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现工程问题逆向求解模式的功能图形对象技术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羚 任伟新 李文雄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556-1561,共6页
以自主研发的FunGra绘图环境为背景,提出了以功能图形对象概念为基础的功能图形对象技术·主要包括:基于特征线模型的功能图形对象的类模型,以对象引用及组合运算等方式实现的功能图形对象关系模式,创建功能图形对象的强制转化法及... 以自主研发的FunGra绘图环境为背景,提出了以功能图形对象概念为基础的功能图形对象技术·主要包括:基于特征线模型的功能图形对象的类模型,以对象引用及组合运算等方式实现的功能图形对象关系模式,创建功能图形对象的强制转化法及指引线法等·最后,通过软件开发实例说明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功能图形对象 工程问题 逆向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构件火灾实验过程检测和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望达 徐志胜 裘志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4年第7期11-13,共3页
介绍了自主开发的火灾实验过程检测和控制系统。对多路温度检测系统的RS-485串口和EPP并口通信设计和基于Fuzzy自整定的PID控制原理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 火灾实验过程 温度检测 通信 PID控制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加固路桥过渡段的动测试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献民 王永和 +1 位作者 律文田 肖宏彬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60-864,共5页
在秦沈铁路客运专线乙试验工点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对土工格栅加固后的路桥过渡段基床动响应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行车速度增大,过渡段基床动应力增量为正;但当行车速度超过临界速度(220~230km/h)后,基... 在秦沈铁路客运专线乙试验工点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对土工格栅加固后的路桥过渡段基床动响应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行车速度增大,过渡段基床动应力增量为正;但当行车速度超过临界速度(220~230km/h)后,基床动应力不再增加,反而减小;基床动应力的变化特征与其在基床中的位置密切相关,沿线路纵向水平方向上,动应力随距桥台背距离的增大而呈减小趋势;沿深度方向上,动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呈衰减趋势;过渡段沉降差的存在导致基床动应力增大,严格控制过渡段沉降差是高速铁路设计和施工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路桥过渡段 路基 动特性 沉降差 秦沈高速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击实膨胀土胀缩速度特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献民 王永和 +2 位作者 肖宏彬 杨果林 范臻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5-120,共6页
以湖南某高速公路K174~K186地段所取的4种膨胀土样为例,通过大量室内膨胀试验,对比研究了膨胀速度曲线、收缩速度曲线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膨胀土的膨胀、收缩过程有很多相似特征,但在文中的试验条件下,两者并非一个完全可逆的过... 以湖南某高速公路K174~K186地段所取的4种膨胀土样为例,通过大量室内膨胀试验,对比研究了膨胀速度曲线、收缩速度曲线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膨胀土的膨胀、收缩过程有很多相似特征,但在文中的试验条件下,两者并非一个完全可逆的过程,其吸水膨胀速度远比失水收缩速度要快。同时,利用非线性最小平方拟合法对胀缩曲线进行拟合,并提出胀缩曲线的曲线回归方程及其各参数的物理意义。研究结果为本地区膨胀土堤坝边坡设计以及膨胀土地基加固处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击实膨胀土 胀缩速度特性 NLSF 曲线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融合的智能安全监控自动化系统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望达 段方英 徐志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06-108,共3页
介绍了安全监控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给出了智能安全监控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融合和安全监控报警等模块。构建了综合的智能安全监控自动化系统。智能安全监控自动化系统,是多学科知识融合... 介绍了安全监控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给出了智能安全监控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融合和安全监控报警等模块。构建了综合的智能安全监控自动化系统。智能安全监控自动化系统,是多学科知识融合的产物。对该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必须综合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成果。指出了基于信息融合的智能安全监控系统的几个重要研究方向,即新型智能传感器技术、先进的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先进的信息融合方法以及相应的软件系统开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安全监控信息融合方法的融合以及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安全监控 自动化系统 安全监控系统 信息融合方法 传感器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 软件系统开发 计算机技术 研究现状 信息采集 监控报警 知识融合 通信技术 研究方向 传输技术 多学科 国内外 本结构 创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沉降修正系数的Bayes概率推断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永和 李珍玉 +1 位作者 胡萍 杨果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3-327,共5页
通过分析常规方法在沉降修正系数的选取中具有的定值性和随意性,引入建立在过去信息和现在样本信息之上的Bayes理论,结合某客运专线红黏土路基工程,提出用后验分布得到修正系数的取值范围。实例研究表明,用以往经验综合样本信息,估计修... 通过分析常规方法在沉降修正系数的选取中具有的定值性和随意性,引入建立在过去信息和现在样本信息之上的Bayes理论,结合某客运专线红黏土路基工程,提出用后验分布得到修正系数的取值范围。实例研究表明,用以往经验综合样本信息,估计修正系数的先验概率在某一区间上服从均匀分布。由现场载荷试验实测沉降量与理论计算沉降量分析所得的修正系数,将现场量测的沉降变形信息与先验信息结合起来,利用Bayes统计理论,由小样本试验数据推算得到修正系数的后验概率服从正态分布。对后验分布所得参数进行区间估计,得到该区域红黏土地基沉降修正系数的取值优化区间为[1.0,1.7],分析了不同荷载作用条件下沉降修正系数的概率分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 修正系数 小样本 Bayes理论 概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施工技术及方案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江亦元 王梦恕 +1 位作者 王星华 汤国璋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7-73,共7页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昆仑山隧道和风火山隧道位于青藏高原海拔4 500 m以上的多年冻土区,是目前世界上在高原多年冻土区这一特殊气候及围岩条件下修建的最高海拔的隧道工程。在高寒缺氧的高原环境下,隧道施工中保护冻土以及隧道的支...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昆仑山隧道和风火山隧道位于青藏高原海拔4 500 m以上的多年冻土区,是目前世界上在高原多年冻土区这一特殊气候及围岩条件下修建的最高海拔的隧道工程。在高寒缺氧的高原环境下,隧道施工中保护冻土以及隧道的支护是本工程的技术难点。本文通过对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施工方案及施工技术的实践研究,提出在施工过程中为保持洞内气温而采用两种送风方式:加温预热通风系统和普通通风系统,以及昆仑山隧道采用的背负式供氧技术、风火山隧道采用的洞内弥漫式施工供氧技术的方案,并且介绍了湿喷混凝土支护和模筑衬砌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防水隔热层施工的关键施工工艺,给出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程技术指标,对同类隧道施工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严寒 多年冻土 隧道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长江铁路大桥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再新 贺国京 +1 位作者 罗世东 严爱国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4-108,共5页
在总结以往动力分析模型的基础上,以三维实体元、梁及杆元对设计中的宜昌长江铁路大桥进行了全桥三维有限元建模,并以弹簧单元计入了桩 土共同作用。通过比较不同建模方法对动力分析的影响,深入分析了宜昌长江铁路大桥的动力特性,研究... 在总结以往动力分析模型的基础上,以三维实体元、梁及杆元对设计中的宜昌长江铁路大桥进行了全桥三维有限元建模,并以弹簧单元计入了桩 土共同作用。通过比较不同建模方法对动力分析的影响,深入分析了宜昌长江铁路大桥的动力特性,研究了二期恒载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成果表明,大跨度桥梁结构动力分析必须建立尽可能详尽的分析模型,以反映结构的实际受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构 钢管拱 建模 铁路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式无碴轨道用CA砂浆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70
9
作者 金守华 陈秀方 杨军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25,共6页
从对CA砂浆(水泥-沥青砂浆)垫层的要求出发,比较国产和日本的CA砂浆性能,阐述CA砂浆及专用乳化沥青的关键技术。我国的无碴轨道研究开发已经有了多年的基础,完成了一系列从试验室试验到现场试验、改进试验、再上道试验的过程,确立“从... 从对CA砂浆(水泥-沥青砂浆)垫层的要求出发,比较国产和日本的CA砂浆性能,阐述CA砂浆及专用乳化沥青的关键技术。我国的无碴轨道研究开发已经有了多年的基础,完成了一系列从试验室试验到现场试验、改进试验、再上道试验的过程,确立“从最终的使用性能要求出发”这一新概念进行CA砂浆的设计;通过对CA砂浆集料性质的反演,研究集料的特性,进行混合料设计和性能分析,确定新材料的合理配方;按照使用性能要求研究CA砂浆的质量检验方法。采用阳离子乳化剂进行沥青的乳化,增强合成材料的包容性;使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作为添加剂进行沥青改性,改进沥青的结构—力学性能;设计适应不同温度地区使用的材料配方和添加剂;指出CA砂浆的制备和施工设备必须专业化,以满足大规模生产和施工时稳定CA砂浆质量的要求。建议从使用性能出发,建立CA砂浆的质量检验标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无碴轨道 CA砂浆 乳化沥青 乳化技术 性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弹性介质中考虑轴力作用时桩的动力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周绪红 蒋建国 邹银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7-91,96,共6页
本文研究粘弹性介质中桩受轴力作用时水平动力作用下桩的动力阻抗及动力相互作用因子 ,利用桩的运动微分方程 ,推导出桩的动力阻抗函数。与未考虑轴力时对比分析表明 ,考虑轴力对动力阻抗函数存在一定的影响 ,同时对动力相互作用因子亦... 本文研究粘弹性介质中桩受轴力作用时水平动力作用下桩的动力阻抗及动力相互作用因子 ,利用桩的运动微分方程 ,推导出桩的动力阻抗函数。与未考虑轴力时对比分析表明 ,考虑轴力对动力阻抗函数存在一定的影响 ,同时对动力相互作用因子亦存在影响。通过对比计算群桩考虑轴力及未考虑轴力作用的动力阻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函数 动力相互作用因子 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洲斜拉桥的基准动力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18
11
作者 任伟新 彭雪林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9-614,共6页
讨论了斜拉桥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给出了基于环境振动试验结果建立大跨度斜拉桥基准有限元模型的步骤;讨论了桥面初始平衡构型、几何非线性、桥面板、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梁的剪力连接和端部纵向约束对模型的影响。经通车前现场环境振动试... 讨论了斜拉桥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给出了基于环境振动试验结果建立大跨度斜拉桥基准有限元模型的步骤;讨论了桥面初始平衡构型、几何非线性、桥面板、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梁的剪力连接和端部纵向约束对模型的影响。经通车前现场环境振动试验结果验证的青洲闽江斜拉桥三维有限元模型,反映了桥梁在运营前的真实动力行为,可作为该桥各种复杂响应分析和长期健康监测、使用状态评估的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有限元模型 基准 结构动力 环境振动试验 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空调列车内气流组织的大涡模拟 被引量:8
12
作者 匡骁 齐朝晖 +1 位作者 李超 韦婷婷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4-99,共6页
高速空调列车车厢内气流的温度场和速度场研究是空调列车内气流组织设计的重要基础,也是空调车内舒适环境评价的依据。考虑到高速列车车厢内复杂的几何结构、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以及空气流场的湍流特性,本文采用湍流大涡模拟方法对高速... 高速空调列车车厢内气流的温度场和速度场研究是空调列车内气流组织设计的重要基础,也是空调车内舒适环境评价的依据。考虑到高速列车车厢内复杂的几何结构、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以及空气流场的湍流特性,本文采用湍流大涡模拟方法对高速列车车厢内空气流动与热质传递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容积法进行区域离散,应用均匀六面体网格划分车厢,并在同位网格的基础上采用SIMPLEX算法,考虑车内座椅、行李架等障碍物以及车体各壁面辐射、车窗热流、乘客散热和高速列车运行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对高速列车车厢内空气流场和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其结果对高速列车的空调效果及车内舒适环境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空调列车 气流组织 湍流 大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破坏准则下的边坡稳定塑性极限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胡卫东 张国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09-1913,共5页
利用塑性分析上限定理,考虑岩土介质本身的非线性破坏准则,对各种不同破裂面边坡稳定性分析进行研究。针对破坏边坡破裂面不同,采用外切直线法来分析其上限解,推导出非线性破坏准则下的边坡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并对较复杂的对数螺旋线... 利用塑性分析上限定理,考虑岩土介质本身的非线性破坏准则,对各种不同破裂面边坡稳定性分析进行研究。针对破坏边坡破裂面不同,采用外切直线法来分析其上限解,推导出非线性破坏准则下的边坡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并对较复杂的对数螺旋线破裂面边坡提出初始切线法,较好地求出塑性极限分析上限解。将在非线性破坏准则下按对数螺旋线破裂面推导出的塑性极限分析上限解运用于实际边坡工程,其结果与精确塑性分析结果非常接近,为非线性破坏准则下的边坡稳定塑性极限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非线性破坏准则 上限定理 稳定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黏土增长曲线的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献民 王永和 +2 位作者 肖宏彬 范臻辉 杨果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7-161,共5页
通过大量室内试验,从运动学角度对4种击实膨胀黏土样的胀缩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膨胀曲线、收缩曲线可统称为增长曲线,其特征表现为在最初阶段增长得快,以后逐渐减慢并趋于稳定;通过对试验数据的非线性最小平方回归分析,提出了... 通过大量室内试验,从运动学角度对4种击实膨胀黏土样的胀缩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膨胀曲线、收缩曲线可统称为增长曲线,其特征表现为在最初阶段增长得快,以后逐渐减慢并趋于稳定;通过对试验数据的非线性最小平方回归分析,提出了增长曲线的回归方程;通过对增长曲线速度、加速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出膨胀、收缩过程具有许多相似性,但在本质上两者不是可逆过程,其吸水膨胀速度远大于失水收缩速度.研究结果为膨胀黏土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黏土 胀缩规律 收缩曲线 回归方程 变形速度 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加筋高路堤边坡稳定性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范臻辉 王永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04-910,共7页
在研究路堤填土施工过程和土体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的基础上, 建立了土工格栅加筋高路堤边坡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并利用该模型对土工格栅加筋高路堤边坡的受力情况、位移和破坏机理进行研究, 分析土工格栅的长度、刚度以及铺设间距等参... 在研究路堤填土施工过程和土体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的基础上, 建立了土工格栅加筋高路堤边坡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并利用该模型对土工格栅加筋高路堤边坡的受力情况、位移和破坏机理进行研究, 分析土工格栅的长度、刚度以及铺设间距等参数对路堤变形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选择模量高, 延伸率适宜的土工格栅对减少路堤侧向位移和提高高路堤的稳定性具有明显效果;随着路堤填土高度的增加, 每层土工格栅所受拉力的最大峰值逐渐移向路堤内部;土工格栅所受的拉力从下往上逐渐减小, 最大拉力出现在堤底第2层上;当路堤边坡较陡时(坡率为1:m, m≤1.0), 土工格栅的加筋长度宜取5.5~8 m;土工格栅的铺设间距宜为6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高路堤 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熵指标的结构损伤检测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孙增寿 任伟新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8年第3期233-237,共5页
对小波熵在土木工程结构损伤检测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利用小波变换时-频局部化性能,将小波分析和信息熵结合起来,建立小波能谱熵、小波时间熵和相对小波熵等结构损伤指标。通过数值模拟和工字梁的试验数据对各指标和损伤识别方法进行了... 对小波熵在土木工程结构损伤检测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利用小波变换时-频局部化性能,将小波分析和信息熵结合起来,建立小波能谱熵、小波时间熵和相对小波熵等结构损伤指标。通过数值模拟和工字梁的试验数据对各指标和损伤识别方法进行了分析检验,识别出模拟梁和试验梁的损伤位置。识别结果表明,基于小波熵的指标是一个对结构局部损伤敏感的、比较好的损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小波变换 小波熵指标 结构振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节理面c和φ对岩坡开挖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卢敦华 王星华 +1 位作者 何忠明 林杭 《灾害学》 CSCD 2007年第4期51-56,共6页
为了反映岩质边坡在节理面注浆后的变形效应,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分析注浆前后岩体变形和破坏的全过程,以探讨其抗剪性能(粘结力c和内摩擦角φ)的变化;然后,基于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的Mohr-Cou-lomb准则,运用拉格朗日元数值方法(FLAC3D),... 为了反映岩质边坡在节理面注浆后的变形效应,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分析注浆前后岩体变形和破坏的全过程,以探讨其抗剪性能(粘结力c和内摩擦角φ)的变化;然后,基于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的Mohr-Cou-lomb准则,运用拉格朗日元数值方法(FLAC3D),对岩坡注浆前后变形效应(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剪应变增量)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注浆加固后,岩体的位移场变得均匀和连续,节理面处的较大位移受到抑制,边坡的整体性得到提高,有利于边坡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注浆 岩质边坡 抗剪性能 FLAC^3D 变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小勇 易伟建 余志武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6期91-96,共6页
对竖向和水平荷载试验中 1 9榀 UPC框架梁中 UPS的应力变化与极限应力进行探讨 ,并结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模型 ,定性定量分析了结构中 UPS极限应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如荷载形式、配箍率、综合配筋力比和跨高比 ,并提出 UPS极限... 对竖向和水平荷载试验中 1 9榀 UPC框架梁中 UPS的应力变化与极限应力进行探讨 ,并结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模型 ,定性定量分析了结构中 UPS极限应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如荷载形式、配箍率、综合配筋力比和跨高比 ,并提出 UPS极限应力计算的修正公式 ,更适合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 预应力混凝土 极限应力 预应力筋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弹簧-钢球隔震系统的隔离水平地震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荣辉 许群 +2 位作者 舒文超 曾庆元 卢文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0-25,共6页
提出一种新的竖向弹簧-钢球隔震系统隔离水平地震作用的隔震方法,用势能不变值原理与“对号入座”法则建立该隔震系统的振动方程,分析各控制参数对该隔震系统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隔震系统结构简单,隔离水平地震作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 水平地震力隔离 竖向弹簧—钢球隔震系统 “对号入座”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拱形断面隧道开挖对周围岩土环境安全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乔世范 孙晓 刘宝琛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64,共6页
基于随机介质理论研究了圆拱形断面隧道开挖对周围岩土体的影响问题,推导了隧道上覆岩土体移动及变形的计算公式,对其求解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获得了该问题的半解析解,并编写了相关计算机程序。提出了随机介质变形破坏判据,并应用于... 基于随机介质理论研究了圆拱形断面隧道开挖对周围岩土体的影响问题,推导了隧道上覆岩土体移动及变形的计算公式,对其求解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获得了该问题的半解析解,并编写了相关计算机程序。提出了随机介质变形破坏判据,并应用于隧道开挖对周围岩土环境的安全评价中。通过工程实例,理论预测结果和现场实测资料比较吻合,证明该地表移动及变形预测方法的可靠性及周围岩土环境的安全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隧道开挖 随机介质 地表移动 安全评价 变形破坏判据 计算机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