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DF及其改性物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紫鹏 伍小波 +3 位作者 姚洁丽 蒋历辉 高平平 高美连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7,共7页
在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是决定电池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粘结剂作为连接正极材料、导电材料和集流体的组分之一,对电极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聚偏氟乙烯(PVDF)是锂离子电池中使用的重要粘结剂,在... 在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是决定电池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粘结剂作为连接正极材料、导电材料和集流体的组分之一,对电极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聚偏氟乙烯(PVDF)是锂离子电池中使用的重要粘结剂,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极中脱锂和嵌锂的行为导致结构承受应力,引起PVDF粘结剂体积发生变化,这不仅导致了电池容量衰减,而且由于其相对较低的离子传导性,高倍率条件下性能表现不佳。总结了PVDF粘结剂在锂离子电池中的最新科研成果,深入分析了改性PVDF对锂电池电性能和电解质/活性物质界面形成的影响机制,系统阐述PVDF改性方式对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的作用机理,展望了高性能PVDF粘结剂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剂 聚偏氟乙烯 改性方式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工艺参数对含油多孔聚酰亚胺保持器材料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贺颖 胡继星 +5 位作者 胡汉军 王世伟 霍丽霞 周晖 张凯锋 高鸿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9-54,共6页
含油多孔聚酰亚胺(PI)材料不仅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自润滑性能,同时由于具有特殊的孔隙结构,可实现持续稳定的贮油和供油功能,在轴承保持器中被广泛应用,可为轴承运转提供可靠的润滑保障。本工作主要研究多孔材料成型过程中的关键工... 含油多孔聚酰亚胺(PI)材料不仅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自润滑性能,同时由于具有特殊的孔隙结构,可实现持续稳定的贮油和供油功能,在轴承保持器中被广泛应用,可为轴承运转提供可靠的润滑保障。本工作主要研究多孔材料成型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参数(包括粉末粒径、保压过程及烧结方式)对多孔PI材料孔隙微观结构、含油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进一步优化设计多孔PI保持器材料的成型工艺。结果表明:选择粒径为200目的粉末、至少两次泄压排气及定容烧结方法制备出的多孔PI材料综合性能优异,其含油率在23%左右(可调控),含油保持率可达99%,大气和真空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均小于0.09。优化后的工艺在制造适用于严苛的空间使用工况下长寿命、高精度的高速轴承保持器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多孔聚酰亚胺 工艺参数 含油性能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Co(OH)2的合成及其电化学电容行为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幼平 赵世兴 +3 位作者 黄可龙 曾雯雯 刘素琴 张平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E01期326-330,共5页
以CoCl2为钻源,六次甲基四胺(HMT)为沉淀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当溶剂配比(即无水乙醇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9时,采用均匀沉淀法合成水滑石结构的α-Co(OH)2。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合成产物的物相和形... 以CoCl2为钻源,六次甲基四胺(HMT)为沉淀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当溶剂配比(即无水乙醇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9时,采用均匀沉淀法合成水滑石结构的α-Co(OH)2。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合成产物的物相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法研究α-Co(OH)2电极的电化学电容行为。结果表明:在1mol/LKOH溶液中,-0.2-0.45V(VSSCE)电位范围内,5mA电流充放电时,合成的α-Co(OH)2单电极的初始比容量为184.28F/g,经过800次循环后样品的比容量仍保持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OH)2 均匀沉淀法 比容量 电化学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资源中提取及萃取分离钪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珍 曹雯 +5 位作者 秦治峰 姜洋 刘娟 王奎 辛云涛 刘维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39-2156,共18页
钪是关键的战略元素,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铝质合金等领域。由于钪不单独成矿,常与其他矿物共存,因此通常从二次资源中回收,但其面临分离难度大和成本高的问题。目前,分离钪的方法包括离子交换、液膜萃取、沉淀和溶剂萃取等,其中溶剂萃... 钪是关键的战略元素,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铝质合金等领域。由于钪不单独成矿,常与其他矿物共存,因此通常从二次资源中回收,但其面临分离难度大和成本高的问题。目前,分离钪的方法包括离子交换、液膜萃取、沉淀和溶剂萃取等,其中溶剂萃取法因其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成本低而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二次资源中提取分离钪的方法及其工艺参数,并根据不同萃取剂的类型对其萃取机理及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资源 提取工艺 溶剂萃取法 资源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涝灾害情景下卡车-冲锋艇协同运输的动态路径规划
5
作者 刘长石 刘涛 +3 位作者 刘光洪 孙鹏 李君宇 乔睿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4-212,共9页
为解决洪涝灾害情景下应急物资多周期多批次配送问题,综合考虑洪涝灾情动态变化、卡车-冲锋艇协同运输等因素,以各周期内应急物资的总配送时间最短为目标构建卡车-冲锋艇协同运输的路径规划模型,并设计改进蚁群算法(IACA)结合遗传算法(... 为解决洪涝灾害情景下应急物资多周期多批次配送问题,综合考虑洪涝灾情动态变化、卡车-冲锋艇协同运输等因素,以各周期内应急物资的总配送时间最短为目标构建卡车-冲锋艇协同运输的路径规划模型,并设计改进蚁群算法(IACA)结合遗传算法(GA)的混合启发式算法(HHA)求解;采用多类型算例开展试验,结果表明:HHA能根据动态变化的灾情快速计算出合理的卡车-冲锋艇协同运输方案,有效缩短应急物资的总配送时间,提高配送效率;水淹区数量与冲锋艇数量对应急物资配送路径规划有显著影响,应急物流部门应根据各水淹区受灾情况和资源配置实际,派遣合理数量的冲锋艇,保障应急物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卡车-冲锋艇协同运输 动态路径规划 混合启发式算法(HHA) 应急物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纳米载体在微波可控释药方面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雪茹 刘叶 +2 位作者 刘超 惠壮 崔斌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50,共12页
在现代癌症治疗中,传统化疗药物缺乏靶向性,常伴随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化学疗法的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基于纳米材料的靶向化疗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特别是复合纳米材料在微波刺激下的药物释放性能,展现出了优异的... 在现代癌症治疗中,传统化疗药物缺乏靶向性,常伴随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化学疗法的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基于纳米材料的靶向化疗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特别是复合纳米材料在微波刺激下的药物释放性能,展现出了优异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分析了复合纳米材料如何在微波刺激下实现精准的药物释放,以及这种方法在癌症治疗中的潜力。复合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高稳定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中。在微波刺激下,这些材料能够实现药物的精准控制释放,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害。然而,复合纳米载体在生物体内的分布、靶向性和生物安全性等方面仍面临一定的挑战。例如,纳米粒子的体内稳定性和靶向能力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其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在微波刺激诱导的药物控制释放方面,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精确控制微波能量的传递和局部组织的加热效果仍是主要挑战之一。此外,如何确保微波能量集中于肿瘤组织而不损害周围健康组织,也是当前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未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微波控制技术的改进,预计将开发出更为高效和安全的复合纳米载体,不仅能够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治疗效果,还能在微波刺激下实现更为精准的药物释放控制。综上所述,复合纳米材料在微波刺激下的药物释放性能将是癌症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有望为癌症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纳米材料 纳米载体 靶向给药 微波可控释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焙烧法处理宜春锂云母矿提取锂钾的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伍习飞 尹周澜 +2 位作者 李新海 王志新 郭华军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5-98,共4页
采用氯气作氯化剂氯化焙烧江西宜春锂云母矿提取锂、钾,研究了氯化焙烧温度、时间及添加剂对锂云母氯化效率的影响,并采用XRD对焙烧后物料进行了物相分析。结果表明:以氯气处理锂云母,氯化焙烧温度为850℃,时间为3 h时,锂、钾的提取率... 采用氯气作氯化剂氯化焙烧江西宜春锂云母矿提取锂、钾,研究了氯化焙烧温度、时间及添加剂对锂云母氯化效率的影响,并采用XRD对焙烧后物料进行了物相分析。结果表明:以氯气处理锂云母,氯化焙烧温度为850℃,时间为3 h时,锂、钾的提取率分别为92.49%和71.06%;XRD结果表明,焙烧后物料主要物相为LiAl(SiO3)2、SiO2、KCl、NaCl、K(Si3Al)O8。当添加与锂云母质量比为0.7的氧化钙后,物料的熔点明显提高,900℃下氯化焙烧30 min时,锂的浸出率为92.5%,钾的提取率提高到96.7%。添加氧化钙焙烧后浸出渣主要物相为Ca0.65Na0.35(Al1.65Si2.35O8)、CaF2、S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焙烧 氯化剂 氯气 锂云母 提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驱体对四氧化三钴形貌的影响与表征 被引量:17
8
作者 杨幼平 张平民 +1 位作者 刘人生 黄可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2-449,共8页
以Co(CH3COO)2.4H2O为钴源,聚乙二醇(PEG)20 000为表面活性剂,在水-正丁醇溶剂体系中,分别以氢氧化钾、碳酸铵和草酸为沉淀剂,采用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钴、碱式碳酸钴和草酸钴前驱体。氢氧化钴前驱体于160℃通过水热氧化法,可制得立方体状... 以Co(CH3COO)2.4H2O为钴源,聚乙二醇(PEG)20 000为表面活性剂,在水-正丁醇溶剂体系中,分别以氢氧化钾、碳酸铵和草酸为沉淀剂,采用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钴、碱式碳酸钴和草酸钴前驱体。氢氧化钴前驱体于160℃通过水热氧化法,可制得立方体状四氧化三钴(Co3O4);碱式碳酸钴和草酸钴前驱体采用水热-热分解法分别于450℃和400℃煅烧3 h可制得球链状和棒状Co3O4。用热重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所制得前驱体和产物Co3O4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对所制备的不同形貌Co3O4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产物Co3O4的形貌与其前驱体和制备方法有关,当采用氢氧化钴前驱体可制备平均晶粒度约为15 nm的立方体状Co3O4;当采用碱式碳酸钴和草酸钴前驱体可分别制得直径约为40 nm、长约为100 nm的球链状Co3O4和直径约为0.1μm、长度可达1μm的棒状Co3O4。通过对不同形貌的Co3O4进行循环充放电测试,可知纳米级Co3O4的电化学性能优于微米级Co3O4的;立方体状Co3O4的电化学性能优于其他形貌Co3O4的电化学性能,其循环10次后的充电比容量为406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钴 前驱体 形貌 水热法 热分解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热分解法制备棒状和多面体状四氧化三钴 被引量:18
9
作者 杨幼平 黄可龙 +3 位作者 刘人生 王丽平 刘素琴 张平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03-1106,共4页
以Co(CH3COO)2.4H2O和H2C2O4.2H2O为原料,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为20 000)为表面活性剂,在水-正丁醇溶剂体系中及水热条件下制备草酸钴前驱体;采用不同的热分解方法对草酸钴前驱体进行处理制备纯物相的棒状和多面体状四氧化三钴;并用热... 以Co(CH3COO)2.4H2O和H2C2O4.2H2O为原料,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为20 000)为表面活性剂,在水-正丁醇溶剂体系中及水热条件下制备草酸钴前驱体;采用不同的热分解方法对草酸钴前驱体进行处理制备纯物相的棒状和多面体状四氧化三钴;并用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草酸钴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对草酸钴前驱体采用不同的热分解方法得到的四氧化三钴的形貌不同,将前驱体于400℃煅烧3 h得到直径约为0.1μm,长度可达1μm的纯物相棒状四氧化三钴;而采用二段热分解方法即将前驱体于350℃煅烧1 h,然后于750℃煅烧2 h时,得到多面体状四氧化三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热分解 四氧化三钴 草酸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e_2O_3共掺杂纳米TiO_2可见光下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立清 刘宗耀 +4 位作者 唐新村 唐琳 郭三霞 李海龙 何益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98-2103,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Fe2O3共掺杂TiO2复合光催化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T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对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以锐钛矿存在的纳米颗粒,直观地显示了物质的形貌,掺杂B能极大提高催化剂的可见光...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Fe2O3共掺杂TiO2复合光催化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T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对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以锐钛矿存在的纳米颗粒,直观地显示了物质的形貌,掺杂B能极大提高催化剂的可见光响应。以二氯苯酚(DCP)为降解物质,在紫外和可见光下分别研究了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掺杂B能使吸收光谱红移至可见光区,而进一步掺杂Fe2O3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B/Fe2O3 溶胶-凝胶 共掺杂 可见光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榨时间和压力对蓖麻籽压榨性能的影响及其数学拟合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汝宽 施亮林 +3 位作者 肖志红 李昌珠 黄志辉 叶红齐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1-55,共5页
为获取蓖麻籽低温高效压榨出油特性,探讨了压榨时间和压力对蓖麻籽饼粕残油率的影响,在分析压榨时间和压力对蓖麻籽饼粕残油影响规律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各影响因素与蓖麻籽饼粕残油率的经验公式。试验结果表明:压榨压力比压榨时间对残... 为获取蓖麻籽低温高效压榨出油特性,探讨了压榨时间和压力对蓖麻籽饼粕残油率的影响,在分析压榨时间和压力对蓖麻籽饼粕残油影响规律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各影响因素与蓖麻籽饼粕残油率的经验公式。试验结果表明:压榨压力比压榨时间对残油率的影响要大,在临界压榨压力为80 MPa,最佳压榨时间为5 min,蓖麻籽饼粕残油率经验公式模拟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最大误差为0.9%,为蓖麻籽低温压榨制油设备的研制和工艺改进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籽 单轴压榨 出油特性 残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式碳酸钴热分解制备四氧化三钴及其表征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幼平 刘人生 +1 位作者 黄可龙 张平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11,共4页
以乙酸钴为钴源,碳酸铵为沉淀剂,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0 000)为表面活性剂,在水?正丁醇溶剂体系中,经水热处理制得片状碱式碳酸钴前驱体;采用不同的热分解方式对碱式碳酸钴前驱体进行处理制备四氧化三钴,并用热重、红外光谱、X射... 以乙酸钴为钴源,碳酸铵为沉淀剂,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0 000)为表面活性剂,在水?正丁醇溶剂体系中,经水热处理制得片状碱式碳酸钴前驱体;采用不同的热分解方式对碱式碳酸钴前驱体进行处理制备四氧化三钴,并用热重、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碱式碳酸钴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对碱式碳酸钴前驱体采用不同的热分解方式得到的四氧化三钴形貌不同,将前驱体于450℃煅烧3 h得到直径约为40 nm,长约为100 nm的球链状四氧化三钴;而采用二段热处理方式即将前驱体于400℃煅烧1 h,再于800℃煅烧2 h时,得到类球状的四氧化三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钴 碱式碳酸钴 水热法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Fe_2O_3-T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甲基橙的降解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宗耀 李立清 +3 位作者 唐新村 蒋呈奎 王晓刚 刘重阳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7-361,共5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主要原料、冰醋酸为抑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Fe2O3-TiO2复合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光谱(FS)分析了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光谱特征。以甲基橙溶液为处理对象,在可见光下研究了不... 以钛酸四丁酯为主要原料、冰醋酸为抑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Fe2O3-TiO2复合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光谱(FS)分析了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光谱特征。以甲基橙溶液为处理对象,在可见光下研究了不同n(Fe2O3)∶n(TiO2)的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并初步研究了荧光强度与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n(Fe2O3)∶n(TiO2)为0.10%的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最佳,光照4h后甲基橙的去除率达99.8%,且荧光强度与光催化活性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铁 二氧化钛 催化剂 光催化活性 纳米颗粒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浮选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许鹏云 李晶 +1 位作者 陈洲 叶红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389-2396,共8页
随着浮选研究的深入发展,以捕收剂为核心的浮选药剂作用机理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焦点。红外光谱以速度快、成本低、无损等特点成为浮选药剂作用机理研究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首先从文献报道数量和比例说明红外光谱在该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浮选研究的深入发展,以捕收剂为核心的浮选药剂作用机理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焦点。红外光谱以速度快、成本低、无损等特点成为浮选药剂作用机理研究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首先从文献报道数量和比例说明红外光谱在该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并总结了常见浮选药剂的红外光谱特征,最后分别阐述了红外光谱在捕收剂、抑制剂、活化剂等浮选药剂作用机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归纳出红外光谱用于判定捕收剂在矿物表面作用三种机制的判据:如果捕收剂作用后的矿物表面有新的吸收峰,则捕收剂在矿物表面发生了化学反应;如果仅有吸收峰的位置发生移动,并超过测试设备本身误差范围的移动量,则捕收剂在矿物表面形成的是化学吸附;排除上述产生的新红外特征吸收峰和红外特征峰的移动,且通过反复水洗即可清除表面沾染的捕收剂分子,则捕收剂在矿物表面发生的是物理吸附。并指出红外光谱在浮选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将捕收剂与矿物表面的化学反应和化学吸附机理混淆;二是忽视红外光谱仪器吸收峰位移2~4cm-1背景误差。展望未来红外光谱在浮选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应该着眼于多种药剂混合用药在矿物表面作用机理的研究,该领域内红外光谱的定量分析研究及红外光谱吸收峰位移的背景误差分析等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浮选药剂 吸附机理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汝宽 肖志红 +1 位作者 李昌珠 叶红齐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3-57,共5页
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替代再生型清洁能源,已成为新能源领域研究和开发的热点之一。廉价的原料、新合成工艺和高效催化剂技术是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生物柴油推广应用的发展方向。离子液体作为一种功能可设计的新型绿色溶剂和催化剂,在化学... 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替代再生型清洁能源,已成为新能源领域研究和开发的热点之一。廉价的原料、新合成工艺和高效催化剂技术是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生物柴油推广应用的发展方向。离子液体作为一种功能可设计的新型绿色溶剂和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和过程开发中显示出了独特的应用前景,将离子液体用于制备生物柴油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离子液体 酯交换 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吸附腐植酸的动力学、热力学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朱志平 黄可龙 周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0-174,共5页
针对天然水中腐植酸(HA)类溶解性有机物去除问题,采用多壁碳纳米管为吸附剂,在不同的pH值、吸附剂量、初始HA浓度下进行吸附动力学实验,用准二级速率方程拟合了动力学数据,其线性相关度在0.99以上,拟合得到的平衡吸附量为27mg/g,与实... 针对天然水中腐植酸(HA)类溶解性有机物去除问题,采用多壁碳纳米管为吸附剂,在不同的pH值、吸附剂量、初始HA浓度下进行吸附动力学实验,用准二级速率方程拟合了动力学数据,其线性相关度在0.99以上,拟合得到的平衡吸附量为27mg/g,与实验结果(25.5 mg/g)基本一致.在25~50℃下进行了碳纳米管吸附腐植酸的等温吸附实验,以Langmuir模型拟合的平衡吸附量为29.7mg/g,与实验结果相近.用Clapeyron-Clausius与Gibbs-Helmholtz方程计算的自由能(ΔG)、焓(ΔH)、熵(ΔS)皆为负值,说明碳纳米管对腐植酸的吸附为放热熵减过程.碳纳米管的表面、管间隙、管内腔及管束之间形成的束聚孔为其有效吸附点位,腐植酸与碳纳米管间的π-π作用也是吸附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腐植酸 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T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紫外-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宗耀 李立清 +3 位作者 唐新村 刘重阳 高招 王晓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55-257,259,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Fe含量的纳米Fe2O3/TiO2复合光催化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形貌,分别在紫外和可见光下研究了不同Fe含量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活性。结果表明在Fe复合比例较低时,样品...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Fe含量的纳米Fe2O3/TiO2复合光催化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形貌,分别在紫外和可见光下研究了不同Fe含量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活性。结果表明在Fe复合比例较低时,样品为锐钛矿结构;在紫外光情况下,最佳Fe2O3/TiO2复合比例为0.5%,在比例为10%情况下催化效果也比较好;而在可见光情况下,最佳Fe2O3/TiO2复合比例为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Fe2O3/TiO2 紫外和可见光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蒴果剥壳过程中的力学性能有限元仿真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汝宽 程鑫鑫 +3 位作者 肖志红 李昌珠 黄志辉 叶红齐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66,共5页
以湘蓖一号为研究对象,通过数理统计得到了蓖麻蒴果基本形态结构的数值;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建立了蓖麻蒴果有限元模型,对蓖麻蒴果顶压和中压2种方式进行过程描述和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仿真能很好地描述蓖麻蒴果破壳时的受力状态及破裂状... 以湘蓖一号为研究对象,通过数理统计得到了蓖麻蒴果基本形态结构的数值;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建立了蓖麻蒴果有限元模型,对蓖麻蒴果顶压和中压2种方式进行过程描述和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仿真能很好地描述蓖麻蒴果破壳时的受力状态及破裂状态,可作为研究蓖麻蒴果剥壳的一种科学手段;在顶压或中压条件下,蓖麻蒴果破壳时的形变量均远远小于相应蒴果壳体与蓖麻籽之间的空腔距离,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来实现蓖麻蒴果剥壳后蓖麻籽的完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蓖麻蒴果 力学分析 脱壳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籽直筒式冷态压榨过程中出油应力应变试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汝宽 杨星星 +2 位作者 肖志红 李昌珠 黄志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3-85,共3页
利用自制直筒式液压加载试验装置系统,采集蓖麻籽冷态压榨制油过程中的应力与应变,得到了出油应力及出油应变与加载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出油应力随着加载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出油应变几乎无变化,其平均出油应变为0.604。压榨效果由出... 利用自制直筒式液压加载试验装置系统,采集蓖麻籽冷态压榨制油过程中的应力与应变,得到了出油应力及出油应变与加载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出油应力随着加载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出油应变几乎无变化,其平均出油应变为0.604。压榨效果由出油应变决定,无论加载速度多大,压榨过程必须保证榨筒中蓖麻籽达到平均出油应变以上,才能榨出蓖麻籽油并使其流出榨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籽 冷态压榨 应力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TDE-85/E-51环氧树脂的聚氨酯增韧改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芝华 卢健体 +2 位作者 丑纪能 郑子樵 邓飞跃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39-1243,共5页
以混合芳胺为固化剂,通过聚氨酯(PU)对4,5-环氧环己烷-1,2-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TDE-85)与二酚基丙烷缩水甘油醚(E-51)环氧树脂的混合树脂体系的改性,制备了高性能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PU/EP)。通过红外光谱图、扫描电镜(SEM)、热重(TG)... 以混合芳胺为固化剂,通过聚氨酯(PU)对4,5-环氧环己烷-1,2-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TDE-85)与二酚基丙烷缩水甘油醚(E-51)环氧树脂的混合树脂体系的改性,制备了高性能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PU/EP)。通过红外光谱图、扫描电镜(SEM)、热重(TG)分析及力学性能的表征讨论PU/EP体系的结构与性能特征。研究结果表明:PU和EP分子链之间存在着化学接枝反应,能有效地改善PU/EP体系中PU和EP分子间的相容性及相互贯穿;与TDE-85与E-51的混和环氧树脂比,PU改性TDE-85与E-51的混和环氧树脂仍然具有很强的耐热性能,并且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均获得显著提高;PU/EP体系断口裂纹呈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说明TDE-85与E-51的混和环氧树脂PU改性增韧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环氧树脂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