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洪圉 周罗治非 +4 位作者 胡铃 陈茹 董蕾 赵琴 龚丽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7-507,共11页
目的: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缺少脑卒中患者在康复病房、社区以及家庭康复管理的相关证据总结。本研究旨在汇总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和社区医护人员开展康复干预提供参考... 目的: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缺少脑卒中患者在康复病房、社区以及家庭康复管理的相关证据总结。本研究旨在汇总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和社区医护人员开展康复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美国国立指南库、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加拿大医学会、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国防部、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系统中关于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管理的所有文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推荐实践、系统评价、证据总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包括11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和8篇系统评价。通过对纳入文献的证据进行提取与整合,从康复管理模式、康复机构、康复团队、康复介入时机、康复评估、康复项目、康复时间和频率、康复强度和康复支持9个领域中汇总45条证据,涵盖了脑卒中患者早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全病程的三级康复管理的相关内容。结论:本研究汇总的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管理的最佳证据较为全面,证据质量较高,对临床和社区医护人员开展康复干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建议应用证据时,综合考虑脑卒中患者当前病情、运动功能受损情况、环境因素和患者的意愿,然后选择最适合的康复方案,并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需求和喜好调整训练的种类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盆底康复辅助器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许煜婷 严文广 李旭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2-490,共9页
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可引起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如尿失禁、尿潴留、粪失禁等)、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等症状。盆底康复辅助器具是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重要工具。然而,目前对于盆底功能障碍辅助器具疗效和作用机制的... 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可引起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如尿失禁、尿潴留、粪失禁等)、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等症状。盆底康复辅助器具是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重要工具。然而,目前对于盆底功能障碍辅助器具疗效和作用机制的了解尚有限,且针对不同类型的盆底功能障碍如何选用合适的辅助器具缺乏规范性。为帮助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个性化地选择适合的盆底康复辅助器具,有必要对现有辅助器具的种类、作用机制和应用情况进行总结。根据盆底康复辅助器具的作用机制和目标功能,可以将其主要分为3类:第1类是改善盆底功能的辅助器具,如阴道哑铃、阴道卫生棉条和阴道扩张器,旨在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尿道括约肌、阴道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的收缩能力,从而改善失禁症状;第2类是阻塞机械出口的辅助器具,如子宫托、尿道栓、失禁垫、失禁裤、肛门塞和阴道肠道控制系统,直接或间接防止失禁渗漏;第3类是出口引流的辅助器具,如导尿管和肛门排泄物收集装置,协助患者有效导出尿液、粪便等废物,预防失禁渗漏。通过对现有盆底康复辅助器具的总结,可以为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并帮助其选择适合的盆底康复辅助器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康复辅助器具 盆底功能 出口阻塞 出口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nicization and psychometric validation of the German Pelvic Floor Questionnaire for Pregnant and Postpartum Women
3
作者 ZHU Liping ZHOU Chengyu +2 位作者 LI Xuhong HOU Qiao YANG Shuo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0,共9页
Objective: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is common among pregnant and postpartum women and significantly impacts quality of life.This study aims to translate the German Pelvic Floor Questionnaire for Pregnant and Postpartum... Objective: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is common among pregnant and postpartum women and significantly impacts quality of life.This study aims to translate the German Pelvic Floor Questionnaire for Pregnant and Postpartum Women into Chinese and to evaluate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Methods:The questionnaire was translated using the Brislin model.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among pregnant and postpartum women to assess the content validity,construct validity,Cronbach’sαcoefficient,test-retest reliability,and split-half reliabil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Results:A total of 72 women were included,with 6.9% being pregnant and 93.1% postpartum;the age was(32.3±3.6)years.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questionnaire contains 4 dimensions and 45 items.The content validity index of individual items ranged from 0.833 to 1.000,with a scale-level content validity index of 0.977 and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s)exceeding 0.90.The overall Cronbach’s α coefficient was 0.891,with subscale coefficients ranging from 0.732 to 0.884(all ICCs>0.70).The testretest reliability of the total scale was 0.833,and for the 4 dimensions,bladder,bowel,prolapse,and sexual function,the values were 0.776,0.579,0.732,and 0.645,respectively.The split-half reliability was 0.74.Conclusion: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questionnaire demonstrated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indicating its applicability in assessing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during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REGNANCY postpartum women QUESTIONNAIRE RELIABILITY valid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秀兰 钟文珍 +4 位作者 严文广 李旭红 王昭君 姜丽 张泓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4-421,共8页
目的: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多,但是缺乏远期疗效追踪。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治疗后3年的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 目的: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多,但是缺乏远期疗效追踪。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治疗后3年的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盆底康复中心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的279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健康宣教并嘱回家每天坚持Kegel运动20 min。根据接受治疗情况分为3组:A组(n=94),接受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电针治疗;B组(n=99),接受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C组(n=86),只进行盆底功能检查,未接受盆底治疗。盆底功能检查包括盆底电生理检测、盆腔脏器脱垂定量检查(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ive examination,POP-Q)和压力性尿失禁严重程度评估。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2、3年进行回访(共5次),随访内容包括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UI Short Form,ICI-Q-SF)和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I-QOL)。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43人返院,其中A组返院21人(A_(返院)组),B组返院22人(B_(返院)组),对2组进行盆底电生理检测和POP-Q。结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2、3年患者的漏尿率均是A组<B组<C组(均P<0.05),其漏尿复发率在治疗后2至3年趋于稳定;A组治疗后的I-QOL评分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C组(均P<0.05);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2、3年ICI-Q-SF评分均是A组<B组<C组(均P<0.05);产次对治疗后I-QOL和ICI-Q-SF评分及漏尿率有显著影响(P<0.05)。返院再次评估结果表明:A_(返院)组和B_(返院)组治疗结束时阴道前壁(Aa点)脱垂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3年小于B_(返院)组(P<0.05);A_(返院)组和B_(返院)组治疗结束时盆底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3年大于B_(返院)组(P<0.05);A_(返院)组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3年肌电位均高于B_(返院)组(均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电针治疗相较于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更显著、远期疗效更稳定,且能明显提高女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盆底电刺激 盆底生物反馈 压力性尿失禁 Kegel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疫情时期中国城市肥胖症患者使用体重管理APP的影响因素
5
作者 屈淑娟 严文广 +1 位作者 周敏 何微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71-1682,共12页
目的:后疫情时期,中国城市居民的肥胖患病率急剧上升,超重人群占34.8%,肥胖人群占14.1%,肥胖症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挑战。鉴于体重管理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在辅助健康管理和控制体重方面的潜力,本研究旨在探讨肥... 目的:后疫情时期,中国城市居民的肥胖患病率急剧上升,超重人群占34.8%,肥胖人群占14.1%,肥胖症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挑战。鉴于体重管理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在辅助健康管理和控制体重方面的潜力,本研究旨在探讨肥胖症患者采用体重管理APP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健康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3年3至10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成都6个中国城市18~65岁的1728名普通居民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提出了一个拓展理论模型,包括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社会影响、感知风险、健康知识、态度等心理变量,以及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居住地等人口统计学变量。运用独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分析肥胖症患者采用体重管理APP的影响因素。结果:对肥胖症患者来说,体重管理APP感知易用性是感知有用性(β=0.301,P<0.001)、社会影响(β=0.132,P<0.001)、态度(β=0.266,P<0.001)的显著正向预测因子。感知有用性是社会影响(β=0.171,P<0.001)和态度(β=0.499,P<0.001)的显著正向预测因子。社会影响(β=0.285,P<0.001)和知识(β=0.078,P<0.001)是态度的正向预测因子。感知风险对于态度的负向影响不显著(P=0.166),其对实际使用(β=-0.051,P=0.036)的负向影响显著但强度比较微弱。态度对实际使用影响显著(β=0.549,P<0.001),积极的用户态度是驱动实际使用行为的关键因素。此外,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居住地等人口统计变量对态度和实际使用有显著调节作用。从性别角度来看,女性肥胖者很可能由于对体重管理APP的感知有用性而转化为态度,而男性更有可能因为态度而转化为实际使用,女性是“实用主义者”,男性是“行动派”。从年龄来看,年轻组(35岁以下)更注重有效性。高学历组(高职及以上)更可能因为风险而放弃使用体重管理APP,因为态度而转化为实际使用。结论:在后疫情时期,推广使用体重管理APP是提升肥胖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举措,探索用户使用的影响因素可以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并提升慢性病防控效果,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管理应用程序 后疫情时期 肥胖患者 技术接受 健康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功能性语音障碍儿童的辅音语音错误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彭静 吴民华 +2 位作者 邹密 杨硕 谭洁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7-421,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功能性语音障碍儿童(speech sound disorders,SSD)的语音障碍严重程度是否存在区别,并探讨其辅音语音错误特征。方法以2019年7月~2022年11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172例SS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4岁97例(...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功能性语音障碍儿童(speech sound disorders,SSD)的语音障碍严重程度是否存在区别,并探讨其辅音语音错误特征。方法以2019年7月~2022年11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172例SS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4岁97例(男63例,女34例),5岁45例(男36例,女9例),6岁30例(男22例,女8例)。以图片命名法对单词水平进行语音评估,记录辅音的语音错误类型,并计算辅音正确百分比(percentage consonants correct,PCC)和不同构音方式辅音(塞音化、塞擦音化、摩擦音化、鼻音化以及边音化)的错误比例。结果①三组间P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组间省略错误存在显著差异(Z=6.531,P=0.038<0.05),替代和歪曲错误无明显差异(P>0.05);③三组儿童省略错误中均以边音/l/省略为主;④三组儿童均存在较多的塞音化、塞擦音化和摩擦音化,但三组不同构音方式(塞音化、鼻音化、塞擦音化、摩擦音化和边音化)的辅音错误占比无差异(P>0.05)。结论不同年龄SSD儿童的语音障碍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别,但省略错误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构音方式存在相似的语音错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语音障碍 辅音语音错误 辅音正确百分比 省略错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linical trial on pelvic floor sensory testing in women with and without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7
作者 ZHANG Xiulan ZHOU Chengyu +5 位作者 YAN Wenguang LI Xuhong WANG Zhaojun ZHOU Yanhua XIE Fen FAN Shuai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19-1926,共8页
Objective:Pelvic floor sensory training is common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however,there is a lack of comparative studies evaluating pelvic floor sensation betw... Objective:Pelvic floor sensory training is common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however,there is a lack of comparative studies evaluating pelvic floor sensation between women with SUI and healthy controls.Additionally,normative data for two-point discrimination thresholds in the female pelvic floor region remain scarce.This study aims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4 sensory tests in the pelvic floor region between women with mild SUI and healthy women,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values for two-point discrimination thresholds in this area.Methods:From April 1 to October 30,2023,108 healthy women[(32.5±3.6)years]and 90 women with mild SUI[(32.9±3.3)years]were recruited from the Third Xiangya Hospita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Participants underwent 4 sensory tests in the pelvic floor region:Two-dot discrimination,weight perception,shape recognition,and 9-grid localization.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2 groups.Results:Compared with healthy women,those with mild SUI had lower sensitivity and higher thresholds in 2-dot discrimination tests in the pelvic floor region(all P<0.001).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groups in weight perception,shape recognition,or grid localization tests(P>0.05).Conclusion:Women with mild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have impaired two-point discrimination ability in the pelvic floor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pelvic floor sensation two-point discrimination test mode of delivery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reveals“adipogenesis”in the uterosacral ligaments of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recurrent pelvic organ prolapse
8
作者 ZHOU Yanhua YAN Dayu +3 位作者 ZHANG Xiulan LI Xuhong YAN Wenguang JIANG Li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08-1820,共13页
Objective:Pelvic organ prolapse(POP)is a common condition in postmenopausal women,with an increasing prevalence due to aging.Some women experience POP recurrence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significantly affecting their ... Objective:Pelvic organ prolapse(POP)is a common condition in postmenopausal women,with an increasing prevalence due to aging.Some women experience POP recurrence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significantly affecting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The uterosacral ligament is a critical pelvic support structure.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uterosacral ligament of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recurrent POP using transcriptomic analysis.Methods:Transcriptomic data of uterosacral ligament tissu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public dataset GSE28660,which includes samples from 4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recurrent POP,4 with primary POP,and 4 without POP.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were identified between recurrent POP and both primary and non-POP groups.Further analysis included intersection analysis of DEGs,gene ontology enrichment,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network construction,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single-sample GSEA,and xCell immune cell infiltration analysis to explore molecular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recurrent POP.Additionally,histological and molecular differences in the uterosacral liga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simulated vaginal delivery(SVD)rat models with and without ovariectomy.Results:Compared with primary POP and non-POP groups,recurrent POP exhibited activation of adipogenesis and inflammation-related pathways,while pathways related to muscle proliferation and contraction were downregulated in the uterosacral ligament.Nine key DEGs(ADIPOQ,FABP4,IL-6,LIPE,LPL,PCK1,PLIN1,PPARG,and CD36)were identified,with most enriched in the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signaling pathway.These gen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lipid accumulation,monocyte infiltration,and neutrophil infiltration in the uterosacral ligament.Urodynamic testing revealed that the bladder leak point pressu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ovariectomized SVD rats,both of which had higher values than the sham group.Masson staining showed pronounced adipogenesis in the uterosacral ligament of ovariectomized SVD rats,along with reduced collagen and muscle fibers compared to the sham and non ovariectomized SVD groups.Furthermore,real-time RT-PCR confirmed significantly elevated expression of key DEGs,including ADIPOQ,IL-6,PCK1,and PLIN1,in the uterosacral ligaments of ovariectomized SVD rats.Conclusion:Adipogenesis and inflammation in the uterosacral ligament may contribute to its reduced supportive function,potentially leading to recurrence POP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urrent pelvic organ prolapse uterosacral ligament ADIPOGENESIS INFLAMMATION TRANSCRIPTO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盆腔脏器脱垂和尿失禁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8
9
作者 严文广 李旭红 +7 位作者 孙绍丹 向亚利 周艳华 曾小玲 谢芬 江红玉 刘千瑜 向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45-1350,共6页
目的:分析女性盆腔脏器脱垂和尿失禁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盆底功能筛查的女性共2 668人,按照有无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将其分为尿失禁组、盆腔脏器脱垂组、... 目的:分析女性盆腔脏器脱垂和尿失禁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盆底功能筛查的女性共2 668人,按照有无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将其分为尿失禁组、盆腔脏器脱垂组、两者均有组及正常组;比较各组年龄、BMI、绝经率、孕产次、分娩方式、盆腹协调性的差异。结果:4组年龄、B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的绝经率、孕产次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脏器脱垂组的绝经率、孕产次与两者均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失禁组的绝经率、孕产次与脏器脱垂组、两者均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的分娩方式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均有组的分娩方式与脏器脱垂组、尿失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失禁组的分娩方式与脏器脱垂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盆腹协调性均存在差异(P<0.05),其中正常组的协调性最好,其次是脏器脱垂组、尿失禁组,两者均有组最差。结论:年龄、绝经与否、妊娠及分娩次数、BMI、分娩方式均与盆腔脏器脱垂和尿失禁的发生密切相关。出现尿失禁或脏器脱垂的女性盆腹协调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脏器脱垂 尿失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与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失衡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0
作者 程春霞 郭博洋 +3 位作者 李瑞珍 伍文 米春梅 李旭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08-1614,共7页
目的: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妊娠和分娩是公认的PFD的高危因素,阴道微环境紊乱可以促进盆腔脏器脱垂的发展。妊娠期女性各器官、系统及阴道微生态系统均会发生一系列改变,本研究拟探讨妊... 目的: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妊娠和分娩是公认的PFD的高危因素,阴道微环境紊乱可以促进盆腔脏器脱垂的发展。妊娠期女性各器官、系统及阴道微生态系统均会发生一系列改变,本研究拟探讨妊娠期阴道微生态的改变是否影响盆底功能和产后PFD的发生,为PFD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分娩的足月产妇358例,产后6~8周使用盆底超声检查盆底结构,测量静息及最大Valsalva动作下的超声数值,存在PFD的170例产妇为PFD组,无PFD的188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及妊娠36周至产前的阴道分泌物微生态检测结果,分析PFD与白带清洁度、乳酸杆菌含量、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等的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查PF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PFD组VVC及BV发生率、阴道内乳酸杆菌缺乏率、白带清洁度≥III°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其中白带清洁度≥III°和阴道内乳酸杆菌缺乏是PF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VVC和BV不是PF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产后PFD与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失衡有关,其中阴道内乳酸杆菌缺乏、白带清洁度≥III°是PF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警惕妊娠晚期白带清洁度≥III°、阴道内乳酸杆菌缺乏的孕妇产后PFD的发生,应加强产后PFD的早期诊断和有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 风险因素 白带清洁度 阴道乳酸杆菌缺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矫形鞋垫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11
作者 严文广 孙绍丹 李旭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26-1330,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矫形鞋垫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153例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n=51)、冲击波组(n=53)和矫形组(n=49)。联合组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矫形鞋垫治疗,冲击波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矫形组采用矫形鞋垫治...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矫形鞋垫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153例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n=51)、冲击波组(n=53)和矫形组(n=49)。联合组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矫形鞋垫治疗,冲击波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矫形组采用矫形鞋垫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持续行走时间、疗效及足底筋膜厚度。结果:3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周时冲击波组高于矫形组,2周和3个月时联合组低于矫形组(P<0.05);1个月、3个月时矫形组与联合组均低于冲击波组(P<0.05);3组治疗后行走时间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足底筋膜明显变薄(P<0.05);联合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矫形组的治愈率高于冲击波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矫形鞋垫治疗足底筋膜炎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矫形鞋垫 足底筋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亚型高危人群的预测量表 被引量:2
12
作者 严文广 陈茹 +3 位作者 胡好 徐嘉苗 郑文 宋治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28-935,共8页
目的:脑血管病大致可分为2个亚型,即脑缺血(cerebral ischemia,CI)和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CH),目前还没有可以预测脑血管病亚型的模型。本研究旨在建立一个脑血管疾病亚型的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200名脑血管病患者,其中1... 目的:脑血管病大致可分为2个亚型,即脑缺血(cerebral ischemia,CI)和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CH),目前还没有可以预测脑血管病亚型的模型。本研究旨在建立一个脑血管疾病亚型的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200名脑血管病患者,其中1081名(90%)患者的数据用于建立CI-CH量表,119名(10%)患者的数据对CI-CH量表进行测试。通过t检验和Fisher’s检验对预测因子进行第1次筛选,利用logistic回归对预测因子进行第2次筛选,以确定CI-CH量表的预测因子;参考OR值确定CI-CH量表的各因子的分值,计算约登指数作为CI-CH量表的分界点。结果:最终选择了9个危险因素作为评分系统,包括年龄(≥75岁为-1;<75岁为0),BMI(24-28 kg/m^(2)为-1,>28 kg/m^(2)为-2),高血压等级(1级为1,2级为2,3级为3),糖尿病(无为0,有为-1),使用降压药物(否为0,是为-2),饮酒量(<60 g/d为1,≥60 g/d为2),尿酸(低于正常为0,正常为-1,高于正常为-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 mmol/L为0,2-4 mmol/L为-1,>4 mmol/L为-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55 mmol/L为0,≥1.55 mmol/L为2)。得分大于0的患者被归入CH组,反之,被归入CI组;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4.5%、77.9%和76.4%。结论:CI-CH量表可以帮助临床医生预测脑血管疾病的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出血 LOGISTIC回归分析 预测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感觉训练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63
13
作者 刘姣姣 严文广 +6 位作者 唐源 周艳华 杨硕 向娟 曾小玲 谢芬 李旭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53-1259,共7页
目的:盆底肌腱、筋膜、韧带中含有丰富的本体感受器,本体感觉训练可以通过刺激局部的本体感受器,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应,促进肌肉及筋膜韧带功能的恢复。本研究旨在观察本体感觉训练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 目的:盆底肌腱、筋膜、韧带中含有丰富的本体感受器,本体感觉训练可以通过刺激局部的本体感受器,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应,促进肌肉及筋膜韧带功能的恢复。本研究旨在观察本体感觉训练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效果,为产后PFD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8例患有PFD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试验组(n=58)。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采用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和本体感觉训练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2组均治疗1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肌耐力、重复收缩能力、快速收缩能力、阴道后壁抬高正常所占百分比、下腹部肌肉协同收缩正常所占百分比、咳嗽时反射性收缩正常所占百分比、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发生率和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分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试验组盆底肌肌力、肌耐力、重复收缩能力、快速收缩能力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下腹部肌肉协同收缩、咳嗽时反射性收缩正常所占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SU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POP II期所占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阴道后壁抬高正常所占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能显著提高产后PFD的康复效果,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训练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电刺激 生物反馈 压力性尿失禁 盆腔脏器脱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刺激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4
作者 熊超 唐源 +7 位作者 石汝婷 周艳华 孙绍丹 向亚利 刘千瑜 向娟 杨硕 李旭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给予电针刺激肌筋膜触发点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索利那新治疗,评估两...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给予电针刺激肌筋膜触发点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索利那新治疗,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12周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尿急症状评分和24 h排尿次数。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及对照组OABSS、尿急症状评分和24 h排尿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治疗2周及1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OABSS、尿急症状评分和24 h排尿次数均有下降,且治疗后12周临床指标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2周及12周临床指标下降程度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OABSS,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肌筋膜触发点 电针 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生长 被引量:6
15
作者 林志琥 韩笑 +4 位作者 张孟瑶 徐家钦 李海红 周建大 谢慧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8-706,共9页
目的:甾体抗炎药治疗增生性瘢痕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且停药后瘢痕易复发。寻找可靠的替代药是改进该缺陷的有效手段。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物阿司匹林局部使用安全性良好,具有与甾体抗炎药类似的抗炎作用,对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可能具有类... 目的:甾体抗炎药治疗增生性瘢痕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且停药后瘢痕易复发。寻找可靠的替代药是改进该缺陷的有效手段。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物阿司匹林局部使用安全性良好,具有与甾体抗炎药类似的抗炎作用,对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可能具有类似的效果。本研究探究阿司匹林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首先制备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皮肤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0.9%NaCl组(C组)、0.2%阿司匹林组(D组)、0.5%阿司匹林组(E组)、2%阿司匹林组(F组)和曲安奈德组(G组)。在各组瘢痕局部注射给药8周后观察大体增生情况,再切取瘢痕组织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评定成纤维细胞与胶原纤维增生情况,并计算瘢痕指数、微血管密度及β-catenin免疫组织化学评分。结果:所有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构建成功。B、C组增生性瘢痕边缘不规则,呈淡红色,突出于表皮,显著挛缩,触之质硬;在D、E、F组中,随着阿司匹林给药浓度的上升,瘢痕逐渐变薄,成纤维细胞与胶原纤维增生逐渐减弱,瘢痕指数逐渐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D、E、F组β-catenin表达依次减少,免疫组织化学评分逐渐降低(P<0.05)。F组与G组在瘢痕指数、微血管密度及免疫组织化学评分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局部注射阿司匹林可减少增生性瘢痕的产生,且在一定给药浓度范围内其抑瘢的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阿司匹林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生长;2%阿司匹林与40 mg/mL曲安奈德对增生性瘢痕有近似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阿司匹林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曲安奈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联合磁刺激治疗对轻中度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 被引量:3
16
作者 童瑶 李旭红 +4 位作者 严文广 曾小玲 谢芬 黎晶晶 周艳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96-1702,共7页
目的:单一的盆底电刺激或磁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有限,本研究拟探讨磁刺激联合射频治疗对轻中度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疗效。方法:筛选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诊断为POP并完成治疗的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 目的:单一的盆底电刺激或磁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有限,本研究拟探讨磁刺激联合射频治疗对轻中度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疗效。方法:筛选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诊断为POP并完成治疗的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磁刺激治疗组(n=28)为完成磁刺激治疗的患者,联合治疗组(n=21)为完成磁刺激联合射频治疗的患者。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POPQ)结果、盆底肌肌力和盆底超声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采用POP-Q评价治疗方式的维持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Aa、Ap、C点的POP-Q结果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Aa点POP-Q结果优于磁刺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在valsalva动作下盆底超声评估膀胱颈的位置高于磁刺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疗效持续性好于磁刺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刺激联合射频治疗的疗效优于单一的磁刺激治疗,且疗效更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射频治疗 磁刺激 盆腔器官脱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