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科学素质教育 重构大学物理教学新体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兵初 周一平 +2 位作者 罗益民 聂跃庄 刘永安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2001年第2期95-98,共4页
近几年来,我们以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建设为契机,深入开展教学研究,锐意进行教学改革.熏组经典,加强近代,拓宽应用,加强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课程的整合,强化科学素质教育,突出创新能力培养,重构了工科物理教学体系.教学实践证明,该体系... 近几年来,我们以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建设为契机,深入开展教学研究,锐意进行教学改革.熏组经典,加强近代,拓宽应用,加强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课程的整合,强化科学素质教育,突出创新能力培养,重构了工科物理教学体系.教学实践证明,该体系符合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 科学素质教育 教学内容 物理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沌遗传算法(CGA)的应用研究及其优化效率评价 被引量:52
2
作者 姚俊峰 梅炽 彭小奇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35-942,共8页
利用混沌运动的遍历性 ,提出了一种求解优化问题的混沌遗传算法 (CGA,Chaos Ge-netic Algorithm) .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把混沌变量加载于遗传算法的变量群体中 ,利用混沌变量对子代群体进行微小扰动并随着搜索过程的进行逐渐调整扰动幅... 利用混沌运动的遍历性 ,提出了一种求解优化问题的混沌遗传算法 (CGA,Chaos Ge-netic Algorithm) .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把混沌变量加载于遗传算法的变量群体中 ,利用混沌变量对子代群体进行微小扰动并随着搜索过程的进行逐渐调整扰动幅度 .研究结果表明 ,该方法效果显著 ,明显提高了优化计算效率 .本文将“平均截止代数”和“截止代数分布熵”作为评价指标 ,对混沌遗传算法 (CGA)的优化效率进行了研究 ,定量地评价了 CGA的优化效率 ,通过与遗传算法 (GA)进行比较 ,进一步说明了 CGA的优化效率高于 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遗传算法 随机扰动 优化效率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转炉铜锍吹炼过程智能决策与终点预报系统 被引量:7
3
作者 胡志坤 梅炽 彭小奇 《有色金属》 CSCD 2002年第1期40-42,共3页
利用建立的基于神经网络与自适应残差补偿的组合预报模型对吹炼终点范围进行预报 ,采用物料衡算与模糊推理方法在线推算预报结果的校验范围。在此基础上开发炼铜转炉优化操作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应用表明 ,终点范围预报准确率在85 %以上 ... 利用建立的基于神经网络与自适应残差补偿的组合预报模型对吹炼终点范围进行预报 ,采用物料衡算与模糊推理方法在线推算预报结果的校验范围。在此基础上开发炼铜转炉优化操作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应用表明 ,终点范围预报准确率在85 %以上 ,转炉产量提高 6% ,冷料处理量提高 7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锍吹炼 吹炼终点 神经网络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转炉炼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熔炼过程实时监测网络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彭小奇 廖力清 +2 位作者 梅炽 周孑民 韩清波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58-461,共4页
介绍了镍熔炼过程两级星型集散式实时监测网络的结构、功能和特点 ,论述了系统设备选型、可编程控制器(PLC)远程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应用结果表明 ,本系统功能齐全实用 ,检测结果准确 ,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和运行稳定性 ,为管理和... 介绍了镍熔炼过程两级星型集散式实时监测网络的结构、功能和特点 ,论述了系统设备选型、可编程控制器(PLC)远程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应用结果表明 ,本系统功能齐全实用 ,检测结果准确 ,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和运行稳定性 ,为管理和操作人员提供了有效的生产过程检查、监控和分析工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炼 可编程控制器 实时监测网络 星型集散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料熔化动力学模型在炼铜转炉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姚俊峰 梅炽 +3 位作者 任鸿九 周安梁 李明 江金宏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7-220,共4页
为了使炼铜转炉达到节能降耗、提高炉寿的目的 ,必须严格控制转炉内造渣期和造铜期熔体温度 .基于此 ,作者简化了转炉中所用的各种冷料的熔化过程 ,建立了熔化速率与熔化时间的动力学模型 ,并确定了模型中的各个参数的值 .将该熔化模型... 为了使炼铜转炉达到节能降耗、提高炉寿的目的 ,必须严格控制转炉内造渣期和造铜期熔体温度 .基于此 ,作者简化了转炉中所用的各种冷料的熔化过程 ,建立了熔化速率与熔化时间的动力学模型 ,并确定了模型中的各个参数的值 .将该熔化模型用于“炼铜转炉优化操作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中 ,利用VC ++开发了一套工业软件 ,根据软件中炉况监控界面提供的当前剩余热和当前熔体温度 ,系统自动告诉操作者每种冷料的最大加入量 ,操作者可以动态调整冷料加入量 ,从而达到将炉内熔体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的目的 .生产实践结果表明 ,该模型的应用使转炉平均炉衬寿命由原来的 2 13炉提高到 2 35炉 ,在冷料量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使冷料处理量增大了近 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铜转炉 冷料 动力学模型 节能降耗 使用寿命 熔化速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00kVA电炉变压器微机测控保护系统 被引量:3
6
作者 廖力清 彭小奇 +1 位作者 凌玉华 杨欣荣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8-211,共4页
在镍冶炼生产过程中 ,电炉变压器的工作环境与条件均较一般的电力变压器恶劣 ,常规的集中控制保护不能满足其特殊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要求 .随着微计算机技术及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 ,对变压器的保护与监控措施已开始改变 .变压器微机测控保... 在镍冶炼生产过程中 ,电炉变压器的工作环境与条件均较一般的电力变压器恶劣 ,常规的集中控制保护不能满足其特殊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要求 .随着微计算机技术及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 ,对变压器的保护与监控措施已开始改变 .变压器微机测控保护与监控系统 ,以高性能嵌入式微控制器 87C196KC 2 0为核心 ,应用CAN(控制器局域网络 )现场总线技术 ,实现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与监控主机的多主通信 ,构筑一个全分布式的微机保护测控与监控系统 ,实现电炉变压器的反时限电流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炉变压器 微控制器 测控保护 CAN总线 冶炼 工作环境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粉煤喷吹风口磨损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全 鄂加强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2-385,共4页
分析了高炉喷吹粉煤颗粒流造成高炉风口壁面底侧的磨损情况 ,建立了预测高炉风口磨损量的数学模型 :δm=ρpρcHsHce(D -dp)dp2πD2 Cp| r=RvmE′cosθ.研究结果表明 :高炉风口磨损主要与粉煤喷吹量、风口材质、风口几何尺寸、风口半收... 分析了高炉喷吹粉煤颗粒流造成高炉风口壁面底侧的磨损情况 ,建立了预测高炉风口磨损量的数学模型 :δm=ρpρcHsHce(D -dp)dp2πD2 Cp| r=RvmE′cosθ.研究结果表明 :高炉风口磨损主要与粉煤喷吹量、风口材质、风口几何尺寸、风口半收缩角以及热风速度和粉煤颗粒粒径等因素有关 ;当粉煤喷吹量相同时 ,减少粉煤颗粒在高炉风口壁面附近的浓度 ,改变风口壁面材质和使用较小粒径的粉煤 ,可减少高炉风口壁面磨损 .由该数学模型算出的某钢铁厂高炉风口平均寿命与其实际平均寿命基本吻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粉煤喷吹 风口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在线检测和信息管理的集成网络系统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孑民 易正明 +3 位作者 梅炽 彭小奇 廖力清 韩清波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5-317,共3页
结合金川公司第一冶炼厂熔炼车间矿热电炉 转炉 渣贫化电炉的炼镍生产工艺 ,开发了该车间工艺参数在线检测和信息管理集成网络计算机控制系统 .该系统充分利用熔炼车间计算机网络系统提供的工艺参数检测数据 ,以图表和曲线方式对其进... 结合金川公司第一冶炼厂熔炼车间矿热电炉 转炉 渣贫化电炉的炼镍生产工艺 ,开发了该车间工艺参数在线检测和信息管理集成网络计算机控制系统 .该系统充分利用熔炼车间计算机网络系统提供的工艺参数检测数据 ,以图表和曲线方式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趋势分析、生产状况和生产现状检查等 ,能达到稳定生产、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的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检测 熔炼 信息管理系统 工艺参数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化溶出系统中矿浆与石灰乳混合过程的模型实验与数值计算 被引量:1
9
作者 周萍 闫红杰 +3 位作者 周孑民 李旺兴 吕子剑 茹红伟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8-40,共3页
应用流体力学计算 (CFD)软件 ,对管道化溶出系统中矿浆与石灰乳的混合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 ,并进行了相应的模型实验。结果表明 :当矿浆、石灰乳流量一定时 ,其均匀混合的距离随矿浆流速的增加而增长 ,随石灰乳流速的增加而缩短。数值计... 应用流体力学计算 (CFD)软件 ,对管道化溶出系统中矿浆与石灰乳的混合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 ,并进行了相应的模型实验。结果表明 :当矿浆、石灰乳流量一定时 ,其均匀混合的距离随矿浆流速的增加而增长 ,随石灰乳流速的增加而缩短。数值计算结果与模型实验结果一致 ,且与生产实践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化溶出 混合 数值计算 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能级原子-场系统中原子的偶极平方压缩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从旭 邓宏贵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1-544,共4页
研究了三能级原子与单模辐射真空场相互作用中原子的偶极平方压缩效应 .运用数值计算方法讨论了辐射场与原子的 2种耦合常数的相对大小以及原子的初始相干性对原子偶极平方压缩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若初始原子处于基态或最高激发态 ,... 研究了三能级原子与单模辐射真空场相互作用中原子的偶极平方压缩效应 .运用数值计算方法讨论了辐射场与原子的 2种耦合常数的相对大小以及原子的初始相干性对原子偶极平方压缩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若初始原子处于基态或最高激发态 ,则相互作用系统在演化过程中不会出现原子的偶极平方压缩效应 ;当初始原子处于基态与最高激发态的相干叠加态时 ,系统在演化过程中可出现原子偶极平方压缩效应 ;原子偶极平方压缩的深度由反映初始原子相干性的位相因子决定 ;在其他条件一定时 ,若初始原子处于最高激发态的几率为 1 4而处于基态的几率为 3 4,则原子可呈现最佳偶极平方压缩效应 ;当辐射场与原子的 2种跃迁耦合常数均不为 0时 ,压缩量呈周期性变化 ;压缩量变化的周期由 2种跃迁耦合常数的相对大小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能级原子一场系统 单模辐射场 原子 偶极平方压缩 光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纳米体系的电子结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慧 宋袆璞 李燕峰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建立了一维纳米随机链模型 ,在计及近邻、次近邻相互作用情况下 ,采用新的方法计算了链长从 1× 10 4~1× 10 5个原子系统的电子本征值和本征矢 .针对晶界原子畸变和晶粒大小等物理量 ,讨论了一维纳米体系的电子结构 .研究结... 建立了一维纳米随机链模型 ,在计及近邻、次近邻相互作用情况下 ,采用新的方法计算了链长从 1× 10 4~1× 10 5个原子系统的电子本征值和本征矢 .针对晶界原子畸变和晶粒大小等物理量 ,讨论了一维纳米体系的电子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 ,晶界原子畸变和晶粒尺寸对其电子结构有重要影响 .由于晶界原子对电子的散射作用 ,电子波函数出现局域化 .晶界原子畸变越大 ,晶粒尺寸越小 ,散射作用越明显 .晶界原子畸变参数W由 0 .2增加到 1时 ,电子波函数由扩展态变为局域态 ;晶粒尺寸变小时 ,电子波函数对称性变差 ,电子趋向局域分布 .随着晶界原子畸变程度的增大和晶粒尺寸的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体系 电子波函数 电子局域态 晶界原子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燃烧器的研究与应用
12
作者 邓胜祥 周孑民 +2 位作者 陈志强 黄年才 王喜春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37,49,共4页
根据某厂工业炉生产工艺的特点 ,在原有低压燃烧器的基础上 ,从优化燃烧和机械操作两个角度进行改进 ,研究了一种新型燃烧器。该燃烧器具有一定范围的机械自动调节功能 ,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由于采用两种不同介质同时雾化 ,大大改善... 根据某厂工业炉生产工艺的特点 ,在原有低压燃烧器的基础上 ,从优化燃烧和机械操作两个角度进行改进 ,研究了一种新型燃烧器。该燃烧器具有一定范围的机械自动调节功能 ,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由于采用两种不同介质同时雾化 ,大大改善了重油燃烧的雾化效果实验表明 ,该燃烧器平均节油率为 7%~ 1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自动调节 雾化 节油 燃烧器 工业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铜转炉吹炼终点的神经网络和自适应残差补偿组合预报模型 被引量:13
13
作者 彭小奇 胡志坤 +2 位作者 梅炽 胡军 姚俊峰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9-151,共3页
提出了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和自适应残差补偿算法的炼铜转炉吹炼终点组合预报模型 .利用某厂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仿真运行的结果表明 ,本文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和较强的实用性 。
关键词 炼铜 转炉 吹炼 神经网络 终点预报 自适应残差补偿 组合预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炉炉内过程数值仿真 被引量:12
14
作者 周乃君 易正明 +1 位作者 周萍 周孑民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2-424,共3页
运用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关系 ,建立了石灰竖炉炉内反应与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 ;利用现场检测和测定的各种参数 ,针对某厂 4m× 2 1m(直径×高 )石灰竖炉的炉内过程进行了具体的数值仿真计算与优化 ,研究了各操作参数... 运用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关系 ,建立了石灰竖炉炉内反应与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 ;利用现场检测和测定的各种参数 ,针对某厂 4m× 2 1m(直径×高 )石灰竖炉的炉内过程进行了具体的数值仿真计算与优化 ,研究了各操作参数对石灰石煅烧过程的影响规律 ;并据此提出 ,该石灰炉的最优操作条件为 :焦比 0 .0 75~ 0 .0 78,空气过剩系数 1.0 5~ 1.10 ,下料量 15~ 18t/h ;在此条件下 ,预热带、反应带、冷却带“三带”的长度比将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生产 石灰炉 燃烧 传热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闪速炉数值仿真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欣峰 梅炽 张卫华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2-266,共5页
利用欧拉法求解气相方程 ,利用拉格朗日法求解颗粒相方程 ,并用PSIC法耦合气固两相方程 .通过仿真得到反应塔内部的流场、温度场、浓度场、燃烧释热场以及颗粒的轨迹与温度 .可视化结果表明 :闪速炉内部流场存在 2个大涡 ;闪速炉内部温... 利用欧拉法求解气相方程 ,利用拉格朗日法求解颗粒相方程 ,并用PSIC法耦合气固两相方程 .通过仿真得到反应塔内部的流场、温度场、浓度场、燃烧释热场以及颗粒的轨迹与温度 .可视化结果表明 :闪速炉内部流场存在 2个大涡 ;闪速炉内部温度除喷嘴下部外 ,基本分布均匀 ;反应塔中含硫铜精矿在反应塔上部 2m处就基本反应完全 ,在距离精矿喷嘴不到 5m处 ,所有颗粒达到峰值温度 ;反应塔内部温度场、浓度场、流场以及颗粒的轨迹表明反应塔内部的各种场并非轴对称 ,不能将反应塔简化为二维轴对称来处理 ;仿真结果和现场试验结果相符 ,温度校验点的相对误差小于 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速炉 欧拉法 数值仿真 铜精矿 PSIC 炼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精馏铅塔燃烧室热工问题诊断 被引量:8
16
作者 蔡军林 张全 +2 位作者 鄂加强 梅炽 何金桥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87-590,共4页
针对韶关冶炼厂锌精馏过程中 1号铅塔燃烧室内存在上、下空间温差较大 ,第 2层空气助燃作用很小 ,第 3层空气基本上失去助燃作用等问题 ,对铅塔燃烧室进行了热工测试 .发现铅塔燃烧室内水平方向的温度并非均匀 ,而且其温差比上、下方向... 针对韶关冶炼厂锌精馏过程中 1号铅塔燃烧室内存在上、下空间温差较大 ,第 2层空气助燃作用很小 ,第 3层空气基本上失去助燃作用等问题 ,对铅塔燃烧室进行了热工测试 .发现铅塔燃烧室内水平方向的温度并非均匀 ,而且其温差比上、下方向的温差更大 .通过对铅塔燃烧室热工诊断及研究 ,得出导致铅塔燃烧室内烟气与塔盘外壁在水平和上、下方向温差大的原因是 :燃烧室内煤气、空气以及烟气在各喷口的分布 ,燃烧室和换热室间隔墙具有保温作用 ,燃烧室内烟气扰动 ,直升烟道对第 2层煤气和第 2 ,3层空气加热 .其中 ,直升烟道对第 2 ,3层空气的加热作用以及它们较大的沿程阻力导致第 2层空气助燃作用小 ,第 3层空气基本上失去助燃作用 .这种诊断结果有利于铅塔燃烧室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馏 铅塔 燃烧室 热工测试 火法炼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膜对金刚石与结合剂之间结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刘雄飞 李晨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45-448,共4页
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金刚石表面镀覆Ti,Mo ,Cu以及TiN。测定了镀Ti金刚石的单粒抗压强度 ,用XPS分析了真空热处理后的金刚石表面结构 ,利用抗弯强度试验及扫描电镜分析 ,研究了镀膜金刚石在Co基结合剂中的界面结合状态。结果表明 :金... 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金刚石表面镀覆Ti,Mo ,Cu以及TiN。测定了镀Ti金刚石的单粒抗压强度 ,用XPS分析了真空热处理后的金刚石表面结构 ,利用抗弯强度试验及扫描电镜分析 ,研究了镀膜金刚石在Co基结合剂中的界面结合状态。结果表明 :金刚石镀膜后能够提高其单粒抗压强度。在 840℃的热压条件下 ,镀层金属与金刚石能够在局部生成碳化物而形成化学结合 ,但对结合强度的提高还没有起着主导作用。镀Mo金刚石能够被Co基结合剂很好地浸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镀膜 金刚石 结合强度 结合剂 金刚石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低氧燃烧技术及其高效低污染特性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蒋绍坚 艾元方 +4 位作者 彭好义 萧泽强 周孑民 汪洋洋 熊家政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研究了一种高温低氧燃烧新技术 ,即采用蓄热室 ,预热助燃剂使其温度达到 80 0℃以上 ;采用分级燃烧及炉内部分烟气回流的方法 ,使燃烧区氧体积分数降低至 1 5%以下 .分析结果表明 :该燃烧技术具有显著的节能、低污染特性 ,与未采取任何... 研究了一种高温低氧燃烧新技术 ,即采用蓄热室 ,预热助燃剂使其温度达到 80 0℃以上 ;采用分级燃烧及炉内部分烟气回流的方法 ,使燃烧区氧体积分数降低至 1 5%以下 .分析结果表明 :该燃烧技术具有显著的节能、低污染特性 ,与未采取任何废热回收措施的传统燃烧技术相比 ,可实现节能 60 %以上 ,CO2 排放量减少 60 %以上 ,NOx排放浓度低于 30~ 50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 污染 高温低氧燃烧技术 蓄热式烧嘴 HT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燃烧及其实现途径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彭好义 蒋绍坚 +1 位作者 艾元方 周孑民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23,共6页
低氧燃烧是HTAC技术的核心内容 ,其前提是将助燃空气预热到燃料自燃点以上 ,其关键是控制燃烧段的含氧体积浓度 ,使之低于 1 5 % ,甚至 2 %~ 3%。低氧燃烧具有火焰体积成倍扩大、火焰温度场分布均匀、低NOx 污染及低燃烧噪音等显著优... 低氧燃烧是HTAC技术的核心内容 ,其前提是将助燃空气预热到燃料自燃点以上 ,其关键是控制燃烧段的含氧体积浓度 ,使之低于 1 5 % ,甚至 2 %~ 3%。低氧燃烧具有火焰体积成倍扩大、火焰温度场分布均匀、低NOx 污染及低燃烧噪音等显著优点。本文分析了在工业应用中实现低氧燃烧的 5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燃烧 助燃空气 高温预热 燃料 燃烧技术 HTAC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膜金刚石与结合剂之间的结合状态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雄飞 李晨辉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2-265,共4页
利用横向断裂强度试验及扫描电镜分析 ,研究了磁控溅射镀Ti、Mo及Cu金刚石在Fe基、Ni基及Co基结合剂中的界面结合状态。结果表明 ,金刚石表面镀覆金属后 ,对金刚石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避免或减小了结合剂对金刚石的侵蚀。镀覆Ti、Mo后 ... 利用横向断裂强度试验及扫描电镜分析 ,研究了磁控溅射镀Ti、Mo及Cu金刚石在Fe基、Ni基及Co基结合剂中的界面结合状态。结果表明 ,金刚石表面镀覆金属后 ,对金刚石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避免或减小了结合剂对金刚石的侵蚀。镀覆Ti、Mo后 ,能够提高金刚石与结合剂的结合强度 ,但与结合剂的成分以及热压工艺有很大的关系。在 830~ 840℃的热压条件下 ,镀层金属与金刚石可能形成局部的化学结合 ,但大部分镀层金属未能与金刚石反应生成碳化物而是熔解、扩散到结合剂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膜 金刚石 结合剂 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