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T基因p.M918T突变导致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Ⅱb型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金萍 胡文沐 +2 位作者 杨幼波 龙晓丹 莫朝晖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61-1265,共5页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Ⅱb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Ⅱb,MEN-Ⅱb)是一种罕见的由RET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特殊的临床表型,如黏膜神经瘤、类马方综合征体型、甲状腺髓样癌及嗜铬细胞瘤等。临床医生对此病认识...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Ⅱb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Ⅱb,MEN-Ⅱb)是一种罕见的由RET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特殊的临床表型,如黏膜神经瘤、类马方综合征体型、甲状腺髓样癌及嗜铬细胞瘤等。临床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诊断往往延迟。2018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了1例MEN-Ⅱb患者,该患者自幼有舌黏膜神经瘤,曾因二尖瓣脱垂及脊柱畸形接受手术治疗,于22岁时被诊断为甲状腺髓样癌并接受手术治疗,但直至28岁发现嗜铬细胞瘤才临床诊断为MEN-Ⅱb。基因检测提示该患者携带一新发RET基因p.M918T杂合突变。在临床工作中早期识别内分泌系统以外的临床表现并进行RET基因筛查是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Ⅱb型 甲状腺髓样癌 嗜铬细胞瘤 RET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清浓度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生长增殖和胶原蛋白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敏 胡平安 丁克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36-73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血清浓度对小鼠L929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和分泌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羟脯氨酸的影响,以了解适宜成纤维细胞生长和分泌的最佳血清浓度。方法:L929细胞分成6组:分别以血清浓度为0 mL/L、200 mL/L、400 mL/L、600 mL/L、800... 目的:观察不同血清浓度对小鼠L929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和分泌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羟脯氨酸的影响,以了解适宜成纤维细胞生长和分泌的最佳血清浓度。方法:L929细胞分成6组:分别以血清浓度为0 mL/L、200 mL/L、400 mL/L、600 mL/L、800 mL/L和1 000 mL/L的培养液培养,培养2 d、4 d、6 d和8 d分别取各组细胞进行HE和吖啶橙荧光染色,了解细胞形态和生长状况变化。在2 d、4 d、6 d和8 d分别取各组上清,酶联免疫法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羟脯氨酸水平。磺基罗丹明B(SRB)法检测培养2 d、4 d、6 d和8 d后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1)L929在血清浓度很高和很低(0%和100%)时细胞增殖率都明显下降,20%组血清浓度的增殖率最高;40%~100%组,随着血清浓度增高,细胞增殖率反而下降;(2)HE和AO染色发现0%血清浓度组细胞出现凋亡情况,80%组细胞开始出现空泡化,100%血清浓度时细胞空泡化严重。20%~60%血清浓度细胞形态基本正常。(3)0%、80%和100%血清浓度在培养的8 d内I型胶原浓度一直比较低,40%血清浓度I型胶原浓度最高。培养的第2天,各浓度组的Ⅲ胶原均有增加,后有所下降,6~8 d时又再次上升。各组血清浓度组的L929细胞在不同培养时间羟脯氨酸浓度变化不大。结论:20%~40%血清浓度最适合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胶原分泌,血清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细胞增殖率下降、细胞凋亡、空泡化和胶原的分泌减少,自体血清注射时采用合适的血清浓度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L929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羟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三甲胺通过ALDH2/ROS/NLRP3/GSDMD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焦亡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佳玲 闾宏伟 +3 位作者 陈淑华 向红 刘恒道 赵少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71-1181,共11页
目的: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TMAO)是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然而,TMAO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TMAO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TMAO刺激人脐静脉内... 目的: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TMAO)是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然而,TMAO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TMAO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TMAO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诱导细胞焦亡和质膜完整性丧失。采用Hoechst 33342/PI染色法和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测定细胞质膜完整性,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或免疫荧光法测定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质的表达。用乙醛脱氢酶2(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活性测定试剂盒测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ALDH2的活性,用荧光探针DCFH-DA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结果:TMAO可诱导内皮细胞焦亡,表现为细胞死亡增加、乳酸脱氢酶外渗、成孔蛋白GSDMD-N段产生和质膜孔形成。同时,TMAO诱导细胞中炎性体成分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spase activation and recruitment domain,ASC)和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蛋白质的表达升高。此外,TMAO显著抑制线粒体ALDH2活性并增加细胞内ROS的产生,ALDH2的激活还可减弱TMAO诱导的炎症小体活化和GSDMD-N生成。结论:TMAO通过ALDH2/ROS/NLRP3/GSDMD信号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焦亡,这可能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甲胺 内皮细胞焦亡 内皮功能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昼夜节律时钟基因3抑制棕榈酸诱导的足细胞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分泌
4
作者 彭琳 张可可 陈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77-1186,共10页
目的:高脂诱导足细胞损伤是导致肥胖相关性肾病(obesity relatedglomerulopathy,ORG)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机制并不明确。本研究探讨昼夜节律时钟基因3(period circadianclock 3,PER3)在抑制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小鼠足细胞氧化... 目的:高脂诱导足细胞损伤是导致肥胖相关性肾病(obesity relatedglomerulopathy,ORG)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机制并不明确。本研究探讨昼夜节律时钟基因3(period circadianclock 3,PER3)在抑制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小鼠足细胞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分泌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正常及高脂饮食喂养C57BL/6J小鼠16周,取小鼠肾组织,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正常体重组和肥胖组PER3的表达;以不同体积浓度(0、50、150和300μmol/L)PA分别干预足细胞48 h,检测各浓度组PER3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以150μmol/L PA分别干预足细胞0、24、36及48 h,检测各时间点PER3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在足细胞中转染腺病毒(adenovirus,Ad)-PER3或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RNA,siRNA)-PER3后48 h,再以150μmol/L PA干预48 h,检测PA组、Ad-PER3+PA组和siRNAPER3+PA组足细胞中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的含量;利用RNA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检测siRNA-PER3组和siRNA-对照组差异基因的表达;在足细胞中转染Ad-PER3或Ad-对照48 h后再以150μmol/L PA干预48 h,检测Ad-PER3+PA组和Ad-对照+PA组肾病蛋白(nephrin)、足蛋白(podocin)、足细胞标记蛋白(podocalyxin)、肾小球足突细胞膜黏蛋白(podoplanin)、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 1,SOD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lutathione peroxidase 1,GPX1)、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表达,以及足细胞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含量。结果:在肥胖组小鼠肾组织中,PER3的表达较正常体重组小鼠下调(P<0.05);150μmol/L PA干预足细胞48 h较0、24、36 h PER3 mRNA表达均显著下调(均P<0.01);与PA组相比,Ad-PER3+PA组足细胞内TG含量显著减少,相反,siRNA-PER3+PA组足细胞内TG的含量增加(均P<0.05);在足细胞转染siRNA-PER3后,siRNA-PER3组较siRNA-对照组差异基因在氧化磷酸化、细胞外基质受体的相互作用、TNF-α信号通路、游离脂肪酸代谢及游离脂肪酸降解通路中富集(均P<0.05);Ad-PER3+PA组在足细胞标志基因(nephrin、podocin、podocalyxin和podoplanin)、足细胞内的氧化应激(SOD1、GPX1、CAT和GSH)及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和IL-2)的分泌较PA组均显著下调(均P<0.05)。结论:PER3可通过抑制足细胞内的脂质合成而减少PA诱导的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3 棕榈酸 足细胞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生长发育迟缓为表现的1例O’Donnell-Luria-Rodan综合征临床与遗传学特征分析
5
作者 袁晶晶 王玉君 +3 位作者 黎露莎 谢艳红 莫朝晖 金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9-654,共6页
O’Donnell-Luria-Rodan(ODLURO)综合征是KMT2E(lysine methyltransferase 2E)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1例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特殊面容的12岁9个月男性患儿,采集患者外周血,提取DNA进行... O’Donnell-Luria-Rodan(ODLURO)综合征是KMT2E(lysine methyltransferase 2E)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1例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特殊面容的12岁9个月男性患儿,采集患者外周血,提取DNA进行基因检测,发现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6XY,全外显子组测序及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low-coverage massively parallel 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分析显示患儿在染色体7q 22.3区域存在506 kb的杂合性缺失,缺失区域包含KMT2E在内的6个基因,诊断为ODLURO综合征。其父母、弟弟临床表型及基因检测均无异常,提示该缺失为新发突变。此病例的临床和遗传特征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ODLURO综合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onnell-Luria-Rodan综合征 生长发育迟缓 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1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马丹 魏俊琳 +3 位作者 何红晖 杨文君 莫朝晖 王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3-1081,共9页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纤维炎性反应性疾病,可以累及全身多器官,且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男女比例2:1~3:1。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IgG4-related retroperitoneal fibrosis,IgG4-RPF)作为IgG4-R...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纤维炎性反应性疾病,可以累及全身多器官,且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男女比例2:1~3:1。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IgG4-related retroperitoneal fibrosis,IgG4-RPF)作为IgG4-RD中的一种罕见类型,病因尚不明确,其与2型糖尿病的共病现象也较为罕见。临床上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于2016年7月14日收治1例2型糖尿病并发IgG4-RPF的患者,经降糖、降压、护肾、改善循环、应用激素等综合治疗后,病情较前明显好转,腹膜后纤维化包块较前明显缩小,肾功能好转,IgG4水平下降,且随访8年未再复发。对该病例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发现糖尿病合并IgG4-RPF的发生可能与代谢综合征产生的慢性炎症和长病程糖尿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关,这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诊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IGG4 腹膜后纤维化 输尿管狭窄 双肾积水 临床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CN7基因新突变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骨硬化症2型一个家系报告
7
作者 赵月馨 熊静 +1 位作者 何红晖 金萍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8-362,共5页
报告并分析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骨硬化症2型家系的临床特征、影像表现和基因诊断。该家系中先证者及其父亲临床症状均表现为腰痛,X片呈典型骨硬化改变,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及其父亲氯化物通道7(chloride channel 7,CLCN7)基因存在两... 报告并分析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骨硬化症2型家系的临床特征、影像表现和基因诊断。该家系中先证者及其父亲临床症状均表现为腰痛,X片呈典型骨硬化改变,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及其父亲氯化物通道7(chloride channel 7,CLCN7)基因存在两处未报道过的新的杂合缺失变异,分别为c.2043_2073+5del及22~23号外显子区域0.373 kb的缺失(chr16:1497372-1497745)。先证者母亲临床表型正常,未检测到CLCN7基因变异。突变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本研究报告了CLCN7基因新变异导致的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骨硬化症2型家系,扩展了CLCN7基因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骨硬化症2型 CLCN7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R3通过抑制PRMT1/p-STAT3通路减轻肥胖相关性肾病足细胞炎症损伤
8
作者 彭琳 孙晓滢 +2 位作者 易璇 王舟琪 陈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9-358,共10页
目的:肥胖会导致肥胖相关性肾病(obesity related glomerulopathy,ORG),但其发病机制并不明确。本研究拟检测早期生长反应蛋白3(early growth response protein 3,EGR3)在ORG患者和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肾皮质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EGR... 目的:肥胖会导致肥胖相关性肾病(obesity related glomerulopathy,ORG),但其发病机制并不明确。本研究拟检测早期生长反应蛋白3(early growth response protein 3,EGR3)在ORG患者和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肾皮质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EGR3抑制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人足细胞炎症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肾损害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ORG患者(n=6)和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肾皮质组织(n=10)。使用150μmol/L PA干预人和小鼠足细胞48 h;人足细胞中分别过表达或沉默EGR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IL-1β的含量;real-time RT-PCR检测EGR3、足细胞分子标志NPHS1(nephrosis1)、NPHS2(nephrosis2)、足糖萼蛋白(podocalyxin,PODXL)、平足蛋白(podoplanin,PDPN)mRNA的表达;RNA-seq检测人足细胞过表达EGR3并150μmol/L PA干预后与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检测EGR3可能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并与RNA-seq的结果取交集;Co-IP验证EGR3与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s 1,PRMT1)的相互作用;沉默EGR3和PRMT1抑制剂干预后检测PA诱导的足细胞培养液中IL-6和IL-1β的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分别过表达或沉默EGR3后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phosphorylated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的蛋白质表达。结果:EGR3在ORG患者和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肾皮质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上调(均P<0.01),150μmol/L PA干预人和小鼠足细胞48 h后显著上调2种细胞EGR3的表达(均P<0.05)。人足细胞过表达或沉默EGR3分别抑制或促进PA干预后细胞培养液中IL-6和IL-1β的分泌,并分别上调或下调NPHS1、PODXL、NPHS2及PDPN的表达(均P<0.05)。RNA-seq结果显示共有988个DEGs,Co-IP+LC-MS共发现238个可能与EGR3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且Co-IP证实PRMT1为EGR3的相互作用蛋白质。PRMT1抑制剂能部分减少人足细胞沉默EGR3后PA诱导的IL-6及IL-1β的分泌(均P<0.05);此外,过表达或沉默EGR3负调控PRMT1及p-STAT3的表达。结论:EGR3可能通过抑制PRMT1/p-STAT3通路减轻ORG足细胞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生长反应蛋白3 棕榈酸 肥胖相关性肾病 足细胞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肠促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8
9
作者 熊静 莫朝晖 +3 位作者 谢艳红 胡平安 刘敏 何红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3951-3953,共3页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肠促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1例初诊T2DM患者(T2DM组)和17例血糖正常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两组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0、30、120min时静脉血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肠促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1例初诊T2DM患者(T2DM组)和17例血糖正常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两组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0、30、120min时静脉血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结果 T2DM组患者OGTT中各时点的GLP-1水平[分别为(11.6±4.4)、(14.2±5.4)、(15.1±7.3)pmol/L]较对照组[分别为(18.8±3.1)、(21.8±4.2)、(23.7±4.8)pmol/L]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各时点GIP水平无显著变化;但T2DM组患者各时点胰高血糖素水平[(16.1±4.3)、(25.1±5.4)、(25.2±5.6)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4.8±5.9)、(18.7±4.7)、(15.7±5.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诊的T2DM患者,空腹及糖负荷后30、120min时GLP-1水平显著下降,GIP水平无变化,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肠促胰岛素类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 胰高血糖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db/db小鼠肾组织p-STAT3及IκB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陆苗苗 陶立坚 +5 位作者 梅文娟 骆仁娜 府晓 汪凌昊 杨文君 刘春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1-597,共7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db/db小鼠1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姜黄素治疗组,5只db/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姜黄素治疗组予以姜黄素200 mg/(kg·d)连续灌胃18周。实验结束时,尾静脉采...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db/db小鼠1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姜黄素治疗组,5只db/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姜黄素治疗组予以姜黄素200 mg/(kg·d)连续灌胃18周。实验结束时,尾静脉采血测血糖,ELISA检测小鼠24 h尿蛋白,PAS染色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V型胶原以及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在肾组织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及IκB在肾组织的表达。结果:与db/m小鼠比较,db/db小鼠体型肥胖,血糖明显升高,伴有大量蛋白尿;病理改变为肾小球肥大,系膜区扩张,基膜增厚,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增加;Western印迹检测肾组织中磷酸化的STAT3表达增加,IκB表达减少。与db/db小鼠比较,姜黄素治疗后明显降低db/db小鼠24 h尿蛋白,减少肾组织中IV型胶原以及FN的表达,抑制STAT3磷酸化及IκB降解。结论:姜黄素可以减少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的蛋白尿,减轻肾小球硬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TAT3磷酸化及IκB降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糖尿病肾病 DB/DB小鼠 P-STAT3 I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内皮祖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晓云 莫朝晖 +2 位作者 陈科 何红晖 谢艳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54-1260,共7页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贴壁细胞用不含FBS的M199培养液培养24h后,分...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贴壁细胞用不含FBS的M199培养液培养24h后,分成4组:对照组和GLP-1各浓度组(1,10,20nmol/L GLP-1共3组),分别用含0.2%BSA,1,10,20nmol/L GLP-1的M199培养液培养72h。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EPCs生长情况,MTT法检测EPCs的增殖能力;RT-PCR技术检测EPCs中KDR,Flt-1,VE-cadherin,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浓度,SP法检测细胞VEGF蛋白表达。同时用100ng/m LVEGF mAb对10nmol/LGLP-1培养的EPCs进行干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LP-1各浓度组EPCs增殖明显(P<0.05或P<0.01),EPCs中KDR,Flt-1,VE-cadherin,eNOS mRNA表达增强,细胞上清液中VEGF浓度显著升高、细胞VEGF蛋白表达增强(P<0.05或P<0.01)。VEGF mAb(100ng/mL)下调GLP-1培养的EPCs增殖能力,细胞KDR,Flt-1,VE-cadherin,eNOS mRNA表达下降。结论:GLP-1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EPCs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上调VEGF自分泌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 内皮祖细胞 增殖 分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手术后内脂素水平变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轶群 熊静 +2 位作者 何红晖 朱晒红 莫朝晖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行腹腔镜下Roux-en-Y胃旁路手术后血清内脂素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术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改善的关系。方法:33例T2DM患者行腹腔镜下Roux-en-Y胃旁路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行腹腔镜下Roux-en-Y胃旁路手术后血清内脂素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术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改善的关系。方法:33例T2DM患者行腹腔镜下Roux-en-Y胃旁路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其术前及术后3个月空腹血清内脂素水平,并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human 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等。结果: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手术后,HbA1c,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术前下降,体质量指数[(24.53±0.62)kg/m2]较术前[(26.71±0.69)kg/m2]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内脂素水平[(9.79±0.64)ng/mL]也明显低于术前[(38.24±5.32)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T2DM患者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手术后内脂素水平变化可能与术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改善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胃旁路手术 内脂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较高浓度神经肽Y抑制人脂肪干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分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尉 胡平安 +2 位作者 梁芳 宋小琴 刘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神经肽Y(NPY)对人脂肪干细胞(h ADSC)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h ADSC,用(10^(-6)~10^(-15))mol/L NPY诱导刺激h ADSC,MTT法检测其增殖;分别用完全培养基、NPY和胰岛素处理h ADSC,油红O染色观察h ADSC的分化;Western ...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神经肽Y(NPY)对人脂肪干细胞(h ADSC)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h ADSC,用(10^(-6)~10^(-15))mol/L NPY诱导刺激h ADSC,MTT法检测其增殖;分别用完全培养基、NPY和胰岛素处理h ADSC,油红O染色观察h ADSC的分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诱导细胞死亡的d FF45样效应因子C(Cidec)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RIP140)的表达水平。结果 (10^(-11)~10^(-15))mol/L NPY促进h ADSC增殖,(10^(-6)~10^(-10))mol/L NPY抑制h ADSC增殖;(10^(-7)、10^(-9)、10^(-11))mol/L NPY均诱导h ADSC分化,并增加PPARγ、C/EBPα蛋白表达,同时促进白色脂肪组织特异性标志Cidec、RIP140蛋白的表达。结论较低浓度NPY促进h ADSC增殖,较高浓度NPY抑制h ADSC增殖并促进其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Y 人脂肪干细胞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 诱导细胞死亡的DFF45样效应因子C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TSARG4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稳定转染HeLa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幼波 向红 邢晓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84-687,共4页
目的:构建人TSARG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La细胞,建立稳定转染TSARG4的HeLa细胞系。方法:应用RT-PCR从人睾丸中扩增TSARG4的开放阅读框(ORF),并将PCR产物插入到pUCm-T载体中测序验证。随后,将TSARG4进一步克隆到pcDNA3.1(+)真核表达... 目的:构建人TSARG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La细胞,建立稳定转染TSARG4的HeLa细胞系。方法:应用RT-PCR从人睾丸中扩增TSARG4的开放阅读框(ORF),并将PCR产物插入到pUCm-T载体中测序验证。随后,将TSARG4进一步克隆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用脂质体将经过测序、验证的pcDNA3.1(+)/TSARG4质粒转染HeLa细胞,通过G418筛选建立TSARG4稳定转染的HeLa细胞系。RT-PCR和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SARG4在稳定转染的HeLa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pcDNA3.1(+)/TSARG4表达质粒,建立了稳定转染的HeLa细胞系。RT-PCR和组织原位杂交检测结果表明,TSARG4基因在该细胞系中成功表达。结论:TSARG4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和稳定转染HeLa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体外研究TSARG4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ARG4 基因表达 转染 RT-PCR 组织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治疗诱导的神经病变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5
作者 袁晶晶 陈科 +1 位作者 赵少俐 莫朝晖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9-353,共5页
糖尿病治疗诱导的神经病变是一种独特的、急性神经性疼痛,多在强化控制血糖不久后发生,以难以忍受的疼痛为主要特点,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易被误诊。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2例糖尿病治疗诱导的神经病变患者,现结合病例特点... 糖尿病治疗诱导的神经病变是一种独特的、急性神经性疼痛,多在强化控制血糖不久后发生,以难以忍受的疼痛为主要特点,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易被误诊。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2例糖尿病治疗诱导的神经病变患者,现结合病例特点及相关文献报道,提出严格的血糖控制可能促使本病的发生,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发病率远高于预想,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谨慎的血糖管理来避免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治疗诱导的神经病变 胰岛素神经炎 临床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并SLCO2A1基因突变2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金萍 张勤 +3 位作者 何红晖 朱伟豪 龙晓丹 莫朝晖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0-105,共6页
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分泌科诊断的2例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primary hypertrophic osteoarthropathy,PHO)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全部患者及其家族成员外周血进行基因组DNA抽提,应用PCR扩增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hydroxyprostaglandi... 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分泌科诊断的2例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primary hypertrophic osteoarthropathy,PHO)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全部患者及其家族成员外周血进行基因组DNA抽提,应用PCR扩增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hydroxyprostaglandin dehydrogenase,HPGD)及SLCO2A1致病基因全部外显子、外显子和内含子交界区。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并利用在线数据库Poly Phen-2及SIFT对发现的突变致病性进行预测。通过基因测序,发现该2例患者的SLCO2A1基因分别存在c.1106G>A(p.G369D)纯合子突变和c.611C>T(p.S204L)纯合子突变,均未检出HPGD基因突变。经SIFT和Poly Phen2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得出SLCO2A1基因这两个突变为致病性错义突变,证实SLCO2A1基因突变在PHO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PHO患者进行SLCO2A1基因检测不仅有助于明确病因,也有利于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 厚皮性骨膜增生症 SLCO2A1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飞蓟宾对高脂饮食小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科 徐君 +3 位作者 何红晖 赵立玲 熊静 莫朝晖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对高脂饮食喂养的C57BL/6J小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8只3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普通饮食组(n=6)、高脂饮食组(n=6)及水飞蓟宾干预高脂饮食组(n=6),干预10周后观察各组小鼠空腹血糖、胰岛素...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对高脂饮食喂养的C57BL/6J小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8只3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普通饮食组(n=6)、高脂饮食组(n=6)及水飞蓟宾干预高脂饮食组(n=6),干预10周后观察各组小鼠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谷丙转氨酶、肌酐、尿素氮变化及胰岛β细胞的脂质含量、抗氧化水平及凋亡情况,并检测胰腺组织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ulin-induced gene-1,Insig-1)、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和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的m RNA,以及Insig-1和SREBP-1c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高脂饮食组相比,水飞蓟宾干预高脂饮食组小鼠胰岛分泌功能明显改善,血糖水平降低(P<0.05),胰岛组织脂质含量、氧化应激水平及凋亡水平均降低(均P<0.05);水飞蓟宾能促进胰岛组织Insig-1的表达,抑制SREBP-1c和FAS的表达(均P<0.05)。三组间谷丙转氨酶、肌酐、尿素氮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水飞蓟宾对高脂饮食小鼠的胰岛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nsig-1/SREBP-1c途径及增加抗氧化活性有关,且长期口服水飞蓟宾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宾 胰岛Β细胞 胰岛素诱导基因-1 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1c 糖脂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咨询对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水平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18
作者 龙飞艳 严谨 +3 位作者 胡平安 夏妙娟 刘华 谷灿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79-885,共7页
目的:建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团体咨询干预模式,探讨其对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个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将100名有抑郁情绪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团体咨询干预组50名,对照组5... 目的:建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团体咨询干预模式,探讨其对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个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将100名有抑郁情绪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团体咨询干预组50名,对照组50名。通过文献检索、咨询专家、个别访谈等方法确定团体咨询模式,对干预组进行2个月8次的团体咨询干预。结果:团体咨询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后即时、3个月、6个月、1年所测SD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团体咨询组干预前与干预后各时间点SD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干预后任意两个时间点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干预后3个月、6个月、1年所测治疗依从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咨询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后各时间点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咨询模式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咨询 糖尿病 抑郁 治疗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猪胰岛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红晖 吴天慧 +2 位作者 熊静 陈科 莫朝晖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15-1122,共8页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体外对新生猪胰岛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和组织培养方法分离纯化新生猪胰岛细胞,检测其纯度和活性,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培养基中添加促红细胞生成素(10.0μmol/L),对照组不...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体外对新生猪胰岛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和组织培养方法分离纯化新生猪胰岛细胞,检测其纯度和活性,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培养基中添加促红细胞生成素(10.0μmol/L),对照组不添加促红细胞生成素,培养5d后行低糖和高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并行细胞计数及MTT比色法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和EB/AO染色荧光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RT-PCR法检测胰岛细胞胰岛素促进因子-1(PDX-1),葡萄糖转运载体2(GlUT-2),bcl-2,bax,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后新生猪胰岛细胞不改变形态和功能,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反应正常;细胞计数示实验组新生猪胰岛细胞数目均比对照组增多(P<0.05);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实验组和对照组吸光度值均呈上升趋势,且实验组的吸光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DX-1 mRNA表达稍有上调(P<0.05),而GlUT-2 mRNA表达无明显差别(P=0.34)。流式细胞仪和EB/AO染色荧光检测实验组的凋亡百分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RT-PCR示实验组bcl-2mRNA较对照组上调,而bax和caspase-3 mRNA明显下调(P<0.01)。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体外能促进新生猪胰岛细胞的增殖分化,对形态和功能无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猪胰岛细胞有抗凋亡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 mRNA的表达,下调bax,caspase-3 mRNA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新生猪 胰岛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肽Y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敏 胡平安 丁克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5-607,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肽Y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3T3-L1细胞由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3-isobutyl-1-methylxanthine,IB-MX)、胰岛素和地塞米松联合诱导分化,2 d后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未加任何诱导... 目的:观察神经肽Y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3T3-L1细胞由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3-isobutyl-1-methylxanthine,IB-MX)、胰岛素和地塞米松联合诱导分化,2 d后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未加任何诱导剂组)、经典诱导组(胰岛素诱导)和NPY干预组(10-8、10-9、10-10mol/L NPY)。培养的第7、12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的变化,培养第12天用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分化程度。MTT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α,C/EBP-α)蛋白的表达。结果:10-8mol/L NPY能促进3T3-L1细胞的分化。10-9mol/L NPY,10-8mol/L NPY均能促进3T3-L1细胞增殖。10-8mol/L NPY增加C/EBPα、PPARγ的表达。结论:NPY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PARγ、C/EBPα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Y 3T3-L1 增殖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