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30d-5p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陈香文 廖湘平 +9 位作者 李淑梅 李建平 刘志超 肖华 吴琼 龙圣海 龙英杰 谢先达 唐代荣 张浩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39-1245,共7页
目的 miR-30d-5p是否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及迁移尚不清楚。文中旨在研究miR-30d-5p对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TGF-β1处理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空白组(未经任... 目的 miR-30d-5p是否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及迁移尚不清楚。文中旨在研究miR-30d-5p对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TGF-β1处理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空白组(未经任何处理)、TGF-β1组、miR-NC组(转染miR-30d-5p阴性对照miR-NC)、miR-30d-5p组(转染miR-30d-5p)、anti-miR-NC组(转染anti-miR-30d-5p阴性对照anti-miR-NC)、anti-miR-30d-5p组(转染anti-miR-30d-5p)、miR-30d-5p+pcDNA3.1组(转染miR-30d-5p与pcDNA3.1-BMP7阴性对照pcDNA3.1)、miR-30d-5p+pcDNA3.1-BMP7组(转染miR-30d-5p与pcDNA3.1-BMP7)、anti-miR-30d-5p+si-NC组(转染anti-miR-30d-5p与si-BMP7阴性对照si-NC)、anti-miR-30d-5p+si-BMP7组(转染anti-miR-30d-5p与si-BMP7)。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经TGF-β1处理。qPCR检测miR-30d-5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21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 MTT检测细胞活性,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观察过表达miR-30d-5p或抑制miR-30d-5p对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活性及迁移的影响。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30d-5p与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靶向关系。评估其在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活性及迁移中的作用。结果 TGF-β1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miR-30d-5p表达、生长率和迁移细胞数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P21和E-cadherin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miR-30d-5p组肾小管上皮细胞miR-30d-5p表达、生长率和迁移细胞数较miR-NC组明显增加(P<0.05),P21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anti-miR-NC组比较, anti-miR-30d-5p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miR-30d-5p表达、生长率和迁移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P21和E-cadherin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miR-NC组比较,miR-30d-5p组WT-BMP7荧光素酶的活性、BMP7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anti-miR-NC组比较,anti-miR-30d-5p组的BMP7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anti-miR-30d-5p+si-BMP7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BMP7、P21和E-cadherin蛋白水平[(0.21±0.03)、(0.29±0.03)、(0.37±0.04)]较anti-miR-30d-5p+si-NC组[(0.71±0.05)、(0.53±0.04)、(0.63±0.05)]明显降低(P<0.05),生长率和迁移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结论 miR-30d-5p通过靶向调控BMP7的表达促进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及迁移,为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0d-5p 骨形态发生蛋白7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肾小管上皮细胞 生长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氟米特与霉酚酸酯治疗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过敏紫癜性肾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2
作者 孙剑 张浩 +2 位作者 刘纪实 徐果 易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8期691-693,共3页
目的:比较来氟米特(LEF)与霉酚酸酯(MMF)治疗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过敏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HSPN患者,分别采用激素联合LEF治疗(LEF组,n=18),或采用激素联合MMF治疗(MMF组,n=18)。LEF或MMF正... 目的:比较来氟米特(LEF)与霉酚酸酯(MMF)治疗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过敏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HSPN患者,分别采用激素联合LEF治疗(LEF组,n=18),或采用激素联合MMF治疗(MMF组,n=18)。LEF或MMF正规使用6个月以上。收集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以后的血尿常规、尿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白蛋白及血脂等指标,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两组接受治疗后,尿蛋白和尿红细胞计数均明显减少(P<0.01),血白蛋白明显上升(P<0.01)。(2)临床缓解率:LEF组总有效率为83.3%,MMF组总有效率为88.8%,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其中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0.0%和44.4%,部分缓解率分别为33.3%和44.4%,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者均耐受良好,无明显副作用。结论:LEF和MMF联合激素治疗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HSPN的临床缓解率相似,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过敏紫癜性肾炎 来氟米特 霉酚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法骨化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Ⅲ期)的疗效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香文 廖湘平 +6 位作者 李淑梅 黄朦 吴琼 刘志超 谢先达 唐代荣 张浩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1年第5期440-442,共3页
在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发病机制中,炎症反应及RAAS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1]。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延缓DKD发展,补充活性维生素D可能通过改善炎症状态改善DKD预后[2]。目前国内外虽有部分研究表明活性维生素D3联合ARB可改善... 在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发病机制中,炎症反应及RAAS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1]。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延缓DKD发展,补充活性维生素D可能通过改善炎症状态改善DKD预后[2]。目前国内外虽有部分研究表明活性维生素D3联合ARB可改善DKD的临床,但没有对各种炎症介质及RAAS等机制进一步进行研究[3],本研究通过对早期DKD(Ⅲ期)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联合使用阿法骨化醇和厄贝沙坦,明确是否有效降低该类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Alb),改善炎症状态,抑制RASS系统活化等从而延缓DKD进展的作用,并阐明可能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法骨化醇 活性维生素D3 炎症状态 分组治疗 RAAS 炎症介质 炎症反应 厄贝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整合素连接激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纪实 宁建平 +1 位作者 张浩 欧阳春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7年第10期572-575,共4页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表达的影响,探讨缬沙坦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模型组(n=10)和干预组(缬沙坦30mg.kg-1.d-1,n=10)。第8、16周...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表达的影响,探讨缬沙坦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模型组(n=10)和干预组(缬沙坦30mg.kg-1.d-1,n=10)。第8、16周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以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ILK的表达并作半定量分析。结果:(1)DN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ILK与TGF-β1同向表达增高,随病程进展递增;(2)缬沙坦干预后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ILK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1)DN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ILK与TGF-β1同向表达增高,提示ILK是肾间质纤维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缬沙坦可能通过下调ILK来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病变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整合素连接激酶 缬沙坦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在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剑 陶立坚 +2 位作者 宁旺斌 张浩 金鸥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5期408-409,I0008,共3页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模型中PTEN在肾小管中的表达;动态观察其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制备UUO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UUO组及假手术组(sham-operat-ed rates,SOR)术后第7...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模型中PTEN在肾小管中的表达;动态观察其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制备UUO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UUO组及假手术组(sham-operat-ed rates,SOR)术后第7天、14天、21天肾小管中PTEN的表达及其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UUO组术后第7天、14天、21天与SOR组相比PTEN的表达减弱(P<0.05),第21天PTEN的表达明显弱于第7天、14天的表达(P<0.05)。结论:PTEN可能参与了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 输尿管梗阻 纤维化 肾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为单纯镜下血尿的C1q肾病报道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胡静 刘作良 戴晴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8期729-730,共2页
C1q肾病是一种以系膜增生为主的肾小球疾病,其特点为免疫荧光染色可见系膜区高强度C1q沉积,临床表现多为持续性蛋白尿或肾病范围内蛋白尿,伴有或不伴有血尿和肾功能损伤。本病例为以单纯血尿为表现的一例C1q肾病,特报道如下。
关键词 临床表现 肾活检 C1q 单纯血尿 尿蛋白电泳 肾病综合征 免疫荧光染色 血管袢 系膜区 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 镜下血尿 急性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在肾移植围手术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新然 王建文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12期925-928,共4页
肾移植是尿毒症患者最好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一个成功的肾移植往往离不开血液净化,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也影响着肾移植患者的预后。因此,深入探究各种血液净化技术对肾移植围术期的影响尤为重要。本文就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在肾移植围手术... 肾移植是尿毒症患者最好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一个成功的肾移植往往离不开血液净化,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也影响着肾移植患者的预后。因此,深入探究各种血液净化技术对肾移植围术期的影响尤为重要。本文就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在肾移植围手术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血液净化 血浆置换 免疫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酚酸酯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RANTES与ED-1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彭琳 张浩 徐果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5期397-399,I0005,共4页
目的: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并用霉酚酸酯(MMF)干预,动态观察细胞因子(RANTES)、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抗原(ED-1)、Ⅳ型胶原(ColⅣ)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MF能否通过抑制肾组织炎症反应达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目的: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并用霉酚酸酯(MMF)干预,动态观察细胞因子(RANTES)、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抗原(ED-1)、Ⅳ型胶原(ColⅣ)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MF能否通过抑制肾组织炎症反应达到保护肾脏的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MMF治疗组,于实验第4周、14周末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处死前留取24h尿进行24h尿蛋白定量,处死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RANTES、ED-1、ColⅣ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正常肾组织RANTES有少量表达,模型组的表达均显著增高,MMF组各时间点与相应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2)正常肾组织ED-1有少量表达,模型组的表达均显著增高,MMF组各时间点与相应模型组比均显著降低。结论:MMF可能是通过下调RANTES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减少单核/巨噬细胞在肾组织中的浸润,在早期抑制肾组织炎症反应,进而对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霉酚酸酯 细胞因子 标志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用水中总氯综述
9
作者 谢辉乐 王需凯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0期784-789,共6页
氯和氯胺作为最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在透析用水中却是被严格限制的。行业标准规定了其最大允许浓度。但是血液透析行业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浓度的日常监测上,对于水中总氯的来源、成分、危害以及各种清除和检测方法了解不够,各种文献一... 氯和氯胺作为最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在透析用水中却是被严格限制的。行业标准规定了其最大允许浓度。但是血液透析行业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浓度的日常监测上,对于水中总氯的来源、成分、危害以及各种清除和检测方法了解不够,各种文献一般也只涉及部分内容。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全面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总氯的来源、影响、检测及去除的知识,为行业从业人员学习、工作提供详实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用水 游离氯 总氯 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在腹膜透析管堵管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浩 张柯 +2 位作者 姚凯 聂晚频 张怡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8-218,224,共2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外科技术在腹膜透析管堵管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选择2003~2006年该科5例腹膜透析导管堵管后行腹腔镜检的患者,在腹腔镜引导下复通堵塞的Tenckhoff腹透管并进行网膜修整术或网膜切除术,并将腹透管末端重新植入直... 目的总结腹腔镜外科技术在腹膜透析管堵管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选择2003~2006年该科5例腹膜透析导管堵管后行腹腔镜检的患者,在腹腔镜引导下复通堵塞的Tenckhoff腹透管并进行网膜修整术或网膜切除术,并将腹透管末端重新植入直肠膀胱窝或直肠子宫窝。结果5例患者腹膜透析管均重植成功,手术时间20~45min,均成功进行了腹膜透析,于术后1周内出院,经长期随访,其中4例腹膜透析液引流通畅。结论腹腔镜引导下复通堵塞的Tenckhoff腹膜透析管具有创伤小、直视下对腹腔情况了解清楚、腹膜透析管放置定位准确、能预防再次堵管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尿毒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钙透析液对于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老年患者动力缺失性骨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骏 张浩 +3 位作者 王建文 孙剑 胡静 谢丽华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对患有动力缺失性骨病(ABD)的老年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使用低钙透析液,观察其提高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对钙磷代谢的影响,评估其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ABD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患有ABD的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年龄〉60岁... 目的对患有动力缺失性骨病(ABD)的老年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使用低钙透析液,观察其提高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对钙磷代谢的影响,评估其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ABD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患有ABD的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年龄〉60岁,iPTH〈100μg/L)24例,使用低钙腹膜透析液(百特PD4,钙1.25mmol/L)治疗,回顾分析治疗18个月中患者血iPTH、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骨密度、碱性磷酸酶(AKP)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使用低钙透析液治疗后,第1个月血iPTH水平开始上升,第2个月血iPT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上升[(131.10±75.78)vs(46.16±22.58)ng/L,P〈0.01],第6,9,12月逐步上升,在第12至18个月中保持稳定,并在目标安全范围内(150-300ng/L)。在12个月内iPTH水平上升至150-300ng/L的患者所占比例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加,第2,6,9,12个月分别为53.5%,57.2%,66.7%,72.9%;到12个月以后,达标率无明显变化(第15个月和第18个月分别为71.6%和73.3%)。治疗后第2个月血钙、血磷水平以及钙磷乘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血钙:(2.12±0.18)VS(2.60±0.21)mmol/L,血磷:(1.43±0.49)vJ(1.96±0.53)mmol/L,钙磷乘积:(48.79±20.03)vs(63.36±19.14)mg2/d12;P〈0.01];治疗后AKP由治疗前(107±72)IU/L升高至(176±89)IU/L(P〈O.05)。治疗前后骨质疏松发生率增加12.5%。治疗中无严重低钙抽搐、精神状态改变、低血压和骨折等情况发生。结论对ABD的老年腹膜透析患者使用低钙透析液能有效升高其iPTH水平、改善钙磷代谢,从而达到治疗ABD的目的,治疗安全性较好;但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有所增高,提示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在治疗ABD的同时,需要加强防治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缺失性骨病 腹膜透析 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低钙透析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素对高糖刺激腹膜间皮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奕 张浩 +2 位作者 季迎 张柯 蔡旭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3期236-237,共2页
目的:探讨丹参素对HPMC分泌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丹参素(10~0.625mg/L)干预高糖刺激培养的HPMC,RT-PCR法检测细胞内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的mRNA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中FN、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丹参素对HPMC分泌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丹参素(10~0.625mg/L)干预高糖刺激培养的HPMC,RT-PCR法检测细胞内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的mRNA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中FN、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丹参素对高糖诱导的HPMC分泌细胞外基质具有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以高浓度组(10mg/L)抑制作用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素可抑制高糖诱导的HPMC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具有抗腹膜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胶原 纤维连接蛋白 腹膜纤维化 丹参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介导的Smad信号通路对人腹膜间皮细胞外基质的调控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伏友 张浩 +5 位作者 彭佑铭 刘映红 龙志高 吴鼎文 敖翔 陈仙花 《中国血液净化》 2004年第11期609-614,共6页
目的 探讨TGF - β1介导的Smad信号通路对人腹膜间皮细胞 (HPMCs)细胞外基质 (ECM)的调控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的第三代HPMCs分成对照组与 5ng/mlTGF - β1刺激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印迹法观察细胞内磷酸化Smad2 / 3(p -S... 目的 探讨TGF - β1介导的Smad信号通路对人腹膜间皮细胞 (HPMCs)细胞外基质 (ECM)的调控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的第三代HPMCs分成对照组与 5ng/mlTGF - β1刺激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印迹法观察细胞内磷酸化Smad2 / 3(p -Smad2 / 3)的表达以及在细胞内的迁移 ,Western印迹、ELISA和RT -PCR法观察Smad7、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SM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纤维连接蛋白 (FN)和I型胶原 (COL1)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①对照组细胞内几乎不表达p -Smad2 / 3,在刺激后 15min蛋白表达增加 ,主要分散在细胞质中 ,1h达高峰 ,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及周边 ,2h明显回落 ,又分散至细胞质中 ;②刺激组细胞内Smad7、CTGF、α -SMA和COL1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均增加 ,其中Smad7、CTGF和α -SMA在 4 8h最明显 ,COL1呈时间依从性 ;刺激组上清液PAI - 1的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均增加 ,其中 2 4h最高 ,FN呈时间依从性 ;刺激组Smad7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呈时间依从性增加 ,CTGF、α -SMA、PAI- 1、FN和COL1均增加 ,其中CTGF和α-SMA在 4 8h最高 ,PAI- 1在 2 4h最高 ,FN和COL1呈时间依从性。结论 TGF - β1能特异性激活HPMCs内Smad信号通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岛 间皮细胞 SMAD 细胞外基质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即穿式人工血管在透析通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廖冬梅 汪元玉 +1 位作者 钟玲 伍锟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0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比较新型即穿式(ACUSEAL^(TM))及标准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观察2016年10月~2017年3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进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对其分组,A组应用ACUSEAL^(TM),B组应用标准人工血... 目的比较新型即穿式(ACUSEAL^(TM))及标准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观察2016年10月~2017年3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进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对其分组,A组应用ACUSEAL^(TM),B组应用标准人工血管。观察12个月,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移植物的相关事件,如:首次穿刺时间、穿刺后按压止血时间、血清肿、移植物感染、血栓形成、窃血综合征、假性动脉瘤,并计算移植物的一期和二期通畅率。结果共75例患者,32例患者使用ACUSEAL^(TM),其余则使用标准人工血管。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A、B 2组首次穿刺时间分别为(4.65±3.64)d、(25.71±4.84)d。A组患者穿刺后按压止血的时间明显缩短,约(13.49±2.08)min,而B组约(19.59±2.84)min。12个月时,新型即穿式比较标准人工血管的一期通畅率、二期通畅率均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4.384,4.254;P值分别为0.036,0.039);A组与B组1年累积感染率比较显著减少(t=4.676,P=0.031)。新型即穿式人工血管组包括感染在内的其他并发症均较少。结论新型即穿式人工血管(ACUSEAL^TM)可进行早期穿刺并缩短穿刺后按压止血的时间,通畅率高、并发症少,值得在需要行人工血管、避免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中优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即穿式人工血管 标准人工血管 初次穿刺时间 通畅率 感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