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创和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1
作者 杨红辉 周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77-2379,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和有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8例。无创通气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面罩呼吸...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和有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8例。无创通气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有创通气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4h两组患者血气分析及血浆BNP含量的变化。结果机械通气后24h两组的动脉血气指标PH、PO2及PaCO2与入院时比较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a1=-8.68a2=-9.25a3=11.55b1=-9.48b2=-28.92b3=22.78aP<0.05,与无创通气组比较,ab1=-3.49ab2=-2.80ab3=8.39abP<0.05),有创通气组比无创通气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两组患者血浆BNP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有创通气组较无创通气组血浆BNP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较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机械通气可降低BNP浓度,其浓度变化可用于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正压通气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脑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鳞状细胞癌中Notch1~4和DLL4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曹慧秋 文继舫 +3 位作者 胡玉林 周建华 邓征浩 詹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42-847,共6页
目的探讨Notch1~4及DLL4在肺鳞状细胞癌肿瘤细胞和间质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肺鳞癌和癌旁非肿瘤肺组织中Notch1~4及DLL4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31计数肺鳞癌的微血管密度。结果 ... 目的探讨Notch1~4及DLL4在肺鳞状细胞癌肿瘤细胞和间质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肺鳞癌和癌旁非肿瘤肺组织中Notch1~4及DLL4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31计数肺鳞癌的微血管密度。结果 (1)肺鳞癌肿瘤细胞内Notch1~4及DLL4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支气管黏膜上皮(P<0.05),其中Notch1、3和DLL4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呈正相关(r=0.334、0.421、0.475,P<0.05),Notch1与Notch2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56、0.417,P<0.05);(2)肺鳞癌间质及癌旁肺间质中Notch1~3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而Notch4与DLL4在肺鳞癌间质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肺间质(P<0.05),且与肿瘤大小(r=0.300、0.440,P<0.05)及临床分期(r=0.365、0.336,P<0.05)呈正相关;(3)肿瘤细胞中DLL4及间质内DLL4、Notch4的表达与肺鳞癌的微血管密度呈负相关(r=-0.285、-0.323、-0.258,P<0.05)。结论肺鳞癌肿瘤细胞和间质中Notch与DLL4的表达可能促进肿瘤发展,并对肿瘤血管的生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NOTCH DLIA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FRA 21-1,HER-2/neu及NSE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林桦 丘世飏 孙圣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67-770,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片段抗原21—1(CYFRA 21—1)、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对良、恶性胸水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及ELISA法,定量检测62例恶性及48例良性...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片段抗原21—1(CYFRA 21—1)、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对良、恶性胸水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及ELISA法,定量检测62例恶性及48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中CYFRA 21-1、HER-2/neu和NSE的含量。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临床性能,并确定其截断点(cut off value)。结果:恶性胸水患者血清及胸水中CYFRA 21—1、HER-2/neu和NSE的含量均显著高于良性胸水患者(P〈0.01)。胸腔积液中CYFRA 21—1、HER-2/neu和NSE的含量明显高于血清(P〈0.01或0.05)。各指标的截断点分别为:血清NSE为11.40μg/L,胸腔积液NSE为16.47μg/L;血清CYFRA 21—1为4.94μg/L,胸腔积液CYFRA 21—1为7.70μg/L;血清HER-2/neu为2.50μg/L,胸腔积液HER-2/neu为3.50μg/L。单独检测血清和胸腔积液CYFRA 21—1、HER-2/neu和NS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2、0.932,0.867、0.887和0.773、0.846,两两联合检测可使ROC曲线下面积增大,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高达0.999。结论:检测胸水中的CYFRA 21—1、HER-2/neu和NSE,对良、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运用ROC曲线分析可确定各项检测指标的截断点,科学地服务于临床。单个指标的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综合利用多项检测指标对患者作出诊断,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角蛋白片段抗原21-1 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神经元烯醇化酶 胸腔积液 鉴别诊断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对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的巨噬细胞自噬、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曾征鹏 孙圣华 谢丽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81-1287,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 RNA,miR)-21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诱导的巨噬细胞自噬、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CSE干预巨噬细胞组(CSE组)、miR-21抑制剂+CSE干预巨噬细胞组(miR-21抑制剂+CSE组)。...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 RNA,miR)-21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诱导的巨噬细胞自噬、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CSE干预巨噬细胞组(CSE组)、miR-21抑制剂+CSE干预巨噬细胞组(miR-21抑制剂+CSE组)。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3组巨噬细胞miR-21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MTT试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miR-21抑制剂对巨噬细胞自噬、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SE组miR-21表达和自噬水平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21抑制剂+CSE组miR-21的表达量较CSE组明显降低(P<0.05)。Western印迹显示:与正常组比较,CSE组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alpha,LC3)和自噬相关蛋白7(autophagy related 7,ATG7)表达增加,而miR-21抑制剂可减少LC3与ATG7的表达。MTT试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SE组的巨噬细胞增殖减少,而miR-21抑制物+CSE组2,3,4 d的增殖率分别为CSE组的1.41,1.54和1.70倍(均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对照组凋亡率为(2.57±1.35)%,CSE组为(18.70±2.16)%,miR-21抑制剂+CSE组为(6.28±1.0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可通过影响巨噬细胞miR-21的表达及自噬水平而使巨噬细胞的自噬和凋亡增加,增殖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微小RNA-21 自噬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丽球 谢丽华 孙圣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05-1110,共6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不完全可逆性慢性气道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建立COPD动物模型是探索其发病机制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缺乏统一标准的C...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不完全可逆性慢性气道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建立COPD动物模型是探索其发病机制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缺乏统一标准的COPD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动物物种选择、模型制备及模型评估作为该模型构建的关键点在不断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疾病动物模型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并动脉导管未闭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6
作者 陈归扬 龚丽英 +1 位作者 刘寒英 李静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41-944,共4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循血行途径引起的心内膜、心瓣膜或临近大动脉内膜的感染伴赘生物形成,心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本例患者,女,49岁,因长期发热首诊于呼吸内科,胸部CT示右肺尖部有一厚壁空洞,...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循血行途径引起的心内膜、心瓣膜或临近大动脉内膜的感染伴赘生物形成,心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本例患者,女,49岁,因长期发热首诊于呼吸内科,胸部CT示右肺尖部有一厚壁空洞,增强无强化,空洞内壁光整并见液平面,考虑感染性病变,结核待删;心脏彩超发现主动脉瓣赘生物,瓣周脓肿;血培养为粪肠球菌。外科行“主动脉瓣赘生物清除+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术中发现存在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并缝闭动脉导管。主动脉瓣赘生物病理显示病变瓣膜组织中,隐见球菌菌落,符合瓣膜退行性病变合并感染的诊断。经血培养敏感药物万古霉素治疗6周后,肺部病灶较前明显吸收。由此可见患者肺部病灶是主动脉瓣菌栓脱落经未闭动脉导管进入肺循环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动脉导管未闭 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肺脓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