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五”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丁立平 姚树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学校 心理健康 教育 学生 人格 健全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省际政策比较--基于31省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谭鑫 彭玮婧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5-122,共8页
教育政策对于教育内容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研究通过分析31个省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及实施方案发现,各省政策均有以心理育人体系构建为主要目标、以课程建设为教育实施主要渠道、以阵地建设与心理教师队伍建设为主要抓... 教育政策对于教育内容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研究通过分析31个省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及实施方案发现,各省政策均有以心理育人体系构建为主要目标、以课程建设为教育实施主要渠道、以阵地建设与心理教师队伍建设为主要抓手、以强化组织领导为重要保障,以及社会支持服务体系建构力度有待加强的共性特征,并且在政策实施力度、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化推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各省要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设需防范省际政策的“两极化”,政策制定需立足省情,避免简单复制,建构清晰明确的政策评鉴机制,并且整合社会资源,强化政策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省际政策文本 心理育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对不同程度失眠伴抑郁焦虑患者疗效分析
3
作者 卢静芳 李静茹 +2 位作者 张洁 葛方梅 苑成梅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对不同程度失眠障碍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疗效。方法2020年7月至2023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126例失眠障碍伴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分... 目的探讨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对不同程度失眠障碍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疗效。方法2020年7月至2023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126例失眠障碍伴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分为中度失眠组和重度失眠组,两组均接受8周的CBT-I治疗。分别在基线、2周、4周及8周时,使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以及睡眠信念和态度量表(dysfunction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sleep scale,DBAS-16)等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的PSQI[5.00(4.00,8.00)vs.7.48(7.00,10.25)]分、HAMD-17[6.00(2.00,6.44)vs.6.44(5.00,8.00)]分、HAMA[5.10(2.00,5.20)vs.5.20(3.00,7.25)]分;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6)。中度组所有指标在2周末均明显改善(均P<0.05);重度组DBAS-16后果因子和药物因子在4周末明显改善(均P<0.05),且睡眠潜伏期和生活质量存在波动现象。结论CBT-I对失眠、抑郁和焦虑均有显著疗效,但不同失眠严重程度患者的失眠改善幅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认知行为治疗 焦虑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的主观幸福感 被引量:15
4
作者 邓云龙 刘艳 +3 位作者 徐绍容 赵旻 黎俊平 熊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6-631,共6页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综合医务人员直接面对病人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量表简本(subjective well-being scale for Chinese citizen,SWBS-cc20),于2012,2013及2014年5月对湖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务...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综合医务人员直接面对病人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量表简本(subjective well-being scale for Chinese citizen,SWBS-cc20),于2012,2013及2014年5月对湖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的主观幸福感评分较高(81.67±12.33);在10个分维度中,家庭氛围、成长进步及人际适应得分最高;知足充裕、心理健康及身体健康得分最低。职称、工作性质、受教育程度及职业影响医务人员的主观幸福感。直接面对病人的医务人员主观幸福感低于非直接面对病人者(t=–4.80,P〈0.001);直接面对病人的医务人员在知足充裕维度(OR=0.079,95%CI:1.278~2.214,P〈0.001)高于非直接面对病人者,在心理健康(OR=1.315,95%CI:1.023~1.690,P〈0.05)及身体健康(OR=1.313,95%CI:1.029~1.677,P〈0.05)维度低于非直接面对病人者。结论:医务人员的主观幸福感较高。直接面对病人的医务人员主观幸福感总体低于非直接面对病人者;且在知足充裕维度高于非直接面对病人者,在心理健康及身体健康维度低于非直接面对病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生病人关系 医务人员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