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CE Star循证模式选择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部位 被引量:31
1
作者 陈秀文 周乐山 +1 位作者 谭彦娟 陶子荣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82-1088,共7页
目的:应用ACE Star循证模式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的最佳置管部位。方法:按照ACE Star循证模式中问题确立、证据综合、转译评鉴、整合实践和效果评价5个步骤进... 目的:应用ACE Star循证模式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的最佳置管部位。方法:按照ACE Star循证模式中问题确立、证据综合、转译评鉴、整合实践和效果评价5个步骤进行研究。综合荟萃分析结果、相关指南、专家建议、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以及新生儿的特点,形成最终建议,对湖南省某三甲医院行PICC的87例新生儿进行整合实践,评价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等结局指标。结果: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经下肢静脉行PICC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上肢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83,95%CI:0.75~0.92,P<0.05)。最终的转译评鉴结果建议新生儿若无PICC置管前下肢静脉已被破坏等特殊情况,首选经下肢静脉行PICC。整合实践的结果显示,新生儿经下肢静脉行PICC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24%。与左下肢置管相比,右下肢置管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导管堵塞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经股静脉置管相比,经大隐静脉置管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且并发症总发生率、导管堵塞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下肢大隐静脉可作为新生儿PICC的最佳置管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ACE Star循证模式 置管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护模式与早产儿神经发育结局 被引量:6
2
作者 Heidelise Als 曹云 +2 位作者 Stéphane Sizonenko 黑明燕 胡晓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1-327,共7页
曹云教授随着围生医学的进展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救治技术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VLBW)和超低出生体重(ELBW)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未成熟,易发生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在NICU医疗和护理过程中减少并发... 曹云教授随着围生医学的进展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救治技术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VLBW)和超低出生体重(ELBW)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未成熟,易发生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在NICU医疗和护理过程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促进早产儿脑发育,以期得到一个好的预后是目前被高度关注的问题。现代NICU医护理念是:既关注早期抢救,也关注改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发育 神经发育 围生医学 新生儿重症监护 器官系统 脑发育 早期抢救 神经行为 单人间 母乳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定量脑电图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洁琼 李颖 +2 位作者 李欣 白璐 薄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1-274,F0003,共5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浓度对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m,qEEG)的影响,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期间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出生胎龄35~42周并行qEEG检查的新... 目的分析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浓度对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m,qEEG)的影响,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期间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出生胎龄35~42周并行qEEG检查的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qEEG检查前24 h内所测患儿TSB将其分为3组,A组(TSB<221μmol/L)、B组(221μmol/L≤TSB<342μmol/L)和C组(TSB≥342μmol/L),比较各组间qEEG参数的变化,并对TSB与qEEG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104例,A组56例,B组和C组各24例。在额区,3组之间总功率、频谱边缘频率(spectrum edge frequency,SEF)、各频带绝对功率及相对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组的总功率较A组和B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颞区和枕区,3组之间SEF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的SEF较A组和B组显著降低(P<0.05)。在额区、颞区和枕区,SEF和TSB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新生儿qEEG的SEF与TSB变化存在相关性,qEEG的SEF可能成为监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脑功能影响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脑损伤 定量脑电图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小鼠脑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吴叶娟 步仰高 +4 位作者 王杨 黑明燕 陈志武 桂丽 李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01-1005,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急性期新生小鼠脑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Rice方法制备新生小鼠HIBD动物模型。7日龄C57/BL新生小鼠91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7)、假手术组(n=22)、缺...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急性期新生小鼠脑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Rice方法制备新生小鼠HIBD动物模型。7日龄C57/BL新生小鼠91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7)、假手术组(n=22)、缺氧缺血组(HI组,n=22)、假手术+IGF-1组(n=18)、HI+IGF-1组(n=22)。假手术+IGF-1组、HI+IGF-1组在术后即刻予腹腔注射IGF-1(50μg/kg),假手术组、HI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于术后0、3、6、12、24、48 h取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制成单细胞悬液以罗丹明123(Rho123)标记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脑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①皮质、海马、丘脑分别在术后3、6、12 h出现肿胀、凋亡,HI后48 h神经元肿胀、变性最明显,具有凋亡特征神经细胞达高峰;②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假手术+IGF-1组皮质、海马、丘脑各部位在不同时点平均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IGF-1对大脑皮质损伤修复有两个间期,对丘脑修复延迟且作用时间短;④HI组脑细胞平均荧光强度的升高最先出现在皮质(术后3 h),其次为海马(术后6 h),最后在丘脑(术后12 h),HI+IGF-1组各部位脑细胞平均荧光强度低于HI组(P<0.01)。结论IGF-1可以减轻HIBD后脑水肿,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推测IGF-1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减轻HIBD急性期新生小鼠各部位脑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线粒体膜电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