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x43及GLT-1对三叉神经痛大鼠疼痛行为学变化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熊樱岚 罗骁 +2 位作者 李欣 阎雪彬 黄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95,共7页
目的:研究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中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和谷氨酸转运体-1(glutamate transporter-1,GLT-1)表达的变化,探讨Cx43和GLT-1与三叉神经痛大鼠疼痛行为的关系。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假手术组(S)、... 目的:研究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中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和谷氨酸转运体-1(glutamate transporter-1,GLT-1)表达的变化,探讨Cx43和GLT-1与三叉神经痛大鼠疼痛行为的关系。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假手术组(S)、模型组(ION-CCI)、ION-CCI+生理盐水1组(NS1)、ION-CCI+Gap26组(Gap26)、ION-CCI+生理盐水2组(NS2)、ION-CCI+头孢曲松组(Cef),每组6只。用铬肠线疏松结扎大鼠眶下神经建立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相应组于术后第8天分别腹腔注射Gap26、头孢曲松或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仅暴露神经,不结扎。于术前1天,术后1、3、5、7、9、11、14天行机械痛阈值及视频行为学检测。术后第15天取三叉神经脊束核,应用蛋白质印迹检测Cx43和GL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腹腔注射Gap26或头孢曲松可提高三叉神经痛大鼠的机械痛阈值(P<0.001),减少其抓脸次数(P<0.001)。术后第15天,ION-CCI、NS1及NS2组大鼠较N组及S组大鼠相比,Cx43表达明显增加(P<0.01),GLT-1表达明显减少(P<0.001);Gap26组大鼠较ION-CCI、NS1组大鼠相比,Cx43表达减少(P<0.05),GLT-1表达增加(P<0.01);Cef组大鼠较ION-CCI、NS2组大鼠相比,GLT-1表达增加(P<0.001),Cx43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注射Gap26或头孢曲松可改变三叉神经痛大鼠疼痛行为并改变三叉神经脊束核中Cx43和GLT-1的表达,提示Cx43和GLT-1参与了三叉神经痛大鼠疼痛行为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缝隙连接蛋白43 谷氨酸转运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5p通过下调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Kv1.1表达减轻大鼠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1
2
作者 周雪雯 郭刚文 +1 位作者 余珊子 胡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9,共11页
目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电压门控性钾通道(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Kv)已被证实参与TN的发生、发展,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微RNA(microRNA,miR)可通过调节三叉神经节(trig... 目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电压门控性钾通道(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Kv)已被证实参与TN的发生、发展,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微RNA(microRNA,miR)可通过调节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上Kv通道的表达及神经元兴奋性,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本研究旨在探索TN模型中TG上Kv1.1和miR-21-5p的关系,评估miR-21-5p是否对Kv1.1有调控作用,为TN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1)假手术组(sham组,n=12),大鼠仅在术侧切口缝合,不结扎神经;2)Sham+agomir NC组(n=6),sham大鼠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方法于术侧TG微量注射agomir NC;3)Sham+miR-21-5p agomir组(n=6),sham大鼠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方法于术侧TG微量注射miR-21-5p agomir;4)TN组(n=12),采用铬肠线慢性缩窄性眶下远端神经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distal infraorbital nerve,dIoN-CCI)法构建TN大鼠模型;5)TN+antagomir NC组(n=6),TN大鼠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方法于术侧TG微量注射antagomir NC;6)TN+miR-21-5p antagomir组(n=6),TN大鼠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方法于术侧TG微量注射miR-21-5p antagomir。检测术后各组大鼠面部机械痛阈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术后大鼠术侧TG中Kv1.1和miR-21-5p的表达情况。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确定Kv1.1和miR-21-5p是否存在靶标关系,即miR-21-5p是否可以直接影响KCNA1的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通过免疫荧光法测定,对脑立体定位注射的效果进行评价,随后分别将miR-21-5p的类似物(agomir)和agomir NC通过脑立体定位仪注射至sham组大鼠TG内,使miR-21-5p过表达;向TN组大鼠TG内分别注射miR-21-5p的抑制剂(antagomir)和antagomir NC,抑制miR-21-5p表达。观察给药前后大鼠行为学变化,检测干预后大鼠TG内miR-21-5p和Kv1.1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基础痛阈值相比,TN组大鼠在术后第5至15天,面部机械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sham组大鼠面部机械痛阈值稳定在正常水平,证明dIoN-CCI模型构建成功。与sham组相比,TN组TG中Kv1.1 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下调(均P<0.05),miR-21-5p的表达上调(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显示:与转染mimic NC和野生型KCNA1(KCNA1 WT)组相比,共转染6 nmol/L或20 nmol/L的rno-miR-21-5p mimics的KCNA1 WT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01);与6 nmol/L rno-miR-21-5p mimics共转染组相比,较大剂量(20 nmol/L)的rno-miR-21-5p mimics共转染组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显著降低(P<0.001)。免疫荧光法结果显示通过脑立体定位可以将药物准确注入TG。TN组抑制miR-21-5p表达后,大鼠面部机械痛阈升高,TG中Kv1.1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升高;sham组过表达miR-21-5p后,大鼠面部机械痛阈降低,TG中Kv1.1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降低。结论:Kv1.1和miR-21-5p均参与TN的发生、发展,miR-21-5p可以通过结合KCNA13'-UTR来调控Kv1.1的表达,进而影响T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门控性钾通道 miR-21-5p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治疗幻肢痛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武兰星 胡蓉 +4 位作者 张红莲 倪云成 张建平 郭刚文 李勇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318,共6页
幻肢痛是截肢后出现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面临挑战。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作为一种神经调控技术,在缓解慢性疼痛中显示出潜力,但其治疗幻肢痛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1例42岁男... 幻肢痛是截肢后出现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面临挑战。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作为一种神经调控技术,在缓解慢性疼痛中显示出潜力,但其治疗幻肢痛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1例42岁男性患者,因右上肢截肢后持续放射性闪电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8~9]接受SCS治疗。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C6T1段右侧神经根信号缺失,通过手术植入经皮穿刺电极,实现疼痛区域电刺激全覆盖。术后5 d VAS评分为2~3,随访1年疼痛持续缓解(VAS评分1~2),抑郁症状消失且停用镇痛药物。现有研究表明,SCS的长期效果存在波动,须关注术后感染、电极移位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幻肢痛 脊髓电刺激 经皮穿刺电极 抑郁 视觉模拟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疼痛分类方法和治疗思路 被引量:17
4
作者 韩睿 廖琴 +1 位作者 阳晓燕 黄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28-330,共3页
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和疾病,其受众之广、影响之大越来越引起医务人员和大众的重视。疼痛性质常难以描述,没有特异性指标,主要依靠患者主诉,尚无明确客观的分类诊断标准,疼痛治疗多种多样且缺乏规范。作者通过探索并与业内同事探讨国... 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和疾病,其受众之广、影响之大越来越引起医务人员和大众的重视。疼痛性质常难以描述,没有特异性指标,主要依靠患者主诉,尚无明确客观的分类诊断标准,疼痛治疗多种多样且缺乏规范。作者通过探索并与业内同事探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10,ICD-10)和即将出台的ICD-11关于慢性疼痛分类的标准和法则,提出基于病理生理学基础进行疼痛分类是一个可以把众多疼痛症状或综合征甚至疼痛疾病串联起来的工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用药和治疗方案,能够有助于疼痛的临床思维,指导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分类 病理生理学 临床疼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彭丹 阎雪彬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0,共3页
microRNAs(miRNAs)是一种小的非编码RNA,它通过与靶mRNA分子的3'非编码区(UTR)互补结合,在RNA沉默中起着导向分子的作用。miRNAs针对大多数蛋白质编码转录物,参与动物几乎所有的发育和病理过程。最近越来越多研究结果表明,miRNAs涉... microRNAs(miRNAs)是一种小的非编码RNA,它通过与靶mRNA分子的3'非编码区(UTR)互补结合,在RNA沉默中起着导向分子的作用。miRNAs针对大多数蛋白质编码转录物,参与动物几乎所有的发育和病理过程。最近越来越多研究结果表明,miRNAs涉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如调节炎症因子、离子通道和调控免疫平衡等,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中miRNAs作为一种微型介质,有可能成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生物学标志物及可能潜在的治疗靶点,从而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疗法治疗慢性疼痛疾病的进展、使用和不良反应的回顾 被引量:1
6
作者 Chakravarthy K Chen Y +1 位作者 He C 湛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6-88,共3页
背景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快速兴起的治疗方式被应用于各种疼痛疾病,且随着干细胞疗法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对于疼痛疾病的治疗也获得极大进步。我们总结出此文章主要是为了让疼痛科及其他专科医生更好地了解干细胞疗法这项技术,并总结了目... 背景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快速兴起的治疗方式被应用于各种疼痛疾病,且随着干细胞疗法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对于疼痛疾病的治疗也获得极大进步。我们总结出此文章主要是为了让疼痛科及其他专科医生更好地了解干细胞疗法这项技术,并总结了目前干细胞疗法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临床试验及其重要的临床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疗法 疼痛疾病 治疗方式 不良反应 慢性 专科医生 临床数据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多能干细胞诱导GABA能神经元移植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7
作者 Manion J 李雪莲(译) 黄东(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61-564,共4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且大多数病人对目前的治疗方法都有抵抗。脊髓抑制的减弱是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核心因素。已有研究表明胎儿GABA能神经前体细胞可以缓解疼痛,但因其多向分化潜能而不适用于治疗。本研究通过脊髓移植... 神经病理性疼痛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且大多数病人对目前的治疗方法都有抵抗。脊髓抑制的减弱是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核心因素。已有研究表明胎儿GABA能神经前体细胞可以缓解疼痛,但因其多向分化潜能而不适用于治疗。本研究通过脊髓移植终末分化的人源多能干细胞诱导GABA能神经元(iGABA能神经元),首次证明iGABA能神经元可以显著、长期和安全地缓解小鼠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此外,移植的iGABA能神经元可以在损伤的脊髓中长期存活并能观察到突触融合。总之,本研究首次为GABA能神经元移植治疗人类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了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多能干细胞诱导 神经病理性疼痛 周围神经损伤 GABA能中间神经元 脊髓移植 干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脊柱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脑桥前池置管药物输注技术应用指南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欣宁 王亚平 +9 位作者 邹定全 张伟 李欣 贺佩瑶 周浩宬 杨彤飚 朱钧 洪波 张宇 肖艳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鞘内镇痛药物的分布特点和目前置管技术的限制使传统的鞘内镇痛方法对头面部难治性疼痛无法发挥作用。本技术应用指南的制订旨在促进经脊柱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脑桥前池置管药物输注技术的推广和规范、安全应用。方法:工作小组采... 目的:鞘内镇痛药物的分布特点和目前置管技术的限制使传统的鞘内镇痛方法对头面部难治性疼痛无法发挥作用。本技术应用指南的制订旨在促进经脊柱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脑桥前池置管药物输注技术的推广和规范、安全应用。方法:工作小组采用改良德尔菲法,邀请本技术领域的10名专家对脑桥前池药物输注技术的相关议题进行3轮电子邮件函询及3轮现场会议讨论。结果:针对脑桥前池药物输注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技术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患者准备、脑桥前池置管手术规范、镇痛药物选择和剂量衔接、术后镇痛管理和并发症防治共7个议题形成一致意见(同意率≥80%)。结论:脑桥前池药物输注镇痛技术应用于头面部难治性疼痛患者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既可减轻长期罹受疼痛患者的痛苦,也能帮助一些患者保持人生最后一程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值得在国内外相关专业领域推广和规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药物输注 脑桥前池 癌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难治性疼痛 头面部疼痛 改良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144
9
作者 于生元 万有 +20 位作者 万琪 马柯 王家双 卢振和 刘延青 刘小立 刘慧 刘若卓 邓列华 李焰生 陈向军 陈军 张达颖 郑宝森 赵华 常建民 黄东 傅志俭 熊东林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61-167,共7页
一、定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定义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1]),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2])。PHN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 一、定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定义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1]),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2])。PHN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3])。二、流行病学PHN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因疼痛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定义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病理性疼痛 NEURALGIA 中国专家共识 疼痛持续时间 痛觉超敏 中枢敏化 加巴喷丁 阿片类药物 神经介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观评价骨癌痛致鼠行走距离缩短的新方法
10
作者 彭皓 黄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815-819,共5页
目的:探讨自主滚轮测试(Voluntary Wheel Running Test)在评估C57BL/6小鼠股骨癌痛模型癌痛行为学上的可行性。方法:选用体重18-20 g雄性C57BL/6小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n=10),肿瘤组:骨髓腔内接种Lewis肺癌细胞2×106个;对... 目的:探讨自主滚轮测试(Voluntary Wheel Running Test)在评估C57BL/6小鼠股骨癌痛模型癌痛行为学上的可行性。方法:选用体重18-20 g雄性C57BL/6小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n=10),肿瘤组:骨髓腔内接种Lewis肺癌细胞2×106个;对照组:采用同样方法接种等容积D-Hank's液。术前三天起每日测定两组小鼠在滚轮内自由行走20 min的圈数,取第三天(即术前一天)的测量结果为基础值。术后第1、7、9、12、14、18、21天各组均进行自发痛行为学测试及自主滚轮测试。结果:自发抬足评分和抬足次数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抬足评分降低,抬足次数延长。第12天开始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抬足时间和自主滚轮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自发抬足时间延长,自主运动减少。术后第9天开始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主滚轮测试方法可用于评估癌痛小鼠的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小鼠 自主滚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