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曾国藩文化思想简论 被引量:2
1
作者 熊吕茂 肖高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579-582,共4页
曾国藩作为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集大成者,虽然他的思想中存在许多消极落后的成分,但是他所大力提倡的经世致用的学风,以及他所提出的"义理为体,洋务为用"的思想,在客观上对于开启中国近代化的大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曾国藩 文化思想 儒家学派 经世致用 程朱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新儒学的历史命运与中国现代化
2
作者 熊吕茂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现代新儒学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面临迫切的现代化问题的情况下产生的。现代新儒家强调儒学的现代价值,探索儒学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这在当前无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历史表明,现代新儒家所憧憬的现代化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 现代新儒学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面临迫切的现代化问题的情况下产生的。现代新儒家强调儒学的现代价值,探索儒学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这在当前无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历史表明,现代新儒家所憧憬的现代化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学 历史命运 中国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评析
3
作者 熊吕茂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619-624,共6页
梁漱溟在1921年出版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化三路向"说,并断言未来世界文化的复兴是中国文化的复兴。然而,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未来的世界文化不仅不可能是中国文化的复兴,甚至也不是人类文明总和... 梁漱溟在1921年出版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化三路向"说,并断言未来世界文化的复兴是中国文化的复兴。然而,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未来的世界文化不仅不可能是中国文化的复兴,甚至也不是人类文明总和的复兴,而只能是在人类以往文明的基础上,对全部传统和现代文明进行整体的改造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文化三路向说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婚姻变革思想的演进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文联 桂运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216-222,共7页
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强势东进,西方社会的婚姻状况、人权观念、婚姻理论渐次传入中国,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共鸣。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对比中西方社会的婚姻状况,深刻反省和检讨了传统婚姻的不足,提出了各自的进步... 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强势东进,西方社会的婚姻状况、人权观念、婚姻理论渐次传入中国,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共鸣。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对比中西方社会的婚姻状况,深刻反省和检讨了传统婚姻的不足,提出了各自的进步婚姻观。从近代婚姻变革思想的萌蘖到婚姻变革思想的形成、发展,进而直至高潮,这一思想的演变脉络,一方面折射出近代婚姻变革思想螺旋上升的轨迹,同时也清晰地彰显了西学东渐的日益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婚姻思想 近代中国 婚姻习俗 一夫多妻 女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代中国女权思想的政治化倾向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文联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4-96,128,共3页
与西方近代女权主义相比较,近代中国女权思想有着强烈的政治化倾向:"女性解放"被视为实现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的工具和手段。这一特色的形成并非偶然,它是植根于中西特殊的社会文化土壤和历史背景,对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有... 与西方近代女权主义相比较,近代中国女权思想有着强烈的政治化倾向:"女性解放"被视为实现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的工具和手段。这一特色的形成并非偶然,它是植根于中西特殊的社会文化土壤和历史背景,对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西方 女权思想 政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国旸旱:清代至民国洞庭湖区旱灾及其社会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志刚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232-238,共7页
长期以来,洞庭湖区的旱灾不为人们所注意,几乎处于"被遮掩"的存在状态之中。然而,翻检史籍,发现清代至民国三百余年间湖区旱灾频度之高、范围之广、破坏之大皆出乎意外,并呈现出由滨湖低山、丘陵地带向湖心淤积平原逐级递减... 长期以来,洞庭湖区的旱灾不为人们所注意,几乎处于"被遮掩"的存在状态之中。然而,翻检史籍,发现清代至民国三百余年间湖区旱灾频度之高、范围之广、破坏之大皆出乎意外,并呈现出由滨湖低山、丘陵地带向湖心淤积平原逐级递减的趋势。而其频发则是这一区域以地理形态多样性与土壤性质差异性为主的生态因素与开垦过度、治理无方、规划失当与租佃关系不合理等社会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湖区旱灾造成粮食的大量减产,加剧民众的生产负担,一定程度上影响湖田亩积的大小、粮食品种的选择与旱作农业区的形成,甚至严重危害着社会的稳定与民众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民国 洞庭湖区 旱灾 生态因素 社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至民国洞庭湖区水利治理的发展与困境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志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3-179,共7页
清代至民国洞庭湖区水利治理呈现出发展与困境并存的局面。治水理念自我更新展现了传统水利内在的活力,一定程度上为水利近代化创造了条件,但滞后的技术手段却令其无力跳出经验治水的窠臼。清代政府对洞庭湖区水利不断加强管理,试图破... 清代至民国洞庭湖区水利治理呈现出发展与困境并存的局面。治水理念自我更新展现了传统水利内在的活力,一定程度上为水利近代化创造了条件,但滞后的技术手段却令其无力跳出经验治水的窠臼。清代政府对洞庭湖区水利不断加强管理,试图破解治理实践与治理制度背离的难题,却始终未能走出这一困局。民国时期地方政府水利职能的强化既是顺应水利近代化的要求,也是向清代强力治水传统的回归。洞庭湖区水利治理陷入左支右绌的境地则是因人口剧增与生态恶化双重压力所致,并在此作用下不得不走上水利近代化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水利治理 水利近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梁漱溟的道德伦理思想 被引量:2
8
作者 熊吕茂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7-90,共4页
梁漱溟一生致力于探索人生价值和中国出路两大问题 ,并试图将人生态度的选择问题与中国文化的现实和发展联系起来 ,以一种正确人生观的奠定来作为解决中国文化与现代化出路的根本途径。他建立在”无私的感情”基础上的道德伦理思想尽管... 梁漱溟一生致力于探索人生价值和中国出路两大问题 ,并试图将人生态度的选择问题与中国文化的现实和发展联系起来 ,以一种正确人生观的奠定来作为解决中国文化与现代化出路的根本途径。他建立在”无私的感情”基础上的道德伦理思想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 ,但是他提出的互以对方为重 ,以无私的感情对己对人 ,使人类最终能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的思想 ,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道德伦理 性善论 “无私的感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君毅的道德观——读《道德自我之建立》 被引量:2
9
作者 熊吕茂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5期96-100,共5页
唐君毅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道德观是建立在其心本体论哲学之基础上的,他对道德生活本质、道德自我在宇宙中的地位、现实世界之物质是精神之体现的论述,以及希望建立一个充满高尚理想与道德价... 唐君毅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道德观是建立在其心本体论哲学之基础上的,他对道德生活本质、道德自我在宇宙中的地位、现实世界之物质是精神之体现的论述,以及希望建立一个充满高尚理想与道德价值的社会的思想,对于我们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道德观 道德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代女权思想中的“男性化”倾向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文联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2-86,117,共6页
近代中国女权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西方早期女权主义不同,近代中国女权思潮呈现出鲜明的"男性化"特征。这一特征根植于当时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妇女解放思潮的"男性化",对于加速中国妇女解放进... 近代中国女权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西方早期女权主义不同,近代中国女权思潮呈现出鲜明的"男性化"特征。这一特征根植于当时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妇女解放思潮的"男性化",对于加速中国妇女解放进程有其积极进步作用,但同时,它也给中国妇女解放思潮带来了两个缺损:男性批判的淡化和女性自我反思的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权主义 男性化 妇女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以来洞庭湖区渍涝特征与灾害防治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志刚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2-140,共9页
清代以来,由于人水争地与淤垦分离加剧,洞庭湖区渍灾愈演愈烈,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湖区社会为减少渍涝损失采取与水妥协及技术对抗两类应对举措。在传统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以多种经营、政策调整为主的妥协之道显得较为突出。... 清代以来,由于人水争地与淤垦分离加剧,洞庭湖区渍灾愈演愈烈,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湖区社会为减少渍涝损失采取与水妥协及技术对抗两类应对举措。在传统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以多种经营、政策调整为主的妥协之道显得较为突出。随着生态与社会双重压力的加大,在政府主导下提升应对渍灾的技术能力成为湖区社会的主要出路,并最终走上了一条以近代水利技术为支撑的"逆生态化"发展道路。这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业生产力,但却大大提升了生产成本,对湖区社会持续发展的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围垦 渍灾 水灾 救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君毅的教育观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吕茂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1期16-20,共5页
唐君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为己任,毕生从事于教育事业,其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通识教育思想颇具特色,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制具有重要的... 唐君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为己任,毕生从事于教育事业,其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通识教育思想颇具特色,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教育观 人文主义教育 通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戌南学会集会讲论活动若干史实的补正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平一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04-107,共4页
戊戌维新时期,湖南南学会共集会讲论17次,而不是传统所说的13次,其中主题演讲13次,观看幻灯并"按图讲论"3次,临时召集的"聚晤讲论"即集体议事1次。在13次主题演讲中,共有44人次进行了演讲。
关键词 戊戌维新 南学会 集会讲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君毅的人生观——读《人生之体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吕茂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28-32,共5页
唐君毅的人生观是建立在其心本体论哲学的基础上的,他对人生的一切看法和观点都强调了心的主导作用。他认为,生活之价值在于如何启迪人生的智慧、发现人生的真理、保持宁静的心境、确立自我之精神、体验价值之存在、发现人生之价值;要... 唐君毅的人生观是建立在其心本体论哲学的基础上的,他对人生的一切看法和观点都强调了心的主导作用。他认为,生活之价值在于如何启迪人生的智慧、发现人生的真理、保持宁静的心境、确立自我之精神、体验价值之存在、发现人生之价值;要注重心灵之发展,心灵存在于自然世界中并在自然世界中发展、应注重心灵之自我肯定与自我超越、心灵在精神世界的发展。对自我生长之途程,唐君毅提出了十种生活内容之形态,即十层人生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人生观 人生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唐君毅的人生观——读《人生之体验续篇》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吕茂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83-188,共6页
唐君毅在《人生之体验续篇》一书中认为:为俗情世间立一个毁誉的标准十分重要;人生之艰难与哀乐相生;人生立志之道即是使自己之实际的存在成为一理想的实际存在;人生之虚妄与真实相伴,人要成为一真实的存在,须经过一真实化之历程。通过... 唐君毅在《人生之体验续篇》一书中认为:为俗情世间立一个毁誉的标准十分重要;人生之艰难与哀乐相生;人生立志之道即是使自己之实际的存在成为一理想的实际存在;人生之虚妄与真实相伴,人要成为一真实的存在,须经过一真实化之历程。通过反观人生历程中那些妨碍理想实现的各种艰难、罪恶与悲剧,他要求人们应随时提高警惕,反省自己的人生,以斩断那些人生途程上的荆棘,使人从烦恼、痛苦、罪恶的深渊中超拔出来,以归于人生之正道之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人生观 人生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君毅的伦理观
16
作者 熊吕茂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2-85,共4页
唐君毅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从事于新儒学的研究和宣传,为新儒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关于中国儒家伦理精神的阐释,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服务道德 公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军群体价值取向的传承与湖南维新运动
17
作者 彭平一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1-157,共7页
湘军群体的文化价值取向带有明显的经世致用的特征。但这一价值取向并没有突破其维护和捍卫儒家正统伦理秩序这一内核的束缚。大量湘军将士带着军功回到湖南后以刻书、修志、兴学等活动弘扬湘军的军功和精神,从而在湖南形成了一种"... 湘军群体的文化价值取向带有明显的经世致用的特征。但这一价值取向并没有突破其维护和捍卫儒家正统伦理秩序这一内核的束缚。大量湘军将士带着军功回到湖南后以刻书、修志、兴学等活动弘扬湘军的军功和精神,从而在湖南形成了一种"湘军情结"。这种文化价值取向经过以郭嵩焘为代表的长沙绅士群体的传承,对湖南维新运动产生了双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军 价值取向 绅士 维新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
18
作者 熊吕茂 《学习论坛》 2008年第3期29-32,共4页
冯友兰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关于哲学与人生、人生之目的、人生之境界、道德之意义、人生观问题解决之途径等人生哲学思想是以道家哲学为基础的。纵观冯友兰的哲学理论体系,他建立在道家哲学基础上的人生哲学思想,... 冯友兰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关于哲学与人生、人生之目的、人生之境界、道德之意义、人生观问题解决之途径等人生哲学思想是以道家哲学为基础的。纵观冯友兰的哲学理论体系,他建立在道家哲学基础上的人生哲学思想,对于克制人的贪婪欲望,调和人与人之间因欲望所发生的冲突,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新文化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启迪意义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人生哲学 道家哲学 哲学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君毅的文学观
19
作者 熊吕茂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818-823,共6页
唐君毅认为中国文学与中国哲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将中国文学分为八大类;同时,他还认为文学与历史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对文学意识与历史意识作一比较,才能了解文学意识的本性;而文学意识的价值意义则体现在其真、善、美三者的结合... 唐君毅认为中国文学与中国哲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将中国文学分为八大类;同时,他还认为文学与历史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对文学意识与历史意识作一比较,才能了解文学意识的本性;而文学意识的价值意义则体现在其真、善、美三者的结合上。他在对中西文学之比较中,虽然习惯于用本民族的文学标准去观察和评判西方文学,不免带有文学评判价值上的主观片面性,然而他的文学观却有着独到的理论创新、理性判断和审美情趣,对于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文学观 中国文学 西方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湖南近代民办教育的兴起
20
作者 彭平一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4年第11期115-118,共4页
关键词 清末 湖南 近代教育史 民办教育 书院教育 学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