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展轨迹及性别差异
1
作者 张小崔 朱婷 +1 位作者 雷辉 邓奇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48,共6页
目的: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是青少年群体常见的心理健康与问题行为。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NSSI行为的发展轨迹及性别差异,并为预防与干预青少年NSSI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追踪研究设计、问卷调查法及青少... 目的: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是青少年群体常见的心理健康与问题行为。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NSSI行为的发展轨迹及性别差异,并为预防与干预青少年NSSI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追踪研究设计、问卷调查法及青少年自我伤害量表(Adolescent Self-Injury Scale,ASIS)对湖南省张家界市3所中学的1042名初中生进行3次追踪调查,每次随访时间间隔为6个月,通过Mplus8.0构建潜在增长曲线模型(latent growth curve model,LGCM)考察NSSI行为的发展轨迹,并采用多组差异比较考察性别差异。结果:3个时间点NSSI行为的检出率分别为43.95%、44.43%、38.36%;青少年NSSI行为的LGCM的截距因子的均值为9.540(P<0.001),斜率因子的均值为-2.297(P<0.001),截距的变异(σ^(2)=169.431,P<0.001)和斜率的变异(σ^(2)=141.981,P<0.001)均显著,截距增长因子与斜率增长因子的相关系数为−0.559(P<0.001);男性与女性的NSSI行为的初始水平、变化速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SSI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较为普遍,且女性的NSSI行为更为严重。NSSI的初始水平与发展速率均存在个体差异。青少年NSSI行为的变化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变化趋势不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发展轨迹 性别差异 潜在增长曲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症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脑电图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雷辉 樊洁 +2 位作者 周晟 董姣姣 朱熊兆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2-466,共5页
目的:探索强迫症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特征。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强迫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62例,以及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36例。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贝克抑郁量表(BDI-Ⅱ)... 目的:探索强迫症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特征。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强迫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62例,以及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36例。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贝克抑郁量表(BDI-Ⅱ)、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估强迫症患者强迫、抑郁和焦虑症状。所有被试进行静息态脑电波采集,分析5个频段[δ(1~4 Hz)、θ(4~8Hz)、α(8~15 Hz)、β(15~30 Hz)、γ(30~48 Hz)]的脑功能网络拓扑属性,其网络属性参数包括标准化的集群系数(C_(nml))、标准化的最短路径长度(L_(nml))。结果:在脑电波测查中,5个频段中标准化的集群系数(C_(nml))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固定阈值cost=12%时,在δ、α、以及β频段,强迫症患者组的标准化的最短路径长度(L_(nml))小于正常对照组[δ:(1.4±0.2)vs.(1.5±0.2);α:(1.3±0.2)vs.(1.4±0.2);β:(1.4±0.2)vs.(1.5±0.2);均P<0.05]。在强迫症患者组中,所有5个频段条件下,其网络属性参数和与Y-BOCS总分和分量表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均无统计学意义(r=0.00~0.24)。结论:本研究显示强迫症患者的脑功能网络在δ、α和β频段可能存在"小世界"网络属性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静息态 脑功能网络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精神障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吴佳玲 李善斯 张逸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1-781,共11页
外泌体是一类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外囊泡。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均可分泌外泌体。释放到细胞外基质的外泌体能够自由地穿过血脑屏障,是中枢神经系统细胞通信和物质交换的重要载体,在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以及双... 外泌体是一类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外囊泡。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均可分泌外泌体。释放到细胞外基质的外泌体能够自由地穿过血脑屏障,是中枢神经系统细胞通信和物质交换的重要载体,在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以及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障碍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具有成为抗精神病药物的靶向载体的潜力。未来外泌体有望成为协助精神障碍患者早期预防、精准诊断与有效治疗的一种新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细胞外囊泡 精神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