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NT10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袁力 周平 +3 位作者 赵永锋 李家乐 章燕 刘稳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2-415,共14页
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s,PTC)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复发和生存率密切相关,现有技术难以检测隐匿性颈部淋巴结转移,寻找准确预测PTC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标志物和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WNT10A在PTC中... 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s,PTC)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复发和生存率密切相关,现有技术难以检测隐匿性颈部淋巴结转移,寻找准确预测PTC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标志物和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WNT10A在PT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探讨WNT10A基因敲减在PTC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基于基因表达水平的交互式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和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癌症数据分析门户(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ra Cancer data analysis Portal,UALCAN)数据库在线分析WNT10A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RT-PCR)法检测32例PT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WNT10A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58例PTC标本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WNT10A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选取K1和TPC-1细胞进行细胞实验,采用Celigo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观察干扰后肿瘤细胞增殖情况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划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干扰后肿瘤细胞体外转移、侵袭能力。建立PTC异种移植瘤模型,观察并记录裸鼠的生长状态,根据瘤体重、体积比较2种细胞株成瘤结果差异。采用mRNA-seq法筛选WNT10A调控的差异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和基于独创性路径分析(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的经典通路分析。采用real-time 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验证WNT10A对Tec激酶信号通路下游关键分子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GEPIA和UALCAN数据库分析显示WNT10A mRNA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1)。Real-time RT-PCR结果显示WNT10A mRNA在PTC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WNT10A在PTC癌组织中高表达,与相应的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与PTC的多灶性、腺外侵袭及淋巴结转移相关。WNT10A基因敲减能够显著抑制K1和TPC-1细胞的增殖,改变细胞周期分布,增加凋亡细胞占比(均P<0.01)。细胞划痕及Transwell侵袭实验发现敲减WNT10A基因能够降低K1和TPC-1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裸鼠荷瘤实验证明敲减WNT10A基因在TPC-1细胞株中起抑制肿瘤的作用。GO分析和IPA显示Tec激酶信号通路是WNT10A作用的关键信号通路;real-time 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结果显示在K1细胞系中敲减WNT10A后,Tec激酶信号通路下游关键基因STAT3、MAPK8、TNFRSF21和AKT2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调。结论:WNT10A基因在PTC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PTC的侵袭、转移有关,其高表达具有促进PTC细胞增殖及侵袭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ec激酶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WNT10A 增殖 侵袭 转移 Tec激酶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显像在心脏淀粉样变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莫屈 邓子龙 +2 位作者 肖羿 刘才广 赵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39-1745,共7页
淀粉样变性是由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沉积在细胞外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具有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心脏淀粉样变(cardiac amyloidosis,CA)常见的类型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immunoglobulin light chain cardiac amyloidosis,A... 淀粉样变性是由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沉积在细胞外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具有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心脏淀粉样变(cardiac amyloidosis,CA)常见的类型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immunoglobulin light chain cardiac amyloidosis,AL-CA)和转甲状腺素蛋白型淀粉样变(transthyretincardiac amyloidosis,ATTR-CA)。核医学检查可准确、快速、无创性地辅助诊断CA且可有效预测CA患者预后。其中锝标双膦酸盐显像已被纳入专家共识,成为诊断ATTR-CA的一线方式。123I-间碘苄基胍(metaiodoenzylguanidine,MIBG)是去甲肾上腺素类似物,可有效评估CA患者心脏交感神经失支配状况。11C-匹兹堡化合物B和18F-氟比他班等Aβ-淀粉样蛋白显像剂在未来有望成为诊断AL-CA的新技术并纳入AL-CA患者的心脏分期系统。18F-NaF等新型显像剂在CA的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总结核素显像在CA中的研究价值,可为临床中早期检测CA、精准评估疾病预后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淀粉样变性 核素显像 显像剂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化自我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钟竹青 王瑜 +3 位作者 姚自强 刘好奇 郑凤 向谷良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3-977,共5页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管理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息息相关。随着科技的进步,量化自我作为一种新型的健康管理方式,正逐渐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管理中。文章对量化自我的概述,以及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启示与...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管理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息息相关。随着科技的进步,量化自我作为一种新型的健康管理方式,正逐渐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管理中。文章对量化自我的概述,以及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启示与建议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管理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容量管理 量化自我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及其拆方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海马组织ERK1/2 mRNA表达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素娥 胡随瑜 +2 位作者 张春虎 邱娟 李云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3-100,共8页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及其拆方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全方干预组、拆方干预I组和II组、氟西汀对照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配合孤养复制抑郁模型;运用敞箱试验和蔗糖水消耗实验观察...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及其拆方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全方干预组、拆方干预I组和II组、氟西汀对照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配合孤养复制抑郁模型;运用敞箱试验和蔗糖水消耗实验观察大鼠行为改变;荧光实时定量PCR(FQ-PCR)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1/2,ERK1/2)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ERK1/2 2-ΔΔCT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模型组海马ERK1/2mRNA表达明显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氟西汀组大鼠海马组织ERK1/2 2-ΔΔCT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拆方I组ERK1 2-ΔΔCT亦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拆方II组海马组织ERK1/2 2-ΔΔCT均无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刺激结合孤养可诱导大鼠脑组织ERK1/2mRNA表达下调,柴胡疏肝散可能通过促进海马组织ERK1/2mRNA的表达,改善抑郁大鼠模型的行为学异常,发挥抗抑郁作用;拆方I组也具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但作用不及全方组;拆方II组则无明显抗抑郁作用,但具增强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 抑郁症 ERK1/2 实时荧光定量PCR 拆方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的rCBF显像与CT/MRI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邱娟 梁昌华 左晓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5-598,共4页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简称狼疮脑病)患者rCBF显像结果并与CT/MRI比较,探讨rCBF显像对狼疮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狼疮脑病患者根据神经精神表现程度分为两组:严重神经精神疾病表现组20例(严重组),轻度神经精神疾病表现组20...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简称狼疮脑病)患者rCBF显像结果并与CT/MRI比较,探讨rCBF显像对狼疮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狼疮脑病患者根据神经精神表现程度分为两组:严重神经精神疾病表现组20例(严重组),轻度神经精神疾病表现组20例(轻度组)。所有受试对象均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显像和CT/MRI脑扫描。结果严重组20例患者rCBF显像阳性20例(100.0%),其中19例局部脑血流降低,1例局部脑血流增加;20例患者CT/MRI头部扫描阳性4例(20.0%),与rCBF显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度组20例患者rCBF显像阳性18例(90.0%),均表现为局部脑血流降低;CT/MRI扫描20例患者未见异常,同rCBF显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CBF显像与CT/MRI比较,诊断狼疮脑病更灵敏。狼疮脑病患者rCBF显像有脑血流改变,多表现为局部脑血流降低。rCBF显像对狼疮脑病的诊断、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V-Y推进黏膜瓣修复舌部缺损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卢若煌 王煜林 +3 位作者 毛平 甘平平 戴捷 袁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33-1038,共6页
目的:口腔舌部中小型缺损修复一直是一个难题,游离皮瓣和远位带蒂组织瓣难以满足临床需求,舌瓣是修复舌部中小型缺损的理想选择,然而局部形态不佳等缺点制约了该术式的开展。本研究旨在探讨双V-Y推进黏膜瓣修复中小型舌部缺损的疗效。方... 目的:口腔舌部中小型缺损修复一直是一个难题,游离皮瓣和远位带蒂组织瓣难以满足临床需求,舌瓣是修复舌部中小型缺损的理想选择,然而局部形态不佳等缺点制约了该术式的开展。本研究旨在探讨双V-Y推进黏膜瓣修复中小型舌部缺损的疗效。方法: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口腔科收治15例舌部病变患者,在彻底切除病变后遗留舌部黏膜缺损,于缺损前后方各设计1个V-Y推进黏膜瓣,自表面黏膜逐步向四周切开,保留深部正中肌肉蒂,将2个瓣向缺损中间游离,在缺损中央缝合,随后缝合供区。结果:15例患者双V-Y推进黏膜瓣术后均成活,创口均Ⅰ期愈合。患者术后随访12~22个月,舌部病变无复发,舌部对称满意,口内黏膜瓣菲薄平整,愈合良好,无明显咬舌等现象发生。结论:双V-Y推进黏膜瓣具有设计灵活、制备简单、供区保护良好和血供可靠等优点,是修复舌部黏膜中小型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V-Y推进黏膜瓣 舌部缺损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21-3p在PTC中的表达及对BCPAP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与KEGG、GO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马邺晨 石光清 +1 位作者 邱娟 刘乐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观察miR-221-3p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分期、转移的关系,瞬时转染miR-221-3p inhibitor观察其对PTC细胞BCPAP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iR-221-3p可能作用的靶基因、参与的通路及功能.方法:(1)原位... 目的:观察miR-221-3p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分期、转移的关系,瞬时转染miR-221-3p inhibitor观察其对PTC细胞BCPAP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iR-221-3p可能作用的靶基因、参与的通路及功能.方法:(1)原位杂交法(ISH)检测PTC、滤泡状甲状腺癌(FTC)与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iR-221-3p的表达.(2)miR-221-3p inhibitor瞬时转染BCPAP细胞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噻唑蓝(MTT)法、Annexin V-FITC/PI流式法分别检测两组细胞miR-221-3p表达、细胞增殖、凋亡情况.(3)软件预测miR-221-3p的靶基因,进行KEGG及GO富集分析.结果:(1)ISH显示PTC组织中miR-221-3p表达明显上调,与FTC、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miR-221-3p inhibitor转染细胞后,细胞miR-221-3p表达下降;细胞增殖减慢,细胞凋亡无明显改变.(3)在PTC中,KEGG分析显示miR-221-3p的靶基因参与了Wnt signaling pathway、Pathways in cancer等通路,GO分析显示miR-221-3p具有细胞代谢调控、基因表达调控、RNA代谢调控等生物功能.结论:miR-221-3p在PTC中表达明显上调,可能成为PTC的一种标志物,可能有影响PTC细胞增殖的作用,参与了Wnt signaling pathway、Pathways in cancer等通路,对PTC细胞的代谢、基因表达等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21-3p 乳头状甲状腺癌 原位杂交 KEGG通路分析 GO功能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