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型肝炎病毒NS3基因对人肝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何琼琼 肖旭贤 +3 位作者 冯德云 李波 郑晖 程瑞雪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35-140,共6页
目的:建立稳定转染HCVNS3的人源肝细胞系,探讨HCVNS3对肝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将HCVNS3的真核表达质粒稳定转染至QSG7701细胞(pRcHCNS3/QSG细胞),PCR,WesternBlot,免疫组化检测基因的整合和表达;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 目的:建立稳定转染HCVNS3的人源肝细胞系,探讨HCVNS3对肝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将HCVNS3的真核表达质粒稳定转染至QSG7701细胞(pRcHCNS3/QSG细胞),PCR,WesternBlot,免疫组化检测基因的整合和表达;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转染前后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变化;生长曲线,软琼脂集落实验,成瘤性实验探讨HCVNS3对肝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HCVNS3基因在pRcHCNS3/QSG细胞中得到整合和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形态学显示出增殖旺盛的的特点,流式细胞仪检测pRcHCNS3/QSG细胞G0/G1期细胞数目减少而S期细胞数目增加,生长曲线和软琼脂集落实验表明pRcHCNS3/QSG细胞倍增时间明显缩短,停泊非依赖性生长能力明显增强,并能接种裸鼠成瘤,免疫组化证实肿瘤组织有HCVNS3蛋白表达。电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HCVNS3能促进pRcHCNS3/QSG细胞凋亡。但其促增殖速度远大于凋亡率,表现为pRcHCNS3/QSG细胞获得恶性表型和致瘤性。结论:HCVNS3能明显促进人肝细胞QSG7701恶性转化,pRcHCNS3/QSG细胞可作为研究HCVNS3致癌机理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转染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分析HCV NS3转化肝细胞的蛋白质组 被引量:1
2
作者 何琼琼 陈主初 +6 位作者 肖旭贤 冯德云 肖志强 李萃 李波 张鹏飞 程瑞雪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7-395,共9页
目的:持续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在肝细胞癌(HCC)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细胞转染和成瘤实验表明HCV NS3对人肝细胞具有转化作用和致瘤活性。本实验旨在探讨HCV非结构蛋白3(NS3)转化肝细胞的蛋白质组。方法:构建稳定表达HCV NS3 N端多肽的人... 目的:持续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在肝细胞癌(HCC)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细胞转染和成瘤实验表明HCV NS3对人肝细胞具有转化作用和致瘤活性。本实验旨在探讨HCV非结构蛋白3(NS3)转化肝细胞的蛋白质组。方法:构建稳定表达HCV NS3 N端多肽的人肝细胞(pRcHCNS3/QSG)及空白质粒转染细胞(pRcCMV/QSG),双向电泳技术分离两种细胞的总蛋白,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Western印迹验证蛋白表达差异。结果:得到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pRcHCNS3/QSG和pRcCMV/QSG细胞的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1183±77)和(1095±82)个,两组平均匹配数为(920±60)个。初步鉴定出15个有意义的蛋白质点。其中Ras,P38,HD53等参与调节信号转导的蛋白在pRcHCNS3/QSG细胞中表达上调,Western印迹结果亦证实pRcHCNS3/QSG细胞中磷酸化的P44/42和P38表达增加。鉴定出的差异蛋白质还包括一些调节细胞周期、免疫反应、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相关的蛋白质及参与肝脏代谢的蛋白质。结论:HCV NS3可能通过影响多种蛋白表达,经相应信号转导途径,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进一步弄清信号转导过程和相互关系不仅对了解HCV相关性HCC的发生机制有重要意义,而且为从分子水平治疗HCC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电泳 质谱 病毒非结构蛋白类 细胞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