于WT+顺铂组(P<0.05)。在透射电镜下可见WT+顺铂组和FXR-KO+顺铂组小鼠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变圆、空泡化、嵴断裂或消失,溶酶体呈不均匀、高密度团块状,且以FXR-KO+顺铂组改变更为明显。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WT+顺铂组相较于WT组,FXR-KO+顺铂组相较于FXR-KO组,小鼠肾皮质LC3-II/LC3-I比值下降,p62表达增加(P<0.05或P<0.01);且相较于FXR-KO组,FXR-KO+顺铂组小鼠LC3-II/LC3-I比值下降,p62表达增加更为明显(均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WT+顺铂组和FXR-KO+顺铂组小鼠肾皮质总LC3和p62表达均明显增加,且以FXR-KO+顺铂组增加更为显著。TUNEL结果显示:WT组和FXR-KO组小鼠染色阴性或仅见数个小管上皮细胞凋亡,WT+顺铂组和FXR-KO+顺铂组凋亡细胞数量均增多;WT+顺铂组相较于WT组,FXR-KO+顺铂组相较于FXR-KO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均P<0.001),且FXR-KO+顺铂组凋亡率明显高于WT+顺铂组(P<0.05)。结论:FXR基因敲除加重顺铂所致急性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自噬和促进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尼酯X受体 基因敲除 顺铂 自噬 凋亡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维生素D结合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雨茜 陈斯洁 +2 位作者 戴晴 张浩 刘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8,共9页
目的:尿维生素D结合蛋白(urine vitamin D-binding protein,uVDBP)的排泄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ic mellitus,T2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u VDBP在T2DM患者中的检测意义及其与肾小管的关系,为T2DM肾损害的... 目的:尿维生素D结合蛋白(urine vitamin D-binding protein,uVDBP)的排泄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ic mellitus,T2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u VDBP在T2DM患者中的检测意义及其与肾小管的关系,为T2DM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方向。方法: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105例T2DM患者(患者组)和同期募集健康体检者30例(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入组人员的一般资料及血、尿液生物化学指标,并采用ELISA法检测uVDBP、尿人肾损伤因子-1(urine kidney injury molecule 1,uKIM-1)、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urine 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uNGAL)、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ine retinol-binding protein,uRBP)水平,再经尿肌酐(creatinine,Cr)校正为u VDBP/Cr、uKIM-1/Cr、u NGAL/Cr、u RBP/Cr。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uVDBP/Cr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及肾小管损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uVDBP/Cr与UACR和eGFR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的uVDBP/Cr升高(P<0.05),且与UACR呈正相关(r=0.774,P<0.01);与e GFR呈负相关(r=-0.397,P<0.01)。两组之间的uKIM-1/Cr、uNGAL/Cr、uRBP/C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u VDBP/Cr与uKIM-1/Cr(r=0.752, P<0.01)、 u NGAL/Cr(r=0.644, P<0.01)、uRBP/Cr(r=0.812, P<0.01)均呈正相关。uVDBP/Cr对T2DM早期肾损害患者评估的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82.9%;eGFR对T2DM早期肾损害患者评估的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72.6%。结论:uVDBP/Cr可以作为早期评估T2DM患者肾损害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维生素D结合蛋白 早期肾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