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药对的化学成分研究——川芎赤芍挥发油的GC/MS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晓如 梁逸曾 +3 位作者 杨辉 郭方遒 李晓宁 曾仲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3-448,共6页
中药药对是复方的最小组成单位,具有中药配伍的基本特点.药对化学是复方化学的核心内容.联用色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为中药复杂体系的分离与分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采用GCMS法分离测定中药药对川芎赤芍、单味药川芎和赤芍的挥发油成分,... 中药药对是复方的最小组成单位,具有中药配伍的基本特点.药对化学是复方化学的核心内容.联用色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为中药复杂体系的分离与分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采用GCMS法分离测定中药药对川芎赤芍、单味药川芎和赤芍的挥发油成分,并对其中的重叠色谱峰采用化学计量学解析方法(CRM)进行分辨,得到药对和各单味药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图,药对川芎赤芍、单味药川芎和赤芍分别分辨出82,78和57个色谱峰,通过质谱库对分辨的纯组分进行定性,分别得到61,52和33个定性结果,占总含量的90.18%,95.14%和95.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对川芎-赤芍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化学计量学解析法(C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与中药现代化 被引量:6
2
作者 梁逸曾 余雁 +3 位作者 易智彪 易伦朝 王平 王亚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3-826,共4页
近年来得以飞速发展的系统生物学,尤其是代谢组学的高通量、整体性的研究技术和研究思路,对中药方剂中活性物质的分析方法及其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此外,代谢组学的研究思路,将为从现代科学的基础上解释中药... 近年来得以飞速发展的系统生物学,尤其是代谢组学的高通量、整体性的研究技术和研究思路,对中药方剂中活性物质的分析方法及其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此外,代谢组学的研究思路,将为从现代科学的基础上解释中药的整体作用机制提供新方法;而代谢组学的研究成果,则可能为建立新型的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药效评价的技术平台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中药现代化 色谱指纹图谱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辛凉解表类中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刘新湘 赵晨曦 梁逸曾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B08期218-222,共5页
主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六种辛凉解表类中药(薄荷、柴胡、葛根、菊花、桑叶、牛蒡子)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色谱保留指数法辅助定性,对重叠色谱峰运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HELP)法解析。在理论上阐述了六种... 主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六种辛凉解表类中药(薄荷、柴胡、葛根、菊花、桑叶、牛蒡子)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色谱保留指数法辅助定性,对重叠色谱峰运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HELP)法解析。在理论上阐述了六种辛凉解表类中药的指纹图谱和挥发油成分方面的共性和差异。得出此类中药挥发油的指纹图谱差异较大,化学成分以萜烯、醛、醇、酮类物质为主,且不能以某几种化合物作为此类中药的有效成分等结论。结果为此类药物挥发油化学成分和特征成分研究提供依据,但药理药效研究还要进一步从中药的协同作用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辛凉解表中药 挥发油 色谱保留指数 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挥发油化学成分与抗菌活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28
4
作者 赵晨曦 梁逸曾 李晓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81-385,共5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丁香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得益于化学计量学分辨方法,从丁香花蕾与丁香果实中共鉴定了46种化合物。其中从丁香果实挥发油中鉴定了41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154%;从丁香花...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丁香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得益于化学计量学分辨方法,从丁香花蕾与丁香果实中共鉴定了46种化合物。其中从丁香果实挥发油中鉴定了41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154%;从丁香花蕾挥发油中鉴定出30种化合物,占其挥发油总量的98.418%。2,3,4trimethoxyacetophenone和2methoxy4[2propenyl]phenolacetate为首次从丁香挥发油中鉴定得到。两种已经确认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丁子香酚和石竹烯在丁香果挥发油分别为22.667%和7.147%,而在丁香花蕾挥发油中含量分别为和57.133%和14.408%,二者在相对含量上差异较大。体外抗菌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十分敏感,对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敏感。而丁香花蕾挥发油对所有试验菌株都比丁香果挥发油表现出更强的抗菌活性,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前者丁子香酚和石竹烯含量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化学计量学分辨方法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唐伟军 周菊峰 +3 位作者 李晓宁 赵晨曦 周芸 梁逸曾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82-186,共5页
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大叶桉干叶中的挥发油,利用色质联用(GC/MS)产生的双线性数据,藉化学计量学分辨方法,得到了各组分的纯物质色谱峰和质谱图。根据色谱保留时间,同时利用解析所得的纯物质质谱图在NIST质谱数据库进行相似检索来对各个... 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大叶桉干叶中的挥发油,利用色质联用(GC/MS)产生的双线性数据,藉化学计量学分辨方法,得到了各组分的纯物质色谱峰和质谱图。根据色谱保留时间,同时利用解析所得的纯物质质谱图在NIST质谱数据库进行相似检索来对各个组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共分离了113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90个,占总挥发油的93.28%。主要为萜类、萜醇类等化合物,还成功地检测出一些色谱分离不完全和低含量的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桉叶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谱指纹图谱与中药质量控制 被引量:62
6
作者 易伦朝 吴海 梁逸曾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6-171,共6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色谱指纹图谱研究中多种色谱技术、相关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发展及其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并对中药质量稳定性和有效性的全面评价方法和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以色谱指纹图谱为核心,依托现代色谱技术、化学计量学...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色谱指纹图谱研究中多种色谱技术、相关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发展及其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并对中药质量稳定性和有效性的全面评价方法和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以色谱指纹图谱为核心,依托现代色谱技术、化学计量学和系统生物学方法,建立中药化学成分信息与药效(毒性)信息相关关系的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策略,深层次揭示中药的内在作用机理,期望真正实现中药质量的可控、安全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质量控制 色谱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系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不同部位挥发油组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伍贤进 李胜华 +4 位作者 卢红梅 孙媛媛 李斌 魏麟 王捷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46-650,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月份鱼腥草各部位挥发油含量变化,比较不同部位挥发性油组分和抗菌活性,为鱼腥草采收部位的选择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不同部位的新鲜鱼腥草中提取并测定挥发油含量,用GC-MS分析挥发油组分。用药敏纸片...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月份鱼腥草各部位挥发油含量变化,比较不同部位挥发性油组分和抗菌活性,为鱼腥草采收部位的选择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不同部位的新鲜鱼腥草中提取并测定挥发油含量,用GC-MS分析挥发油组分。用药敏纸片法和肉汤稀释法测定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八叠球菌活性。结果不同月份和不同部位鱼腥草挥发油含量变化较大,根状茎在全年各月份含量均较高,地上茎、叶、花穗则只有在特定的月份才含有可检测的挥发油;各部位挥发油的抗菌活性以花穗最好,叶和根状茎次之,地上茎最差,其中与抗菌活性呈正相关的相对总含量依次为花穗>根状茎>叶>地上茎,组分数则分别为13、10、13和12个。结论鱼腥草药材品质与部位关系密切,其地上部分的最佳采收季节是花果盛期前后;全草采集时全年均要重视地下部分,在夏末地上部分开始衰老后更要以地下部分为主要采集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不同月份 挥发油 抗菌活性 采收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光照对鱼腥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石文婷 伍贤进 +2 位作者 王玺 卢红梅 梁逸曾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光照生长条件的鱼腥草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鱼腥草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色谱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与相似度评价以探究不同光照挥发油成分的异同。直观推导... 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光照生长条件的鱼腥草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鱼腥草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色谱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与相似度评价以探究不同光照挥发油成分的异同。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uristic evolving latent projections,HELP)分辨重叠色谱峰,NIST标准质谱库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定性,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t-检验比较不同光照组成分含量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3种光照下的鱼腥草挥发油指纹图谱存在一定的共性和差异,共鉴定出33种化合物,共有化合物26种。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少,单萜类化合物含量减少,非萜类含量增多,倍半萜类变化不大。癸酰乙醛和甲基正壬酮在全光照组的含量明显低于遮光组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适度的遮光有利于鱼腥草挥发性有效成分含量的提高,鱼腥草药材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与生长条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光照 鱼腥草挥发性成分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结合保留指数对中药挥发油的定性 被引量:52
9
作者 梁晟 李雅文 +1 位作者 赵晨曦 梁逸曾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87,共4页
利用GC-MS联用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对6种中药挥发油进行分析,对其中的重叠色谱峰采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法进行了分辨,同时计算了各组分的程序升温保留指数,通过质谱库定性,得到共有成分32个。结果表明,保留指数有很好的重复... 利用GC-MS联用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对6种中药挥发油进行分析,对其中的重叠色谱峰采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法进行了分辨,同时计算了各组分的程序升温保留指数,通过质谱库定性,得到共有成分32个。结果表明,保留指数有很好的重复性,可与质谱库结合用作物质的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挥发油 保留指数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烷烃结构与色谱保留指数相关性的拓扑指数法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向铮 梁逸曾 胡黔楠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7-122,共6页
计算了 207个甲基烷烃的 127个拓扑指数变量,把变量选择方法GAPLS方法引入到定量结构与气相色谱保留关系研究中,对 127个拓扑指数变量进行选择,得到了含 7个变量的化合物的定量结构与色谱保留指数关系(QSRR)模型,其复相关系数的平方为0 ... 计算了 207个甲基烷烃的 127个拓扑指数变量,把变量选择方法GAPLS方法引入到定量结构与气相色谱保留关系研究中,对 127个拓扑指数变量进行选择,得到了含 7个变量的化合物的定量结构与色谱保留指数关系(QSRR)模型,其复相关系数的平方为0 999 98,标准偏差为 2 88。交互验证的复相关系数为0 999 97,交互验证的预测标准偏差为 2.95,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获得的 7个变量进行了合理的结构解释,表明甲基烷烃色谱保留指数完全能用拓扑指数来精确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PLS方法 色谱保留指数 定量结构-色谱保留指数关系 甲基烷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用色谱及多组分光谱相关色谱用于当归补血汤与单味药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亚丽 梁逸曾 +3 位作者 胡芸 李博岩 曾仲大 徐抒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2-226,共5页
利用HPLC-DAD提供的二维化学数据信息,通过多组分光谱相关色谱方法及化学计量学分辨技术,对相同试验条件下所得的当归补血汤及其单味药的色谱组分进行了比较和归属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归补血汤色谱响应值较高的21个色谱峰中,8个色谱峰的... 利用HPLC-DAD提供的二维化学数据信息,通过多组分光谱相关色谱方法及化学计量学分辨技术,对相同试验条件下所得的当归补血汤及其单味药的色谱组分进行了比较和归属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归补血汤色谱响应值较高的21个色谱峰中,8个色谱峰的组分来自当归,6个色谱峰的组分来自黄芪,7个色谱峰的组分同时来源于当归和黄芪.其中一些色谱峰簇中的其它组分发生了消长变化,既有新物质的产生,又有原有化学成分的消失,说明中药复方配伍的药效物质基础不仅是各单味药化学成分的总和,还有单味药在复方配伍过程中各种成分的相互作用.本方法为中药复方与单味药化学组分的比较及归属分析,尤其对重叠色谱峰簇的组分比较分析提供了方便、快捷及可行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用色谱 多组分光谱相关色谱 当归补血汤 单味药 组分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解析方法用于植物精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吴先伟 梁逸曾 +2 位作者 陈爱民 钟科军 黄建国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3-377,共5页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缬草精油和含有缬草精油的混配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采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二维数据中的色谱重叠峰进行了解析,得到两种精油的各个物质的纯色谱和纯质谱,同时利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缬草精油和含有缬草精油的混配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采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二维数据中的色谱重叠峰进行了解析,得到两种精油的各个物质的纯色谱和纯质谱,同时利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直接比较两种精油中的共有组分,提取出共有组分的纯质谱,通过与HELP法解析出的质谱进行比较,发现AMWFA法比HELP法能更快速鉴别出混配精油中的缬草精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油 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 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线莲属植物挥发成分的GC-MS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晨曦 曾映旭 +1 位作者 李彬 梁逸曾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172-175,共4页
In this paper,essential oils from seven different species of Clematis plant were extracted by water steam distillation.Their chromatography fingerprints were obtain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Co... In this paper,essential oils from seven different species of Clematis plant were extracted by water steam distillation.Their chromatography fingerprints were obtain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Compounds were mainly identified through mass spectrometry comparing with the NIST02 database.The overlapped peaks were resolved by chemometric resolution methods,obtaining pure chromatography and pure mass spectrometry.The resolved pure mass spectrometry then compared with NIST02 database.The relative quantitative results were obtained by peak area normalization.62 compounds accounting for 87.96% to 97.19% of the total essential oils were identified.It showed that Eugenol,n-hexadecanoic acid and Z,Z-9,12-octadecadienoic acid were their common main compounds although the contents vary with different samples.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in essential oils from different species or different parts of Clematis are also very different.This research provides us chemical bases for further exploitation of Clema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EMATIS Essential oil GC-MS CHEMOMETR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乳酸和7种糖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徐正华 李晓宁 +4 位作者 易伦朝 谭斌斌 梁逸曾 曾茂茂 何君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146,共5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同时测定乳酸和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果糖、半乳糖、乳糖、1,5-脱水山梨醇、山梨醇7种糖的方法。选择核糖醇为内标,进样前先进行肟化反应再进行硅烷化反应。采用DB-5熔融石英毛细管柱,升温程序为初始温...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同时测定乳酸和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果糖、半乳糖、乳糖、1,5-脱水山梨醇、山梨醇7种糖的方法。选择核糖醇为内标,进样前先进行肟化反应再进行硅烷化反应。采用DB-5熔融石英毛细管柱,升温程序为初始温度70℃,保持4min,以8℃/min的速率升至300℃,保持3min。在优化测定条件下各对照品得到良好分离,且在测定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2>0.9983),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4.5%~104.2%,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与日内RSD小于9.2%。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已成功应用于2型糖尿病大鼠和健康大鼠血清中乳酸和糖类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乳酸 血清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分析新思路及其质量控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梁逸曾 易伦朝 +1 位作者 黄熙 王杨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26,共8页
随着国家对中药现代化的重视,为了更好地诠释中药药性的本质,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中药进行研究。分析化学、药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多种不同的技术在这里融合,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正在不断涌现,中药的分析与质量控制正沿着综合且全面的方... 随着国家对中药现代化的重视,为了更好地诠释中药药性的本质,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中药进行研究。分析化学、药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多种不同的技术在这里融合,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正在不断涌现,中药的分析与质量控制正沿着综合且全面的方向在不断地发展和前进。该文对当前中药分析新思路及其质量控制进行了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对中药质量控制的色谱指纹图谱进行了分类说明与研究,表明采用现代分析手段,可以实现对中药质量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质量控制 新型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与化学计量学解析法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佘金明 董红霞 +2 位作者 梁逸曾 王玫 谢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分析青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青蒿中提取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解析法(CRM)对重叠色谱峰进行分辨解析,并利用程序升温保留指数辅助定性。结果:共分辨出73个色谱峰,鉴定... 目的:分析青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青蒿中提取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解析法(CRM)对重叠色谱峰进行分辨解析,并利用程序升温保留指数辅助定性。结果:共分辨出73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66个组分,占青蒿挥发油总含量的95.25%,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丁子香烯、丁子香烯环氧化物、雅槛蓝(树)油烯、α-甜没药萜醇等。结论:使用CRM解析色谱峰,比单独使用GC-MS法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其挥发油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化学计量学解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换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用于中药组合前后成分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能 梁逸曾 +1 位作者 王平 曾茂茂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31-636,共6页
以正十四烷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中药甘草(GUF)、甘遂(EKL)单味药材,以及其组成的药对(GUF-EKL)的挥发成分进行测定,基于一种新的化学计量学方法——转换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和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 以正十四烷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中药甘草(GUF)、甘遂(EKL)单味药材,以及其组成的药对(GUF-EKL)的挥发成分进行测定,基于一种新的化学计量学方法——转换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和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产生的二维色谱/质谱数据同时进行分辨和解析,获取各个组分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根据分辨得到的纯质谱在质谱库中进行相似检索以实现对组分的定性。利用AMWFA对组合前后的成分进行归属分析,然后采用面积归一法进行定量。分别在甘草、甘遂及其药对中鉴定出52、51和63个成分,占各自挥发油成分的84%、90%和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 甘草 甘遂 挥发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禹晓梅 徐红颖 +1 位作者 梁逸曾 易伦朝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009-1012,共4页
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甘草药材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采用Symmrtry shield RP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4 nm。用上述方法确定了10批不同产地甘草药材的24个... 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甘草药材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采用Symmrtry shield RP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4 nm。用上述方法确定了10批不同产地甘草药材的24个共有峰,建立了甘草药材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较好,为甘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夷挥发油不同提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赵欧 梁逸曾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6-113,共8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微波萃取、微波提取、超声波提取、回流提取和水蒸气蒸馏6种方法提取辛夷挥发油,用正交实验法研究各种方法的最佳提取条件,并利用GC/MS分析了不同方法提取辛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6种提取方法的收率分别是4.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微波萃取、微波提取、超声波提取、回流提取和水蒸气蒸馏6种方法提取辛夷挥发油,用正交实验法研究各种方法的最佳提取条件,并利用GC/MS分析了不同方法提取辛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6种提取方法的收率分别是4.38%(超临界CO2萃取)、3.10%(微波提取)、2.90%(微波萃取)、2.80%(超声提取)、2.60%(回流提取)、2.28%(水蒸气蒸馏),共确认出52种化学成分,同时确定了各组分的百分含量,6种方法共有的主要成分为桉油精、樟脑、α,α,4-三甲基-3-环己烯基-1-甲醇、石竹烯、s-(E,E)-1-甲基-5-亚甲基-8-(甲基乙基)-1,6-环癸二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夷 挥发油 GC/MS 超临界CO2萃取 微波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法对当归中石油醚萃取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谢贵香 王兵 +1 位作者 梁逸曾 杨朝晖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63-1067,共5页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对当归石油醚萃取部位中4个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选择Arizona溶剂体系作为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的溶剂系统,经过实验条件优化,确定最佳溶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积比6∶0.6∶3∶1)。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时,...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对当归石油醚萃取部位中4个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选择Arizona溶剂体系作为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的溶剂系统,经过实验条件优化,确定最佳溶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积比6∶0.6∶3∶1)。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时,采用有机相(上相)为固定相,水相(下相)为流动相,正相洗脱,流速为2mL/min,转速为900r/min,检测波长为254nm。当归石油醚萃取部位中的4种化学成分获得较好分离,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纯度分别为78.5%、93.2%、98.9%、88.7%。通过1HNMR、IR和质谱分析,鉴别出其中1种化合物为藁本内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高速逆流色谱 分离纯化 石油醚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