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azinol B通过抑制JNK信号通路减轻缺氧/复氧诱导的肝细胞损伤
1
作者 朱毅 李俊辉 +3 位作者 阳敏 张朋朋 李偲 刘洪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9,共9页
目的:肝细胞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是肝移植过程中肝细胞损伤的关键病理过程,Kazinol B具有抗炎、抗凋亡及代谢调节作用,但其在H/R肝损伤中的保护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Kazinol B对H/R诱导的肝细胞损伤的保... 目的:肝细胞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是肝移植过程中肝细胞损伤的关键病理过程,Kazinol B具有抗炎、抗凋亡及代谢调节作用,但其在H/R肝损伤中的保护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Kazinol B对H/R诱导的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作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H/R模型,体外培养肝细胞并建立H/R模型。Kazinol B(0~100μmol/L)处理肝细胞,评估其细胞毒性和保护作用。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实验评估细胞活性;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ell lymphoma-2,Bcl-2)、Bcl-2关联死亡启动子(Bcl-2 associated death promoter,Bad)和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析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变化;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dT-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在0至50μmol/L范围内的Kazinol B作用下,肝细胞活性无显著变化,仅在100μmol/L时有抑制作用(P<0.05)。0.1~20μmol/L Kazinol B可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LDH释放和细胞凋亡率,并降低DNA损伤(均P<0.001)。10μmol/L Kazinol B显著抑制Bad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均P<0.05),提高Bcl-2水平(P<0.01)。此外,Kazinol B呈剂量依赖性降低ROS和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水平(均P<0.01)。在细胞和大鼠模型中,Kazinol B抑制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的激活,而对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信号通路无显著影响(P>0.05)。TUNEL染色显示JNK激动剂茴香霉素部分抵消了Kazinol B对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P<0.01)。结论:Kazinol B通过抑制JNK信号通路减轻肝细胞H/R损伤,其保护作用与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表明Kazinol B在肝保护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zinol B 肝细胞 缺氧/复氧 细胞保护 抗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肾移植术后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牛英 明英姿 +1 位作者 佘兴国 刘洪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观察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肾移植术后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例肾移植术后单纯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患者,肾移植术后时间为8~43个月(中位时间19个月),治疗前HCV病毒载量为4.03×10~3~8.18×10~7 IU/m L... 目的观察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肾移植术后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例肾移植术后单纯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患者,肾移植术后时间为8~43个月(中位时间19个月),治疗前HCV病毒载量为4.03×10~3~8.18×10~7 IU/m L,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4例)或环孢素(Cs A)+MMF+Pred(2例),治疗前血清肌酐水平低于200μmol/L,且尿量、体质量稳定,抗病毒治疗前6个月内无重大精神刺激及创伤史。6例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均未行HCV病毒基因型监测,口服DAAs治疗方案为单药索非布韦(4例)、索非布韦+雷迪帕韦(1例)、索非布韦+达卡他韦(1例),疗程均为12周,治疗期间每周检测患者的全血细胞计数、血清转氨酶、肌酐、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水平,每4周检测血清HCV RNA定量。结果 6例患者中,5例患者在治疗4周时HCV RNA定量即转阴并于疗程结束后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SVR),1例口服单药索非布韦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HCV病毒载量仍高于正常值,后检查该患者病毒基因型为5型,经换用索非布韦+达卡他韦继续治疗12周后病毒载量转阴并获得SVR。6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全血细胞计数、血清转氨酶、肌酐及免疫抑制剂浓度水平均未见明显波动,不良反应为一过性皮疹(1例)及轻度眩晕(1例)。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稳定的患者,服用DAAs治疗HCV安全有效,治疗药物首选索非布韦+达卡他韦联合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抗病毒药物 肾移植 丙型病毒性肝炎 索非布韦 达卡他韦 雷迪帕韦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行为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国莉 刘佳 +2 位作者 赵洪圉 严谨 吴小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2-770,共9页
目的:肾移植术后患者需要终身服用以免疫抑制剂为主的多种药物,但患者总体药物依从性不佳。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个体的过去服药行为、主观规范等与服药依从性行为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不同阶段的服药依从性行为变化... 目的:肾移植术后患者需要终身服用以免疫抑制剂为主的多种药物,但患者总体药物依从性不佳。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个体的过去服药行为、主观规范等与服药依从性行为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不同阶段的服药依从性行为变化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纵向研究,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依从性Basel评估量表(Basel Assessment of Adherence with Immunosuppressive Medication Scale,BAASIS)、用药信念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对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1、6、12个月进行动态追踪随访。结果:共有300名肾移植患者完成动态追踪随访。术后1、6、12个月患者服药依从性好的百分比分别为97.60%、87.30%和84.30%。术后自我报告生活质量较好的患者服药依从性反而较低。调整一般人口学资料后,术前服药依从性低的患者术后出现药物不依从的风险是术前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的37.646倍;术后未使用服药提醒的患者术后出现药物不依从性的风险是使用服药提醒患者的2.467倍;术后服药顾虑多的患者出现药物不依从性的风险是顾虑少的患者的1.265倍。结论:肾移植患者服药依从性随时间呈现下降趋势,生活质量的改善可弱化服药依从性的行为,服药顾虑降低了服药依从性。术前服药行为对术后服药依从性有明显的预测作用,服药提醒是一种积极的服药行为保护因素。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关注肾移植患者术前用药行为、服药信念和督促患者使用服药提醒等方式,实现对肾移植患者服药行为的科学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药物 依从性 纵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1例患者肾移植术后血流感染临床表现、病原菌组成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万齐全 李静乐 +1 位作者 叶启发 周建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38-943,共6页
目的:了解肾移植术后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组成情况及耐药性,指导抗生素在肾移植术后的合理应用。方法:2003年7月至2013年6月10年间在本院住院的肾移植术后经血培养证实的血流感染患者71例中共检出菌株81株,以BD微生物鉴定系统进... 目的:了解肾移植术后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组成情况及耐药性,指导抗生素在肾移植术后的合理应用。方法:2003年7月至2013年6月10年间在本院住院的肾移植术后经血培养证实的血流感染患者71例中共检出菌株81株,以BD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药敏试验了解其病原菌组成及耐药性特征,并收集相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病原菌构成中革兰阴性杆菌处于优势(67.90%),革兰阳性菌次之(28.40%),真菌最少(3.70%)。对革兰阴性杆菌最为敏感的药物为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最高的为第1代头孢类抗生素和半合成青霉素,其次是第2代头孢类、单环β内酰胺类及磺胺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耐药性最低的为糖肽类及恶唑烷酮类。结论:肾移植后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包括高热、近期感染为主及死亡率高等。尽管革兰阳性菌是重要致病菌,本院肾移植术后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均有很高的抗生素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血流感染 病原体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服药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周鸣鸣 王春燕 +3 位作者 刘欣仪 黄俊 姚宏雯 周玲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82-1486,共5页
目的:分析肾移植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期间的服药障碍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符合入选标准的181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化版的免疫抑制剂服药障碍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服药障碍总得分(29.03±... 目的:分析肾移植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期间的服药障碍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符合入选标准的181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化版的免疫抑制剂服药障碍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服药障碍总得分(29.03±7.01)分,其中不可控因素维度得分(19.00±4.68)分,可控因素维度得分(10.03±3.21)分。不可控因素维度的均分为2.38分,可控因素维度的均分为2.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时间、患者年龄、患者教育程度为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服药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均面临一定程度的服药障碍,其中每天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次数太多和数量太多是患者感受最大的服药障碍;年纪较轻,教育程度低和移植术后时间较久的患者相比其他患者经历更多的服药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抑制剂 服药依从性 服药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克莫司: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和药物基因组学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月丽 明英姿 +1 位作者 周宏灏 张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042-1050,共9页
他克莫司(FK506)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后预防排斥反应。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基因多态性对药物在体内吸收、代谢、分布和排泄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治疗。理解遗传因素对FK506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 他克莫司(FK506)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后预防排斥反应。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基因多态性对药物在体内吸收、代谢、分布和排泄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治疗。理解遗传因素对FK506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影响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制定针对个体的最佳免疫抑制方案,预测早期的最佳起始剂量与维持剂量和识别药物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药代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单核苷酸多态性 药物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照护者对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贡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黄卓尔 孙梦圆 +6 位作者 傅雅倩 唐彬密 刘碧容 严谨 易琦峰 黄辉 刘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12期1914-1918,共5页
围绕家庭照护者对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的贡献的评价工具、影响因素及现状进行综述,建议为家庭照护者提供信息支持,提升家庭照护者的自我效能及照护准备度;评估家庭照护者需求及优先顺序,减轻照护负担;提升家庭照护者与患者的相依关系,促... 围绕家庭照护者对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的贡献的评价工具、影响因素及现状进行综述,建议为家庭照护者提供信息支持,提升家庭照护者的自我效能及照护准备度;评估家庭照护者需求及优先顺序,减轻照护负担;提升家庭照护者与患者的相依关系,促进共同参与;为提升家庭照护者对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的贡献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自我照护 家庭照护者 照护者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变性供肝冷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汉文 王强 +2 位作者 成柯 蔡铭心 赵于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9-454,共6页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供者短缺限制了肝移植的发展,如何扩大供肝来源成为学术界的难题。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供者比例增加,合理利用脂肪变性供肝是扩大供者池的可行方案。肝移植前供肝保存过程的冷缺血损...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供者短缺限制了肝移植的发展,如何扩大供肝来源成为学术界的难题。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供者比例增加,合理利用脂肪变性供肝是扩大供者池的可行方案。肝移植前供肝保存过程的冷缺血损伤增加了术后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因此了解脂肪变性供肝冷缺血损伤机制和干预措施尤为重要。脂肪变性供肝冷缺血损伤在细胞器层面具体表现为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的损伤,蛋白层面主要表现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乙醛脱氢酶2(ALDH2)、血红素加氧酶(HO)-1的表达增加。本文就脂肪变性供肝冷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及相关干预措施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变性供肝 冷缺血损伤 肝移植 线粒体 内质网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 乙醛脱氢酶2(ALDH2) 血红素加氧酶(HO)-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癌症患者运动体验的Meta整合 被引量:2
9
作者 傅雅倩 乔雨涵 +7 位作者 黄卓尔 邱星 唐彬密 刘碧容 杨艳 易琦峰 黄辉 刘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1期1738-1745,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晚期癌症患者运动的体验,为制定晚期癌症患者运动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ProQuest、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 目的:系统评价晚期癌症患者运动的体验,为制定晚期癌症患者运动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ProQuest、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3年2月,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取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提炼了71个主题,归纳出10个类别,最终形成4个整合结果,即晚期癌症患者对运动的认知及动机发生变化、参与运动能使晚期癌症患者身心受益、晚期癌症患者参与运动的过程存在多重阻碍、晚期癌症患者渴求在参与运动过程中得到社会支持。结论:运动对晚期癌症患者身体和心理状况的改善有积极作用,但过程中存在诸多阻碍,医护人员应对其进行充分评估,同时依据患者的需求,制定安全且合适的运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癌症 运动 体验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