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高校出版社小众专业教材建设的思考--以中南大学出版社采矿专业系列教材建设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汪宜晔 罗小培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65,共3页
当下高校教材的出版依旧是各个出版社的焦点,而其中的小众专业教材却因专业性强、需求量少、利润空间小等因素备受冷落。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以中南大学出版社采矿专业系列教材出版这一成功案例为基础,分析了高校出版社小众专业教材建设... 当下高校教材的出版依旧是各个出版社的焦点,而其中的小众专业教材却因专业性强、需求量少、利润空间小等因素备受冷落。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以中南大学出版社采矿专业系列教材出版这一成功案例为基础,分析了高校出版社小众专业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同类教材主要出版环节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出版同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众专业教材 选题调研 质量把关 市场营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网络文艺批评到文化创意产业--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欧阳友权教授访谈
2
作者 欧阳友权 邹赞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10,F0003,共9页
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网络文学的产生与发展。网络文学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文学格局,传统的文艺批评研究也随之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欧阳友权教授以敏锐的学术眼光捕捉到了网络文学所存在的新的学术增长点,并带领团队致力于网络文学研... 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网络文学的产生与发展。网络文学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文学格局,传统的文艺批评研究也随之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欧阳友权教授以敏锐的学术眼光捕捉到了网络文学所存在的新的学术增长点,并带领团队致力于网络文学研究。他认为网络文学虽然具有大众化、世俗化等亚文化特征,会带来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一些变化,但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其自身的净化功能日益增强,同时通过政府的相关规制,网络文学的整体生态愈益健康。网络文学发展空间大,具有强劲的发展潜力,将其置入学术研究视野,是符合文学发展规律的。文化作为产业发展是与我们当代社会的特定历史语境密切相关的,作为我国第一个文化产业博导,欧阳友权教授在不断地构建理论的同时,积极与实践相结合,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文艺批评 文化产业 创意 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唐贤清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年第5期91-93,共3页
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 :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等。具体措施主要有 :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拓宽专业口径 ;更新教学内容等八个方面。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专业 创新 人才培养 目标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博客:网络传播的“软文学” 被引量:13
4
作者 欧阳友权 吴英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19,共5页
微博客以其精微文本和多终端发布优势迅速成为网络写作的媒体新宠。微博客的亚文学审美、高度个人性和多媒共享性彰显出它的"软文学"质素。微博客写作的文学智慧体现在修辞革命、袖珍文本创意和意义的巧置等方面。其所带来的... 微博客以其精微文本和多终端发布优势迅速成为网络写作的媒体新宠。微博客的亚文学审美、高度个人性和多媒共享性彰显出它的"软文学"质素。微博客写作的文学智慧体现在修辞革命、袖珍文本创意和意义的巧置等方面。其所带来的新媒体文学变化,可能唤起公众技术化审美的自我意识,使网络文学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客 软文学 审美特征 文学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学的体制谱系学反思 被引量:19
5
作者 欧阳婷 欧阳友权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0-98,共9页
网络文学对中国文论发展最为深刻的影响,在于让千百年来积淀起来的文学体制谱系出现技术改写或悄然置换。突出表现为:从主体身份看,网络文学生产用普罗"草根"僭越了知识精英的文学话语权,创作范式上用自由写作颠覆既有的文学... 网络文学对中国文论发展最为深刻的影响,在于让千百年来积淀起来的文学体制谱系出现技术改写或悄然置换。突出表现为:从主体身份看,网络文学生产用普罗"草根"僭越了知识精英的文学话语权,创作范式上用自由写作颠覆既有的文学秩序,文学格局上以恒河沙数般作品存量遮蔽文学经典,价值认同上用传媒市场的商业导向对抗文学高度,而在观念传承上,则以"技术至要"搁置了传统文学的逻辑原点。由此引发的传统文论规制与传媒技术宰制的博弈,从体制谱系的学理本体上,把文艺理论转向与转型的时代命题推到了当今文论建设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文学体制谱系 学理逻辑 辨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发展与文学阅读的演变 被引量:6
6
作者 欧阳友权 蒋金玲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109,共5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文学阅读与这个时期媒介变迁之间有着相依相生的关联。如纸介印刷的传统文学是一种精英阅读,随后的影视文学欣赏者从"读文"转向"读图",1990年代以后出现的网络文学则从"读书"过渡到&qu...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文学阅读与这个时期媒介变迁之间有着相依相生的关联。如纸介印刷的传统文学是一种精英阅读,随后的影视文学欣赏者从"读文"转向"读图",1990年代以后出现的网络文学则从"读书"过渡到"读屏",再后来的手机文学又从"在线冲浪"移至"拇指阅读"。不同媒介文本多重阅读方式的并存,不仅彰显出文学形态的时代变迁,更需要有新的文学观念的建构;技术媒介对文学阅读的影响,折射出的是社会变革期的文化冲突,最终影响到文学审美之于"文学性"的祛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变迁 文学阅读 文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自治中的腐败及其纠防体系探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胡光华 洪兴文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56,共5页
高校腐败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大学自治进程而滋生,并已成为影响我国高校健康和谐发展的毒瘤。本文通过对权力异化、知识分子人格缺陷及制度缺位等的分析,揭示高校腐败的成因及其特点。作者试图构建一个以重视观念塑造为基础... 高校腐败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大学自治进程而滋生,并已成为影响我国高校健康和谐发展的毒瘤。本文通过对权力异化、知识分子人格缺陷及制度缺位等的分析,揭示高校腐败的成因及其特点。作者试图构建一个以重视观念塑造为基础、以加强权力制约为主轴、以问责制为保障的大学内部自律机制和以依法自治为前提、以政府合理干预为条件、以司法审查介入为补充的大学外部制衡机制相结合的腐败纠防体系,以遏制日益蔓延的高校腐败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自治 腐败 权力制衡 纠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文学网站社会效益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欧阳友权 吴钊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68,共8页
文学网站应当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评估文学网站社会效益可以从作品、受众、管理三个维度展开,每个维度下各设四项评估指标。作品维包括政治导向性、经济示范性、社会影响力、文化服务性等;受众维包括到... 文学网站应当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评估文学网站社会效益可以从作品、受众、管理三个维度展开,每个维度下各设四项评估指标。作品维包括政治导向性、经济示范性、社会影响力、文化服务性等;受众维包括到达范围、到达率、认知度与接受度、参与度等;管理维包括内容监管制度、编辑管理制度、版权保护制度、队伍建设制度。通过对国内19家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网站的调查发现,当前我国文学网站普遍存在政治导向性有待加强、精品不足、"走出去"效果不明显、编校营销策划人才缺乏、版权保护困难等问题,因而需要行之有效的提升文学网站社会效益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网站 社会效益评价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文学:现状、问题与动向 被引量:28
9
作者 欧阳友权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95,共5页
新媒体文学的"海量神话"创造了今日中国巨大的文化关注,导致文学格局的重新洗牌。"海量"与"质量"的落差、自由写作中承担感的缺失、类型化文学生产的过度膨胀,以及"艺术正向"与"市场焦虑&... 新媒体文学的"海量神话"创造了今日中国巨大的文化关注,导致文学格局的重新洗牌。"海量"与"质量"的落差、自由写作中承担感的缺失、类型化文学生产的过度膨胀,以及"艺术正向"与"市场焦虑"的矛盾,是新媒体文学面临的"短板"难题。传统文学与新媒体文学相互交流、抱团取暖,文学产业链的日渐成型,市场竞争、寡头垄断引发的"去草根化"趋势加剧,让新媒体文学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文学 现状 问题 动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学审美导向的思考 被引量:12
10
作者 欧阳友权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9-191,共3页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文学审美 悬置 审美意义 消解 历史合理性 学理性 传播内容 尊重 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学产业化的新趋势及其后果 被引量:13
11
作者 白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6-187,共2页
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力量已经使互联网成长为"宏媒体"和"元媒体"。时至今日,中国上网人数已逼近4亿,文学网站的签约写手超过百万,而通过网络、手机等数码终端阅读网络作品的读者已接近5 000万。这样的传媒语境已经使... 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力量已经使互联网成长为"宏媒体"和"元媒体"。时至今日,中国上网人数已逼近4亿,文学网站的签约写手超过百万,而通过网络、手机等数码终端阅读网络作品的读者已接近5 000万。这样的传媒语境已经使网络文学超越文学本身的影响力而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有鉴于此,切入网络文学现场,把握其发展脉络和动态走向,不仅是文学认知的需要,也是时代文化建设的课题。本期我们邀请了几位网络文学研究的前沿学者,从"主流认可度"、"签约写手"、"付费阅读"、"文学产业化"和"类型化写作"等角度,探析网络文学发展的新动向,揭示这些新变化的成因或后果,这对于人们认识网络文学,引导和促进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产业化 网络文学 起点中文网 情感逻辑 真实再现 内心情感 会员制 V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文学的价值体认 被引量:4
12
作者 欧阳文风 都鹏飞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1-205,239,共5页
微信文学具有内化于文学文本、贯穿于文学活动中的丰富而独特的文学价值,正逐渐形成与传统文学相互扶持、与微博文学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其价值主要表现在:用"微"视角反映原本琐碎细杂、平淡无奇的生活,让微民生活融入时代主... 微信文学具有内化于文学文本、贯穿于文学活动中的丰富而独特的文学价值,正逐渐形成与传统文学相互扶持、与微博文学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其价值主要表现在:用"微"视角反映原本琐碎细杂、平淡无奇的生活,让微民生活融入时代主题;表现出当前时代的文化生态,为现存社会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提供舆论力量和文化指引;应和当代人通过情感宣泄释放精神压力、实现自我宽慰的需要,便于对人们生活情感经历的多节点观察和潜意识心理的多向性挖掘;继续让文学写作回归民间大众,维护和关切人的尊严、价值、幸福,是人道主义当下立场与人生探索超越思维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文学 “微”显现 社会镜像 心情语录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学:从“草根庶出”到主流认可 被引量:11
13
作者 欧阳友权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8-180,共3页
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力量已经使互联网成长为"宏媒体"和"元媒体"。时至今日,中国上网人数已逼近4亿,文学网站的签约写手超过百万,而通过网络、手机等数码终端阅读网络作品的读者已接近5 000万。这样的传媒语境已经使... 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力量已经使互联网成长为"宏媒体"和"元媒体"。时至今日,中国上网人数已逼近4亿,文学网站的签约写手超过百万,而通过网络、手机等数码终端阅读网络作品的读者已接近5 000万。这样的传媒语境已经使网络文学超越文学本身的影响力而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有鉴于此,切入网络文学现场,把握其发展脉络和动态走向,不仅是文学认知的需要,也是时代文化建设的课题。本期我们邀请了几位网络文学研究的前沿学者,从"主流认可度"、"签约写手"、"付费阅读"、"文学产业化"和"类型化写作"等角度,探析网络文学发展的新动向,揭示这些新变化的成因或后果,这对于人们认识网络文学,引导和促进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主流认可 签约写手 付费阅读 类型化阅读 文学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学的人文底色与价值承担 被引量:14
14
作者 欧阳友权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4-97,共4页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触点延伸和无远弗届 ,数字化生存方式给予文学的巨大影响已日渐凸显 :文学网站不断涌现 ,网络写手新人辈出 ,网络上发布作品的绝对数量已经远远超出同期发表的纸介印刷文学 ,一批网络作品一次次抢占文坛热点。这样 ,处...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触点延伸和无远弗届 ,数字化生存方式给予文学的巨大影响已日渐凸显 :文学网站不断涌现 ,网络写手新人辈出 ,网络上发布作品的绝对数量已经远远超出同期发表的纸介印刷文学 ,一批网络作品一次次抢占文坛热点。这样 ,处于边缘化状态的传统文学在迷茫的消费文化市场上尚未缓过神来的时候 ,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新的严峻现实 :网页挤占书页、读屏多于读书、纸与笔让位于光与电 ,已成为“蛛网覆盖”时代的一道引人瞩目的文学景观。面对网络文学的风起云涌 ,人们对这匹“文坛黑马”心存疑虑 ,评价不一。有人认为网络文学是数字化技术催生的文学“新星” ,甚至是时下落寞的文学苦旅中升起的一颗文学“救星” ,也有人认为这个“技术的劳什子”只能是加速文学式微的“克星” ,数字媒体所引发的文学变革将会和历史上用纸介印刷替代简牍布帛一样 ,从许多方面改写文学成规 ,乃至打造出全新的文学社会学和艺术美学。其实对网络文学质疑与争论的焦点并不在于网络与文学是否联姻 ,而在于网络文学的价值律能否构成意义的存在 ,使文学更加“文学”。时下许多网络原创文学的稚嫩、粗糙、苍白和良莠不齐 ,人们还难以建立起对它的充分信任 ,而当一种文学仅仅止于传播媒体的改变却无从实现艺术提升和意义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网络文学 传统文学 文坛 学思 思潮 文学网站 人文 读书 底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网络文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21
15
作者 欧阳友权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1期122-124,共3页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文学研究 综述 网络原创文学 原创作品 网络信息资源 文学网站 超文本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文学的平民化叙事 被引量:33
16
作者 欧阳友权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34-238,共5页
互联网的兼容与共享性,使它以平民姿态向社会公众开启文学话语权,从而形成了网络文学平民化的叙事模式,即民间本位的写作立场,凡俗崇拜的认同范式和感觉撒播的表达视界。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平民化叙事 民间本位 写作立场 网络作者 认同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学批评的新拓进——2016年网络文学理论批评检视 被引量:3
17
作者 欧阳友权 贺予飞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2-207,共6页
2016年的网络文学理论批评有升温之势,成果丰硕。学界对一系列网络文学前沿话题如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网络文学经典化和主流化、网络类型文学、网络文学的文化产业研究等,展开了极富建设性的探讨。各种年度标志事件以"接地气&qu... 2016年的网络文学理论批评有升温之势,成果丰硕。学界对一系列网络文学前沿话题如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网络文学经典化和主流化、网络类型文学、网络文学的文化产业研究等,展开了极富建设性的探讨。各种年度标志事件以"接地气"的现场感彰显了网络文学研究的活力与锋芒。网络文学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拓荒者与中坚力量成就了网络文学研究的主力,年轻后备军给网络文学批评注入新鲜血液,学术群体呈地域性崛起之势。网络文学研究不断向理论高度、历史根性和覆盖广度延伸,在线批评、媒体批评、学院派批评共同组成的立体图景,使我国网络文学理论生态呈现出"对话—互动—共融"的新态势,并不断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拓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6年 网络文学 理论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男性文人气质柔化的社会心理渊源及其文学表现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杨雨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独特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结构导致了两性的性别刻板印象的同化——"柔化"。士大夫性格的"柔化"或曰"女性化"尤其明显地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温柔敦厚"气质的形成以及男性...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独特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结构导致了两性的性别刻板印象的同化——"柔化"。士大夫性格的"柔化"或曰"女性化"尤其明显地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温柔敦厚"气质的形成以及男性文人经常"作闺音"或为女性"代言"的文学现象上:这就是以"弃妇"和"妻妾"心态自拟的以男女比君臣的创作手法。这一现象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因素,其根源就在于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家国一体的社会政治结构,维持这一结构的支柱便是严密的等级秩序。理解了中国血缘纽带下的宗法制社会结构,我们就不难理解在强调君臣父子夫妻的伦理关系的社会/家国结构中,对男性的性别角色期望与对女性的期望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要求处于弱势伦理关系中的臣子、儿子、妻子(妾)绝对服从其君、父和夫,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属于女性的弃妇情结与妻妾情结往往会出现在男性文人的诗文中,并成为男性文人作品一道婉约而优美的风景,进而成为中国文学有史以来最独特的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大夫 气质柔化 以男女比君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文学的存在方式与功能取向 被引量:23
19
作者 欧阳友权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5-200,共6页
微信文学的存在方式源于它的技术构成及其与主体关系的设定,其形态包括基于微信平台创作并发布的原创文学、利用微信推送的传统文学作品和以微信为题材创作的小说。微信文学的多媒介审美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和交友圈关系资源的商业驱动功... 微信文学的存在方式源于它的技术构成及其与主体关系的设定,其形态包括基于微信平台创作并发布的原创文学、利用微信推送的传统文学作品和以微信为题材创作的小说。微信文学的多媒介审美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和交友圈关系资源的商业驱动功能,成为这一文学价值取向的历史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文学 存在方式 功能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战期间美英对中国“十七年文学”内容的言说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长安 纪海龙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6-100,共5页
冷战期间,美英汉学界对中国"十七年文学"作了特别的解读。1950-1960年代,他们将"十七年文学"视为瞭望新中国的窗口,文学内容解读成为搜集中国信息的话语活动。1970年代,美英不再如前20年那样置重所谓的"异端&q... 冷战期间,美英汉学界对中国"十七年文学"作了特别的解读。1950-1960年代,他们将"十七年文学"视为瞭望新中国的窗口,文学内容解读成为搜集中国信息的话语活动。1970年代,美英不再如前20年那样置重所谓的"异端"作品,开始较为客观地剖析《创业史》、《红岩》、《山乡巨变》等主流性作品。1980-1990年代初,他们对"十七年文学"的解读大多散见于他类论著、文章里,一些论者尝试着立足中国语境解读新中国文学,以质疑西方新中国文学论的思维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1990 美英 十七年文学 意蕴 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