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强高导Cu-Cr-Zr系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
作者 方善锋 汪明朴 +1 位作者 程建奕 李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9期21-24,共4页
分析了Cu-Cr-Zr系合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其性能与添加合金化元素、制备技术和显微组织的相互关系,并指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显微组织 CU-CR-ZR系合金 自集成电路 引线框架材料 铜合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i_2基高温结构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周宏明 易丹青 石章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11期404-408,共5页
介绍了MoSi2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能特点,阐述了其应用领域,综述了MoSi2基高温结构材料在强韧化和制备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MOSI2 复合材料 合金化 复合化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铜材料电镀镍层常见缺陷分析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吴化波 王志法 +3 位作者 刘金文 崔大田 姜国圣 周俊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80-83,共4页
就钨铜材料表面电镀镍层常见的孔洞、油污、鼓泡和腐蚀等缺陷进行了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对缺陷形貌进了观察,并通过能谱分析对缺陷处元素组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电镀层的孔洞是由于钨铜基材中存在较大孔洞造成的;油污... 就钨铜材料表面电镀镍层常见的孔洞、油污、鼓泡和腐蚀等缺陷进行了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对缺陷形貌进了观察,并通过能谱分析对缺陷处元素组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电镀层的孔洞是由于钨铜基材中存在较大孔洞造成的;油污是由于基材表面的针孔里残留有电镀液而引起的;鼓泡是由于钨铜基材表面存在氧化铝;腐蚀是因为电镀工艺不恰当引起的。还对不同缺陷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铜复合材料 缺陷分析 孔洞 油污 鼓泡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焊接法制备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龚深 李周 +1 位作者 肖柱 唐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F11期249-251,共3页
概述了通过固-固相复合技术制备金属复合板的方法,重点描述了近年来利用爆炸焊接工艺制备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状况,包括钢-不锈钢、钢-钛合金、镍-钛合金、钛-铝合金、铜合金-不锈钢等异种材料通过爆炸焊接制备复合材料的具体工艺参数、... 概述了通过固-固相复合技术制备金属复合板的方法,重点描述了近年来利用爆炸焊接工艺制备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状况,包括钢-不锈钢、钢-钛合金、镍-钛合金、钛-铝合金、铜合金-不锈钢等异种材料通过爆炸焊接制备复合材料的具体工艺参数、爆炸复合材料界面结构以及复合材的物理、力学性能等。着重介绍了本课题组用爆炸焊接法将Cu-Al-Ni-Mn-Ti形状记忆合金与QBe2合金复合,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减震、弹性、导电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电阻率为10.23μΩ·cm,在-75~110℃之间其内耗值为18×10^(-3),抗拉强度为1075MPa,屈服强度为922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焊接 复合材料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锑掺杂二氧化锡纳米新型导电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5
5
作者 高桂兰 段学臣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6-18,34,共4页
介绍了锑掺杂二氧化锡 (ATO)纳米新型导电材料的性能及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应用进展 ,论述了其导电机理 ,并叙述了纳米ATO导电粉体和浆料的制备方法。
关键词 掺杂 二氧化锡 纳米材料 导电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学中微观结构领域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燕峰 徐慧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4,共4页
通过对材料微结构的合理建模,将物理和化学的计算方法应用在材料学领域,是近年来非常重要的材料研究设计和模拟的手段。对比分析了目前较为流行的材料学微观结构领域计算理论体系和方法,详细讨论了各自特点及应用的范围。
关键词 物理 化学 体系 合理 手段 领域 特点 材料学 材料研究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钨铜材料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化波 姜国圣 +1 位作者 秦建军 吴星荣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3-85,共3页
研究了成型方法、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等对纳米钨铜材料制备工艺的影响。
关键词 钨铜纳米材料 烧结温度 烧结时间 成型压力 致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青铜阀体铸造工艺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林翰 王春鸽 +3 位作者 肖柱 姜雁斌 王朝阳 祝云霞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1-240,共10页
目的针对薄壁阀体难以通过加工的方式精密成形的问题,研究锡青铜薄壁阀体的铸造成形工艺,探究不同浇注方案下的充型、凝固规律,提出合理的铸造工艺方案。方法基于锡青铜(C83600)的热物理性能和薄壁阀体铸件的几何特征,设计了顶注雨淋式... 目的针对薄壁阀体难以通过加工的方式精密成形的问题,研究锡青铜薄壁阀体的铸造成形工艺,探究不同浇注方案下的充型、凝固规律,提出合理的铸造工艺方案。方法基于锡青铜(C83600)的热物理性能和薄壁阀体铸件的几何特征,设计了顶注雨淋式浇注系统,通过改变散热方式、利用正交试验等方法研究铸造工艺参数、优化浇注系统,探究不同浇注工艺的铸件质量。结果本铸件在顶注式浇注系统下呈现良好的顺序凝固特征,但不均匀的薄壁恶化了铸件质量,通过调整浇注工艺和浇注系统设计,铸件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对正交试验的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发现浇注温度对铸件质量的影响最大,浇注速度次之,砂型预热温度的影响最小。将内浇道调整到6个厚内角区域,增设冷铁后,以浇注温度为1140℃、浇注速度为1.0 kg/s、砂型预热温度为150℃的浇注参数组合进行浇注,铸造完成后空冷的铸件质量最好。结论优化浇注系统设计,调整合适的浇注温度、浇注速度和砂型预热温度能有效提高铸件的质量,便于铸件一次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铸造 阀体 PROCAST 锡青铜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钇对2519合金组织及耐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慧中 张新明 +2 位作者 陈明安 周卓平 龚敏如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1,共4页
采用X射线、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了微量稀土Y对 2 5 19合金的显微组织及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2 5 19合金中Y元素与Cu ,Al元素主要形成Al6 Cu6 Y金属间化合物 ,并沿晶界分布。这些金属间化合物有效阻碍高... 采用X射线、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了微量稀土Y对 2 5 19合金的显微组织及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2 5 19合金中Y元素与Cu ,Al元素主要形成Al6 Cu6 Y金属间化合物 ,并沿晶界分布。这些金属间化合物有效阻碍高温时基体的变形和晶界的移动 ,提高合金高温强度。添加 0 .2 0 %Y(质量分数 )可使合金 2 0 0℃时的抗拉强度提高 30 % ,但伸长率有所下降。Y含量的进一步增加 ,含Y化合物聚集长大成块 ,合金室温及高温力学性能降低。同时发现 ,微量的Y细化了合金的再结晶组织 ,细化了合金强化相θ′相。添加 0 .10 %Y时可使合金的室温强度提高 2 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2519铝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i_2涂层的组织结构与高温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14
10
作者 肖来荣 蔡志刚 +2 位作者 易丹青 向彩文 许谅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28-1033,共6页
采用包渗法在Nb-10W合金基体上制备MoSi2涂层,测试了涂层试样的1 600℃静态抗氧化和室温至1 600℃循环抗氧化性能,分析了硅化过程中涂层的形成机理、涂层表面和截面的形貌以及氧化后涂层成分与结构变化。采用包渗法制备的硅化物涂层是... 采用包渗法在Nb-10W合金基体上制备MoSi2涂层,测试了涂层试样的1 600℃静态抗氧化和室温至1 600℃循环抗氧化性能,分析了硅化过程中涂层的形成机理、涂层表面和截面的形貌以及氧化后涂层成分与结构变化。采用包渗法制备的硅化物涂层是通过反应扩散形成的,该涂层为复合结构:MoSi2相主体层;以NbSi2相为主、并含少量Nb5Si3相的两相过渡区;Nb5Si3相扩散层;该涂层结构表现出良好的高温抗氧化和抗热震性能;Si的扩散是通过空位的反应流动实现的,空位在主体层与两相过渡区界面处聚集成微孔带,氧化后微孔带宽度增加;致密的低硅化物扩散层能有效地阻止裂纹向基体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合金 硅化物涂层 二硅化钼 包渗法 高温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冷处理原理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 被引量:59
11
作者 陈鼎 陈吉华 +1 位作者 严红革 黄培云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3年第3期68-72,共5页
作为一种新型的热处理工艺 ,深冷处理已经受到越来越广泛关注。综合现有的资料 ,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深冷处理的机理以及在生产实际上的应用。
关键词 深冷处理 热处理 超低温处理 冷处理设备 制冷剂 液体法 气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K992萃取除铜净化硫酸镍钴溶液 被引量:19
12
作者 郭华军 王晓琼 +4 位作者 李新海 张新明 王志兴 彭文杰 许声飞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06-812,共7页
以BK992为萃取剂,从废镍合金硫酸溶液中萃取分离铜,研究了pH值、相比(O/A)、BK992浓度和萃取时间对萃取的影响,确定了BK992萃取铜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BK992的萃铜速度很快,随着pH值升高,铜萃取率增大,但当pH大于4.0时,镍钴损失较大;相... 以BK992为萃取剂,从废镍合金硫酸溶液中萃取分离铜,研究了pH值、相比(O/A)、BK992浓度和萃取时间对萃取的影响,确定了BK992萃取铜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BK992的萃铜速度很快,随着pH值升高,铜萃取率增大,但当pH大于4.0时,镍钴损失较大;相比越大,萃取分离效果越好;BK992浓度的影响也较大,随着BK992浓度增加,铜分配比增大。室温下BK992萃取铜的最佳工艺条件BK992浓度为20%,相比O/A为1∶2,水相初始pH为3.0,萃取时间为10min。在优化条件下,待处理液的一级萃取率达93.06%,20%BK992萃铜的饱和容量为17.30g/L;一级反萃率达91.79%,铜净传递量为15.88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镍 萃取 BK99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Sc和Zr对Al-Mg-Mn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大鹏 尹志民 +1 位作者 滕浩 潘青林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49,共5页
研究了添加微量Sc和Zr对系列Al-Mg-Mn合金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Sc和Zr添加到Al-Mg-Mn合金中,热轧态合金的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提高了75 MPa-90 MPa和90 MPa^94 MPa;经冷轧后340℃/1 h稳定化退火,合金拉伸强度和... 研究了添加微量Sc和Zr对系列Al-Mg-Mn合金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Sc和Zr添加到Al-Mg-Mn合金中,热轧态合金的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提高了75 MPa-90 MPa和90 MPa^94 MPa;经冷轧后340℃/1 h稳定化退火,合金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增加了85 MPa-95MPa和90 MPa^100 MPa,而延伸率仍保持在11%-12%;并能显著细化合金的铸态晶粒,强烈抑制合金的热轧态和板材冷轧后退火过程中的再结晶,晶粒组织成纤维状;使合金强化的机制为晶粒细化强化、亚结构强化和铝钪锆化合物粒子引起的析出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组织 冷轧 析出强化 铸态 屈服强度 热轧 晶粒细化 微量 拉伸强度 锆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A52铝合金原位加热过程中的物相转变与热膨胀系数测量 被引量:12
14
作者 黄继武 尹志民 +2 位作者 聂波 陈继强 何振波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12,共4页
用原位加热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了7A52合金铸锭在不同温度下的X射线衍射谱,确定不同温度下该合金中存在的物相,精确计算基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点阵常数和不同温度区间的热膨胀系数。试验结果表明:7A52合金铸锭由基体、少量η(MgZn2)、T(Mg32(... 用原位加热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了7A52合金铸锭在不同温度下的X射线衍射谱,确定不同温度下该合金中存在的物相,精确计算基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点阵常数和不同温度区间的热膨胀系数。试验结果表明:7A52合金铸锭由基体、少量η(MgZn2)、T(Mg32(Al,Zn)49)相和难熔相Al6Mn组成;随温度升高,合金元素从基体中析出形成η和T相,在300℃左右T相大量析出;T相在高于300℃的温度下逐步回溶入基体,形成单一固溶体。在低于100℃和高于450℃的温度区间内点阵常数变化主要受温度影响,而在介于以上温度的中间区段点阵常数变化平缓,基体点阵常数的变化受温度和相变双重因素影响。采用高温原位X射线衍射方法测量物相的热膨胀系数是可行且精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A52铝合金 原位X射线衍射 点阵常数 热膨胀 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含量对2519铝合金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慧中 周古昕 +3 位作者 张新明 陈明安 梁霄鹏 高慧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通过显微硬度测试、拉伸测试、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等手段研究了Mn含量对2519铝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Mn含量小于0.29wt%,合金的强度随Mn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大;当Mn含量大于0.29wt%后,合金强度随Mn含量的增加... 通过显微硬度测试、拉伸测试、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等手段研究了Mn含量对2519铝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Mn含量小于0.29wt%,合金的强度随Mn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大;当Mn含量大于0.29wt%后,合金强度随Mn含量的增加却有所降低;随Mn含量的增加,合金170℃时效硬化速度逐渐加快,峰值时效时间提前,但合金的延伸率随Mn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Mn含量大于0.29wt%,合金的时效硬化效果随Mn含量的增加而有所降低。综合考虑合金的强度和塑性,2519铝合金中的Mn含量以0.29wt%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19铝合金 MN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的添加对Al-Cu-Li-Zn-Mn-Zr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艳芬 郑子樵 +2 位作者 李世晨 魏修宇 蒋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2-556,共5页
本文研究了Mg的添加对Al Cu Li Zn Mn Zr合金力学性能和微观时效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无论是T6处理还是T8处理 ,合金中添加Mg ,在延伸率几乎不损失甚至稍有提高的基础上 ,明显提高了合金强度 ,加快了时效硬化速率 ,使峰值时效时... 本文研究了Mg的添加对Al Cu Li Zn Mn Zr合金力学性能和微观时效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无论是T6处理还是T8处理 ,合金中添加Mg ,在延伸率几乎不损失甚至稍有提高的基础上 ,明显提高了合金强度 ,加快了时效硬化速率 ,使峰值时效时间提前。透射电镜观察表明 :加Mg的合金 ,T1相的析出数量明显增多 ,密度增大 ,且更细小弥散。随Mg含量的增加 ,这种趋势更明显。另外 ,在T6处理下添加Mg促进T1相的弥散析出作用更加明显 ,从而减少了T6和T8处理的强度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 力学性能 微观时效组织 时效强化 Al-Cu-Li-Zn-Mn-Zr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Mg-Mn和Al-Mg-Mn-Sc-Zr合金的再结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尹志民 朱大鹏 姜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共4页
研究了Al-Mg-Mn和Al-Mg-Mn-Sc-Zr合金冷轧后在不同退火温度下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不添加钪和锆的合金相比,复合添加0.4%Sc(质量分数)和Zr能使Al-Mg-Mn合金的再结晶开始温度提高120℃左右。添加微量Sc和Zr合金没有明显... 研究了Al-Mg-Mn和Al-Mg-Mn-Sc-Zr合金冷轧后在不同退火温度下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不添加钪和锆的合金相比,复合添加0.4%Sc(质量分数)和Zr能使Al-Mg-Mn合金的再结晶开始温度提高120℃左右。添加微量Sc和Zr合金没有明显再结晶终了温度,在接近熔点时显微组织仍是加工态纤维组织。Sc,Zr复合添加形成的纳米级的二次Al3(Sc,Zr)相质点,对位错和亚晶界有强烈的钉扎作用,再结晶难以形核和长大,从而有效地抑制冷轧后退火过程中的再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Mn合金 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铜钎焊用Zn-Al钎料的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正林 杨凯珍 尹登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3-125,128,共4页
研究了Al含量对铝铜异种金属钎焊用Zn-Al钎料的铺展性能和铝铜焊接接头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l含量在15wt%以上时,钎料在铜上铺展性较好,含Al10wt%左右的钎料所焊铝铜接头的强度最好。采用含Al10wt%的Zn-Al钎料,配合CsF-AlF3无腐蚀中... 研究了Al含量对铝铜异种金属钎焊用Zn-Al钎料的铺展性能和铝铜焊接接头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l含量在15wt%以上时,钎料在铜上铺展性较好,含Al10wt%左右的钎料所焊铝铜接头的强度最好。采用含Al10wt%的Zn-Al钎料,配合CsF-AlF3无腐蚀中温钎剂,采用高频感应加热钎焊连接铜铝管,能获得高压下不漏气的理想接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铜钎焊 ZN-AL钎料 铺展性 剪切强度 气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锻造Mg-10Gd-2Y-0.5Zn-0.3Zr稀土镁合金组织性能 被引量:8
19
作者 韩修柱 逄锦程 +2 位作者 张绪虎 单德彬 刘楚明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3,共6页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原始锻态、等温锻造和时效处理后Mg-10Gd-2Y-0.5Zn-0.3Zr合金的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等温锻造合金晶粒相对于原始锻态合金细化不明显,但大量的第二相在基体中的弥散析出是...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原始锻态、等温锻造和时效处理后Mg-10Gd-2Y-0.5Zn-0.3Zr合金的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等温锻造合金晶粒相对于原始锻态合金细化不明显,但大量的第二相在基体中的弥散析出是等温锻造合金强度略有上升的主要原因;合金在200℃时效过程中,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多细小颗粒及层片状强化相在基体中析出,其最优的时效工艺为200℃/60h;峰值时效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379 MPa、245 MPa和4.6%;β'相和长周期相(long period stacking order,LPSO)的大量弥散地在基体中析出是峰值时效合金的主要强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锻造 时效工艺 长周期相 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制度对Al-Cu-Mg-Ag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夏卿坤 刘志义 +1 位作者 余日成 李云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22-24,共3页
通过室温力学性能检测、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不同时效制度对Al-Cu-Mg-Ag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45~185℃进行人工时效时,同一时效温度下,随时效时间的延长,抗拉强度在165℃出现峰值,随时效温度的升高峰值左移,... 通过室温力学性能检测、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不同时效制度对Al-Cu-Mg-Ag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45~185℃进行人工时效时,同一时效温度下,随时效时间的延长,抗拉强度在165℃出现峰值,随时效温度的升高峰值左移,即达到峰值的时效时间缩短。合金在165℃时效时,其峰值时效时间为6 h,纵向和横向性能较为接近,其纵向强度σ_b为472 MPa,σ_(02)为455 MPa,对应的伸长率为1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AG合金 时效 显微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