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法 被引量:12
1
作者 唐贤清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年第5期91-93,共3页
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 :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等。具体措施主要有 :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拓宽专业口径 ;更新教学内容等八个方面。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专业 创新 人才培养 目标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博客:网络传播的“软文学” 被引量:13
2
作者 欧阳友权 吴英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19,共5页
微博客以其精微文本和多终端发布优势迅速成为网络写作的媒体新宠。微博客的亚文学审美、高度个人性和多媒共享性彰显出它的"软文学"质素。微博客写作的文学智慧体现在修辞革命、袖珍文本创意和意义的巧置等方面。其所带来的... 微博客以其精微文本和多终端发布优势迅速成为网络写作的媒体新宠。微博客的亚文学审美、高度个人性和多媒共享性彰显出它的"软文学"质素。微博客写作的文学智慧体现在修辞革命、袖珍文本创意和意义的巧置等方面。其所带来的新媒体文学变化,可能唤起公众技术化审美的自我意识,使网络文学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客 软文学 审美特征 文学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发展与文学阅读的演变 被引量:6
3
作者 欧阳友权 蒋金玲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109,共5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文学阅读与这个时期媒介变迁之间有着相依相生的关联。如纸介印刷的传统文学是一种精英阅读,随后的影视文学欣赏者从"读文"转向"读图",1990年代以后出现的网络文学则从"读书"过渡到&qu...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文学阅读与这个时期媒介变迁之间有着相依相生的关联。如纸介印刷的传统文学是一种精英阅读,随后的影视文学欣赏者从"读文"转向"读图",1990年代以后出现的网络文学则从"读书"过渡到"读屏",再后来的手机文学又从"在线冲浪"移至"拇指阅读"。不同媒介文本多重阅读方式的并存,不仅彰显出文学形态的时代变迁,更需要有新的文学观念的建构;技术媒介对文学阅读的影响,折射出的是社会变革期的文化冲突,最终影响到文学审美之于"文学性"的祛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变迁 文学阅读 文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文学:现状、问题与动向 被引量:28
4
作者 欧阳友权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95,共5页
新媒体文学的"海量神话"创造了今日中国巨大的文化关注,导致文学格局的重新洗牌。"海量"与"质量"的落差、自由写作中承担感的缺失、类型化文学生产的过度膨胀,以及"艺术正向"与"市场焦虑&... 新媒体文学的"海量神话"创造了今日中国巨大的文化关注,导致文学格局的重新洗牌。"海量"与"质量"的落差、自由写作中承担感的缺失、类型化文学生产的过度膨胀,以及"艺术正向"与"市场焦虑"的矛盾,是新媒体文学面临的"短板"难题。传统文学与新媒体文学相互交流、抱团取暖,文学产业链的日渐成型,市场竞争、寡头垄断引发的"去草根化"趋势加剧,让新媒体文学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文学 现状 问题 动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文学的平民化叙事 被引量:33
5
作者 欧阳友权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34-238,共5页
互联网的兼容与共享性,使它以平民姿态向社会公众开启文学话语权,从而形成了网络文学平民化的叙事模式,即民间本位的写作立场,凡俗崇拜的认同范式和感觉撒播的表达视界。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平民化叙事 民间本位 写作立场 网络作者 认同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男性文人气质柔化的社会心理渊源及其文学表现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雨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独特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结构导致了两性的性别刻板印象的同化——"柔化"。士大夫性格的"柔化"或曰"女性化"尤其明显地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温柔敦厚"气质的形成以及男性...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独特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结构导致了两性的性别刻板印象的同化——"柔化"。士大夫性格的"柔化"或曰"女性化"尤其明显地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温柔敦厚"气质的形成以及男性文人经常"作闺音"或为女性"代言"的文学现象上:这就是以"弃妇"和"妻妾"心态自拟的以男女比君臣的创作手法。这一现象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因素,其根源就在于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家国一体的社会政治结构,维持这一结构的支柱便是严密的等级秩序。理解了中国血缘纽带下的宗法制社会结构,我们就不难理解在强调君臣父子夫妻的伦理关系的社会/家国结构中,对男性的性别角色期望与对女性的期望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要求处于弱势伦理关系中的臣子、儿子、妻子(妾)绝对服从其君、父和夫,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属于女性的弃妇情结与妻妾情结往往会出现在男性文人的诗文中,并成为男性文人作品一道婉约而优美的风景,进而成为中国文学有史以来最独特的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大夫 气质柔化 以男女比君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下网络文学的十个关键词 被引量:14
7
作者 欧阳友权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5-130,共6页
技术与市场的双重催生,让我国网络文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产与人气。作品海量、类型写作、影视改编、互动交流、全版权、反盗版、去草根化、网络批评、排行榜及网络语文等关键词,大抵可以表征当下网络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十个关键词 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写文学史与网络文学“入史”问题 被引量:8
8
作者 欧阳友权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2,共5页
网络文学能否进入文学史,回答是肯定的。作为一种体量巨大、影响深远的历史性存在,网络文学客观上丰富了文学史的内容;作为一种价值性存在,网络文学拓展了文学史的逻辑原点;作为一种功能性存在,网络文学则赋予文学史以更为开阔的意义空... 网络文学能否进入文学史,回答是肯定的。作为一种体量巨大、影响深远的历史性存在,网络文学客观上丰富了文学史的内容;作为一种价值性存在,网络文学拓展了文学史的逻辑原点;作为一种功能性存在,网络文学则赋予文学史以更为开阔的意义空间和思维视域。由此所形成的文学审美观和社会历史观的"关系逻辑",让网络文学不仅具有入史的前提,也有着入史的必然和意义。作为当代文学的重要一翼,网络文学有足够的资质进入当代文学史的场域,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还应该构建"网络文学史"。面对网络文学丰饶的史料、史实和史绩,我们重写文学史应该秉持这样的史观和史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历史性存在 价值性存在 功能性存在 史观和史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时代的文学边界 被引量:8
9
作者 欧阳友权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4-246,共3页
以计算机网络为标志的数字媒介对大众审美文化的强势冲击,使文艺学的学科边界呈现出观念更新、内涵扩容、临界延伸和学科拓展等诸多变化,由此引发的文艺学转型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学术话题。本组笔谈分别从读图文化转向、文学代际变迁、纸... 以计算机网络为标志的数字媒介对大众审美文化的强势冲击,使文艺学的学科边界呈现出观念更新、内涵扩容、临界延伸和学科拓展等诸多变化,由此引发的文艺学转型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学术话题。本组笔谈分别从读图文化转向、文学代际变迁、纸媒与新媒体叠加共生、文学批评的尺度设定等几个侧面,探析了数字媒介语境中文艺学内涵与边界嬗变的必然与可能。其中提出的一些基础学理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譬如,当数字媒介下的文字表意式微和图像元素增殖形成对文学生存空间的掣肘,文艺学如何在这次博弈中赢得自己的发展机遇?新媒体强烈冲击和深度介入对文学千年帝国造成的大河改道式的巨变,人文审美怎样才能在这个"景观社会"的技术革新面前重新建立起"后文学时代"应有的自信?数字媒介文学风生水起挺进文坛时,我们该怎样调整原有的精英主义思维定势以建构更具现实解释力的文艺学观念并重新审视原有的逻各斯命题?数字化时代文艺批评内在的伦理尺度和审美尺度应该怎样培植才能支撑起新文学的价值天空?等等。也许这组笔谈未必能通彻解答这些问题,但几位学人以积极的理论姿态提出并正视这些问题,对于人们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建构新媒体时代的文艺学,能够提供某些不无裨益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介 文艺学 数字图像 文化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网络文学研究基点及其语境选择 被引量:11
10
作者 欧阳友权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99,共4页
中国网络文学快速崛起带来的一系列矛盾,使得人们对这一新兴文学的解读仁智互见,理路不一。"从上网开始,从阅读出发",切入现场、贴近实际的学理分析,应成为网络文学研究的基点和路径。面对不可逆的文学传媒化语境,网络文学理... 中国网络文学快速崛起带来的一系列矛盾,使得人们对这一新兴文学的解读仁智互见,理路不一。"从上网开始,从阅读出发",切入现场、贴近实际的学理分析,应成为网络文学研究的基点和路径。面对不可逆的文学传媒化语境,网络文学理论批评也将经历一次难以逆转的理论转向和有效言说的方法论选择,这种转向和选择不仅关涉主体回应现实、顺时应变的学术立场,还将影响中国网络文学理论建设的观念导向及其发展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研究基点 语境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战期间美英对中国“十七年文学”内容的言说 被引量:2
11
作者 方长安 纪海龙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6-100,共5页
冷战期间,美英汉学界对中国"十七年文学"作了特别的解读。1950-1960年代,他们将"十七年文学"视为瞭望新中国的窗口,文学内容解读成为搜集中国信息的话语活动。1970年代,美英不再如前20年那样置重所谓的"异端&q... 冷战期间,美英汉学界对中国"十七年文学"作了特别的解读。1950-1960年代,他们将"十七年文学"视为瞭望新中国的窗口,文学内容解读成为搜集中国信息的话语活动。1970年代,美英不再如前20年那样置重所谓的"异端"作品,开始较为客观地剖析《创业史》、《红岩》、《山乡巨变》等主流性作品。1980-1990年代初,他们对"十七年文学"的解读大多散见于他类论著、文章里,一些论者尝试着立足中国语境解读新中国文学,以质疑西方新中国文学论的思维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1990 美英 十七年文学 意蕴 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湖湘诗歌史上的近现代女诗人——《湖南女士诗钞》导言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攸欣 贝京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25,共4页
楚文化孕育了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位大诗人屈原(约前339—278),其《离骚》等篇表现出完全不同于此前诗歌——主要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收风、雅、颂各体诗——的文化特征和文学风格——感情深挚炽烈,哀怨缠绵;想象奇丽夸诞... 楚文化孕育了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位大诗人屈原(约前339—278),其《离骚》等篇表现出完全不同于此前诗歌——主要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收风、雅、颂各体诗——的文化特征和文学风格——感情深挚炽烈,哀怨缠绵;想象奇丽夸诞,意象新异;语言华美繁复,张力充足;篇章结构宏大,气势恢弘。尤其因为表现了前人从未有过的独特的生存体验和卓特人格,而使屈原诗歌个性卓异,不仅形成了《楚辞》新体,而且成为千古典范。屈原虽然生长于江汉,却贬谪行吟沅、湘,确确实实受到沅湘地域文化的影响,有些诗如《九歌》,一部分直接源自沅湘间祭祀乐曲和歌词,所以算得上湖湘文化的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文化 女诗人 诗歌史 近现代 中国文化史 导言 女士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学产业化的文学征候 被引量:7
13
作者 禹建湘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104,共4页
网络文学产业化推动了文学征候的变化,网络文学的商业写作成为主流,网络写作更新速度加快,主体间性更加凸显,读者的付费阅读成为新的时尚,这些变化将引领文学观念的重组。
关键词 网络文学 产业化 商业写作 付费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学的本体追问与意义体认 被引量:10
14
作者 欧阳友权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62,共5页
网络文学之于文艺学建设的意义确证要基于对它自身理论可能性的逻辑清理。网络文学要使自身成为一个有价值的文学历史节点,需要经受“存在论”“本原论”和“文学性”的三个追问,并达成对它的意义——解放话语权、艺术自由精神和改写文... 网络文学之于文艺学建设的意义确证要基于对它自身理论可能性的逻辑清理。网络文学要使自身成为一个有价值的文学历史节点,需要经受“存在论”“本原论”和“文学性”的三个追问,并达成对它的意义——解放话语权、艺术自由精神和改写文学惯例的三重体认。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探询网络文学与数字技术时代文学转型之间的内在关联,重建第四媒介变革下的文艺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本体追问 意义体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化背景下的文学网站景观 被引量:8
15
作者 禹建湘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网络文学由于自身发展的规律而走向了产业化道路,其盈利方式使得各种文学网站井喷式地增长,原创在线阅读文学网站成为主流。为了吸引眼球,文学网站在栏目设置上呈现各自特色,突出各自主题。文学网站还通过收费阅读、全版权运营、跨界拓... 网络文学由于自身发展的规律而走向了产业化道路,其盈利方式使得各种文学网站井喷式地增长,原创在线阅读文学网站成为主流。为了吸引眼球,文学网站在栏目设置上呈现各自特色,突出各自主题。文学网站还通过收费阅读、全版权运营、跨界拓展等方式形成产业链,前景乐观。但同时,由于文学网站产业化本身的风险及盗版等外部环境的干扰,其发展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产业化 文学网站 在线阅读 电子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阐释的文学理论 被引量:6
16
作者 毛宣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83,共9页
无论是从中国还是从西方的文学理论学术发展史来看,文学理论都是一门具有阐释意义的学科,但出于某种哲学和意识形态立场的遮蔽,20世纪之前的文学理论总体上是从"立法"而非"阐释"立场上看待文学问题的。20世纪西方... 无论是从中国还是从西方的文学理论学术发展史来看,文学理论都是一门具有阐释意义的学科,但出于某种哲学和意识形态立场的遮蔽,20世纪之前的文学理论总体上是从"立法"而非"阐释"立场上看待文学问题的。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一大进展,就是愈来愈清楚地意识到"阐释"对于文学理论学科的重要性,重视文学理论的自我调整与自我反思。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放弃"立法"式的思维方式,走向"阐释"和理论自身反思。具体讲,它应该具有以下特点:一、走向理论的对话与沟通,容纳不同理论体系与声音的存在;二、废除"立法者"的身份立场,明确理论对于创作的意义是启示而非简单的介入;三、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统一起来,既重视文学阅读经验的阐发和语言形式的研究,又注意揭示文学的社会历史特征和意识形态内涵;四、赋予本土文学理论资源阐释的优先地位,建立起符合中国文学经验实际的文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阐释 立法 学科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摄影文学的理论建构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3
17
作者 欧阳友权 柏定国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69-176,共8页
摄影文学是以20世纪初产生的摄影配诗、摄影小说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艺术样式,是文学的多义性、超越性与摄影的视觉性、在场性的艺术复合。摄影文学理论的建构,主要在时代合理性、发展空间、文体研究和创新品质等四个层面展开。... 摄影文学是以20世纪初产生的摄影配诗、摄影小说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艺术样式,是文学的多义性、超越性与摄影的视觉性、在场性的艺术复合。摄影文学理论的建构,主要在时代合理性、发展空间、文体研究和创新品质等四个层面展开。随着世界进入以电子商务为中心的网络经济时代,文化消费的现实压力促使文化产品迅速地朝观赏化、人性化、优质化、个性化和品牌化转型。多年来的努力显示,这种转型正是摄影文学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文学 理论建构 文化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的叙事和叙事的经典--我的文学观 被引量:8
18
作者 阎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7-90,共4页
我的文学观念可以用"艺术本位"来表达。一部作品,不论表达了怎样深刻的思想,只有当这种表达建立在充分的艺术性的基础之上,才会是文学意义上的有效表达。文学就是文学,而不是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等,因此评判文学经典的核心价值... 我的文学观念可以用"艺术本位"来表达。一部作品,不论表达了怎样深刻的思想,只有当这种表达建立在充分的艺术性的基础之上,才会是文学意义上的有效表达。文学就是文学,而不是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等,因此评判文学经典的核心价值观,也应该从文学的内在规定性即艺术性中推衍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本位 文学经典 文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时代的文学形式 被引量:7
19
作者 欧阳友权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0-102,113,共4页
文学形式的转型乃至整个文学理论观念的变异是网络时代的文学现实与理论逻辑相对接的结果。数字化媒介不断衍生的新文类和新形式,带来了文学存在方式的改变和文学本体论的建构。要在传统形式论的理论基座上赓续新形式的"学理链条&q... 文学形式的转型乃至整个文学理论观念的变异是网络时代的文学现实与理论逻辑相对接的结果。数字化媒介不断衍生的新文类和新形式,带来了文学存在方式的改变和文学本体论的建构。要在传统形式论的理论基座上赓续新形式的"学理链条",应该回到当代文学现场,辨析新媒体语境中文学表意方式和构体形态的图像化范式,揭橥从"字思维"到"词思维"再到"图思维"变化的缘由,以获得对"形式"的价值判断和学理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时代 文学形式 图像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学的虚拟真实 被引量:8
20
作者 欧阳友权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42-246,共5页
虚拟真实是数字化技术自动生成的人机互动仿真系统,网络文学是对它的文化表达。探讨网络文学的虚拟真实需要从艺术美学上廓清其学理维度:即虚拟真实的图像化呈现方式,将引发互联网上语言文本与多媒体文本的互文性审美新变;虚拟真实所蕴... 虚拟真实是数字化技术自动生成的人机互动仿真系统,网络文学是对它的文化表达。探讨网络文学的虚拟真实需要从艺术美学上廓清其学理维度:即虚拟真实的图像化呈现方式,将引发互联网上语言文本与多媒体文本的互文性审美新变;虚拟真实所蕴含的虚与实的超越逻辑,将创设人与对象之间的新型审美关系;虚拟真实所依凭的时空内生性,将达成人的开放性与未完成性的技术化审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虚拟真实 艺术美学分析 网络文化 文化专题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