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科研训练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黎明 范洁琳 +1 位作者 吴晓英 王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57-658,665,共3页
教育部明确提出"科研素质和能力训练要贯穿在各个教学阶段,在基础教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在临床教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能力"[1].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重要课程,因此针对医学免疫学的... 教育部明确提出"科研素质和能力训练要贯穿在各个教学阶段,在基础教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在临床教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能力"[1].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重要课程,因此针对医学免疫学的特点,对医学生进行早期学科科研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为八年制学生后期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奠定功底,为培养合格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教学 科研训练 早期 应用 临床医学人才 能力训练 临床教学 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Rv2654重组蛋白的表达和纯化及其诱导的免疫应答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富超 朱权 +3 位作者 余艳艳 万康林 罗奇志 余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25-931,共7页
目的:随着卡介苗的保护效应日趋减弱,以及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株的广泛存在,全球尚缺乏控制结核病的有效疫苗,全球结核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较高。本研究旨在分析结核分枝杆菌抗原Rv2654重组蛋白在诱导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目的:随着卡介苗的保护效应日趋减弱,以及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株的广泛存在,全球尚缺乏控制结核病的有效疫苗,全球结核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较高。本研究旨在分析结核分枝杆菌抗原Rv2654重组蛋白在诱导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评价其作为抗结核病候选疫苗的潜力。方法:在细菌的对数生长期加入诱导剂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beta-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细菌表达Rv2654重组蛋白,用亲和层析纯化,蛋白质印迹法鉴定Rv2654重组蛋白。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人群血清与Rv2654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以Rv2654重组蛋白免疫昆明小鼠,采用细胞因子磁珠阵列法检测小鼠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并以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脾T、B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结果:成功表达Rv2654重组蛋白,以Rv2654重组蛋白作为抗原的ELISA结果显示其与卡介苗接种者或活动期结核患者血清均有反应性。Rv2654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可促进小鼠外周血IFN-γ、TNF-α、IL-2、IL-4、IL-6和IL-10等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均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Rv2654重组蛋白可显著刺激CD4+T细胞和CD8+T细胞分化为效应T细胞,这种作用在联合卡介苗应用时更为明显,Rv2654重组蛋白也能刺激小鼠B细胞活化增殖并向记忆细胞分化。结论:Rv2654重组蛋白可诱导小鼠的细胞免疫应答,而且与卡介苗接种者和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有较好的结合能力,有望作为结核病免疫学预防和诊断类疫苗的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Rv2654重组蛋白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结核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A分子在器官移植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婷婷 邹义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1-555,共5页
MIC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Ⅰrelated chain A)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HC)Ⅰ类相关基因A编码的多态性细胞膜糖蛋白分子。MICA基因位于人类第六号染色体MHC基因复合体Ⅰ类区域,包含长而紧密开放的阅读框,编码M... MIC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Ⅰrelated chain A)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HC)Ⅰ类相关基因A编码的多态性细胞膜糖蛋白分子。MICA基因位于人类第六号染色体MHC基因复合体Ⅰ类区域,包含长而紧密开放的阅读框,编码MICA分子[1]。该基因由6个外显子组成。分别编码L-信号肽,胞膜外α1、α2和α3结构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免疫 基因复合体 MICA分子 外显子组 抗体检测 细胞膜糖蛋白 信号肽 结构域 阅读框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必须重视的几个误区和转变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洁 蒋灿华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3-28,共6页
高校一流学科是国家教育软实力的体现,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政府职能履行的行政化导向、功利性的绩效评估及更为严重的资源偏向策略,严重影响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更阻碍高等教育的生态性发展。必须深入把握一... 高校一流学科是国家教育软实力的体现,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政府职能履行的行政化导向、功利性的绩效评估及更为严重的资源偏向策略,严重影响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更阻碍高等教育的生态性发展。必须深入把握一流学科建设内涵,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高校学科建设自主权和主体性地位,深化高等教育生态理念的应用,全面构建蓬勃强大的一流学科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学科 软实力 建设 生态 内生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LncRNAMEG3通过促进铁死亡增强肝癌细胞对顺铂的化疗敏感性 被引量:5
5
作者 朱权 黄柏胜 +1 位作者 位磊艳 罗奇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LncRNAMEG3对肝癌细胞HepG2和LM3增殖、迁移和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在线网站分析MEG3在健康人群与肝细胞癌(HCC)患者的表达情况;将HepG2和LM3细胞各自分成2组,NC组:转染pcDNA3.1(+)空载体的细胞;ME... 目的探讨过表达LncRNAMEG3对肝癌细胞HepG2和LM3增殖、迁移和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在线网站分析MEG3在健康人群与肝细胞癌(HCC)患者的表达情况;将HepG2和LM3细胞各自分成2组,NC组:转染pcDNA3.1(+)空载体的细胞;MEG3-OE组:转染pcDNA3.1(+)-MEG3质粒的细胞。另外在检测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实验中,将上述两组细胞分别各自给予顺铂(DDP)或铁死亡抑制剂Fer-1处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细胞中MEG3的表达;CCK8和划痕实验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另外采用CCK8实验检测DDP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活性氧荧光探针(DCFH-DA)检测肝癌细胞中ROS的表达,MDA试剂盒检测肝癌细胞中MDA的浓度;Westernblotting实验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铁蛋白重链1(FTH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EG3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低于LO2细胞,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一致(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EG3-OE组肝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降低(P<0.05)、DDP的抑制率增高(P<0.05)、ROS水平升高、MDA表达水平升高(P<0.05);MEG3-OE组肝癌细胞GPX4和FTH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结论肝癌细胞中LncRNA-MEG3表达降低,过表达MEG3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与迁移,增强DDP的化疗敏感性,其机制与促进肝癌细胞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LncRNAMEG3 顺铂 化疗敏感性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内脂素、脂联素、瘦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勇军 余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血清中内脂素、脂联素、瘦素水平,为阐明PCOS的发病机制提供基础。方法:设POCS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血清中内脂素、脂联素、瘦素水平,为阐明PCOS的发病机制提供基础。方法:设POCS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和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RIA),检测73例PCOS患者组以及75例年龄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血清内脂素、脂联素、瘦素、性激素水平以及内分泌代谢指标。结果:PCOS组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睾酮(testosterone,T)、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以及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而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PCOS组血清的内脂素和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COS组内脂素和瘦素分别为(95.30±31.90)和(11.10±3.87)μ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73.20±20.30)和(7.21±2.47)μg/L,均P〈0.001],而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COS组为(4.21±1.17)mg/L,健康对照组为(6.39±1.53)mg/L,P〈0.001]。PCOS纽和健康对照组血清内脂素水平与脂联素呈负相关(分别为r=-0.452和-0.378,均P〈0.01),而两组内脂素水平与瘦素、HOMA-IR呈正相关(r=0.379~0.556,均P〈0.01)。在控制BMI影响后,PCOS组血清内脂素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r=0.462,P〈0.01)。结论:PCOS患者存在高内脂素、高瘦素和低脂联素水平,且内脂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内脂素 脂联素 瘦素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激活MAPK通路而非NF-κB通路诱导IL-8生成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凡 程文 +2 位作者 张赛丹 钟光明 余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7-313,共7页
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诱导上皮细胞产生IL-8的信号通路。方法:应用Western印迹、免疫荧光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Hela229细胞后诱导的细胞内、外IL-8表达情况,并对细胞内IL-8定位;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技术检... 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诱导上皮细胞产生IL-8的信号通路。方法:应用Western印迹、免疫荧光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Hela229细胞后诱导的细胞内、外IL-8表达情况,并对细胞内IL-8定位;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后MAPK和NF-κB信号通路活化情况;利用MAPK和NF-κB信号通路化学抑制剂抑制MAPK和NF-κB通路,观察其对沙眼衣原体诱导IL-8生成的影响。结果:沙眼衣原体感染可诱导IL-8产生,呈时间依赖性;沙眼衣原体感染可激活MAPK/ERK和MAPK/p38信号通路,但不能激活NF-κB信号通路;利用化学抑制剂抑制ERK和p38通路可以抑制沙眼衣原体诱导上皮细胞产生IL-8。结论:沙眼衣原体诱导上皮细胞产生IL-8依赖于MAPK信号通路,但不依赖NF-κB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MAPK通路 NF-ΚB通路 IL-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在溃疡性结肠炎癌变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柯 王一 +8 位作者 刘桂君 韩根成 王仁喜 肖鹤 侯春梅 彭晖 沈倍奋 黎燕 陈国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65,共7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癌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模...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癌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模型,用流式细胞术和real-time PCR分别检测模型小鼠外周血、脾脏、骨髓及瘤组织中髓样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的比例和MDSC中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结肠和CAC组织培养上清中VEGF的表达。以索拉菲尼(sorafenib)或VEGF单抗阻断VEGF信号后,检测小鼠结肠和CAC部位MDSC比例的变化和病理改变。结果:成功建立小鼠CAC的模型,并根据多项评价指标确定建模后1个月和3个月为CAC的早期和晚期。在CAC形成过程中,小鼠体内Gr-1+CD11b+MDSC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病灶部位MDSC的积聚尤甚,对照组为(0.30±0.18)%、CAC早期组为(1.32±0.04)%、CAC晚期组为(3.08±0.29)%(P<0.05)。这些MDSC细胞高表达Arg-1和iNOS(P<0.05),但病灶部位L-精氨酸含量显著降低[早期组为(4.22±0.17)μg/ml、晚期组为(2.95±1.08)μg/ml、对照组为(4.41±0.16)μg/ml,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CAC早期和晚期病灶组织高表达VEGF[CAC早期组为(1170±94.43)pg/ml、晚期组为(1117±71.92)pg/ml、对照组为(877.6±31.67)pg/ml,P<0.05]。索拉菲尼或VEGF抗体的治疗可显著抑制病灶部位MDSC的积聚。结论:VEGF信号在CAC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促瘤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MDSC在病灶部位的聚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髓样来源的抑制性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肠炎相关结肠直癌 索拉菲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持续感染状态下STAT3-TLR2信号轴的变化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纯静 陈恩 +3 位作者 林琳 罗奇志 李伟 余平(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5-589,共5页
目的:探索在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持续感染状态下,STAT3-TLR2信号轴的变化,以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情况。方法:以He La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Ct的急性感染和IFN-γ诱导的持续性感染模型,采用qRT-PCR、Western blo... 目的:探索在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持续感染状态下,STAT3-TLR2信号轴的变化,以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情况。方法:以He La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Ct的急性感染和IFN-γ诱导的持续性感染模型,采用qRT-PCR、Western blot、ELISA等方法比较不同感染状态下,He La细胞STAT3-TLR2信号轴相关分子如TLR2、STAT3及IL-1α等的变化。结果:在Ct持续性感染状态下,上皮细胞分泌的IL-1α以及STAT3和TLR2的表达均明显增加,且IL-1α的分泌、TLR2的表达与STAT3的蛋白表达和活化呈一致性的升高。结论:在IFN-γ诱导的Ct持续感染状态下,STAT3-TLR2信号轴相关分子存在明显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感染 IFN-Γ 沙眼衣原体 STAT3 TLR2 IL-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OmcBc基因的克隆、表达与抗原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洁 张颖骞 +1 位作者 钟光明 余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58-1561,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沙眼衣原体OmcB基因C端编码蛋白的抗原性,为衣原体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疫苗研究提供新的靶标。方法采用PCR技术从沙眼衣原体基因组中扩增OmcB的C端(T270-Y553)序列,并构建pGEX-6p-CtOmcBc原核表达质粒,转染大肠杆菌XL-1b... 目的探讨重组沙眼衣原体OmcB基因C端编码蛋白的抗原性,为衣原体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疫苗研究提供新的靶标。方法采用PCR技术从沙眼衣原体基因组中扩增OmcB的C端(T270-Y553)序列,并构建pGEX-6p-CtOmcBc原核表达质粒,转染大肠杆菌XL-1blue,IPTG诱导表达重组GST-OmcBc融合蛋白;收集120例Ct生殖道感染患者血清,以CtD血清型灭活的EB分别于皮下和腹腔免疫7只新西兰大白兔和5只Balb/C小鼠,以CtD血清型活的EB滴鼻感染9只Balb/C小鼠,分别收集这些动物免疫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各血清中抗衣原体特异性抗体的效价;ELISA法检测重组GST-OmcBc融合蛋白与各免疫血清的反应性。结果成功构建了pGEX-6p-CtOmcBc原核表达质粒,经测序显示插入基因长度为852bp,编码284个氨基酸。IPTG成功诱导表达了重组GST-OmcBc融合蛋白,其分子质量约为57kDa;所制备和收集的各免疫血清均含高滴度抗衣原体特异性抗体;ELISA结果显示重组GST-OmcBc融合蛋白对各免疫血清均具有强的抗原性。结论 CtOmcBc是衣原体的一个免疫优势蛋白,重组GST-OmcBc融合蛋白的成功表达及其良好的抗原性为进一步开展衣原体感染早期诊断研究和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OmcB 抗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感染诱导小鼠生殖道局部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凡 张宁洁 +1 位作者 余平 程文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6期70-74,共5页
建立小鼠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模型,观察小鼠生殖道局部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将小鼠生物型沙眼衣原体C. muridarum 1&#215;104 IFU阴道接种于C57B6背景雌性小鼠,取感染后阴道拭子做沙眼衣原体培养,计算IFU,监测小鼠感染和病原体清除... 建立小鼠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模型,观察小鼠生殖道局部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将小鼠生物型沙眼衣原体C. muridarum 1&#215;104 IFU阴道接种于C57B6背景雌性小鼠,取感染后阴道拭子做沙眼衣原体培养,计算IFU,监测小鼠感染和病原体清除情况;80 d后处死小鼠,检测子宫输卵管病理改变;ELISA检测感染过程中小鼠生殖道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α、IL-6、MIP-2和TNF-α产生情况。小鼠感染在第3至第15天维持较高水平,然后病原体被逐渐清除,整个病程约3~5周;病理检测显示子宫输卵有严重炎症、管腔扩张积水,狭窄等;于感染后第3天检测到局部IL-1α、IL-6、MIP-2分泌,第7天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 IL-6于11 d恢复正常,IL-1α和 MIP-2于15 d恢复正常)。 TNF-α仅在第7天检测到高水平表达。相对于TNF-α和IL-6,IL-1α和MIP-2维持时间较长。成功建立沙眼衣原体感染小鼠生殖道模型,沙眼衣原体急性感染可诱导小鼠生殖道局部分泌IL-1α、IL-6、MIP-2和TNF-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生殖道感染 促炎性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511和IL-1RN VNTR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凡 程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35-1638,共4页
目的 Meta分析评价IL-1β-511和IL-1RNVNTR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性。方法设定入选条件,文献检索收集关于IL-1β-511和IL-1RNVNTR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相关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并合并数据进行Met... 目的 Meta分析评价IL-1β-511和IL-1RNVNTR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性。方法设定入选条件,文献检索收集关于IL-1β-511和IL-1RNVNTR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相关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并合并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7个有关IL-1β-511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研究合并OR值为1.04,95%CI为0.93~1.18(Z=0.71,P=0.48);5个IL-1RNVNTR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研究合并OR值为1.01,95%CI为0.78~1.17(Z=0.08,P=0.93)。结论 IL-1β-511和IL-1RNVNTR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无明显相关,但可能影响冠心病的发展和临床表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IL-1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小鼠生殖道的初步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霍治 余平 程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00-1005,共6页
目的观察小鼠初次和再次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后对病原体的清除情况,抗体产生规律及病理表现。方法将小鼠生物型沙眼衣原体C.muridarum1×104IFU阴道接种于C57B6背景雌性小鼠,分别取初次和再次感染后阴道拭子做沙眼衣原体培养,计算I... 目的观察小鼠初次和再次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后对病原体的清除情况,抗体产生规律及病理表现。方法将小鼠生物型沙眼衣原体C.muridarum1×104IFU阴道接种于C57B6背景雌性小鼠,分别取初次和再次感染后阴道拭子做沙眼衣原体培养,计算IFU,监测小鼠清除病原体情况;同时取小鼠尾静脉血,监测初次和再次感染后抗体产生情况;处死小鼠,检测子宫输卵管病理改变。结果初次感染,小鼠生殖道感染病原体多,病程长,再次感染病原体明显减少,病程明显缩短;小鼠于初次感染2周后检测到抗体,之后迅速升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再次感染后抗体维持高水平无明显改变;小鼠子宫输卵有明显病理改变,表现为炎症、官腔扩张积水,狭窄等。结论成功建立沙眼衣原体初次再次感染小鼠生殖道模型,再次感染抗体水平无明显升高,但能有效控制感染,清除病原体,对炎症反应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生殖道感染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看待中国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平 刘辉 +3 位作者 邹义洲 方明礼 陈耀龙 张卫社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86-1391,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球持续肆虐,如何在人群中构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的免疫屏障将是我们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需要进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球持续肆虐,如何在人群中构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的免疫屏障将是我们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需要进行的工作。而疫苗的接种是构建完善群体免疫屏障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国正在积极广泛地推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的防疫政策。但此前因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人群中安全性的数据不足,特别是缺乏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中的临床研究,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中国对这个特殊生理时期的女性是否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采取了保守的原则。但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全球疫情防控中的广泛应用,及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据出现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仍将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排除在疫苗接种的人群外,不仅仅是将该部分人群完全暴露于SARS-CoV-2的威胁下,同时也将成为国家全民防控政策的薄弱点和盲区。因此结合国内外疫苗接种的经验,重新考虑该特殊生理期人群的疫苗接种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妊娠期女性 哺乳期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PAX6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促进自然杀伤细胞杀伤能力的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权 黄柏胜 +1 位作者 邬力祥 罗奇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47-956,共10页
目的:配对盒基因6(paired box gene 6,PAX6)主要在胚胎发育中发挥调控作用,其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在不同肿瘤中可发挥促癌或抑癌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过表达PAX6对肝癌细胞生长及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对... 目的:配对盒基因6(paired box gene 6,PAX6)主要在胚胎发育中发挥调控作用,其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在不同肿瘤中可发挥促癌或抑癌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过表达PAX6对肝癌细胞生长及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ELISA技术检测68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和10例健康人外周血的PAX6、可溶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样蛋白A(solubl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like protein A,sMICA)和可溶性UL16结合蛋白2(soluble UL16 binding protein 2,sULBP2)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肝癌细胞HepG2和LM3及人正常肝细胞LO2,将PAX6过表达质粒(PAX6-OE)和空载体(NC)转入HepG2和LM3细胞中构建稳定细胞株,分别采用real-time PCR、蛋白质印迹法、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HepG2和LM3细胞中PAX6的表达水平;在HepG2和LM3细胞中过表达PAX6,采用CCK-8法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生长和迁移能力,ELISA法检测其上清液中sMICA和sULBP2的分泌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去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10(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0,ADAM10)的蛋白质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对2种肝癌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与健康人相比较,HCC患者血清中PAX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2),而sMICA和sULBP2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04和P<0.001)。Real-time PCR、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与正常肝细胞LO2相比,HepG2和LM3细胞PAX6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免疫荧光结果亦可见肝癌细胞HepG2和LM3中PAX6的表达均低于正常肝细胞LO2。与NC组比较,PAX6-OE组肝癌细胞HepG2和LM3的增殖及迁移能力下降(均P<0.05);PAX6-OE组的HepG2和LM3细胞中MMP2、MMP9、ADAM10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PAX6-OE组的HepG2和LM3细胞上清液中sMICA和sULBP2的分泌水平均显著低于NC组(均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与NC组比较,PAX6-OE组NK细胞对HepG2和LM3细胞的杀伤率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PAX6在HCC患者血清及肝癌细胞系中表达降低,过表达PAX6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增强NK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率,其机制与PAX6抑制金属蛋白酶的表达、降低sMICA和sULBP2的分泌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对盒基因6 肝细胞癌 细胞生长 金属蛋白酶 自然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抗沙眼衣原体Tar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16
作者 王洁 张颖骞 +1 位作者 钟光明 余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19-2223,共5页
目的制备抗衣原体Tarp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探讨Tarp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提供实验工具。方法克隆表达沙眼衣原体血清型D重组Tarp融合蛋白,并以其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和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常规融合,应用间接免... 目的制备抗衣原体Tarp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探讨Tarp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提供实验工具。方法克隆表达沙眼衣原体血清型D重组Tarp融合蛋白,并以其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和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常规融合,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筛选阳性克隆和有限稀释克隆化,获得鼠抗沙眼衣原体血清型DTar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ELISA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的抗Tarp特异性,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的亚类和衣原体种属特异性。结果成功克隆表达了重组GST-Tarp融合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36kDa;成功地建立了7株稳定分泌抗Tarp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7株单克隆抗体均特异性的识别Tarp蛋白而不识别其他衣原体性蛋白;2株单克隆抗体(R5B6.2和R8G7.2)的免疫球蛋白亚类为IgG2a,其余5株单克隆抗体(R4D5,R2H1.2,R12B12,R2H7和R5G8.1)的免疫球蛋白亚类均为IgG1;7株单克隆抗体全部特异性识别衣原体血清型A、D、L2,而不识别MoPn、6BC和AR39。结论获得了特异性识别沙眼衣原体血清型DTarp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Tarp蛋白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TARP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RNA-15a和微RNA-16在纤维化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文妲妲 王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3-749,共7页
微RNA(microRNA,miR)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具有高度保守性的非编码单链核糖核酸,可负性调节靶基因转录后的表达。MiR作为关键的调控因子,通过负性调节靶基因的表达进而扰乱重要的分子信号通路,导致参与纤维化过程的组织修复和... 微RNA(microRNA,miR)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具有高度保守性的非编码单链核糖核酸,可负性调节靶基因转录后的表达。MiR作为关键的调控因子,通过负性调节靶基因的表达进而扰乱重要的分子信号通路,导致参与纤维化过程的组织修复和炎症等多条途径失衡。其中miR-15a和miR-16可通过作用于细胞增殖与转化、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合成与降解以及炎症等重要细胞过程,参与调控肝、肺、心和肾的纤维化及其他纤维化疾病,具有潜在的诊断和治疗价值。阐明miR-15a和miR-16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其在各种纤维化病变中的作用机制和治疗应用前景,对纤维化疾病的分子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15a 微RNA16 纤维化疾病 细胞外基质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s标记STAT4(565-748氨基酸)肽段融合蛋白原核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贺美 徐艳 +3 位作者 姚芳玲 邹纯 于颍 黎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8-711,717,共5页
目的:构建His标记的人STAT4 C-端565-748氨基酸肽段原核表达载体,埃希氏菌中诱导表达,并纯化蛋白。方法:PCR扩增编码STAT4 C-端565-748氨基酸肽段的基因片段,克隆到pET-28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菌BL21,IPTG诱导蛋白表达,经包涵体... 目的:构建His标记的人STAT4 C-端565-748氨基酸肽段原核表达载体,埃希氏菌中诱导表达,并纯化蛋白。方法:PCR扩增编码STAT4 C-端565-748氨基酸肽段的基因片段,克隆到pET-28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菌BL21,IPTG诱导蛋白表达,经包涵体变性、复性、树脂纯化、透析。免疫印迹鉴定纯化的融合蛋白。结果:PCR扩增获得目的片段,克隆到pET-28a,转化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发现融合蛋白存在于包涵体。经变性、复性、树脂纯化和透析,免疫印迹实验发现融合蛋白表达、被纯化。结论:成功构建人STAT4(565-748aa)肽段原核表达质粒并获纯化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4 基因克隆 蛋白表达 融合蛋白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地区携带HLA-B*27꞉04等位基因人群与强直性脊柱炎的易感性具有强相关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陆小芳 万玲 +8 位作者 邹凯文 谭亮 朱权 刘荣娇 尹湘丽 宋子璇 位磊艳 向芷青 邹义洲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04-1811,共8页
目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B27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易感等位基因,HLA-B27抗原分型是临床诊断AS的重要指标,但目前的分型方法如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目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B27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易感等位基因,HLA-B27抗原分型是临床诊断AS的重要指标,但目前的分型方法如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等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本研究旨在应用高分辨率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分型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based typing,PCR-SBT)分析B27亚型与湖南地区强直性脊柱炎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至12月在湘雅二医院门诊就医的116例疑似AS患者(疑似AS组)和12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外周血,采用PCR-SBT进行HLA-B基因分型。在疑似AS组患者中,23名患者最终被确诊为AS(AS确诊组),其余的93名未能确诊的患者为非AS确诊组。采用PCR-SBT和PCR-SSP检测116例疑似AS患者的HLA-B27分型,并比较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疑似AS组HLA-B27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63%vs 2.48%;P<0.001,优势比(odds ratio,OR)=5.1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097~12.795]。疑似AS组和对照组均检出B*27:04、B*27:05、B*27:06、B*27:07。疑似AS组B*27:0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8%vs 1.24%;P<0.001,OR=8.346,95%CI 2.463~28.282]。疑似AS组和AS确诊组B27阳性率(B27+/+和B2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χ^(2)=16.579,P<0.001;χ^(2)=94.582,P<0.001)。在AS确诊组中,21例为HLA-B27携带者,AS确诊组B27阳性率为91.3%。PCR-SBT方法可对HLA-B基因位点进行高分辨分型,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高于PCR-SSP法。结论:应用PCR-SBT检测出HLA-B*27:04与湖南地区AS具有强相关性。PCR-SBT可作为临床AS辅助诊断的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人类白细胞抗原-B*27:04 遗传易感性 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分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殖道衣原体传播至胃肠道并靶向诱导输卵管病变——双重攻击模式 被引量:2
20
作者 胥颖 王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75-1280,共6页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生殖道感染较为隐匿,患者常无自觉症状,感染后延误治疗的女性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鼠型衣原体(Chlamydia muridarum,CM)感染小鼠生殖道可模拟CT感染女性生殖道,是研究CT发病机制的理想模型。CM质...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生殖道感染较为隐匿,患者常无自觉症状,感染后延误治疗的女性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鼠型衣原体(Chlamydia muridarum,CM)感染小鼠生殖道可模拟CT感染女性生殖道,是研究CT发病机制的理想模型。CM质粒蛋白pGP3、染色体蛋白TC0237/TC0668、CM特异性CD8~+T细胞和细胞因子TNF-α、IL-13能够诱导生殖道炎症,CD4^(+)T细胞则负责清除CM。然而,生殖道CM被清除后,输卵管炎症仍持续存在。生殖道CM可自行播散至胃肠道,胃肠道CM不能逆向返回生殖道。生殖道传播至胃肠道的CM在胃肠道存活的时间和数量与输卵管长期病变呈正相关,而直接接种至胃肠道的CM对生殖道与胃肠道均无致病性。衣原体致生殖道长期炎症反应的双重攻击模式被提出:CM感染生殖道输卵管上皮细胞后启动输卵管修复过程为首次攻击;生殖道CM传播至胃肠道后,活化的衣原体特异性CD8^(+)T细胞被募集至生殖道,分泌促纤维化细胞因子如TNF-α和IL-13为二次攻击,将首次攻击启动的输卵管修复转化为长期输卵管纤维化/积水。研究衣原体感染的致病机制可为衣原体疫苗研发提供新思路,并为解决女性因CT反复感染导致不孕等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 生殖道 输卵管病变 胃肠道 双重攻击 CD8~+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