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诊于眼科的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一例
1
作者 陈楠 唐仁泓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眼科 系统性红斑狼疮 首诊 双眼视力 浅表淋巴结 视力下降 入院体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灌注状态不良与视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朱紫怡 杨叶蓁 +2 位作者 张凤 曹家敏 张文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3-950,共8页
目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全球第二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视网膜的灌注状态与疾病预后相关,黄斑区视网膜灌注状态与视力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 目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全球第二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视网膜的灌注状态与疾病预后相关,黄斑区视网膜灌注状态与视力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测量RVO黄斑灌注指标的变化以及黄斑灌注状态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根据阻塞部位将41例RVO患者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组18例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组23例,根据是否存在缺血分为缺血型RVO组23例和非缺血型RVO组16例(2例患眼周边视网膜被出血遮蔽,无法确认无灌注区面积而被排除)。同时,招募性别和年龄匹配的29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OCTA测量并比较黄斑灌注指标,分析黄斑灌注状态与视力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眼相比,RVO眼的中央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增大,浅层和深层血流密度明显降低(P<0.001),但CRVO组与BRVO组中央凹厚度(central fovea thickness,CFT)和黄斑灌注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小分辨角对数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at logarithm of the minimum angle of resolution,logMAR BCVA)与RVO浅层和深层血流密度呈显著负相关性(非标准化系数B=-0.039、B=-0.042,P=0.017、P=0.040)。缺血型RVO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82±0.44,高于非缺血型RVO组的0.45±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缺血型RVO组较非缺血型RVO组伴有较大的FAZ面积(P=0.003)、较低的浅层和深层血管密度(P<0.001、P=0.008),黄斑缺血的严重程度与RVO周边缺血程度并不一致。结论:与健康眼相比,RVO眼的黄斑灌注状态明显下降,影响并限制了RVO患者的视力。缺血型RVO患眼视力和黄斑灌注状态较非缺血型RVO患眼更差。OCTA在观察血管形态和量化黄斑灌注状态方面具有优势,可作为评估疾病进展的有效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灌注状态 视网膜缺血 最佳矫正视力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期保存液和甘油保存的血清HBsAg阳性供体角膜中HBsAg的表达和定位
3
作者 仁虹 蔡子怡 +5 位作者 杜佳琪 李高阳 胡舒钰 欧阳莎 刘寒涵 邓志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42-1648,共7页
目的:中国角膜移植供体缺口巨大,可通过角膜成分移植来扩大供体角膜来源。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采用不同储存介质保存的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捐献者角膜中HBsAg的表达和分布,以评估板层角膜移植... 目的:中国角膜移植供体缺口巨大,可通过角膜成分移植来扩大供体角膜来源。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采用不同储存介质保存的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捐献者角膜中HBsAg的表达和分布,以评估板层角膜移植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间临床捐献的保存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眼库的10枚角膜(来自6例捐献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的方法检测血清HBsAg的表达,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检测血清HBsAg阳性捐献者血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滴度,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角膜中的HBsAg的表达及其在角膜各层的定位,对血中HBV DNA滴度和角膜中HBsAg荧光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枚来自2例血清HBsAg阳性捐献者的角膜、1枚来自1例血清HBsAg阴性捐献者的角膜均短期(<2周)保存在中期保存液中,2枚来自1例血清HBsAg阳性捐献者的角膜和2枚来自1例血清HBsAg阳性捐献者的角膜分别在甘油中保存1个月和1年,1枚来自1例血清HBsAg阴性捐献者的角膜在甘油中保存1年。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采用中期保存液短期(<2周)保存的2枚角膜上皮层和1枚角膜内皮层、甘油保存1年的1枚角膜上皮细胞均可见HBsAg阳性信号。免疫荧光染色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角膜上皮层和内皮层中HBsAg荧光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捐献者及保存方法的角膜上皮中HBsAg荧光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中HBV DNA滴度与角膜上皮中的HBsAg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2)=0.707,P=0.036)。结论:HBsAg血清阳性捐献者的供体角膜存放于中期保存液或在甘油中长期保存后,上皮层或内皮层仍有HBsAg的阳性表达,但角膜基质层中均无HBsAg的阳性表达。血中HBV DNA滴度高表达的捐献者,其角膜中HBsAg表达阳性的可能性越高。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HBsAg阳性供体角膜用于板层角膜移植的可能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板层角膜移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上皮层 内皮层 基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体C5/C5a在Graves眼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4
作者 朱敏 吴冰萱 +2 位作者 陈赵昌辞 陈海燕 熊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33-1641,共9页
目的:Graves眼病是一种复杂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补体系统中的核心成分5/5a(component 5/5a,C5/C5a)可能在该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探究... 目的:Graves眼病是一种复杂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补体系统中的核心成分5/5a(component 5/5a,C5/C5a)可能在该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探究C5/C5a与Graves眼病的因果关系,以期为Graves眼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的汇总数据,以补体C5/C5a作为暴露因素,Graves眼病作为结局因素,分析补体C5/C5a与Graves眼病的因果关系,利用共定位分析得出假设的后验概率(posterior probability of hypothesis,PPH),进一步验证补体C5与Graves眼病的遗传关联。结果:Wald比率法模型显示补体C5与Graves眼病呈显著正相关(OR=4.109,95%CI 1.990~8.486,P<0.001),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模型显示C5a与Graves眼病同样呈正相关(OR=2.901,95%CI 1.225~6.869,P=0.015),共定位分析显示补体C5与Graves眼病在给定的遗传窗口内共享同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rs7036980,PPH4为0.81(>0.80为概率高)。结论:补体C5/C5a的高水平显著增加Graves眼病的发生风险,通过靶向补体C5的抑制剂可以有效降低Graves眼病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C5 补体C5A GRAVES眼病 孟德尔随机化 共定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机关人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15
5
作者 罗中伶 陈国平 唐仁泓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22-823,共2页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机关人员 患病率 长沙市 相关因素分析 流行病学调查 发病机制 视力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BD数据库中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流行病学负担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林艳辉 高莉茉 姜文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3,共8页
目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WHO认定的三大重点防盲眼病之一,是老年人视力不可逆性损伤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2019数据库的中国AMD数据,探讨... 目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WHO认定的三大重点防盲眼病之一,是老年人视力不可逆性损伤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2019数据库的中国AMD数据,探讨AMD流行病学负担,为中国AMD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GBD 2019数据库AMD的患病数/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Ys)、DALY率及中国和全球的社会人口学指数(socio-demographic index,SDI),并统计中国1990年至2019年AMD流行趋势及年龄、时期、性别趋势,研究AMD患病率与SDI之间的关系。结果:2019年中国AMD患病率位于全球高水平,患病人数为1990年的1.93倍,患病率及DALY率均持续上升;中国AMD患病人数年龄趋势呈中间高、两头低形态,且女性高于男性。随着SDI值的增加,AMD的发病率呈线性上升趋势。结论:通过分析GBD数据库,1990年至2019年间中国AMD疾病负担显著上升,居全球前列,且与社会发展程度呈正相关。积极研究AMD流行病学资料及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系,对于AMD诊治、卫生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疾病负担 中国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疾病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αvβ3、组织因子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 被引量:8
7
作者 唐仁泓 龙剑锋 陈百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62-767,共6页
目的:探讨整合素αvβ3、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激光诱导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随机选取成年雄性棕色... 目的:探讨整合素αvβ3、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激光诱导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随机选取成年雄性棕色挪威大鼠25只,一眼为实验组,经氩激光(波长532 nm)光凝诱导CNV形成,另一眼为正常对照。分别于光凝后第3,7,14,21及28天随机取5只大鼠,行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检查,并取出视网膜,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整合素αvβ3,TF及VEGF在CNV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无新生血管生成,无整合素αvβ3和TF的表达,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色素上皮层、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中均有少量VEGF的表达。光凝7 d后,FFA检查发现实验眼光凝区有圆盘状荧光渗漏,表明有新生血管生成。光凝后3 d,光凝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外核层缺损区、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均表达少量的VEGF、整合素αvβ3及TF,随着时间的延长,CNV逐渐形成,VEGF、整合素αvβ3及TF表达水平也逐渐增加(P<0.01),其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于第7天达高峰;VEGF的表达于第14天达高峰;TF的表达于第21天达高峰。结论:整合素αvβ3,VEGF及TF分别表达于实验性大鼠CNV形成初期、中期及晚期,其在CNV中表达的顺序对临床选择抗新生血管药物的治疗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 组织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脉络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楠 唐仁泓 王欣荣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74-676,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2008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眼科收治的88例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资料。88例患者以性别、年龄、眼别、伤后有无光感、有无骨折、昏迷史、受伤原因、治疗方...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2008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眼科收治的88例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资料。88例患者以性别、年龄、眼别、伤后有无光感、有无骨折、昏迷史、受伤原因、治疗方式8个临床观察因素作为自变量(X),疗效作为因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所有治疗均在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伤后有无光感X4(P=0.010)、昏迷史X6(P=0.010)和治疗方式X8(P=0.006)是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伤后无光感(OR=3.392,P=0.010)、有昏迷史(OR=3.162,P=0.010)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χ2=20.333,P=0.000),手术治疗是保护视力的有力措施(OR=1.459,P=0.006)。Logistic回归方程为:LogistP=-1.674+1.222X4+1.151X6+1.459X8(χ2=20.333,P=0.000)。结论伤后无光感、有昏迷史是影响眼视力预后的危险因素,手术治疗是保护视力的有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视神经损伤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与VEGF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明渊 唐仁泓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HIF-1与VEGF分别在32例翼状胬肉与11例人正常球结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32例翼状胬肉中HIF-1的阳性表达率为62.5%(...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HIF-1与VEGF分别在32例翼状胬肉与11例人正常球结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32例翼状胬肉中HIF-1的阳性表达率为62.5%(20/32),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84.8%(27/32),11例正常结膜组织中HIF-1的阳性表达率为9.1%(1/11),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18.2%(2/11),正常球结膜与翼状胬肉组织中HIF-1与VEG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翼状胬肉中HIF-1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HIF-1及VEGF在翼状胬肉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发展。HIF-1与VEGF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在翼状胬肉中HIF-1可能参与了对VEGF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翼状胬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视力预后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豫 许雪亮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7-251,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不同分期的患者视网膜激光治疗的视力预后。方法:根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研究组(Diabetic Retinopathy Photocoagulation Study Group,DRPS)治疗技术规定,将138例(210眼)...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不同分期的患者视网膜激光治疗的视力预后。方法:根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研究组(Diabetic Retinopathy Photocoagulation Study Group,DRPS)治疗技术规定,将138例(210眼)分别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PDR)、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患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术后3~6个月监测视力变化,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检查,观察荧光素渗漏、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微血管瘤及新生血管等有无消退,酌情补充光凝。随访6~24个月。结果:经过激光光凝治疗后NPDR期视力提高和不变占95.83%,PPDR期视力提高和不变占91.67%,PDR期视力提高和不变占73.81%。3~6月后复查FFA显示,NPDR期有效占95.83%,PPDR期有效占78.33%,PDR期有效占60.31%。结论:DR的不同分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视力预后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合理的激光参数对不同分期DR尤其是伴有黄斑水肿的DR患者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是挽救其视功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激光光凝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嗜酸性肉芽肿二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雪桃 唐仁泓 +2 位作者 于慧敏 张文华 高莉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7-698,共2页
关键词 眼眶嗜酸性肉芽肿 患儿家长 实性肿块 入院检查 眼球运动 横纹肌肉瘤 无外伤史 上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的最佳运动组合模式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艳辉 曹霞 +1 位作者 王建刚 刘豫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21-1730,共10页
目的:运动是血糖管理的关键措施,可以改善血脂、血压,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这对维持血糖稳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的最优运动组合,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个性化运动指导。方法:收集2020年1月... 目的:运动是血糖管理的关键措施,可以改善血脂、血压,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这对维持血糖稳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的最优运动组合,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个性化运动指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867名糖尿病患者。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人口学信息、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空腹血液样本检测血脂和空腹血糖水平;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分类变量用χ2检验;连续变量用Kruskal-Wallis检验;运动行为(运动频率、持续时间、运动强度)、运动年限、饮食习惯、降糖药物治疗与空腹血糖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运动行为与各指标相关性采用旭日玫瑰图分析;运动行为与最佳预期效果的关系用极热图显示。结果: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P=0.681)外,不同运动习惯组的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糖尿病患者每周进行5次以上中高强度运动,每次持续30 min以上,体重指数、血脂、血糖和血压水平更达标;每周1~2次低强度运动需要30至60 min或更长时间的运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运动频率(β=−0.208,95%CI−0.356~−0.059,P=0.006)、持续时间(β=−0.227,95%CI−0.387~−0.066,P=0.006)、运动强度(β=−0.110,95%CI−0.218~−0.002,P=0.046)、饮食习惯(β=0.462,95%CI 0.295~0.556,P<0.001)和降糖药物治疗(β=−0.520,95%CI−0.720~−0.312,P<0.001)与空腹血糖相关。结论:每周大于5次,每次30 min以上的中高强度运动是糖尿病患者的有效运动模式。低运动强度下,为达到预期效果,应增加运动频率或与较长的运动时间相结合。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低运动频率与运动时间延长的关系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运动疗法 血糖控制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眉弓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例
13
作者 易军晖 陈国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13,共1页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眉弓部 清创缝合术 肿块切除术 皮肤裂伤 皮肤肿块 肿块大小 部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冷针放液与不放液手术治疗的比较观察
14
作者 罗中伶 陈国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2-112,共1页
关键词 非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手术治疗 不放液 视网膜下积液 冷针 视网膜下放液 巩膜手术 巩膜外加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眼病中预测性ceRNA网络的构建及免疫细胞浸润模式的鉴定
15
作者 曹家敏 陈海燕 +3 位作者 谢冰雨 陈艺枝 熊炜 李明渊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85-1196,共12页
目的:Graves眼病(Graves’ophthalmopathy,GO)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非编码RNA相互作用的机制及炎症细胞浸润模式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构建GO的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网络并明确眼眶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模式... 目的:Graves眼病(Graves’ophthalmopathy,GO)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非编码RNA相互作用的机制及炎症细胞浸润模式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构建GO的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网络并明确眼眶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模式以进一步探究GO的发病机制。方法:使用GEO2R工具鉴定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对DEGs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基因本体分析,并从RNA相互作用数据库中提取RNA的相互作用关系;使用STRING数据库鉴定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Cytoscape进行可视化;基于StarBase、miRcode和DIANALncBase Experimental v.2数据库中相互作用的非编码RNA来构建ceRNA网络;采用CIBERSORT算法和R语言检测并描述GO中免疫细胞的浸润模式。结果:共获得114个DEGs,通过KEGG和基因本体分析明确121条通路。使用Cytoscape中的cytoHubba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中提取了4个Hub基因(SRSF6、DDX5、HNRNPC和HNRNPM),共提取104个节点和142条连接,构建出1个ceRNA网络(MALAT1-MIR21-DDX5)。免疫细胞分析结果显示:GO中CD8+T细胞和CD4+静止型记忆T细胞的比例分别上调和下调。CD4+静止型记忆T细胞的比例与MALAT1、MIR21和DDX5的表达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成功构建出GO眼眶组织内的ceRNA调节网络(MALAT1-MIR21-DDX5),明确在GO中CD4+静止型记忆T细胞的比例下调且与ceRNA组成成分存在正向调节关系,进一步揭示了GO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眼病 生物信息学分析 竞争性内源RNA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