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合剂在大鼠烧伤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罗成群 周建大 +6 位作者 陈道谨 贺全勇 朱利军 李高峰 李萍 周鹏翔 石光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药合剂对烧伤炎症反应的调理作用。方法 :SD大鼠 1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烫伤组和烫伤后中药合剂喂服组 (中药组 ) ,烫伤组和中药组制备成III度 30 %总体表面积烫伤模型 ;采用放射免疫法 ,分别于伤后 6h ,1,5 ,10 ,2 0d时检... 目的 :探讨中药合剂对烧伤炎症反应的调理作用。方法 :SD大鼠 1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烫伤组和烫伤后中药合剂喂服组 (中药组 ) ,烫伤组和中药组制备成III度 30 %总体表面积烫伤模型 ;采用放射免疫法 ,分别于伤后 6h ,1,5 ,10 ,2 0d时检测大鼠血清TNF α,IL 1β ,IL 6 ,IL 8,IL 4和IL 10含量。结果 :烫伤组和中药组血清中各指标伤后明显升高 ,中药组促炎因子 (TNF α ,IL 1β ,IL 6 ,IL 8)分别在不同时相点低于烫伤组 ,而抗炎因子 (IL 4 ,IL 10 )分别在不同时相点高于烫伤组。结论 :中药合剂对烧伤炎症反应具有明显调理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合剂 大鼠 烧伤 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 放射免疫法 清火败毒饮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治疗方案在深Ⅱ°烧伤治疗中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辉霞 肖水源 +3 位作者 贺全勇 周鹏翔 刘飞跃 彭浩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12-1116,共5页
目的:对临床上常用的两种烧伤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旨在找到一种成本较低、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案,在保证患者生存质量较好的基础上,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方法:从湖南、四川2省8家三级医院抽取1017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 目的:对临床上常用的两种烧伤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旨在找到一种成本较低、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案,在保证患者生存质量较好的基础上,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方法:从湖南、四川2省8家三级医院抽取1017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入院时一般情况和病情资料、治疗期间所产生的直接医疗费用和治疗效果,按要求分成研究组(烧伤湿润暴露疗法组)和对照组(切削痂植皮组),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研究组例均成本[93633.71(82260.79,107576.34)元]明显低于对照组例均总成本[175077.93(131433.23,228918.83)元](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7.2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2.89%)(P<0.05);研究组成本/效果(C/E)值(962.52)明显低于对照组C/E值(1884.79),研究组治疗成本低于对照组,但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成本–效果分析用于治疗方案的评估具有客观和直观性,对临床治疗方案和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选择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湿润暴露疗法在深Ⅱ°烧伤治疗中具有成本较低、疗效较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治疗方案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创面脓毒症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彭程 贺全勇 彭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223-2225,共3页
目的:观察绿脓杆菌所导致的烧伤创面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80只SPF级SD大鼠完全随机地分为创面脓毒症组和对照组两组。于创面接种绿脓杆菌或生理盐水0、2、12、24和48h处死后,计数创面组织细菌含量,... 目的:观察绿脓杆菌所导致的烧伤创面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80只SPF级SD大鼠完全随机地分为创面脓毒症组和对照组两组。于创面接种绿脓杆菌或生理盐水0、2、12、24和48h处死后,计数创面组织细菌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行损伤评分,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计量凋亡指数(AI),分析组织细菌量与凋亡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肺组织病理观察及损伤评分显示创面脓毒症组损伤改变明显重于同时间对照组。TUNEL法检测发现创面脓毒症组AI明显高于同时间对照组AI,且在24hAI最高。组织细菌量与AI相关性分析显示,组织细菌量在0~24h与AI呈正线性相关。结论:细胞凋亡可能在脓毒症ALI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脓毒症 凋亡 肺损伤 绿脓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Wnt5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尹朝奇 贺全勇 +7 位作者 罗成群 周建大 朱颉 李萍 陈铁夫 彭浩 徐阳成 陈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65-1167,共3页
目的观察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Wnt5a水平变化。方法采集烧伤脓毒症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Wnt5a水平,并比较轻、中、重度脓毒症患者血清Wnt5a水平。同期选取轻度烧伤的非脓毒症患者8例作对照。结果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W... 目的观察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Wnt5a水平变化。方法采集烧伤脓毒症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Wnt5a水平,并比较轻、中、重度脓毒症患者血清Wnt5a水平。同期选取轻度烧伤的非脓毒症患者8例作对照。结果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Wnt5a水平高于对照者。动态观察发现,脓毒症痊愈后患者血清Wnt5a水平降低,而随着脓毒症病情恶化血清Wnt5a水平持续升高。结论Wnt5a参与了烧伤患者炎症的发病过程,且检测Wnt5a水平可作为炎症严重程度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5A 烧伤 脓毒症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也谈特重度烧伤的治与否——与吕国忠同志商榷
5
作者 周鹏翔 罗成群 《医学与哲学》 2001年第8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重度烧伤 治疗 现代医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组织HO-1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朱颉 罗成群 +3 位作者 贺全勇 彭浩 周建大 李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讨瘢痕组织HO1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为研究瘢痕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标本均采集自无严重并发症的志愿者,共24例,分为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扁平瘢痕3组,每组8例,第4组正常皮肤组织由上述24例患者正常皮肤标本中随机抽... 目的:探讨瘢痕组织HO1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为研究瘢痕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标本均采集自无严重并发症的志愿者,共24例,分为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扁平瘢痕3组,每组8例,第4组正常皮肤组织由上述24例患者正常皮肤标本中随机抽取8例。所取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HO1的表达和CD34血管计数以及成纤维细胞计数,比较不同类型瘢痕及正常皮肤HO1量化指标、成纤维细胞数量与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CD34染色结果示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血管较丰富,而扁平瘢痕和正常皮肤较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O1在各组瘢痕及正常皮肤表皮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表达较强,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O1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扁平瘢痕及正常皮肤真皮中表达依次减弱;血管计数与表皮、真皮HO1(均P<0.01)表达均存在正相关(r=0.761,P<0.01)。成纤维细胞数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扁平瘢痕及正常皮肤中依次减少;血管计数与成纤维细胞计数间存在正相关(r=0.731,P<0.01)。结论:HO1可能是促进瘢痕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烧伤瘢痕内HO1及血管生成变化的原因可能在局部而不在全身;过量血管生成可能是病理性瘢痕的一种表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血管生成 血红素氧合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火败毒饮对巨噬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萍 徐丹 罗成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66-770,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清火败毒饮方(qinghuobaiduyin,QHBDY)对晚期炎症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chromosomal protein 1,HMGB1)在RAW264.7巨噬细胞中表达的影响,以了解其抗炎症反应的细胞内源性保护机制。方法:以RAW264.7... 目的:观察中药清火败毒饮方(qinghuobaiduyin,QHBDY)对晚期炎症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chromosomal protein 1,HMGB1)在RAW264.7巨噬细胞中表达的影响,以了解其抗炎症反应的细胞内源性保护机制。方法:以RAW264.7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正常SD大鼠血清、烧伤SD大鼠血清和中药QHBDY治疗后SD大鼠血清干预细胞,应用RT-PCR技术检测细胞中HMGB1表达。结果:正常SD大鼠血清干预RAW264.7巨噬细胞后,HMGB1mRNA的表达量与正常RAW264.7巨噬细胞中HMGB1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烧伤SD大鼠血清干预RAW264.7巨噬细胞,HMGB1的表达量在干预3 h增高后又降为低水平表达,至18 h后急剧增加,于36 h达到高峰,至48 h仍维持高水平表达;应用中药QHBDY治疗后SD大鼠血清干预RAW264.7巨噬细胞,HMGB1的表达量在干预3 h增高后又降为低水平表达,于24 h出现缓慢增加,但较烧伤SD大鼠血清干预组低,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血清能引起HMGB1在RAW264.7中的高表达;中药QHBDY治疗后SD大鼠血清能降低RAW264.7中HMGB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火败毒饮方 中药 RAW264.7巨噬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1 血清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纤维蛋白脂肪复合物治疗瘢痕性凹陷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明 李泽华 +2 位作者 陈佳 顾斌 谢红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70-157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自体纯化脂肪颗粒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注射移植对面部瘢痕性凹陷畸形进行修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7例面部凹陷畸形患者,取自体脂肪经离心纯化,复合PRF,瘢痕粘连松解,局部注射填充。结果:...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自体纯化脂肪颗粒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注射移植对面部瘢痕性凹陷畸形进行修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7例面部凹陷畸形患者,取自体脂肪经离心纯化,复合PRF,瘢痕粘连松解,局部注射填充。结果:患者术后局部畸形矫正满意,术区几乎无新增瘢痕,并且原有瘢痕质地有一定程度改善,脂肪供区无并发症发生。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效果满意,无局部硬结、感染、脂肪液化。结论:应用改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自体脂肪,能有效提高脂肪的成活率,减少移植后液化、坏死,是修复面部瘢痕性凹陷畸形的有效方法,在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自体纯化脂肪 瘢痕性凹陷畸形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因NOR1对肝癌细胞系HepG2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
9
作者 聂新民 周建大 +3 位作者 黄竹英 桂嵘 李登清 唐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研究NOR1基因对肝癌细胞系HepG2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将pcDNA3.1(+)/NOR1的表达质粒经脂质体导入HepG2细胞,Northern blot筛选出阳性克隆,通过双向电泳分离过表达NOR1的HepG2细胞内蛋白质,筛选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并进行质... 目的:研究NOR1基因对肝癌细胞系HepG2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将pcDNA3.1(+)/NOR1的表达质粒经脂质体导入HepG2细胞,Northern blot筛选出阳性克隆,通过双向电泳分离过表达NOR1的HepG2细胞内蛋白质,筛选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并进行质谱分析鉴定。结果:鉴定出6种表达上调的蛋白质点,包括锌指蛋白、肿瘤坏死因子受体、酪氨酸蛋白磷酸化受体等,这些蛋白质涉及基因转录、信号转导等肿瘤发生相关事件。结论:NOR1基因可能通过上调这些蛋白参与多种途径影响肝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1基因 双向电泳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生长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志琥 韩笑 +4 位作者 张孟瑶 徐家钦 李海红 周建大 谢慧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8-706,共9页
目的:甾体抗炎药治疗增生性瘢痕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且停药后瘢痕易复发。寻找可靠的替代药是改进该缺陷的有效手段。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物阿司匹林局部使用安全性良好,具有与甾体抗炎药类似的抗炎作用,对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可能具有类... 目的:甾体抗炎药治疗增生性瘢痕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且停药后瘢痕易复发。寻找可靠的替代药是改进该缺陷的有效手段。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物阿司匹林局部使用安全性良好,具有与甾体抗炎药类似的抗炎作用,对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可能具有类似的效果。本研究探究阿司匹林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首先制备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皮肤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0.9%NaCl组(C组)、0.2%阿司匹林组(D组)、0.5%阿司匹林组(E组)、2%阿司匹林组(F组)和曲安奈德组(G组)。在各组瘢痕局部注射给药8周后观察大体增生情况,再切取瘢痕组织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评定成纤维细胞与胶原纤维增生情况,并计算瘢痕指数、微血管密度及β-catenin免疫组织化学评分。结果:所有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构建成功。B、C组增生性瘢痕边缘不规则,呈淡红色,突出于表皮,显著挛缩,触之质硬;在D、E、F组中,随着阿司匹林给药浓度的上升,瘢痕逐渐变薄,成纤维细胞与胶原纤维增生逐渐减弱,瘢痕指数逐渐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D、E、F组β-catenin表达依次减少,免疫组织化学评分逐渐降低(P<0.05)。F组与G组在瘢痕指数、微血管密度及免疫组织化学评分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局部注射阿司匹林可减少增生性瘢痕的产生,且在一定给药浓度范围内其抑瘢的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阿司匹林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生长;2%阿司匹林与40 mg/mL曲安奈德对增生性瘢痕有近似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阿司匹林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曲安奈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t基因治疗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飞舟 邓刚 +1 位作者 刘浔阳 罗成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时肝组织内Akt和eNOS的活化是否受到抑制以及腺病毒介导的Akt基因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方法:以细胞内同源重组法构建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myr-HA-Akt和Ad-EGFP。采用四氯化碳复合法制备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 目的:探讨肝硬化时肝组织内Akt和eNOS的活化是否受到抑制以及腺病毒介导的Akt基因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方法:以细胞内同源重组法构建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myr-HA-Akt和Ad-EGFP。采用四氯化碳复合法制备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模型。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另取40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未处理组、Akt治疗组、EGFP组和生理盐水组。后3组分别经尾静脉分别注射Akt重组腺病毒、Ad-EGFP和生理盐水后,3d后,分别测定各组的门静脉压力、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内Akt,p-Akt,eNOS,p-eNOS蛋白的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肝内NO含量。EGFP组于转染后3d处死大鼠,取肝、心、肺、肾、脑、脾和睾丸,快速冰冻切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d-myr-HA-Akt和Ad-EGFP经纯化后滴度分别为5.5×1011vp/mL和6.0×1011vp/mL。肝硬化大鼠肝内Akt和eNOS的活化均受到抑制,肝内NO生成减少,门静脉压力升高。Akt重组腺病毒治疗能使受到抑制的Akt和eNOS磷酸化得到恢复,同时增加肝内NO含量,降低门静脉压力。而经Ad-EGFP和生理盐水处理组,Akt和eNOS磷酸化不能恢复,肝内NO含量和门静脉压力与未经治疗大鼠相似。EGFP组在Ad-EGFP转染后3d肝组织中可见大量绿色荧光,肺和肾组织中仅见少量荧光,而其他实质器官未见EGFP表达。结论:肝硬化时,大鼠肝内Akt和eNOS的活化均受到抑制,导致NO生成减少而肝内血管阻力增加,表现为门静脉压力升高。以腺病毒介导的Akt基因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T ENOS 腺病毒 门静脉高压症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