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智能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与实践路径
- 1
-
-
作者
吕鹏
-
机构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自动化学院
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
-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7-188,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人工智能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与治理体系研究”(24ZDA91)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政府委托专项项目。
-
文摘
“智能社会”是具有高智力结构特征的低熵社会,充分体现在工作原理、社会场域、应用场景等方面。关于“智能社会治理”模式,目前存在两种认识:其一是“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即当前的模式);其二是“对智能社会的治理”(即未来的模式)。开展“智能社会治理”,应统筹处理现实性、前瞻性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充分继承当前模式(智慧城市、城市大脑等)的阶段性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应同步开展具有前瞻性的未来模式探索。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从“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向“对智能社会的治理”转型,我国开启了全国范围的实验探索工作,并在2021年公布了首批国家综合性实验基地名单,鼓励地方政府“先行先试”、实验探索。以武汉基地为代表,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探索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前瞻性治理之路:基于数字化、信息化基础,建设大型社会模拟器,超前构建智能社会有机体“副本”;基于大型社会模拟器,开展低成本、可重复、可撤销的社会模拟实验;赋能重点场景治理,输出高质量公共政策,并在实践中检验效果、优化提升;通过科学普及,强化个体认知与社会意识协同性。
-
关键词
智能社会
智能社会治理
智慧城市
大型社会模拟器
-
Keywords
intelligent society
intelligent social governance
smart city
a large-scale social simulator
-
分类号
D630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