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中生未来取向与父母心理控制和校园氛围的关系
1
作者 于悦 闵令桂 +2 位作者 晋雪莹 刘小群 王铮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1-786,共6页
目的:探讨父母心理控制及校园氛围与高中生未来取向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控制问卷、青少年感知校园氛围问卷及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对1430名高中生进行评估。使用PROCESS宏程序的模型1检验校园氛围的调节作用,用网络分析方法中的桥函... 目的:探讨父母心理控制及校园氛围与高中生未来取向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控制问卷、青少年感知校园氛围问卷及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对1430名高中生进行评估。使用PROCESS宏程序的模型1检验校园氛围的调节作用,用网络分析方法中的桥函数计算桥预期影响指数评估父母心理控制与未来取向网络、校园氛围与未来取向网络间的桥接节点。结果: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父母心理控制与未来取向负向关联(β=-0.11,P<0.001)良好及一般的校园氛围有正向调节作用(β=-0.11、-0.17,均P<0.001);桥预期影响指数计算结果表明父母心理控制及校园氛围对未来取向的网络桥连接节点分别是引发内疚-思虑性(bridge EI=0.23、0.19)、教师支持-乐观性(bridgeEI=0.19、0.15)。结论:较好的校园氛围可以调节父母心理控制对高中生未来取向产生的负面影响,未来情感体验是二者影响高中生未来取向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心理控制 未来取向 校园氛围 高中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高校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多水平模型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牟劲松 赵淑英 +3 位作者 欧阳江 谭爱春 罗家有 尹逊强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5-947,共3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健康素养班级聚集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18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MLwi N2.30对资料进行二分类两水平模型拟合。结果 2181人中,67.5%具备健康素养,健康素养在班级水平上存在聚集性。两... 目的探讨大学生健康素养班级聚集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18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MLwi N2.30对资料进行二分类两水平模型拟合。结果 2181人中,67.5%具备健康素养,健康素养在班级水平上存在聚集性。两水平模型分析显示父亲文化程度对健康素养影响强度为第1位,性别和学校类型分别为第2位和第3位。结论大学生健康素养不仅存在班级聚集性,还与性别、父亲文化程度和学校类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健康素养 影响因素 多水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86名1~9年级学生近视现况及其与不良用眼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26
3
作者 朱娜 罗家有 +3 位作者 曾嵘 李雄伟 罗米扬 王质蕙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87-989,991,共4页
目的了解湖南省某地区1-9年级学生近视现况,并探讨不良用眼行为与近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随机选择的3586名1-9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良用眼行为对近视的影响。结果在被调查者中,近视率为27.... 目的了解湖南省某地区1-9年级学生近视现况,并探讨不良用眼行为与近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随机选择的3586名1-9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良用眼行为对近视的影响。结果在被调查者中,近视率为27.3%,其中小学生近视率为16.0%,低于初中生(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常采取近距离用眼、不良读写姿势、不良阅读方式以及在弱光照环境下读写等用眼行为的学生,其近视率分别为34.2%、31.6%、43.5%和31.3%,高于从不或偶尔采取上述不良用眼行为的学生(19.6%、22.9%、25.0%和2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近距离用眼、不良阅读方式为近视的危险因素。结论不良用眼行为与近视有关,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年级学生 近视 不良用眼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早期心理健康状况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付楚慧 罗家有 +3 位作者 姚宽保 胡茹珊 杜其云 刘智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98-399,共2页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先天性心脏病 孕早期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看护人营养知识与儿童饮食行为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7
5
作者 曾嵘 罗家有 +3 位作者 谭彩 杜其云 张维敏 李艳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97-1103,共7页
目的:探讨我国农村地区看护人营养知识与儿童饮食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询问调查方法,对随机选择的3361名看护人及其所照看儿童(2~7岁)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看护人营养知识与儿童饮食行为的关系。结果:看... 目的:探讨我国农村地区看护人营养知识与儿童饮食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询问调查方法,对随机选择的3361名看护人及其所照看儿童(2~7岁)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看护人营养知识与儿童饮食行为的关系。结果:看护人营养知识知晓率为57.9%;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不喝牛奶79.6%,偏食挑食66.0%,吃零食84.1%,不吃早餐24.4%,不按时就餐13.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看护人营养知识水平低是其所照看儿童不饮食行为(吃零食除外),如不喝牛奶(OR=1.665)、偏食挑食(OR=1.338)、不吃早餐(OR=1.330)和不按时就餐(OR=1.582)等的危险因素。结论:看护人营养知识与儿童不良饮食行为有关,应大力开展看护人营养知识健康教育,以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护人 营养知识 儿童 饮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生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表现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冯娜 罗家有 +4 位作者 李辉霞 朱娜 奉琪 李雄伟 周海湘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1-687,共7页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表现及其与家庭因素关系,为改善中小学生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编制的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问卷对随机选择的8 465名中小学生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进行问卷调查,传染性疾病相关行...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表现及其与家庭因素关系,为改善中小学生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编制的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问卷对随机选择的8 465名中小学生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进行问卷调查,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小学生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总形成率为66.4%,小学生和中学生的形成率分别为69.4%和62.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吃食物前洗手、不在校外小摊上购买小吃、出现传染性疾病症状告诉老师以及生病告知学校老师等行为,小学生的形成率高于中学生,而上完厕所后洗手以及咳嗽喷嚏时用手帕(纸巾)或者手遮挡等行为,中学生的形成率高于小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和父母居住、父亲文化、母亲文化、母亲职业等与中小学生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有关。结论:中小学生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形成率仍有待提高,且其形成与多种家庭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 家庭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环境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欧阳娜 罗家有 +1 位作者 杜其云 刘智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探讨环境因素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2病例对照研究,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正常儿母亲(123名病例和246名对照)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环境影响因素。结果... 目的:探讨环境因素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2病例对照研究,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正常儿母亲(123名病例和246名对照)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环境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孕妇职业危险因素接触史(OR=4.10)、孕妇孕前患慢性病史(OR=5.95)、孕妇异常生育史(OR=6.27)、孕早期感冒(OR=2.07)等增加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而孕早期经常吃肉鱼虾蛋类(OR=0.18)、孕期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OR=0.35)、孕早期经常喝豆奶与牛奶(OR=0.23)等可以减少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结论: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应加强环境因素的干预,以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环境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0决策树法在出生缺陷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方俊群 罗家有 +5 位作者 姚宽保 曾春林 方超英 胡茹珊 杜其云 吴虹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3-476,共4页
目的介绍决策树法的原理及其在出生缺陷预测中的应用,为出生缺陷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通过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湖南省前10位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因素;对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C5.0决策树算法和判... 目的介绍决策树法的原理及其在出生缺陷预测中的应用,为出生缺陷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通过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湖南省前10位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因素;对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C5.0决策树算法和判别分析构建预测模型。统计分析软件采用Clementine 11.0和SPSS 15.0。结果决策树分类结果与实际类别的符合率为83.7%,灵敏度为74.1%,特异度为88.6%;判别分类与实际类别的符合率为64.7%,灵敏度为54.0%;特异度为70.3%。C5.0决策树法比判别分析法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其判断准确率高于判别分析。结论C5.0决策树法构建的出生缺陷预测模型,可获得比传统的判别分析更好的预测效果。通过建立孕妇资料数据库,结合专业知识选取高质量的指标,应用决策树法能够对出生缺陷的发生起到较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影响因素 决策树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669名孕产妇合并症/并发症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9
作者 曾洁 石艳玲 +2 位作者 罗家有 周书进 罗米扬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92-1098,共7页
目的:了解孕产妇合并症/并发症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孕产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住院分娩的13669名孕产妇进行孕期医学检查和问卷调查,孕产妇合并症/并发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 目的:了解孕产妇合并症/并发症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孕产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住院分娩的13669名孕产妇进行孕期医学检查和问卷调查,孕产妇合并症/并发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669名孕产妇中检出妊娠合并症/并发症1904名,占139.3‰,并发症的检出率(81.7‰)高于合并症(38.6‰),其中贫血、胎膜早破、糖尿病、重度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妊娠合并高血压等合并症/并发症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9.5‰,25.1‰,19.2‰,14.3‰,12.7‰,12.7‰。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年龄、文化程度、既往剖宫产数、本次终止妊娠方式、终止妊娠孕周及胎儿数等因素与孕产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有关。结论:孕产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检出率较高,应及时发现和治疗妊娠合并症/并发症,保证孕产妇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合并症 并发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七省农村0~7岁儿童看护人营养态度在知识与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谭彩 罗家有 +4 位作者 胡茹珊 杜其云 吴虹 马玉龙 张维敏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7-469,共3页
目的探讨农村儿童看护人营养态度在营养知识与营养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361名农村0~7岁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15.0进行相关和层次回归分析;应用Sobeltest营养态度在营养知识与营养行为... 目的探讨农村儿童看护人营养态度在营养知识与营养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361名农村0~7岁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15.0进行相关和层次回归分析;应用Sobeltest营养态度在营养知识与营养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营养知识、营养态度与营养行为均相关(P<0.01),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加入营养态度后,营养知识与营养行为之间的联系强度减少(β从0.267降低到0.125),SobelZ检验显示,营养态度在营养知识与营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β从0.267降低到0.125,SobelZ-value=11.33,P<0.001)。结论农村儿童看护人营养态度在营养知识与营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知识 营养态度 营养行为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一日门诊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23
11
作者 廖念权 罗家有 +1 位作者 周旭 秦家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66-972,共7页
目的:追踪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一日门诊干预效果,并探讨GDM一日门诊对GDM患者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GDM患者根据自身意愿分为参与一日门诊组和未参与一日门诊组,按照系统抽样法在参与一日门诊组... 目的:追踪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一日门诊干预效果,并探讨GDM一日门诊对GDM患者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GDM患者根据自身意愿分为参与一日门诊组和未参与一日门诊组,按照系统抽样法在参与一日门诊组中抽取200例为观察组,在未参与一日门诊组中抽取年龄与孕周匹配的200例为对照组,追踪观察两组母儿结局。结果:观察组早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控制水平及控制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46.50%)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21.50%)均低于对照组(71.50%,41.50%;P<0.001)。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早产等孕母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巨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低体重、新生儿肺炎等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入住NICU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GDM一日门诊能够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孕母及新生儿并发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一日门诊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同胞暴力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畅 罗家有 +3 位作者 卿再花 邱小艳 文利辉 刘小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49-854,共6页
目的:分析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同胞暴力的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在湖南省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采用自编同胞暴力问卷对1655例农村地区多子女家庭的中小学生进行同胞暴力发生情况的调查,并分析同胞暴力的相关因素。结果:过去半年内,... 目的:分析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同胞暴力的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在湖南省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采用自编同胞暴力问卷对1655例农村地区多子女家庭的中小学生进行同胞暴力发生情况的调查,并分析同胞暴力的相关因素。结果:过去半年内,湖南省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同胞暴力发生率为30. 5%(504/1655),遭受同胞暴力发生率为26. 2%(434/1655),实施同胞暴力发生率为19. 0%(314/1655)。男生实施同胞暴力的发生率高于女生[21. 4%(176/821) vs. 16. 5%(138/834)]。同胞暴力类型中,言语侮辱的发生率最高,为25. 3%(419/165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同胞数量≥4人发生同胞暴力的风险较高(遭受,OR=1. 65,95%CI:1. 17~2. 32;实施,OR=1. 82,95%CI:1. 25~2. 66);而同胞关系为姐妹(遭受,OR=0. 65,95%CI:0. 48~0. 90;实施,OR=0. 49,95%CI:0. 34~0. 71)、同胞年龄差≥6岁(遭受,OR=0. 41,95%CI:0. 30~0. 57;实施,OR=0. 50,95%CI:0. 35~0. 72)发生同胞暴力的风险较低。结论: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同胞暴力现象较为普遍,同胞数量多是同胞暴力潜在的危险因素,而同胞关系为姐妹、同胞年龄差大是同胞暴力可能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胞暴力 中小学生 同胞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生校园欺凌不同角色的精神病样体验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芳 罗学荣 +2 位作者 杨孟思 刘倩雯 刘小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74-779,共6页
目的:比较初中生校园欺凌中不同角色的精神病样体验。方法:选取4360名初中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中文版Olweus欺凌问卷和简式版社区心理体验评估问卷(CAPE-P8)分别评估校园欺凌中的角色和精神病样体验。结果:被调查者中,单纯欺凌者81... 目的:比较初中生校园欺凌中不同角色的精神病样体验。方法:选取4360名初中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中文版Olweus欺凌问卷和简式版社区心理体验评估问卷(CAPE-P8)分别评估校园欺凌中的角色和精神病样体验。结果:被调查者中,单纯欺凌者81例(1.9%),单纯受欺凌者647例(14.8%),欺凌-受欺凌者196例(4.5%),未参与者3436例(78.8%),精神病样体验检出率64.3%(2803/4360)。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欺凌-受欺凌者(OR=3.46,95%CI:2.33~5.12)、单纯欺凌者(OR=3.23,95%CI:1.82~5.74)和单纯受欺凌者(OR=2.79,95%CI:2.26~3.44)检出精神病样体验的风险均高于未参与者。结论:初中生校园欺凌不同角色的精神病样体验存在差异,其中欺凌-受欺凌者检出精神病样体验的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精神病样体验 初中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欺凌中不同角色中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 被引量:35
14
作者 刘小群 杨孟思 +3 位作者 彭畅 谢群辉 刘倩雯 吴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75-481,共7页
目的:探究校园欺凌中不同角色中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方法:在湖南省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对8252名中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中文版Olweus欺凌问卷评估校园欺凌中的角色,广泛性焦虑量表及9项患者健康问卷评估焦虑和抑郁情绪。结果... 目的:探究校园欺凌中不同角色中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方法:在湖南省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对8252名中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中文版Olweus欺凌问卷评估校园欺凌中的角色,广泛性焦虑量表及9项患者健康问卷评估焦虑和抑郁情绪。结果:被调查者中,单纯欺凌者151人(1.8%),单纯受欺凌者1134人(13.7%),欺凌-受欺凌者293人(3.6%),未卷入者6674人(80.9%)。焦虑情绪检出率为15.1%(1248/8252),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0.4%(1685/82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欺凌-受欺凌者检出焦虑情绪(OR=3.48,95%CI:2.60~4.66)、抑郁情绪(OR=3.04,95%CI:2.30~4.02)的风险高于未卷入者。单纯受欺凌者(OR=2.61,95%CI:2.20~3.10)和单纯欺凌者(OR=2.11,95%CI:1.38~3.22)检出焦虑情绪的风险高于未卷入者;单纯欺凌者(OR=2.68,95%CI:1.84~3.92)和单纯受欺凌者(OR=2.53,95%CI:2.17~2.97)检出抑郁情绪的风险也均高于未卷入者。结论:校园欺凌中的不同角色中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存在差异,欺凌-受欺凌者是检出焦虑抑郁情绪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角色 中学生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地区9~18岁儿童青少年的同胞暴力经历与情绪行为问题 被引量:6
15
作者 彭畅 林虹 +4 位作者 王舒 刘树俊 罗家有 盛可人 刘小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8-213,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的同胞暴力经历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性。方法:在湖南省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调查1735例多子女家庭的儿童青少年经历同胞暴力的情况,并使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学生版)评定其情绪与行为问题。结果:经历同胞暴力...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的同胞暴力经历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性。方法:在湖南省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调查1735例多子女家庭的儿童青少年经历同胞暴力的情况,并使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学生版)评定其情绪与行为问题。结果:经历同胞暴力的儿童青少年SDQ异常检出率高于未经历者[45.6%(236/518)vs.26.8%(326/1217)]。经历同胞暴力者中,既遭受又实施同胞暴力者SDQ异常检出率高于单纯遭受者和单纯实施者[52.8%(132/250)vs.37.9%(74/195)vs.41.1%(30/73)];单纯遭受者和单纯实施者的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遭受和实施4种以上不同类型同胞暴力的SDQ异常检出率分别为63.4%(53/93)和76.9%(60/78)。结论: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的同胞暴力经历与其情绪与行为问题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胞暴力 情绪与行为问题 长处和困难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