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我国产妇配偶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产妇PPD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我国产妇配偶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产妇PPD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CBMdisc)中从建库至2015年10月1日前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产妇配偶PPD发生率的文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合并效应值及95%可信区间,并对评价时间、评价工具、研究地点及文献质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4篇,合计产妇配偶3 819例.产妇配偶PPD的发生率为13.6%(95% CI:8.7%~21.3%),产妇与配偶PPD呈弱相关(r=0.295,95% CI:0.218~0.367).亚组分析结果:产后0~5+6周,配偶PPD的发生率为28.7%,产后6~8周为11.4%,产后8+1~24周为S.S%;以量表为评价工具时,配偶PPD的发生率为16.8%,以访谈为评价工具时为4.1%;内陆地区配偶PPD的发生率为22.2%,沿海地区为13.3%,香港/台湾为7.8%;低质量文献所报道的配偶PPD的发生率为23.0%,高质量的文献为9.1%.结论:我国产妇配偶PPD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尤其以产后0~5+6周最高.产妇配偶PPD的发生与产妇PPD的发生存在较弱的正相关关系.展开更多
目的:调查中国女性年龄相关的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浓度及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699位20~82岁健康的中国女性血清FSH浓度,用D...目的:调查中国女性年龄相关的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浓度及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699位20~82岁健康的中国女性血清FSH浓度,用DXA(dual-energy-X-ray absorptiometry)仪测定腰椎、总髋部、前臂超远端BMD,评价血清FSH与年龄、BMD和患OP风险的关系。结果:FSH约从40岁起随增龄而增加,到60岁又随增龄而下降。FSH与不同部位骨骼的BMD均呈负相关。在腰椎正位、侧位、总髋部、前臂超远端,FSH第1~4分位数的OP平均患病率分别为0.57%,0.43%,27.1%,30.9%。与第1,2分位数比较,第3,4分位数的妇女OP患病率和患病风险显著增加;在腰椎,与第3分位数比较,处于第4分位数的妇女OP患病率和患病风险也显著增加。结论:血清FSH水平可能与骨量的丢失及OP的发生有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调查中国女性年龄相关的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浓度及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699位20~82岁健康的中国女性血清FSH浓度,用DXA(dual-energy-X-ray absorptiometry)仪测定腰椎、总髋部、前臂超远端BMD,评价血清FSH与年龄、BMD和患OP风险的关系。结果:FSH约从40岁起随增龄而增加,到60岁又随增龄而下降。FSH与不同部位骨骼的BMD均呈负相关。在腰椎正位、侧位、总髋部、前臂超远端,FSH第1~4分位数的OP平均患病率分别为0.57%,0.43%,27.1%,30.9%。与第1,2分位数比较,第3,4分位数的妇女OP患病率和患病风险显著增加;在腰椎,与第3分位数比较,处于第4分位数的妇女OP患病率和患病风险也显著增加。结论:血清FSH水平可能与骨量的丢失及OP的发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