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CT血管造影联合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知非 廖达光 张天一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模拟手术联合神经内镜在颅内动脉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3 8例,术前均行3D-CTA检查并进行动脉瘤手术模拟,确定动脉瘤位置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术中手术显微镜下夹闭...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模拟手术联合神经内镜在颅内动脉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3 8例,术前均行3D-CTA检查并进行动脉瘤手术模拟,确定动脉瘤位置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术中手术显微镜下夹闭动脉瘤前后,神经内镜观察动脉瘤蒂结构和穿通支,并证实动脉瘤夹的位置。结果:术前3D-CTA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及其与周围血管和骨结构的关系,与手术中所见基本一致,在内镜下可清楚观察动脉瘤周围的解剖,特别是细小穿动脉。术后复查3D-CTA,均显示动脉瘤夹闭满意。结论:3D-CTA模拟手术有助于迅速找到并显露动脉瘤,神经内镜辅助有利于深部血管的保护,二者联合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后并发症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CT血管造影 神经内镜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知非 刘飞 +1 位作者 廖达光 张天一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426,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清除16例高血压脑内血肿,与常规开颅组比较手术创伤指标、残留血肿量及疗效。结果:内镜组血肿完全清除者9例,近全清除或大部分清除7例。随访6个月,疗效优6例,良...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清除16例高血压脑内血肿,与常规开颅组比较手术创伤指标、残留血肿量及疗效。结果:内镜组血肿完全清除者9例,近全清除或大部分清除7例。随访6个月,疗效优6例,良6例,中2例,差和死亡各1例。各创伤指标和残留血肿量较开颅组均显著降低(P<0.05);疗效与开颅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清除脑内血肿具有微创、省时、直视等优点,为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内镜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前角内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知非 廖达光 李昌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9-571,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脊髓前角内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调节。方法大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腹腔注射BDNF抗体中和内源性BDNF,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动物存活7d或14d,用Western blot与RT-PCR观察...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脊髓前角内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调节。方法大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腹腔注射BDNF抗体中和内源性BDNF,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动物存活7d或14d,用Western blot与RT-PCR观察GAP-43在脊髓腰骶膨大部前角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注射BDNF抗体后坐骨神经损伤侧脊髓前角内GAP-43蛋白与其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上述改变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可能参与脊髓前角内GAP-43表达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生长相关蛋白-43 脊髓 坐骨神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脑外伤后人工脑脊液灌洗对ERK通路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姜交德 刘运生 方文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11-1117,共7页
目的:检测人工脑脊液灌洗通过ERK通路对脑外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19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外伤模型组、局部人工脑脊液灌洗组、局部生理盐水灌洗组,各组又按处死时间即术后6 h,12 h,1 d,3 d分为4个亚组。采用蛋白... 目的:检测人工脑脊液灌洗通过ERK通路对脑外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19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外伤模型组、局部人工脑脊液灌洗组、局部生理盐水灌洗组,各组又按处死时间即术后6 h,12 h,1 d,3 d分为4个亚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P-ERK2)蛋白的表达、SABC法半定量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人工脑脊液灌洗组伤灶区P-ERK2蛋白和TNF-α蛋白的表达以及凋亡阳性细胞数在各时间点均低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灌洗组(P<0.05)。结论:人工脑脊液灌洗可能通过ERK通路减少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脑脊液 神经细胞凋亡 ERK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损伤运动障碍模型中移植脂肪干细胞来源的施旺细胞后细胞缝隙连接在神经功能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幼萌 杨靓 王知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5-691,共7页
目的证明移植脂肪干细胞及其诱导分化而来的施旺细胞有利于急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功能恢复。探索细胞移植后缝隙连接在脑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运动皮层损伤偏瘫大鼠模型中,将培育分化得到的脂肪干细胞及施旺细胞以及RNAi技... 目的证明移植脂肪干细胞及其诱导分化而来的施旺细胞有利于急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功能恢复。探索细胞移植后缝隙连接在脑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运动皮层损伤偏瘫大鼠模型中,将培育分化得到的脂肪干细胞及施旺细胞以及RNAi技术沉默Cx43基因的施旺细胞移植损伤灶处行原位培养,术后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予评分。移植7d后处死取鼠脑组织,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建立的运动皮层损伤的偏瘫大鼠模型,细胞移植组大鼠优于对照组运动评分。WB结果中对照组NGF表达明显低于各移植组,Cx43基因沉默的施旺细胞移植后组织NGF表达低于未沉默组,Cx43基因未沉默组与脂肪干细胞移植组无显著性差异。RT-PCR法测得对照组NGFmRNA水平明显低于各移植组,施旺细胞组水平高于脂肪干细胞组、高于Cx43基因沉默施旺细胞组。结论移植脂肪干细胞和其经诱导分化而来的施旺细胞,都有利于动物模型的脑损伤后功能恢复。在脑损伤修复期功能性缝隙连接形成过程中,缝隙连接蛋白Cx43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通过促进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脂肪干细胞 施旺细胞 CX43 缝隙连接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便携式内镜在经顶上小叶清除丘脑血肿中的优势
6
作者 颜辉 吴浩 +3 位作者 杨金福 姜交德 杨帆 杨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61-1270,共10页
目的:丘脑血肿患者病情多变,治疗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目前一次性便携式内镜手术在各医院的开展较为迅速,但手术效果差异较大;对于丘脑血肿的清除,多参照基底节出血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方式,手术效果并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一次性便携式内... 目的:丘脑血肿患者病情多变,治疗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目前一次性便携式内镜手术在各医院的开展较为迅速,但手术效果差异较大;对于丘脑血肿的清除,多参照基底节出血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方式,手术效果并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一次性便携式内镜在经顶上小叶清除丘脑血肿中的优势,为手术医师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术方案处理丘脑血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进行一次性便携式内镜手术或显微镜手术的丘脑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术后24 h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改善率和肺部感染率。结果:与显微镜组比较,一次性便携式内镜组的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住院时间短、肺部感染率低(均P<0.05);但2组术后24 h GCS评分改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便携式内镜在经顶上小叶清除丘脑血肿手术的应用中,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视野大、血肿清除率高、手术效率高、住院时间短、肺部感染率低等优势,可以作为丘脑血肿患者优先选择的手术治疗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上小叶入路 丘脑出血 基底节出血 内镜手术 显微镜手术 一次性便携式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与TGF-β_1的关系及相关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飞 袁文 +2 位作者 廖达光 张天一 王知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及其他临床因素在成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慢性脑积水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患者是否并发慢性脑积水分为非脑积水组和脑积水组。首先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间脑脊液中TGF-β1浓...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及其他临床因素在成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慢性脑积水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患者是否并发慢性脑积水分为非脑积水组和脑积水组。首先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间脑脊液中TGF-β1浓度的差异性;再通过回顾性分析,筛选可能导致慢性脑积水的临床危险因素;最后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加以确定。结果(1)16例患者(12.4%)并发慢性脑积水,诊断慢性脑积水的平均时间为31.6±17.0 d;(2)在第13天脑积水组的TGF-β1浓度显著性增高(P<0.05);(3)通过回顾性分析,两组间在高血压病史、SAH次数和首诊时Hunt-Hess分级、脑室扩大、动脉瘤位置、Fisher分级、脑室脑池积血分布计分及术后颅内感染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多因素分析显示首诊时脑室扩大、动脉瘤位置、Fisher分级、脑室脑池积血分布计分和术后颅内感染为临床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成年aSAH患者,首诊时脑室扩大、动脉瘤位置、Fisher分级、脑室脑池积血Graeb评分和术后颅内感染是慢性脑积水形成的危险因素;对预测慢性脑积水的发生,它们较脑脊液中TGF-β1浓度更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积水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转化生长因子-Β1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压力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9
8
作者 毛平 罗爱静 +3 位作者 杨金福 丁四清 姜交德 叶巍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310,共8页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家属的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属应激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长沙300名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家属进行测量。结果: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家属的...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家属的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属应激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长沙300名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家属进行测量。结果: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与较高的应激水平、更多的消极应对、更少的积极应对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除家属的应激与心理问题直接相关外,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也起到了中介作用。这些因素的中介效应为23.6%~43.0%,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要大于应对方式。结论:在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时,应考虑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作用,以便预防和调节家属的心理问题,从而促进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家庭成员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瘤夹闭术对蛛网膜下腔积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刘飞 袁文 +2 位作者 廖达光 张天一 王知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41-1044,共4页
目的研究动脉瘤夹闭术(并清除部分脑池内的淤血块)对不同Fisher分级患者的蛛网膜下腔积血量及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影响。方法 SAH患者依FisherⅠ、Ⅱ、Ⅲ级分成3组,每组分为试验亚组和对照亚组进行比较;另将同期未破裂动脉瘤行夹闭术的患... 目的研究动脉瘤夹闭术(并清除部分脑池内的淤血块)对不同Fisher分级患者的蛛网膜下腔积血量及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影响。方法 SAH患者依FisherⅠ、Ⅱ、Ⅲ级分成3组,每组分为试验亚组和对照亚组进行比较;另将同期未破裂动脉瘤行夹闭术的患者做为未破裂手术组与FisherⅠ组对照亚组比较。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第3、7、13天取脑脊液检测氧合血红蛋白(OxyHb)浓度和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结果(1)未破裂手术组与Fisher I组对照亚组比较:未破裂手术组的OxyHb浓度在第3天显著增高,MCA血流速度在第3、7显著性增高(P<0.05);(2)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OxyHb浓度在FisherⅠ、Ⅱ级的第3天显著增高(P<0.05),但在FisherⅢ级的第7、13天显著降低(P<0.05);MCA血流速度在Fisher I级第3、7天和FisherⅡ级的第7天显著增高(P<0.05),但FisherⅢ级第7、13天显著降低(P<0.05);(3)MCA血流速度与脑脊液中OxyHb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对于FisheⅠ、Ⅱ级SAH动脉瘤患者,术后反而积血增多并加重了脑血管痉挛;对于FisherⅢ级SAH动脉瘤患者,术后积血减少并部分缓解脑血管痉挛,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积血量 脑血管痉挛 动脉瘤夹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模拟入路早期手术治疗破裂动脉瘤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知非 廖达光 +2 位作者 张天一 杨金福 刘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92-2494,2496,共4页
目的应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模拟入路,探讨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早期手术治疗中3D-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早期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8例,Hunt-Hess分级:Ⅰ级11例,Ⅱ级29例,Ⅲ级8例,术前均行3D-CTA检查... 目的应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模拟入路,探讨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早期手术治疗中3D-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早期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8例,Hunt-Hess分级:Ⅰ级11例,Ⅱ级29例,Ⅲ级8例,术前均行3D-CTA检查并进行动脉瘤手术模拟,将患者的术前CTA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分析3D-CTA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术前3D-CTA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瘤顶指向、瘤颈宽窄、载瘤动脉、动脉瘤与周围血管及骨结构关系,且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出院时GOS预后评分:5分41例、4分4例、3分2例、2分1例。结论3D-CTA可对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进行模拟,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造影术 颅内动脉瘤 模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颅脑外伤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光勇 庄恺 +1 位作者 刘宇 王知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27-1530,共4页
目的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早期判断颅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不同严重程度的颅脑外伤患者65例,按GCS评分高低分4组,分别于伤后2、6、12、24、48和72 h留取... 目的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早期判断颅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不同严重程度的颅脑外伤患者65例,按GCS评分高低分4组,分别于伤后2、6、12、24、48和72 h留取血和尿标本,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SCr)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L-FABP水平,1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分析血SCr及尿L-FABP水平与患者入院时GCS评分、AKI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实验B、C、D组血SCr与尿L-FAB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随着GCS评分的降低(严重程度增高),血SCr与尿L-FABP水平逐渐升高,呈现负相关性(P〈0.05),尿L-FABP升高较血SCr升高更加明显;AKI发生率约21.54%,AKI患者的尿L-FABP升高高峰期在伤后6 h,SCr升高高峰期在伤后24-48 h,尿L-FABP较SCr升高时间点明显提前。结论尿L-FABP测定可作为早期预判颅脑外伤病情及预测AKI发生的重要新型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肾损伤 SCR GC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lin-13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光勇 李亮 +1 位作者 廖达光 王知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35-1339,共5页
目的探讨Apelin-13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改良线栓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CIRI模型,分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Apelin-13干预A组、中剂量B组、大剂量C组共5组,Apelin-13进行侧脑室注射,分别... 目的探讨Apelin-13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改良线栓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CIRI模型,分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Apelin-13干预A组、中剂量B组、大剂量C组共5组,Apelin-13进行侧脑室注射,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脑水肿、脑梗死体积测定,观察细胞凋亡;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结果 (1)B、C组较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含水量、脑梗死体积降低(P<0.05);模型组梗死组织可见水肿、坏死,较多深染、固缩核细胞;B组、C组TUNEL阳性细胞数低于模型组(P<0.05);(2)B、C组缺血周边脑组织MDA含量降低,SOD的活性增加(P<0.05);(3)各组ERK1/2蛋白表达无差异性(P>0.05);模型组和干预组pERK1/2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干预组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Apelin-13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对大鼠局灶性CIRI起保护作用;ERK1/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Apelin-13保护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LIN-13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MDA SOD ERK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外肠内联合营养对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飞 廖达光 +1 位作者 张天一 王知非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6年第5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肠外、肠内营养对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的方法,对84例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病人早期营养支持的方法与作用进行研究。试验组早期开始给予肠外和肠内序贯营养;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伤后6~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肠外、肠内营养对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的方法,对84例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病人早期营养支持的方法与作用进行研究。试验组早期开始给予肠外和肠内序贯营养;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伤后6~7d给予鼻饲流质。结果:试验组的氮平衡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第14和第28天的GCS计分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外与肠内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有利于改善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重型颅脑损伤 老年病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知非 廖达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88-1189,1191,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在外伤后硬膜下积液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例外伤后硬膜下积液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用明胶酶谱法,分别检测演变前后硬膜下积液和积血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在外伤后硬膜下积液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例外伤后硬膜下积液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用明胶酶谱法,分别检测演变前后硬膜下积液和积血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同时检测血肿内膜和外膜的MMP-2和MMP-9活性。结果血肿液中MMP-2和MMP-9活性明显高于演变前的硬膜下积液(P<0.01),血肿外膜MMP-2和MMP-9活性显著高于血肿内膜(P<0.01)。结论硬膜下积液是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MMP在其演变中有促进作用,其作用部位是血肿的外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下积液 慢性硬膜下血肿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治疗脑出血术后病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知非 吴浩 廖达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77-1978,1981,共3页
目的比较第四代氨基酸制剂,对重症脑出血病人在改善预后、对病人蛋白质、氨基酸代谢的影响作了对比研究方法 30例脑出血术后重症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15人,治疗组15人。治疗组在术后后第1天开始用全肠外营养,另一组用传统的肠内营养。比... 目的比较第四代氨基酸制剂,对重症脑出血病人在改善预后、对病人蛋白质、氨基酸代谢的影响作了对比研究方法 30例脑出血术后重症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15人,治疗组15人。治疗组在术后后第1天开始用全肠外营养,另一组用传统的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病人蛋白质、氨基酸代谢的改变,并进行临床预后分析。结果复方氨基酸-20AA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患者氮摄入量,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BCAA以及神经功能评分。结论复方氨基酸-20AA注射液支持治疗脑出血术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全肠外营养 GOS评分 蛋白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与重型2019冠状病毒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作良 刘升平 +3 位作者 王知非 刘纯 龙飞艳 金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0-535,共6页
目的:探讨重型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血糖与重型COVID-19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重型COVID-19患者55例,其中12例在诊疗过程中进展为危重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入院后第1天实验室检... 目的:探讨重型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血糖与重型COVID-19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重型COVID-19患者55例,其中12例在诊疗过程中进展为危重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入院后第1天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及血糖的变化。结果:与重型COVID-19患者比较,危重型患者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更高,淋巴细胞计数更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炎症指标如超敏C反应蛋白、IL-6也明显升高(均P<0.05)。危重型COVID-19患者入院空腹血糖为(10.23±3.71)mmol/L,明显高于重型[(7.12±3.35)mmol/L,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和病程后,入院时空腹血糖和高血糖与重型患者是否进展为危重型患者明显相关(分别OR=1.308,95%CI:1.066~1.606,P=0.01;OR=29.198,95%CI:2.903~293.639,P=0.004)。本组15例(34.8%)重型和10例(83.3%)危重型COVID-19患者接受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注射治疗。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过程中,危重型患者空腹血糖始终高于重型患者(P<0.05)。结论:入院时空腹高血糖是重型COVID-19发展为危重型的重要预测因子,严密监测和加强血糖控制对于降低其危重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糖尿病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颅骨开放性凹陷骨折治疗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飞 廖达光 刘亮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探索小儿开放性粉碎性颅骨凹陷骨折适当的治疗方法。方法14岁以下的开放性粉碎性颅骨凹陷骨折患者21例,根据伤口污染程度和颅脑损伤程度分为三组,分别采用Ⅰ期凹陷骨折复位术、延期凹陷骨折复位术和碎骨片清除术治疗。结果4例患者... 目的探索小儿开放性粉碎性颅骨凹陷骨折适当的治疗方法。方法14岁以下的开放性粉碎性颅骨凹陷骨折患者21例,根据伤口污染程度和颅脑损伤程度分为三组,分别采用Ⅰ期凹陷骨折复位术、延期凹陷骨折复位术和碎骨片清除术治疗。结果4例患者存在颅骨缺损,需行颅骨整形术。各组间感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期复位组与延期复位组的癫痫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使绝大多数小儿开放性粉碎性颅骨凹陷骨折患者避免颅骨缺损,从而避免了Ⅱ期颅骨整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骨折/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NR2B-siRNA复合物减轻小鼠福尔马林炎性痛
18
作者 杨慧 颜辉 +2 位作者 谷永红 黄东 邬力祥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40-545,共6页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hydroxyapatite nanoparticles,HA)/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2B亚基(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 2B,NR2B)siRNA复合物(HA/NR2B-siRNA)鞘内转染对小鼠福尔马林炎性痛的影响及脊髓背角NR2B表...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hydroxyapatite nanoparticles,HA)/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2B亚基(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 2B,NR2B)siRNA复合物(HA/NR2B-siRNA)鞘内转染对小鼠福尔马林炎性痛的影响及脊髓背角NR2B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HA作为NR2B-siRNA体内转染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制备HA/NR2B-siRNA,检测HA对NR2B-siRNA的结合能力和稳定性.选18~20 g昆明小鼠48只,随机分六组(n=8):HANR组,PEINR组,HAGFP组,HA组,NS组,SO组.术后第7天,各组行福尔马林检测后,取腰段脊髓行NR2B免疫组化检测.结果:HA/NR2B-siRNA的最佳质量比为35:1,在生理盐水重悬液中不解离.HN组和PN组的Ⅱ相痛行为显著减少(P<0.05).HN组和PN组脊髓背角NR2B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①HA能与NR2B-siRNA形成稳定的转染复合物;②鞘内注射HA/NR2B-siRNA能减少福尔马林致痛小鼠Ⅱ相痛行为并有效抑制脊髓背角NR2B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痛 NMDA受体2B亚基 小干扰RNA 小鼠 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研究——以自然临产阴道分娩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毛平 邓琛 +3 位作者 朱肖 罗爱静 丁四清 杨金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自然临产阴道分娩病种,验证此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方法:共抽取9家医院862例自然临产阴道分娩患者,分为临床路径组(n=496)和对照组(n=366)。临床路径组根据自然临产阴道分娩临床路径流... 目的: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自然临产阴道分娩病种,验证此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方法:共抽取9家医院862例自然临产阴道分娩患者,分为临床路径组(n=496)和对照组(n=366)。临床路径组根据自然临产阴道分娩临床路径流程进行诊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诊疗,应用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临床路径组住院天数、术前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15个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体现了实施临床路径的优越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等级(二级医院、三级医院),不同性质(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临床路径组综合评分均高于对应等级和性质的对照组,且二级医院临床路径组综合评分(Ci=0.7967)高于三级医院临床路径组(Ci=0.2033),综合医院临床路径组(Ci=0.8948)高于专科医院临床路径组(Ci=0.1052)。结论: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能将各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效果量化,进行医院之间的比较,为临床路径的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效果评价 体系 自然临产阴道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脑脊液灌洗时间对脑外伤后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交徳 刘峰 +1 位作者 方文华 刘运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0-516,共7页
目的:检测不同的人工脑脊液灌洗时间对脑外伤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2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外伤模型组、人工脑脊液灌洗3 h组、6 h组、9 h组,各组又按处死时间即伤后12 h,1 d,3 d,7 d分为4个亚组,通过检测水、Na+、K+含量、... 目的:检测不同的人工脑脊液灌洗时间对脑外伤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2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外伤模型组、人工脑脊液灌洗3 h组、6 h组、9 h组,各组又按处死时间即伤后12 h,1 d,3 d,7 d分为4个亚组,通过检测水、Na+、K+含量、VEGF的表达来证实不同灌洗持续时间对减轻外伤后脑水肿的作用。结果:与假手术组、脑外伤模型组相比,人工脑脊液灌洗组脑组织含水量和Na+含量下降,K+含量和VEGF灰度值水平升高,在伤后12 h,1 d,3 d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灌洗时间的延长,差异更加显著。结论:人工脑脊液灌洗能减轻脑外伤后脑水肿的程度,灌洗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脑脊液 脑外伤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