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厌氧污泥体系脱氢酶活性表征细菌数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唐宁 柴立元 +3 位作者 闵小波 庄明龙 袁林 王昊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31-34,共4页
以硫化钠作还原剂,甲苯为提取溶剂,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测定污泥脱氢酶活性,探讨了脱氢酶活性与细菌数对数(lgABN)的相关性,并建立了脱氢酶活性表征细菌数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lgABN为7.5~12范围内,脱氢酶表征的污泥活性与细... 以硫化钠作还原剂,甲苯为提取溶剂,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测定污泥脱氢酶活性,探讨了脱氢酶活性与细菌数对数(lgABN)的相关性,并建立了脱氢酶活性表征细菌数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lgABN为7.5~12范围内,脱氢酶表征的污泥活性与细菌数对数(lgABN)呈明显线性相关,从理论上分析了其惟一线性相关性;在细菌数的对数达到7.5~12的对数期、稳定期与衰亡期,脱氢酶活性换算成对应细菌数所绘制的曲线与细菌生长曲线有明显拟合;在有重金属离子存在的污泥体系中,脱氢酶活性可用来作为评价重金属离子的毒性指标;从而脱氢酶活性可取代细菌计数表征污泥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酶活性 厌氧污泥 表征细菌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辛酸钴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秦毅红 何汉兵 +1 位作者 程玉贤 黄草明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9-41,45,共4页
考察了硫酸钴体系沉淀法合成异辛酸钴工艺中皂化反应温度及皂化时间、复分解反应时间、物料比、水洗温度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合成的影响,确定了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建立了水相中钴的回收利用新工艺和测定方法。将整个工艺应用于全流程小... 考察了硫酸钴体系沉淀法合成异辛酸钴工艺中皂化反应温度及皂化时间、复分解反应时间、物料比、水洗温度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合成的影响,确定了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建立了水相中钴的回收利用新工艺和测定方法。将整个工艺应用于全流程小试试验中,可保证钴的转化率达96.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辛酸钴 合成 硫酸钴 络合滴定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 Co1/3 Nn1/3O2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改变 陈白珍 +3 位作者 李义兵 金基明 陈亚 李若愈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05期266-268,共3页
以LiOH·H2O与硫酸混合盐(Mn:Ni:Co=1:1:1)为原料,用液相共沉淀法合成前驱体钴镍锰复合氢氧化物,然后与Li2CO3混合,在不同的焙烧条件下合成LiNi1/3Co1/3Mn1/3O2。通过X射线衍射、DSC-TGA、SEM、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材料... 以LiOH·H2O与硫酸混合盐(Mn:Ni:Co=1:1:1)为原料,用液相共沉淀法合成前驱体钴镍锰复合氢氧化物,然后与Li2CO3混合,在不同的焙烧条件下合成LiNi1/3Co1/3Mn1/3O2。通过X射线衍射、DSC-TGA、SEM、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材料的物理性能、反应机理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合成的LiNi1/3Co1/3Mn1/3O2具有单一的层状岩盐结构。采用500℃预焙烧,再经800℃焙烧的工艺条件所得产品的X衍射峰尖锐,结构规整。表面微粒较大;充放电测试表明,在4.6~2.5V的初始放电容量达到167.9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驱体 锂钴镍锰复合氧化物 共沉淀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型Li_4Mn_5O_(12)正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义兵 陈白珍 +2 位作者 胡拥军 李改变 陈亚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29,共5页
以氢氧化锂、乙酸锰和草酸为原料,固相反应12h合成富锂尖晶石Li4Mn5O12,用XRD,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材料结构和性能.结果显示,分350℃和500℃温度二段焙烧合成的Li4Mn5O12材料结晶度大,晶型完整,样品为块状颗粒,分布均匀,粒度... 以氢氧化锂、乙酸锰和草酸为原料,固相反应12h合成富锂尖晶石Li4Mn5O12,用XRD,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材料结构和性能.结果显示,分350℃和500℃温度二段焙烧合成的Li4Mn5O12材料结晶度大,晶型完整,样品为块状颗粒,分布均匀,粒度范围在1~5μm之间.电化学性能最优,首次放电容量为151mA·h·g^-1.充放电后材料进一步XRD分析发现,充放电循环使Li4Mn5O12结构发生变化,循环多次后,材料中已发现少量尖晶石LiMn2O4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富锂尖晶石Li4Mn5O12 固相反应 充放电性能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膜连续处理乳化液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何德文 梁彦杰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8-70,共3页
采用截留分子量分别为2500和8000的聚乙烯乙二醇超滤膜在连续错流式操作条件下处理乳化液废水,考查了压力、温度对透水率和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滤膜处理乳化液废水的透水率受操作压力和温度的影响,对于截留分子量为8000... 采用截留分子量分别为2500和8000的聚乙烯乙二醇超滤膜在连续错流式操作条件下处理乳化液废水,考查了压力、温度对透水率和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滤膜处理乳化液废水的透水率受操作压力和温度的影响,对于截留分子量为8000的超滤膜应选择0.3~0.7MPa的操作压力,而对于截留分子量为2500的超滤膜选择0.7~1.0MPa的压力,同时,超滤膜的温度范围选择为25~32℃。采用截留分子量2500的聚乙烯乙二醇超滤膜在温度28℃和压力0.5MPa条件下处理乳化液废水,CODCr,的去除率可达9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液废水 超滤膜 渗透水 COD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结晶法制备高容量LiNi_(0.8)Co_(0.2)O_2正极材料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改变 陈白珍 +2 位作者 李若愚 郭炳琨 李义兵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46-548,共3页
采用控制结晶法制备高活性和高堆积密度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2O2,并研究了控制结晶工艺对前驱体Ni0.8Co0.2(OH)2物理性能和LiNi0.8Co0.2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当pH值为10.5,搅拌速度为600r/min,采用浆上进料时合成Li... 采用控制结晶法制备高活性和高堆积密度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2O2,并研究了控制结晶工艺对前驱体Ni0.8Co0.2(OH)2物理性能和LiNi0.8Co0.2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当pH值为10.5,搅拌速度为600r/min,采用浆上进料时合成LiNi0.8Co0.2O2的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87mAh/g,循环50次后能保持初始容量的9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结晶法 锂离子蓄电池 放电容量 堆积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晶金属材料塑性变形及超塑性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伟 唐永建 楚广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10期17-20,共4页
纳米晶块体材料有望改善金属材料传统的加工工艺并且在应用方面有很广阔的前景。结合近年来实验研究、计算机模拟及理论计算等各方面的分析结果对纳米晶金属块体材料在塑性和超塑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影响纳米晶金属... 纳米晶块体材料有望改善金属材料传统的加工工艺并且在应用方面有很广阔的前景。结合近年来实验研究、计算机模拟及理论计算等各方面的分析结果对纳米晶金属块体材料在塑性和超塑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影响纳米晶金属块体材料力学性能的因素,并对其变形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金属材料 超塑性行为 塑性变形 纳米晶块体材料 材料力学性能 计算机模拟 加工工艺 实验研究 分析结果 理论计算 变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韶山森林生态系统硫沉降临界负荷 被引量:1
8
作者 向仁军 柴立元 +2 位作者 曾梅 张龚 张西林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76,共6页
MAGIC和SMART模型在计算临界负荷时均存在一定的局限,但二者机理较为类似,考虑的主要反应过程可以相互补充.为了准确地计算硫沉降临界负荷,将MAGIC模型与SMART模型相结合,模拟了一定酸沉降量下生态系统化学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并计算... MAGIC和SMART模型在计算临界负荷时均存在一定的局限,但二者机理较为类似,考虑的主要反应过程可以相互补充.为了准确地计算硫沉降临界负荷,将MAGIC模型与SMART模型相结合,模拟了一定酸沉降量下生态系统化学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并计算出韶山硫沉降临界负荷为1.76keq(hm2.a)-1.通过与MAGIC模型计算的硫沉降临界负荷2.28keq(hm2.a)-1比较,用MAGIC和SMART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临界负荷更接近实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沉降 临界负荷 生态系统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水合氯化钴脱水过程分析
9
作者 胡雷 刘志宏 +1 位作者 苏中府 沈建中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3-35,共3页
六水合氯化钴是制备钴酸锂电池用四氧化三钴粉末的主要原料,不同结晶水含量的氯化钴制得的四氧化三钴其粒度及分散性存在差异,以二水合氯化钴为原料,通过高温水解反应可以得到粒度细小、分布均匀的四氧化三钴粉末。通过热重差热分析(TG-... 六水合氯化钴是制备钴酸锂电池用四氧化三钴粉末的主要原料,不同结晶水含量的氯化钴制得的四氧化三钴其粒度及分散性存在差异,以二水合氯化钴为原料,通过高温水解反应可以得到粒度细小、分布均匀的四氧化三钴粉末。通过热重差热分析(TG-DTA)测定了六水合氯化钴的脱水过程,研究并分析了脱水过程中干燥温度以及料层厚度对脱水的影响,为研究以六水合氯化钴为原料通过高温水解反应制备四氧化三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温度高、料层薄均可提高六水合氯化钴的脱水速率;在120℃下干燥230 min可以脱除4个结晶水,变成二水合氯化钴,干燥360 min可脱除5个结晶水,变成一水合氯化钴;当温度升高到220℃并且累积干燥时间达到21 h时,六水合氯化钴可脱除全部结晶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水合氯化钴 脱水过程 四氧化三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0
作者 金艳 何德文 +3 位作者 柴立元 彭兵 王云燕 闵小波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0-104,共5页
从重金属废水、重金属沉积物和重金属土壤污染三个方面,阐述了重金属污染的不同评价方法及模型,着重比较了各种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通过分析比较表明,生物评价法从重金属污染生态效应着手,可解决重金属污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从重金属废水、重金属沉积物和重金属土壤污染三个方面,阐述了重金属污染的不同评价方法及模型,着重比较了各种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通过分析比较表明,生物评价法从重金属污染生态效应着手,可解决重金属污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是重金属污染评价中较理想、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重金属污染 综述 评价方法 生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