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学与中南大学神经生物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蔡艳 李芳 +1 位作者 熊鲲 吴晓英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109-111,共3页
通过对北京大学与中南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进行分析,探寻两所高校之间的差别。结果显示两所高校神经生物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基本符合培养目标,北京大学课程设置较中南大学更加全面合理,尤其在学术道德、实验技能... 通过对北京大学与中南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进行分析,探寻两所高校之间的差别。结果显示两所高校神经生物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基本符合培养目标,北京大学课程设置较中南大学更加全面合理,尤其在学术道德、实验技能、学术交流等方面的课程设置优于中南大学,建议中南大学新设或加强部分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 中南大学 神经生物学 硕士研究生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万炜 刘政海 +2 位作者 伍校琼 王晓晟 罗学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为建立稳定可靠的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寻求解剖学依据。方法用红色乳胶灌注技术显示正常SD大鼠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来源、分支、分布及其与视神经的关系,并采用体视显微镜摄片测量;明胶墨汁灌注技术显示距眼球后极2.0 mm或6.0 mm处横断... 目的为建立稳定可靠的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寻求解剖学依据。方法用红色乳胶灌注技术显示正常SD大鼠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来源、分支、分布及其与视神经的关系,并采用体视显微镜摄片测量;明胶墨汁灌注技术显示距眼球后极2.0 mm或6.0 mm处横断视神经后视网膜的血供。结果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其分支在视神经鞘内始终与视神经干伴行,视网膜中央动脉起始部到眼球后极的距离为(5.784±0.054)mm;距离眼球后极6.0 mm处鞘内视神经横断组大鼠视网膜单位面积血管数目高于其他部位横断组。结论在制备视神经损伤SD大鼠模型时,损伤视神经应在鞘内进行,损伤部位距眼球后极6.0 mm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视网膜中央动脉 明胶墨汁 乳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K3及其生物学功能
3
作者 王咪 熊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6,共8页
核糖体S6激酶3(RSK3)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在人体组织中广泛表达.RSK3属于90ku的RSK家族,可通过促蛋白磷酸化作用在Ras-MAPK和PI3K-mTOR下游通路中作为重要的一级效应分子参与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存活和分化等多方面的调控.... 核糖体S6激酶3(RSK3)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在人体组织中广泛表达.RSK3属于90ku的RSK家族,可通过促蛋白磷酸化作用在Ras-MAPK和PI3K-mTOR下游通路中作为重要的一级效应分子参与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存活和分化等多方面的调控.简述RSK3的结构、表达、细胞中的调控机制与功能及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S6激酶3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磷酸肌醇依赖的蛋白激酶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康复医学”领域项目申请和资助情况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熊鲲 丰干钧 +6 位作者 王琳琳 李庆淑 向川 刘晓东 冯勇 薛丽香 闫章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30-933,共4页
康复医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新兴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十分重视对康复医学基础研究的支持和引导,尤其是2009年9月成立医学科学部以来,专门设立一... 康复医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新兴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十分重视对康复医学基础研究的支持和引导,尤其是2009年9月成立医学科学部以来,专门设立一级代码H17管理康复医学领域的项目受理和资助.现阶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项目指南规定:康复医学主要资助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疾病所致功能障碍的康复机制,以及临床康复评价、治疗的科学问题研究.医学科学部自2010年开始正式受理康复医学(H17)各类基金项目申请,至2014年的5年里,共受理各类项目申请1028项,资助179项.本文就2010-2014年度科学基金康复医学领域项目受理与资助情况进行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康复医学 项目申请 资助 医学基础研究 医学科学 运动系统 医学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污染物对神经系统损害及毒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范洁琳 徐丽伟 +2 位作者 王慧 江汉臣 熊鲲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4-240,共7页
神经系统与生物体其他系统联系密切,共同维持机体正常的结构和功能。环境中的金属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干扰幼年或成年动物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其损害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汞、铅和铝等金属污染物对神... 神经系统与生物体其他系统联系密切,共同维持机体正常的结构和功能。环境中的金属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干扰幼年或成年动物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其损害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汞、铅和铝等金属污染物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作用,着重在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上阐述了金属对神经系统的毒性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发展趋势,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 毒性机制 金属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BDNF及其受体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胡招兰 曹文宇 +5 位作者 王雪琴 段娟 王洪涛 张娟 李芳 李昌琪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小鼠模型中枢神经系统中脑源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ro-BDNF)及其受体(Sortilin)的表达变化。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小鼠上、下背部左右两侧及左、右侧尾根部分2次予以MOG35... 目的:探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小鼠模型中枢神经系统中脑源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ro-BDNF)及其受体(Sortilin)的表达变化。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小鼠上、下背部左右两侧及左、右侧尾根部分2次予以MOG35-55抗原多肽进行免疫,建立EAE模型。EAE组又分为发病前期(9 d)、发病初期(17 d)、发病高峰期(25 d)和发病缓解期(32 d)四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ro-BDNF及Sortilin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表达变化。结果:pro-BDNF在EAE模型小鼠的皮质、胼胝体、海马、脊髓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第9 d、第17 d出现下降,在发病高峰期即第25 d表达增加,在发病缓解期即第32 d时表达恢复至正常水平。Sortilin在EAE模型小鼠的皮质、胼胝体、海马、脊髓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第9 d出现下降,在发病高峰期即第25 d表达增加,其他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ro-BDNF与Sortilin在EAE小鼠模型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与其病情密切相关,提示它们可能参与EAE病理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后肢缺血诱导的侧枝血管MCP-1的表达及其与巨噬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明波 吴松 +5 位作者 伍校琼 黄良 朱武 罗明英 罗学港 蔡维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1-683,共3页
目的: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侧枝血管生长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巨噬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单侧结扎兔股动脉并将股动脉远侧端吻合到伴行的股静脉上,7d后处死动物,用特异性抗MCP-1抗体和抗RAM11抗体(巨噬细胞标记物)结合共聚焦... 目的: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侧枝血管生长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巨噬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单侧结扎兔股动脉并将股动脉远侧端吻合到伴行的股静脉上,7d后处死动物,用特异性抗MCP-1抗体和抗RAM11抗体(巨噬细胞标记物)结合共聚焦免疫荧光术,进行MCP-1和巨噬细胞的检测。结果:在正常血管MCP-1的表达非常弱,仅在中膜和外膜有微量表达,内皮细胞几乎不表达。在生长的侧枝血管MCP-1在血管各层都高水平表达,免疫荧光强阳性,是正常血管的7.8倍,和正常血管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连续切片显示MCP-1的上调表达和巨噬细胞的浸润分布呈正相关。结论:在生长的侧枝血管MCP-1的表达显著上调,提示MCP-1在巨噬细胞的聚集和侧枝血管的生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P-1 侧枝血管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移植物巨噬细胞浸润途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伍校琼 蔡维君 罗学港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外膜是否是静脉移植物巨噬细胞浸润的一条重要途径。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对30个静脉移植物再塞标本中CD68(巨噬细胞的标记物)、CD31(内皮细胞的标记物)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拍片,图片用SiliconGraphi... 目的:探讨外膜是否是静脉移植物巨噬细胞浸润的一条重要途径。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对30个静脉移植物再塞标本中CD68(巨噬细胞的标记物)、CD31(内皮细胞的标记物)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拍片,图片用SiliconGraphicsOctane进行处理,并对CD68阳性细胞进行计数。结果:在正常静脉血管,外膜中有少量CD68阳性细胞,中膜和内膜中少见;在病变的血管中,CD68免疫阳性细胞在外膜、中膜和内膜都可观察到,与正常血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有从外膜向中膜和内膜迁移的趋势;中膜CD68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和中膜毛细血管的生成过程密切相关。结论:外膜可能是静脉移植物巨噬细胞浸润的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浸润 静脉移植物 实验研究 CD68阳性细胞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免疫阳性细胞 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荧光 内皮细胞 静脉血管 正常血管 毛细血管 标记物 外膜 中膜 内膜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组织库建设的意义与国内外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马超 包爱民 严小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7-550,共4页
人脑组织库收集死后和活检的人体神经组织材料、采集捐献者生前疾病和生活信息,支撑对健康和疾病人脑组织的观察与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人脑组织库建设受到高度重视,形成了以临床列队为重点的大规模脑库,推动了对人脑形态与功能、发育... 人脑组织库收集死后和活检的人体神经组织材料、采集捐献者生前疾病和生活信息,支撑对健康和疾病人脑组织的观察与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人脑组织库建设受到高度重视,形成了以临床列队为重点的大规模脑库,推动了对人脑形态与功能、发育与老化及许多神经精神疾患疾病机制的探索,正在逐步揭示人脑正常活动机制并引领神经系统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方向。我国人脑组织库建设尚待推动。本文介绍人脑组织库建设的意义及国外人脑组织库的基本情况,同时也对我国人脑组织库建设现状进行考察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组织库 神经精神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AME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E-cadher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宝林 伍校琼 +5 位作者 罗明英 朱武 叶峰 刘丽华 关莹露 蔡维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eNOS、V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HUVEC传代培养并用CD31特异性抗体进行鉴定,实验分为对照组、0.1 mmol/L L-NAME组、1.0 mmol/L L-NAME...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eNOS、V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HUVEC传代培养并用CD31特异性抗体进行鉴定,实验分为对照组、0.1 mmol/L L-NAME组、1.0 mmol/L L-NAME组,运用MTT比色法检测L-NAME对HUVEC细胞活性的影响,并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或Western blot检测实验各组HUVEC细胞的eNOS、VE-cadherin等蛋白的表达,以观察L-NAME对HUVEC的eNOS蛋白、VE-cadherin蛋白的影响。结果 95%以上传代后的细胞为CD31免疫阳性细胞。MTT比色法结果显示,随着L-NAME的浓度增加,HUVEC的细胞活力值逐渐减弱。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0.1 mmol/L L-NAME组和1.0 mmol/L L-NAME组HUVEC中eNOS的表达减弱(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降低;与对照组比较,0.1 mmol/L L-NAME组和1.0 mmol/L L-NAME组HUVEC中VE-cadherin的表达增强(P<0.01),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结论 L-NAME能抑制HUVEC的eNOS表达和细胞活性,并影响细胞粘附连接的主要蛋白—VE-cadheri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硝基-L-精氨酸甲酯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钙粘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股动脉结扎诱导动脉生成过程中iNOS和eNOS的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庆红 王岐本 +3 位作者 谢应桂 罗明英 伍校琼 蔡维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研究兔后肢动脉生成过程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特征。方法:将兔一侧股动脉结扎,另一侧设为对照组。1周后动物被处死。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侧支血管中iNOS及eNOS的表达。用Leica激光... 目的:研究兔后肢动脉生成过程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特征。方法:将兔一侧股动脉结扎,另一侧设为对照组。1周后动物被处死。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侧支血管中iNOS及eNOS的表达。用Leic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拍照,图片用silicon graphicsoctane进行处理。结果:在正常小动脉血管中iNOS的表达很低,在生长的侧支血管iNOS的表达显著上调,是正常小动脉血管的2.8倍。其表达在血管壁的各层可见。正常小动脉血管eNOS的表达呈现一定基础水平,在生长的侧支血管中eNOS的表达呈强阳性,集中在内皮细胞,是正常小动脉血管的2.2倍。结论:侧支血管发育过程中iNOS的表达上调,上调的iNOS和eNOS可能通过生成NO,调节内皮细胞的增殖、移动及炎症的形成,从而对侧支血管的生长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生成 ENOS I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雪琴 段娟 +2 位作者 李芳 毕方方 张建一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6-700,共5页
疼痛的定义是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联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是人体第五大生命特征。一方面,疼痛可以作为一种警戒信号,提示机体可能发生组织损伤,继而引发机体一系列防御反应,是生命的重要保护功能;另一方面,若疼痛长期... 疼痛的定义是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联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是人体第五大生命特征。一方面,疼痛可以作为一种警戒信号,提示机体可能发生组织损伤,继而引发机体一系列防御反应,是生命的重要保护功能;另一方面,若疼痛长期持续便对机体构成难以忍受的折磨,无论是躯体感觉还是精神状态,最终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表观遗传学是不涉及DNA序列改变的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可逆、可遗传性修饰,这种修饰可以改变基因活性,调控基因表达,影响个体发育和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移植物中整合素α5β1的表达及其与再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伍校琼 蔡维君 罗学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949-1951,共3页
目的检测人静脉移植物中整合素α5β1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对30个静脉移植物再狭窄标本中整合素α5β1和α-smooth musc le actin(α-SM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拍片,图片用S iliconG raph ics Octane进... 目的检测人静脉移植物中整合素α5β1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对30个静脉移植物再狭窄标本中整合素α5β1和α-smooth musc le actin(α-SM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拍片,图片用S iliconG raph ics Octane进行处理。结果在正常静脉血管中,整合素α5β1在中膜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呈微弱表达;α-SMA在中膜平滑肌细胞表达;在病变静脉血管,整合素α5β1在中膜平滑肌细胞、内膜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呈强阳性,在内膜平滑肌细胞中也有弱表达。α-SMA除在中膜平滑肌细胞表达外,在内膜平滑肌细胞也有表达。结论静脉移植物整合素α5β1在中膜平滑肌细胞、内膜内皮细胞表达显著上调,提示整合素α5β1参与静脉移植物再狭窄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IN α5β1 α—SMA 静脉移植物 共聚焦免疫荧光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DAR1和GABA_A受体的α_1及α_3亚单位在成年猫小脑的定位分布
14
作者 伍校琼 蔡维君 +1 位作者 李昌琪 罗学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7-80,共4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及 Nissl染色探讨了 NMDAR1及 GABAA受体α1 和α3亚单位在成年猫小脑皮质及小脑核的定位分布。结果表明 ,NMDAR1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分布在 Purkinje细胞胞质和分子层的树突 ,分子层的星形细胞和篮细胞以及颗粒细胞层... 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及 Nissl染色探讨了 NMDAR1及 GABAA受体α1 和α3亚单位在成年猫小脑皮质及小脑核的定位分布。结果表明 ,NMDAR1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分布在 Purkinje细胞胞质和分子层的树突 ,分子层的星形细胞和篮细胞以及颗粒细胞层的颗粒细胞和胶质细胞呈中等强度的阳性反应 ,小脑核的神经元胞质和部分突起着色明显。 GABAA受体的α1 亚单位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分布在 Purkinje细胞胞质和树突 ,分子层的星形细胞和胶质细胞呈弱阳性 ,小脑核的神经元阳性反应明显。GABAA 受体的α3亚单位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分布在 Purkinje细胞胞质和树突 ,分子层的星形细胞和篮细胞着色明显 ,胶质细胞呈免疫反应弱阳性 ,小脑核神经元及纤维着色明显。在 Purkinje细胞层 NMDAR1、GABAA受体α1 及α3亚单位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别占 Purkinje细胞总数的 80 % ,61% ,88%。结论 :NMDAR1、GABAA受体的α1 及α3亚单位在成年猫小脑具有广泛的分布。这些受体在介导小脑的复杂功能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小脑 NMDARl GABAA 受体 神经元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静脉移植物中MCP-1的表达
15
作者 伍校琼 蔡维君 +1 位作者 罗学港 黄菊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9-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人静脉移植物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及其与巨噬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对30个静脉移植物再塞标本中MCP-1、CD68(巨噬细胞的标记物)、CD31(内皮细胞的标记物)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用激光共聚... 目的:探讨人静脉移植物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及其与巨噬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对30个静脉移植物再塞标本中MCP-1、CD68(巨噬细胞的标记物)、CD31(内皮细胞的标记物)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拍片,图片用SiliconGraphicsOctane进行处理。结果:在正常静脉血管中,MCP-1表达很弱;外膜中有少量CD68免疫阳性细胞,中膜和内膜中少见;CD31免疫阳性细胞仅在血管腔内皮细胞和外膜小血管中可见。在病变静脉血管,MCP-1在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呈强阳性;CD68免疫阳性细胞在外膜、中膜和内膜均可见到;CD31免疫阳性细胞不仅出现在血管腔内皮细胞和外膜小血管内皮细胞,且在中膜小血管内皮细胞也大量出现。免疫双重染色显示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均表达MCP-1。结论:人静脉移植物MCP-1的表达上调,且和巨噬细胞的浸润关系密切,提示MCP-1对静物移植物炎症细胞的浸润及新内膜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P-1 CD68 CD31 静脉移植物 共聚焦显微镜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及其筑构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16
作者 李明波 黄良 +5 位作者 吴松 伍校琼 朱武 罗明英 罗学港 蔡维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fin,FN)和三维基膜基质Matrigel胶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将用酶消化法分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种植在LN和FN上及三维基膜基质Matrigel胶里,然后用Brdu法检测...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fin,FN)和三维基膜基质Matrigel胶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将用酶消化法分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种植在LN和FN上及三维基膜基质Matrigel胶里,然后用Brdu法检测各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率。结果:生长在FN上的平滑肌细胞增殖率最高(24%),生长在LN上的平滑肌细胞增殖率次之(17%),而生长在三维基膜基质胶里的平滑肌细胞未出现细胞增殖,另外LN较FN有明显的促进平滑肌细胞分化成熟的作用。结论:细胞外基质成分和基质筑构对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血管平滑肌 BRDU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对血管平滑肌细胞connexin43蛋白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黄庆红 王岐本 +3 位作者 谢应桂 罗明英 伍校琼 蔡维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3-565,共3页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connexin43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组织贴块法培养的兔胸主动脉VSMC随机分为空白组和实验组(bFGF浓度为3μg/L),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onnexin43表达。用Le...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connexin43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组织贴块法培养的兔胸主动脉VSMC随机分为空白组和实验组(bFGF浓度为3μg/L),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onnexin43表达。用Leic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拍照,图片用Silicon Graphics Octane进行处理。结果:免疫荧光显示,正常VSMC中Cx43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中间部和周边部。bFGF作用24 h后,VSMCs数目多于对照组,Cx43蛋白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细胞连接处增多。结论:bFGF不仅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Cx43蛋白表达有明显促进作用,揭示间隙连接表达的增多,可能对损伤后血管重塑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平滑肌细胞 连接蛋白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诱导激酶抑制剂HG-9-91-01对小鼠脓毒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18
作者 王雪琴 王双 崔艳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93-1803,共11页
目的:脓毒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是脓毒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目前病理机制不明,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盐诱导激酶(salt-induced kinase,SIK)是调节代谢、免疫、炎症反应等的重要分子,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SIK... 目的:脓毒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是脓毒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目前病理机制不明,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盐诱导激酶(salt-induced kinase,SIK)是调节代谢、免疫、炎症反应等的重要分子,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SIK在脓毒症小鼠海马中的表达,以及SIK抑制剂HG-9-91-01在脓毒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首先,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脓毒症模型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LPS组小鼠以8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LPS,Con组小鼠予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在注射后1、3、6 d取小鼠海马组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IK1、SIK2、SIK3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然后,将小鼠随机分为Con组、LPS组、SIK抑制剂组(HG组)。LPS组和HG组注射LPS构建脓毒症模型,HG组在注射LPS后的第3~6天以1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HG-9-91-01,LPS组注射等体积溶媒。在注射LPS后的第7~11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Morris water maze,MWM)以评估3组小鼠的认知功能。行为学检测后取3组小鼠的海马组织,采用qPCR检测炎症因子和小胶质细胞标志分子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CD68、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or molecule 1,Iba-1)、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NMDA receptor,NR)亚型、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调控的转录共激活因子1(CREB-regulated transcription coactivator 1,CRTC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海马CA1区、CA3区、齿状回(dentate gyrus,DG)Iba-1阳性细胞的表达,并进行Sholl分析。结果:与Con组比较,LPS组小鼠海马组织SIK1、SIK2、SIK3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上调(均P<0.05)。与Con组比较,LPS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运动速度下降(均P<0.05);与LPS组相比,HG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增加(均P<0.05)。与Con组比较,LPS组海马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I型小胶质细胞标志分子iNOS、CD68的mRNA表达均上调,而II型小胶质细胞标志分子CD206和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的mRNA表达均下调;与LPS组比较,HG组TNF-α、IL-1β、IL-6、iNOS的mRNA表达均下调,而CD206和Arg-1的mRNA表达均上调(均P<0.05)。与Con组比较,LPS组海马组织iNOS、CD68、Iba-1的蛋白质表达均上调;与LPS组比较,HG组iNOS、CD68、Iba-1的蛋白质表达均下调(均P<0.05)。与Con组比较,LPS组海马组织CA1、CA3、DG区Iba-1阳性细胞数量均增加;与LPS组比较,HG组CA1、CA3、DG区Iba-1阳性细胞数量均减少(均P<0.05)。Sholl分析结果显示:距离小胶质细胞胞体8~38μm半径范围内,LPS组小胶质细胞突起与同心圆的交点较Con组明显减少(均P<0.05);在距离小胶质细胞胞体14~20μm半径范围内,HG组小胶质细胞突起与同心圆的交点较LPS组明显增多(均P<0.05)。与Con组比较,LPS组小鼠海马突触相关蛋白NR亚型NR1、NR2A、NR2B及IGF-1的蛋白质表达下调,磷酸化的CRTC1(phosphorylatedCRTC1,p-CRTC1)的蛋白质表达上调;与LPS组比较,HG组小鼠海马突触相关蛋白NR1、NR2A、NR2B及IGF-1的蛋白质表达上调,p-CRTC1的蛋白质表达下调(均P<0.05)。结论:脓毒症小鼠海马组织SIK表达上调,SIK抑制剂HG-9-91-01可改善小鼠脓毒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CRTC1/IGF-1通路,抑制神经炎症,增强突触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认知功能障碍 盐诱导激酶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调控的转录共激活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HG-9-91-01 神经炎症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环境对青春期高脂饮食小鼠认知行为和海马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邹广菁 苏靖之 +3 位作者 张玉洁 李芳 李昌琪 孟新玲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92-900,共9页
目的:探究丰富环境对青春期高脂饮食小鼠认知行为和海马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7(adenosine triphosphate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7,ABCA7)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PF级3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Con)组、高脂饮... 目的:探究丰富环境对青春期高脂饮食小鼠认知行为和海马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7(adenosine triphosphate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7,ABCA7)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PF级3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Con)组、高脂饮食(HFD)组和高脂+丰富环境(HFD+EE)组,每组10只。Con组给予普通饲料,HFD组给予高脂饲料,HFD+EE组给予高脂饲料和丰富环境处理。10周后采用旷场实验检测小鼠活动度,新旧物体识别和Y迷宫检测小鼠认知行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ABCA7的蛋白质表达水平,采用定量RT-PCR(quantitative RT-PCR,RT-qPCR)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ABCA7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3组小鼠总运动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旧物体识别实验中,HFD组的辨别指数低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D+EE组的辨别指数高于H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Y迷宫实验中,3组小鼠在Y迷宫中新异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9)。HFD组进出新异臂的次数百分比远低于Co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FD+EE组小鼠进出新异臂的次数百分比较HFD组明显增加(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3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胞质中可见ABCA7阳性表达,且HFD组海马组织中ABCA7的表达低于Con组(CA1:P<0.01,CA3:P=0.06),而HFD+EE组海马组织中ABCA7的表达高于HFD组(CA1:P=0.23,CA3: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FD组小鼠海马组织中ABCA7蛋白质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HFD+EE组小鼠海马组织中ABCA7蛋白质水平与HFD组相比有升高趋势(P=0.06)。HFD组小鼠海马中ABCA7 mRNA水平与Con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而HFD+EE组小鼠海马中ABCA7 mRNA水平与HFD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春期高脂饮食能引起小鼠认知功能受损以及海马ABCA7表达下调,而丰富环境干预对这些具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7 丰富环境 青春期 认知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时椎间盘高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璐 邢浩然 +4 位作者 陈晶晶 晏萍 王旭 李娜 熊鲲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5-358,共4页
椎间盘退变为人体自然老化过程,其原因为椎间盘内蛋白多糖和水分丧失,致弹性、抗压功能降低,最终椎间盘高度改变,结构完整性丧失[1]。即使在无症状人群,老化椎间盘也通常表现出和年轻、健康的椎间盘明显的差异。椎间盘退变中的系列级联... 椎间盘退变为人体自然老化过程,其原因为椎间盘内蛋白多糖和水分丧失,致弹性、抗压功能降低,最终椎间盘高度改变,结构完整性丧失[1]。即使在无症状人群,老化椎间盘也通常表现出和年轻、健康的椎间盘明显的差异。椎间盘退变中的系列级联反应常引起慢性疼痛、腰椎骨折等一系列临床问题。椎间盘退变可引发椎间盘高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高度 腰椎间盘退变 腰椎骨折 蛋白多糖 关节突关节面 后缘高度 椎弓 终板 退变椎间盘 级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